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东京城市建设史简述.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东京城市建设史简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东京城市建设史简述

2 历史沿革 东京旧名江户,其名称来自于 1457年筑城江户城。江户城的建 造,可能是由武藏国川越(埼玉 县)的城主上杉定正奉京都足利 幕府的命令,下令家臣太田道灌 督办完成的。在选择地点的时候, 太田一眼就看中了这一片虽是潮 湿地带,但四周被山和海所环绕 的关东平原,于是就在在今天的 皇居一带建造了江户城(“江户”即 “河口”之意,起源于隅田川流入 当时称为“江户湾”的东京湾)。之 后历史进入各地武将间连年征战 的战国时期。 15世纪后半期 江户城的建成

3 历史沿革 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中取得关键性 的胜利,自此开始了以江户城为据 点的江户幕府统治时期,江户也因 此成为一座政治城市。之后江户城 的人口越来越多,逐渐发展成为当 时的中心城市。江户城在发展的过 程中,逐渐形成两种不同的区域类 型:一个是平民活动区域-“下町”, 这里聚集了许多商人、小贩与手工 艺师匠,他们主要从事隅田川的水 上运输、江户港的物资集散以及各 种商业活动;另一个则是上流社会 活动区域-“山之手”,包括大名的 住宅区和旗本的住宅区在内,是江 户城内的政治中心。江户城政治、 经济的发展也造就了文化的兴盛。 平民文化的形成也象征江户城的文 化发展进入全盛时期。直到今天, 仍然能在东京的小巷以及一些传统 仪式中,感受到平民文化的存在。 17世纪初期 江户幕府统治日本的开始

4 历史沿革 随着“大政奉还”以及戊辰战争末 期,江户不流血开城后幕府体制 的瓦解,日本社会进入了明治维 新时期,开始积极吸收并引进西 方的科技与文化,建设自己的现 代化民族国家。在这段期间,皇 室从京都迁至江户,并改称江户 为东京,自此东京成为新的日本 首都;江户城成为国家象征-天皇 的居住地,并相继改名为东京城、 宫城与皇居;依君主立宪制度创建 的国会亦于东京开始运作。在明 治政府实行现代化政策下,城市 也开始出现西化后的面貌(特别 是建筑);1872年,日本首条铁路 落成于东京与横滨之间,成为交 通上的新创举。从此,东京逐渐 朝向现代化以与国际都市化发展 的方向前进。 19世纪后半期 明治维新

5 历史沿革 1923年发生的关东大地震,与二 战末期美军战机群的密集轰炸,虽 然使得东京都心部两度受到毁灭性 的破坏,但随后却也都迅速进行重 建工作,到了1960年代更进入城 市的高速发展期。1964年,奥林 匹克运动会在东京举办,也是亚洲 城市首次举办。为了迎接奥运的到 来,除了体育场馆等奥运所需设施 外,其他多项重大公共建设(像是 首都高速道路)也同时展开兴建, 整个城市进入大兴土木的阶段。自 此以后,东京正式跻身国际代表性 都市的行列。进入1990年代之后, 随着泡沫经济崩溃,日本经济陷入 长期不景气,但临海副都心的大规 模开发,新宿副都心随着都厅移转 而进一步发展,交通系统的持续整 备,以及多项都市更新与大型复合 地带改造计划的执行,使得东京的 发展脚步依旧不断前进。 20世纪以后

6 规划历程总结 东京的发展相对较晚,从15世纪江户筑城算起, 也只有约500年的历史。不过,从17世纪开始, 江户就已成为日本的政治、经济中心,到18世纪 20年代人口已达到100万以上,超过京都而成为 日本的第一大城市,也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 城市之一。 东京的近现代化则主要发生在明治维新以后,随 着西方文化、技术等的逐步引入与工业化的快速 发展,东京开始突破传统的束缚,迅速成长为东 亚最现代化的大城市地区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又成功崛起为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区与全球三 大金融中心之一。

7 东京都市圈组成与界定 东京都市圈由以东京市区为核心、 半径 80 公里的区域组成,总面 积 13400平方千米,占日本全国 面积的 3.5%; 人口多达 3400万人,约占全国 人口的27%; 城市化率达到 80% 以上 广义:包括东京都、神奈川、千 叶、琦玉、群马、茨城、山梨和 枥木县7县,即我们常说的一都 七县 狭义:东京都、神奈川、千叶、 琦玉(好像是蜡笔小新住的那个 县哦),一都三县

