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教學視導的理念與實施 呂木琳 -兼論教師評鑑 98年3月13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教學視導的理念與實施 呂木琳 -兼論教師評鑑 98年3月13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學視導的理念與實施 呂木琳 兼論教師評鑑 98年3月13日

2 前言 教育視導觀念的改變 依Thomas J. Sergiovanni及Robert J. Starratt的看法
1970年代,視導人員的時間都是用在行政事務上。教師評鑑系統是馬馬虎虎的。 1980年代,視導變成各州及學區行政人員的重要事項,各州開始制定法律,增加對教師的視導及評鑑,訓練校長及視導人員的視導及評鑑技能。

3 教育視導觀念的改變 1990年代末期,績效責任不僅談學生的學習而已,也觸及教師如何教,因為不改進教師教學,很難改進學校,因此各州開始提高教師準備的要求。 1990年代,視導由強調評鑑教師轉移為促進教師發展。視導人員、校長在教學領導上,成為發展者及領導者。

4 教育視導觀念的改變 2000年代初期,視導之目的在於改變學校的環境、政策及實際。但不是由上向下的活動,而是教師、行政人員及家長共同參與的活動,其具體努力的目標為提升教師品質,使學校變成為更替學生著想的地方,以增進學生學習成效。

5 教育視導觀念的改變 2002年,Sergiovanni及Starratt所著Supervision-A Redefinition第七版,因應視導觀念的改變,增加了教室內視導(in-classroom supervision),協助教師自我評鑑,及訂定教學標準等內容。

6 一、教育視導、教學視導與 臨床視導的意義:
一、教育視導、教學視導與   臨床視導的意義: (一)教育視導:教育視導就是領導相關教育人員,   在行政、課程及教學上力求改進,以達成教育   目標。 (二)教學視導:教學視導應該是視導人員與教師一   起工作,以協助教師改進教學、增進教學效果   的一種活動。 (三)臨床視導:臨床視導是視導的一種方式,經由   觀察教師教學行為,瞭解教師教學情形並以分   析,以改進教師之教學行為,而在這些活動    中,教師和視導者需要面對面的交互作用。

7 一、教育視導、教學視導與 臨床視導的意義:
一、教育視導、教學視導與   臨床視導的意義: (四)三者關係,下圖可供參考: U U A A B B U=所有類型之視導 U=所有類型之視導 A=教學視導 A=教學視導 B=臨床視導 B=臨床視導 資料來源:Robert Goldhammer,Robert H. Anderson & Robert J. Krajewski, Clinical Supervision:Special Method for the Supervision of Teachers,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yon. Inc p.21.

8 二、教學視導是教育及學校行政人員應具備的行政能力
直接的 視導功能 教學功能 管理功能 特別服務功能 一般行政功能 教學有關 間接的 遙遠的 學生有關 直接的 學校運作的五大功能 資料來源:Harris. E. M. Supervision behavior in education. N. J.:Prentice-Hall. Inc., 1985, P.4.

9 學習結果 (learning outcomes) 與教-學相關的主要功能
教學 視導 學生特別服務 行政 管理 與教-學相關的主要功能 資料來源:Harris. B. M. Supervision behavior in education. N. J.:Prentice-Hall. Inc., 1985, P.7.

10 教學視導的對象是誰?誰來執 行?容易達成目標嗎?
教學視導的對象是誰?誰來執  行?容易達成目標嗎? The only person who likes change is a baby with a wet diaper!

11 三、教學視導與教師專業成長: 老師承諾的層級 低 中 高 幾乎不關懷 學生 有點關懷 高度關懷學 生和其他老師 幾乎不想浪 費時間和精 力
精力分散 或只及於某 些方面 花費額外的 時間和精力 關心的重點 是保住工作 關心的重 點會依情 況改變 是為別人多 做點事

12 三、教學視導與教師專業成長: 老師抽象思考能力的層級 低 中 高 能夠定義問題 對問題沒有清楚的瞭解 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
可以由許多觀點考慮問題的各個面向 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 可以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一到兩個可能的策略 可以產生許多可能的替代方案 「你就告訴我吧!」 在構思一個完整的計畫時,就會陷入苦思的階段 可以挑選一個計畫,並且考慮到這個計畫牽涉的每一個步驟

13 三、教學視導與教師專業成長: 四種類型的老師 專家 分析型觀察者 沒有焦點的老師 該離職的老師 低 高 高 低 承諾的層級 第四象限
第三象限 分析型觀察者 第四象限 專家 抽象思考 承諾的層級 的層級 第一象限 該離職的老師 第二象限 沒有焦點的老師

