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眼 外 肌 病
2
双眼单视 两眼注视同一目标,外界物体在两眼视网膜相应部位(对应点)所形成的物像,经大脑枕叶的视觉中枢融合为一,使人们感觉到一个完整的立体形象,称为双眼单视。
3
双眼视功能分级 同时知觉 双眼能同时见到两个不同画面的图像 融合 双眼能将部份相同部份不同的图像看成为一个图像
同时知觉 双眼能同时见到两个不同画面的图像 融合 双眼能将部份相同部份不同的图像看成为一个图像 立体视觉 双眼能将两个分离开的完全相同的图像综合成 一个具有立体感的图像
4
产生双眼单视基本条件 双眼正位 正常视网膜对应 正常的双眼协调运动 眼外肌功能正常 视觉中枢融合功能正常
5
眼肌运动的种类 内直肌:内转 外直肌:外转 上直肌:上转 下直肌:下转 上斜肌:内旋 下斜肌:外旋
6
眼外肌的止点与走向 上下直肌走行方向与视轴呈23°夹角 上下斜肌的牵引力方向与视轴呈51°夹角
7
右眼各眼外肌的主要和次要作用
8
几个概念 协同肌: 单眼某一眼外肌行使主要作用时, 还有其它眼外肌来协助完成,起 协助作用的眼外肌。如:外直肌 ---上下斜肌
协同肌: 单眼某一眼外肌行使主要作用时, 还有其它眼外肌来协助完成,起 协助作用的眼外肌。如:外直肌 ---上下斜肌 配偶肌:当双眼作同向共同运动时,使 双眼向同一方向运动的肌肉 拮抗肌:作用相反的肌肉
9
正位眼:当眼球运动系统处于完全平衡 状态时,即使融合功能受到干 扰,眼球仍能维持功能性第一 眼位而不出现偏斜者
10
斜视 隐斜:双眼的眼位有偏斜倾向,但可以 通过融合机理得到控制 显斜:如融合机制失去控制,使双眼处 于间歇或恒定偏斜状态
11
斜视检查法 病史:发病年龄、性质,诱因、治疗史、 望诊:偏歇的方向和程度,颜面是否对 视力及屈光检查:散瞳孔检影 家族史、
称有无内眦赘皮 、代偿头位 视力及屈光检查:散瞳孔检影
12
斜视的定量检查 角膜映光法
13
最简单和常用 意义 判断斜视的方向和度数 角膜映光法测量斜视度数
14
三棱镜遮盖法 同视机检查法
15
眼外肌本身和支配神经均无器质性病变而发生的眼位偏斜,向不同方向注视或更换注视眼时,其偏斜度相等。
分为内,外和上斜视 共同性斜视
16
共同性内斜视(esotropia) 最常见的斜视, 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内斜视
17
先天性内斜视 六个月内发病 斜视角较大,>40△ 与屈光的关系不大
18
后天性内斜视 1.完全调节性内斜视 2.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3.非调节性内斜视
19
完全调节性内斜视 中高度远视,+4.0D 多在2~5岁时发病 注意力集中或看近物时出现 戴远视镜矫正后双眼正位
20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在内斜视中较多见,调节因素+解剖因素 临床表现:多在1~3岁发病 戴远视镜矫正后,内斜视变小, 但仍残留部分内斜。
21
非调节性内斜视 无或有远视性屈光不正 甚至近视眼 戴远视性矫正眼镜后内斜度数不变
22
共同性外斜视( exotropia) 病因:与屈光不正关系不大, 受融合机理控制: 1)融合机制正常→外隐斜 2)融合机制失去控制→外斜视
(间歇性外斜视、恒定性外斜视)
23
间歇性外斜视 临床表现: 斜视角变化大 怕光 少数人有复视
24
恒定性外斜视 幼年期:交替注视 成年期;开始成间歇性,预后好 可有异常视网膜对应
25
共同性上斜视 原因: 解剖异常,机械因素,异常神经支配或眼外肌不全麻痹变成。 临床表现
26
共同性斜视的治疗 (1)恢复双眼单视功能 (2)获得正常眼位(美容)
27
共同性斜视的治疗 1. 矫正屈光不正 内斜伴远视 全部矫正 外斜伴近视 2. 治疗弱视 3. 正位视训练