8 东京都市圈演化发展特征 1、“绿环带 +新城”的效仿特征; 2、“一极集绿环带 +新城中”的开发 特征; 3、“多心多核”的地域开发特征; 4、“多心多核”的扩展特征。

9 绿环带+新城 1956年,日本政府规定: 以东京为中心、半径 100公里内的区域构建一个“首都圈”,实行“首 都圈整顿方案“,并颁布了《首都圈整治 法》;1958 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第一次首都 圈建设规划》,主要仿照1944 年大伦敦规划: 一是提出建立卫星城市的方案,在东京都建 成区外围 8~10km的地域规划为近郊地带, 并保留部分绿地,防止东京都向周边地区无 序扩张; 二是调整东京城区的建设,将 8~10km近郊 地带的外围区域规划为“城镇开发区”

10 一极集中 1968年,日本政府颁布了《第二次 首都圈建设规划》,规划将范围扩 展至“一都七县”,提出将东京作为 全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中枢,并对东 京城市的空间结构进行了调整,使 得东京中心城区实现了大规模的改 造,且城市外围区域得到了开发建 设。同时,区域内修建了铁路、公 路等交通体系,缩短了城市间的通 达时间,实现了构造广域都市圈的 设想。东京都市圈前三阶段制定的 “一极集中’结构的发展模式,使东 京城市空间的扩张失去了控制,快 速的人口集聚以及区域连绵外溢成 了东京都市圈极其典型的特点

11 多心多核开发特征 在“第三次首都圈建设规划”中, 日本政府设想形成首都圈区域 多中心城市”分散型网络结”“, 即多级结构的广域城市复合体, 分散东京城市中枢管理的功能, 培育都市圈核心区.到了1985 年,日本国土厅大东京都市圈 整备局对区域进行了改造规划, 提出将东京”一极集中”的地域 结构改变为“多心多核”的地域 结构规划。大东京都市圈分成 了多个核心城市,且不同的核 心城市形成自立性的区域,在 这些自立性的区域间又细分为 核心城市与次核心城市,培育 出自主独立的都市圈。

12 多心多核的扩展特征 在第三次规划的基础上,第四次规 划中日本政府进一步推进了首都圈 从“一极集中”的地域结构向“多心多 核”的结构规划转变,将东京都心的 功能分散到各个核心城市,在一定 程度上解决了东京城市的人口与产 业的压力。

13 东京都市圈演化与发展阶段 1、都市圈的雏形期阶段; 2、都市圈的扩张期阶段; 3、都市圈的成熟期阶段。

14 雏形期阶段 这一时期,东京都市圈发展的重点主要是推动核心城市的产生与城市 间基础设施的建设。东京城市的辐射与基础设施的建设把圈内核心城 市与非核心城市连接到一起,形成了更大范围的地域圈层结构,即东 京都市圈雏形的出现

15 扩张期阶段 东京都市圈在这一时期的规划重点是发展。 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内部发展,二是外部扩张。
内部发展主要是指都市圈内城市的合理分工和功能定位的完 善,外部扩张主要是指都市圈空间结构的日趋扩大和通联网 络的日益发达。 伴随着高速公路以及轨道交通技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东京 都市圈开始向郊区分散与转移,出现明显的郊区化趋势,进 入了全面的扩张发展、都市圈中心城市制造业外移、分工体 系和城市功能定位逐步完善、城市空间进一步扩展,城市间 产业与经济关联度加强,并出现多个增长点,都市圈进入全 面的扩张期阶段

16 成熟期阶段 东京都市圈在成熟期阶段的发展重点是综合协调圈内 城市的发展,实现都市圈整体效益和长远发展。
圈内核心城市、次核心城市和其他非核心城市之间进 入了协调发展的状态,尤其在城区建设、交通体系的 建立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整治等方面的联系大大增强、 此时,都市圈的空间结构也基本成形,人口和面积趋 于稳定,空间发展走向均衡、都市圈的空间结构完成 了由、一极向多极的转变,整体空间布局进入一个新 的模式——多中心分散型网络结构

17 谢谢! 规划11-2 孙维东


Download ppt "东京城市建设史简述."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