14 四、臨床視導是教學視導的重 要方法,其步驟如下:
四、臨床視導是教學視導的重   要方法,其步驟如下: (一)與教師建立親密和諧的關係。 (二)課堂觀察前會議。 (三)進行教室觀察。 (四)分析整理觀察資料。 (五)觀察後會議。 (六)安排教師進修。

15 五、在職進修活動之設計: ◎進修活動(activities)與教師行為影響(impact)之關係表 活動名稱 1 涉入感官 2 多重交
互作用 3 經驗之 控 制 4 集中性 5 活動性 6 創意性 7 具體性 影響分數 總 計 示範教學 12 個別練習 (指導之下) 19 演 講

16 ◎在職進修活動設計圖 知識 理解 應用 綜合 價值 調適 設計I 認知產出 設計I I I 廣泛產出 設計I I 情意產出 活動名稱
(舉例) 經驗影響 程 度 目標種類 知識 理解 應用 綜合 價值 調適 演 講 7 示範教學 12 教室觀察 13 訪談-問題解決 14 腦力激盪 討論 10 自由討論 角色扮演(有安排) 15 指導之下練習 19 設計I 認知產出 設計I I 情意產出 設計I I I 廣泛產出 資料來源:譯自 Ben M. Harris, Improving Staff Performance Through in-Service Education (Boston:Allyn and Bacon, Inc. 1980), p.73

17 ◎進修目標、經驗影響及參加人數關係圖 資料來源:譯自 Ben M. Harris, Improving Staff Performance Through in-Service Education (Boston:Allyn and Bacon, Inc. 1980), p.83

18 六、介紹一種教室觀察系統-DeTEK: DeTEK 十個步驟程序圖: 基本程序 再循環 在職教育 預 備 (計畫與訓練)
預 備 (計畫與訓練) 第一階段:診斷前調查 1.完成量表- 2.用Co-Op量表完成綜合觀察 開會分析資料比較並做決定 第三階段:成長計畫 準備成長計畫 (量表六) a b c 第四階段: 改進之努力 實施成長 計 畫 檢討會議 在職訓 練活動 第二階段:重點診斷分析 4. 完成量表二 (自我評量) 5. 完成量表三 (教室觀察) 6. 完成量表四 (學生報告) 7. 完成量表五 (診斷分析) 完成某項 行為領域 完成 需要 不確定

19 七、教師評鑑過程 1 地區標準 (有效教學的標準) 2 工作描述 (為了特殊教學情況) 辭 職 法庭仲裁 公聽抱怨 錄影帶 錄音帶 座位表
觀察記錄 選擇逐字 記 錄 學生回饋 7 協助計畫 10 解聘的過程 3 建立目標 4 做觀察計畫 5 觀察 6 從觀察中回饋 正式評鑑報告 9 評鑑後面談 臨床視導 形成性評量與任務發展 總結性評量與個人記錄 其他資源的來源 [摘自 Keith A.Acheson,Techniques in the Evaluation of Teachers.(Salem,OR:Confederation of Oregon School Administrators, 1982.)]

20 八、台北美國學校教師評鑑制度介紹: (一)台北美國學校新修教師評量規準 1.有效的計畫與準備 (1)表現學科及教育知識。
(2)用台北美國學校的課程、技 巧、過程和單元計畫作為教 學計畫的架構。 (3)表現有效的計畫與組織。 2.有生產力的教學 (4)與學生有效的溝通。 (5)界定學生學習的期望並對學 生的表現提供適時評鑑的回饋。 (6)引起學生動機並使學生參與 有意義的學習和成長。 (7)對本國語言很專精。 3.學習環境 (8)個別化的學習。 (9)對師生關係相當敏銳。 (10)提供學生自我學習的環境。 4.學習社區的責任 (11)表現有效的人際關係。 (12)具有誠實、尊重、責任及 和善等素養。 (13)支持台北美國學校的政策 和規則。 (14)認同繼續學習。 (15)除教室教學之外,亦參與 學校的活動。

21 八、台北美國學校教師評鑑制度介紹: (二)台北美國學校新修教師專業成長軌道 教師向評鑑者,提出自我評量表 與評鑑者商談教師表現 專業成長軌道
第1-2年 第3年 教師向評鑑者,提出自我評量表 與評鑑者商談教師表現 專業成長軌道 新任教師輔導 分析資料來源,反映事項,完成自我評量表 初任及再任教師 新任教師與協助者設定目標 與協助者和評鑑者設定年度目標 將蒐集之資料置於專業成長資料夾 年度360°蒐集資料 評鑑者在12月15日以前撰寫進步報告 與評鑑者作非正式自我評量 年度360°蒐集資料 教師向設定目標協助者及評鑑者提出目標 與年度目標設定之協助者會談目標達成情形 擬定專業成長計畫 自我評量軌道