28
共同性斜视的治疗 4.手术治疗:斜视角已稳定 非手术后仍偏斜 交替性注视 内斜: 内直肌后退,外直肌缩短 外斜: 外直肌后退,内直肌缩短
29
非共同性斜视 主要指麻痹性斜视(少数痉挛性),是由于支配眼肌运动的神经核、神经 或眼外肌本身器质性病变所引起。
30
病因 1.先天性: 由于先天性发育异常、 产伤、 眼外肌缺如等 2.后天性:急性发病伴复视 1)外伤:颅底骨折 2)炎症:脑膜炎、脑炎
1.先天性: 由于先天性发育异常、 产伤、 眼外肌缺如等 2.后天性:急性发病伴复视 1)外伤:颅底骨折 2)炎症:脑膜炎、脑炎 3)血管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 4)肿瘤:鼻咽癌 5)代谢性疾病:糖尿病 6)肌源性疾病:重症肌无力、甲亢、 眼肌炎 7)其它:嵌顿、术后
31
第一斜视角与第二斜视角 第一斜视角: 健眼注视,麻痹眼的斜视角 第二斜视角:麻痹眼注视,健眼的斜视角
32
临床表现 1.运动受限 2.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 3.不同方向注视时斜视角不等 4.代偿头位 消除复视 提高视力 5.复视和眩晕
33
检查 六个诊断眼位的运动 和斜颈鉴别 区分麻痹眼 歪头试验
34
治疗 1.病因治疗: 2.药物治疗: 1)肌注VitaminB1 、VitaminB12 、ATP 3.光学疗法:三棱镜中和法适于小于
2)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 3)肉毒杆菌毒素A 、神经毒素 、部份替代 3.光学疗法:三棱镜中和法适于小于 10△的斜视 4.手术治疗
35
麻痹性斜视与共同性斜视鉴别 麻痹性 共同性 发病 骤然 逐渐进展 眼球运动 向麻痹肌运动方向受限 无受限
麻痹性 共同性 发病 骤然 逐渐进展 眼球运动 向麻痹肌运动方向受限 无受限 斜视角 第二斜视角>第一斜视角 两个斜视角相等 复视 有 无 代偿头位 有 无
36
颈肌性斜颈与眼性斜颈的鉴别 颈肌性斜颈 眼性斜颈 年龄 出生6月内发生 很少在18月内发生 颈肌 胸锁乳突肌僵硬 无 视力 正常 复视
颈肌性斜颈 眼性斜颈 年龄 出生6月内发生 很少在18月内发生 颈肌 胸锁乳突肌僵硬 无 视力 正常 复视 遮盖 不影响 遮盖麻痹眼后头位正常
37
弱视(amblyopia) 由于先天性或在视觉发育关键进入眼内的光刺激不够充分,剥夺了在黄斑形成清晰物像的机会(视觉剥夺)和/或两眼视觉输入不等引起清晰物像与模糊物像之间发生竞争(双眼相互作用异常)所造成的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一般眼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睫状肌麻痹检影后矫正视力≤0.8。
38
病因及分类 1.斜视性弱视 双眼相互作用异常 2.屈光参差性弱视 双眼相互作用异常和 视觉剥夺 3.屈光不正性弱视 视觉剥夺
1.斜视性弱视 双眼相互作用异常 2.屈光参差性弱视 双眼相互作用异常和 视觉剥夺 3.屈光不正性弱视 视觉剥夺 4.形觉剥夺性弱视 单眼:视觉剥夺和双眼相互作用异常 双眼:视觉剥夺 5.先天性弱视
39
临床表现 1.视力减退 轻 中 重 <0.1 2.拥挤现象 E E E E E 3 光感正常
40
治疗:抓紧时机,尽早治疗 人类视觉系统的发育在 2岁前 视力发展的敏感期开始;2岁达到高峰;4岁开始大幅度下降;9岁停止发育。
41
治疗: 1 矫正屈光不正,其它病因治疗 2 弱视治疗 a. 遮盖法 b.增视疗法(后像疗法) c. 红色滤光片法、压抑疗法
42
谢 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