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腦傷患者的精神科藥物治療 謝光煬 台灣大學醫學士暨理學博士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 南台科技大學生科所助理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腦傷患者的精神科藥物治療 謝光煬 台灣大學醫學士暨理學博士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 南台科技大學生科所助理教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腦傷患者的精神科藥物治療 謝光煬 台灣大學醫學士暨理學博士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 南台科技大學生科所助理教授

2 腦傷的自然病程 階段 時程 治療目標 急性期 數日至數週 急救,讓傷勢穩定下來 亞急性期 數週至數月 復健,協助患者回到社區 慢性期
6-12個月 持續復健,協助患者恢復功能 治療難以恢復的後遺症, 協助患者適應失能 (腦傷後的6-12個月為恢復期,有機會自動修復)

3 腦傷患者在急性期,和在後續的階段有不同的精神科問題:
前者是譫妄, 後者是腦傷造成的精神科症狀。

4 急性期的譫妄 腦傷的精神科症狀 精神科藥物的神經保護作用 精神科藥物治療的注意事項

5 譫妄 (delirium) 是什麼 ? 急性發作的意識障礙與認知功能障礙,在一天當中會起起伏伏、時好時壞。 可以視為「急性腦衰竭」。
是由於生理或身體狀況出現問題,影響腦部的運作而引起精神狀態的異常。 是一種症候群(症狀的集合),不是一種疾病。

6 譫妄的原因 (1) 腦傷、顱內出血、中風、腦瘤、水腦、癲癇發作 藥物中毒或戒斷 (例如酒精、安眠藥、類固醇、鴉片類等)
貧血、低血氧、心臟衰竭、呼吸衰竭 營養不良、脫水、維生素缺乏 血糖、電解質、酸鹼、內分泌失衡 肝衰竭、腎衰竭 微生物感染、敗血症、發燒、發炎 創傷、灼傷、骨折、手術

7 譫妄的原因 (2) 上述原因皆可導致腦部環境惡化。 神經細胞在惡劣條件下功能受損,伴隨 自由基的產生與神經傳導物質的失衡,
乙醯膽鹼過低,多巴胺過高。

8 譫妄的臨床表現 意識障礙,注意力不集中。 認知功能障礙 (例如定向感異常、記憶力減退) 睡眠障礙、日夜顛倒
活動力改變: 可能躁動不安、紊亂干擾 ,也可能虛弱無力、昏沉嗜睡 。 情緒障礙: 可能暴躁易怒,也可能焦慮或憂鬱。 精神病症狀: 妄想、幻覺、脫序的言語或行為

9 治療譫妄的原則 (1) 找出引起譫妄的原因,予以排除,譫妄即可在一至兩週內逐漸改善。 處理顱內病灶,預防癲癇復發
簡化處方,停掉不必要的藥物,紓解酒精或藥物戒斷症狀 矯正貧血,維持血液循環及氧氣供應 補充營養,矯正代謝及內分泌失衡 治療感染

10 治療譫妄的原則 (2) 患者若有酒精或安眠藥成癮的問題 ,應給予鎮靜劑,以紓解戒斷症狀。
(紅血球 MCV>100 即疑似酒癮,宜速會診精神科) 除此以外宜避免給予鎮靜劑,以免意識及認知功能障礙更加惡化。 抗精神病藥物為處理躁動的首選藥物。 trazodone可穩定深度睡眠, 做為失眠的輔助用藥。

11 治療譫妄的原則 (3) 腦傷急性期發生譫妄時,抗精神病藥物的使用會延後認知功能的恢復約一週。
因此若行為尚可容忍,建議盡量不要用抗精神病藥物,以利認知功能早日恢復。 若行為造成明顯干擾或照顧上的困難,則給予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 (如 risperidone 、 ziprasidone、olanzapine、quetiapine等),較不影響認知功能。

12 急性期的譫妄 腦傷的精神科症狀 精神科藥物的神經保護作用 精神科藥物治療的注意事項

13 腦傷造成的精神科症狀可能在亞急性期就開始出現,包括認知功能減退,以及情緒與行為症狀。

14 認知功能減退: 情緒與行為症狀: 專注力、訊息處理速度、執行功能、記憶力、學習力的下降
憂鬱、焦慮、易怒、衝動、情緒不穩或不適切、淡漠 (apathy) 妄想、幻覺、僵直 (catatonia) 等精神病症狀 人格改變 紊亂干擾、暴力、自傷或自殺