22 八、台北美國學校教師評鑑制度介紹: (三)密集協助軌道 密集協助軌道 與校長做最後改進會議 校長決定移至專業成長軌道或不與續聘
正式會議以確認教師進步情形 例行按程序360°蒐集回饋資料 資料蒐集—包括程序外360°回饋資料 執行改進計畫 持續專業改進會議 擬定專業改進計畫 說明密集協助軌道 教師在15項教學規準的表現有所疑慮時

23 九、教育部補助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要點
(一)評鑑目的 協助教師專業成長,增進教師專業素養,提升教學品質,以增進學生學習成果 (二)評鑑精神 以教師專業發展為主軸 學校自願申請辦理,教師自願參加 鼓勵教師以自我省思及同儕專業互動為成長訴求 以精進教學和班級經營為主要成長內涵 期待學生的學習表現和成效能獲得有效提升

24 九、教育部補助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要點
(三)評鑑內容 課程設計與教學 班級經營與輔導 研究發展與進修 敬業精神與態度 (四)評鑑規準 學校參照選用本部或直轄市、縣(市) 政府訂定之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參考規 準,自行訂定之

25 九、教育部補助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要點
(五)組織運作 本部成立推動工作小組;直轄市與縣(市)政府成立推動委員會;學校成立評鑑推動小組,學校評鑑小組之人數、選出方式,由校務會議決定。 (六)評鑑方式 自我評鑑:依檢核表依序逐項檢核。 校內評鑑:定期或不定期 得採教學觀察、教學檔案、晤談教師、 蒐集學生及家長反應等 3.評鑑時間:每年自我評鑑及校內評鑑1次

26 九、教育部補助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要點
(七)補助經費項目:專款專用 以業務費(出席費、講座鐘點費、輔導費、印刷費、膳食費、交通費或花蓮縣、台東縣、離島地區之住宿費)、減授節數所需之鐘點費或雜支等為限,續辦學校得購置攝錄影、資料儲存媒體等相關設備。 (八)成效考核 本部辦理方案評鑑,其評鑑報告作為評估全 面辦理教師專業評鑑之參考依據。

27 「教育部補助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自95學年度開始實施,97學年度試辦期滿3年後,納入98-101年施政計畫繼續推動。
95-97學年度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辦理績效一覽表 學年度 95學年度 (第1年) 96學年度 (第2年) 97學年度 (第3年) 國小(含教育大 學附設實驗小學) 126所 163所 174所 國中 31所 49所 67所 公私立高中職 16所 29所 54所 總計校數 17個縣市 173所學校 22個縣市 241所學校 23個縣市 295所學校 總計人數 約3,300人 約6,038人 約8,000人 「教育部補助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自95學年度開始實施,97學年度試辦期滿3年後,納入98-101年施政計畫繼續推動。

28 97 98 99 100 101 98-101預估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校數及人數 高中職 校數 54 70 85 120 人數 2,161
11.97 % 70 16% 85 19% 22% 120 27% 人數 2,161 4% 2,600 5% 3,000 6% 3,500 7% 4,000 8% 國中小 241 7.1% 500 14% 850 25% 1,300 38% 1,700 50% 6,085 3.98 % 15,000 9% 22,000 32,000 20% 45,000 29%

29 十、大學法對大學教師評鑑的規定      第二十一條  大學應建立教師評鑑制度,對於教師之教學、研究、輔導及服務成效進行評鑑,作為教師升等、續聘、長期聘任、停聘、不續聘及獎勵之重要參考。 前項評鑑方法、程序及具體措施等規定,經校務會議審議通過後實施。

30 國立台灣大學、嘉義大學教師評鑑舉例 台大評估準則
第一條 國立臺灣大學(以下簡稱本校)為提昇教師榮譽,增進教學、研究與服務水準,特依大學法第二十一條訂定本準則。 第二條  凡本校支薪之專任教師均應接受教學、研究及服務評估;未支薪之專任教師是否接受評,由各學院自行規定。

31 第三條 各級教師評估辦法如下: 至少每五年由各學院實施一次評估。 二、八十七年一月十日(含)以後聘任之講師及助
第三條 各級教師評估辦法如下: 一、八十七年一月九日(含)以前聘任各級教師, 至少每五年由各學院實施一次評估。 二、八十七年一月十日(含)以後聘任之講師及助 理教授需於來校服務三至五年內;副教授及教授需於來 校服務五年內,由各學院實施第一次評估。 評估通過者,講師及助理教授每隔三年,副教授及教授 每隔五年,由各學院實施再評估。 三、評估不通過者,由院方協調系所給予協助一至二年再由 院進行覆評,覆評仍不通過者,提經校教評會確認,不 適任者經提三級教評會審議通過後辦理不續聘或解聘程 序。

32 國立嘉義大學教師教學服務成績考核評分標準表
97年10月21日97學年度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修正通過 評審項目 分項 分項基 本分數 評審內容與標準參考表 平均 70 10 6 教學年資之計分以現任職級之期間為限。 一、助教、講師、助理教授、副教授均自第四年(含)起每任滿一學年加0.5分(未滿一年者不計)。 二、曾於其它專科以上學校服務之專任教師年資,比照前款規定年限,每任滿一學年加0.5分(未滿一年者不計),最高採計二分。 25 15 一、授課計畫具周延性且能與進度配合者加1分。 二、製作教學媒體者加1分。 三、編撰教材、講義者加1分。 四、經登記有案出版商出版大學以上用書加1分、合著者各加0.5分、出版學術專門著作者加1分、經登記有案報章雜誌刊登文章者每次加0.5分,最高以2分為限、獲研究獎勵補助者每次加1分。出席國際會議並發表論文者,每次加0.5分。 五、作品獲公立美術機構典藏者每次加1分。 六、舉辦教學音樂會全場者或舉辦美術個展者每次加2分,教學音樂會半場者或美術展覽會二人聯展者,每次加1分,三人聯展者,每次加0.5分。 課業 輔導 一、輔導學生課業者加0.5分。 二、指導論文每一專題:博士加1分、碩士加0.5分、學士加0.2分。 三、各系所教師基本授課時數外,開設通識課程者,每學期一門課加0.5分(依授課教師人數比例計算),至多加2分。 四、義務授課每學期一學分加0.5分,至多加3分。 教學 績效 20 12 一、教學認真績效良好者,在現任職級內,所有課程教學評鑑平均分數在3.0~3.5加1分,3.5(不含)~4.0加2分,4.0(不含)~4.5加3分,4.5(不含)以上加4分。 二、教學內容充實新穎,有具體事實資料者,酌予加分,至多加4分。 行政 配合 5 3 由系所科教師評審委員會酌增減1至2分。

33 評審 項目 分項 分項基 本分數 評審內容與標準參考表 平均 30 行政 服務 8 2 一、兼任一級主管,負責盡職,績效良好者,每滿一年加1分(未滿一年者不計) 二、兼任二級主管,負責盡職,績效良好者,每滿一年加1分。(未滿一年者不計) 三、協助各項行政事務,或擔(兼)任本校各項委員會委員或會議代表,有具體事實資料者,每滿一年加1分。(未滿一年者不計)。 四、擔任校內重要專案工作負責人,負責盡職,績效良好者,每滿一年加0.5分。(未滿一年者折半計算) 輔導 4 一、擔任導師績效良好者,每滿一年加0.5分。 二、輔導社團績效(含校代表隊)良好者。具體事實各加0.5至1分。 三、指導或協助學校重要活動者。具體事實各加0.5至1分。 專業 14 一、曾辦理推廣教育者,每次加0.2分。 二、擔任期刊學報編審者,每次加0.2分。 三、辦理教育訓練講座或辦理研討會講習會者,每次加0.2分,最高以2分為限。 四、參加全國性或國際性比賽獲前三名者,每次加1分。 五、指導學生參加校外比賽或前三名者每次各加0.5分。 六、執行年度型專題研究計畫擔任主持人或共同主持人,完成每一計畫每年加0.5分。 七、策畫或協助辦理學術性獎座、研討會、研習、入學考試(含職員甄審)、展覽或表演活動者,每次加0.2分,最高以2分為限。 八、擔任或兼任校內外學術性學會職務、學術刊物編審、教育專業活動審查委員或評審者,每次加0.2分,最高以2分為限。 九、參與本校或社區各項推廣活動或教學(如擔任文化中心、社教單位、非營利性社團或法人等所推動之各項文、教活動之顧問、評審、講座、志工者,每次加0.2分,最高以2分為限。

34 總結 評鑑的核心在於教學 評鑑的方式在於協助 評鑑的目的在於發展 (nose to nose) (side by side )

35 澳洲雪梨大學校長Cavin Brown:大學品質控管非常重要,而品質的定義,最好由我們自己來訂定,要比社會要求然後由他們來定義好多了!

36 謝謝您! 呂木琳


Download ppt "教學視導的理念與實施 呂木琳 -兼論教師評鑑 98年3月13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