15 腦傷如何造成精神科症狀? 傷前因子:年齡、性別、遺傳與家族病史、發展狀況、教育程度、基本認知功能、人格特質、精神疾病、物質濫用
腦傷的狀況:類型、位置、嚴重度嚴重度 傷後因子:家庭與社會支持、治療與復健、經濟狀況、法律問題

16 腦傷患者有一半以上因精神科症狀而困擾。這些症狀必須得到妥善的治療,否則將妨礙後續的復健與康復。
宜依據症狀給予適當的精神科藥物。

17 認知功能減退的治療 多巴胺促進劑 中樞神經刺激劑 bupropion 膽鹼促進劑

18 情緒與行為症狀的治療 憂鬱、焦慮:抗憂鬱劑 衝動、易怒:情緒穩定劑 妄想、幻覺: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 暴力行為:貝他阻斷劑
(鎮靜安眠藥物不宜做為主線用藥,甚至應該避免使用)

19 藥物治療須持續多久? 以足夠劑量治療至少數週至數月,以達到初步的療效。 若持續穩定進步,可嘗試逐漸減量。
若減藥、停藥後症狀復發或惡化,則建議長期服藥,特別是在精神科症狀成為難以康復的後遺症之後。

20 急性期的譫妄 腦傷的精神科症狀 精神科藥物的神經保護作用 精神科藥物治療的注意事項

21 近年的研究指出,許多臨床上常用的精神科藥物都具備神經滋養(neurotropic)或神經保護(neuroprotective)的作用,在細胞培養、活體動物實驗、人體實驗大致呈現一致的結果。
其分子機制包括:抑制發炎反應及自由基、抑制細胞凋亡,促進神經生長因子的分泌、促進神經元的生長與突觸的連結。

22 這些藥物包括 多巴胺促進劑:pramipexole、ropinirole、amantadine 等 中樞神經刺激劑:modafinil 等
抗憂鬱劑:duloxetine、escitalopram、desipramine 等 情緒穩定劑:lithium、valproate 等 抗精神病藥物:ziprasidone、olanzapine、quetiapine 等 dextromethorphan

23 因此,精神科藥物產生療效的機制可能不只是調節神經傳導物質,可能也包括神經保護作用,在有精神科症狀的腦傷患者可以積極使用。
目前人體研究的證據仍屬不足,醫學界尚無充分的共識,亦不支持常規使用這些藥物來加速腦傷的康復。

24 急性期的譫妄 腦傷的精神科症狀 精神科藥物的神經保護作用 精神科藥物治療的注意事項

25 腦傷患者對於抗精神病藥物所引起的錐體外症狀特別敏感,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時宜選擇較不會引發錐體外症狀的第二代藥物。
藥物的抗膽鹼作用會妨礙認知功能,造成便秘。 藥物的鎮靜作用會妨礙認知功能,增加跌倒風險。 應注意藥物對肢體動作和認知功能的影響,權衡利弊得失,利大於弊才值得。 從低劑量開始給,慢慢提高劑量。

26 簡化處方,以避免不必要的藥物交互作用。 選用一個具備多重療效的藥,勝過併用多種單一療效的藥。 善用藥物本身的鎮靜作用,盡量避免併用安眠藥。 出現錐體外症狀時,給予多巴胺促進劑,勝過給予抗膽鹼藥物併用軟便劑。 集中給藥,減少給藥次數,以提高患者的遵從度。 量身訂做,選用最適合個別患者的藥物,例如在肝硬化的患者盡量選擇由腎臟代謝的藥物。

27 藥物以外的治療和處遇,同樣重要: 神經心理復健、職能治療 心理治療、行為治療 社會福利資源的支持

28 謝謝聆聽


Download ppt "腦傷患者的精神科藥物治療 謝光煬 台灣大學醫學士暨理學博士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 南台科技大學生科所助理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