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知新破难 推进高中新课程 ——高中新课程实验两年回眸
知新破难 推进高中新课程 ——高中新课程实验两年回眸 教育部高中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成员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特聘研究员 蒋敦杰
2
坚持高中新课程之“新” 破解高中新课程之“难” 寻求推进新课程之“策” 实现高中新课程之“善”
3
高中新课程结构 纵向: 领 域 科 目 模 块 不能选择——有所选择——较大选择 横向:必修模块——选修1课程——选修2课程 科目内模块组合三种形式
4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 数 学 科 学 技 术 艺 术 语 文 外 语 数 学 思想政治 历 史 地 理 物 理 化 学 生 物 通用技术
语言与 文学 数 学 人文与 社会 科 学 技 术 体育与 健康 艺 术 综合实践 活动 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 语 文 外 语 数 学 思想政治 历 史 地 理 物 理 化 学 生 物 通用技术 信息技术 体育与健康 美 术 音 乐 艺 术 综合实践活动 科目内容组成的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必修+选修1+选修2)
5
语 文 语文 1 语文 2 语文 3 语文 4 语文 5 必修 小说与戏剧 新 闻与传记 诗歌与散文 语言文字应用 文化论著研读 选修系列
6
数 学 数学 1 数学 2 数学 3 数学 4 数学 5 必修 系列1 系列2 系列3 系列4 选修系列
7
英 语(日语、俄语框架一致,内容有所区别)
英 语(日语、俄语框架一致,内容有所区别) 英语 1 英语 2 英语 3 英语 4 英语 5 必修 系列1 系列2 选修系列
8
物 理 必修模块 物理 1 物理 2 系 列 1 系 列 2 系 列 3 选修系列
9
选修 物理(必修2) 必修 物理(必修1) 共同必修 物理1—2 物理1—1 物理2—2 物理2—1 物理2—4 物理2—3 物理3—2
物理3—1 物理3—4 物理3—3 物理3—5 必修 物理(必修2) 物理(必修1) 共同必修
10
历 史 历史 1 历史2 历史3 选修模块 必修模块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历 史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历史 1 中外历史 人物评说 20世纪的 战争与和平 历史2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 历史上重大 改革回眸 历史3 探索历史 的奥秘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世界文化 遗产荟萃 选修模块 必修模块
11
地 理 必修 模块 地理1 地理2 地理3 选修模块 海洋地理 旅游地理 环境保护 地理信息 技术应用 自然灾害 与防治 城 乡 规 划
宇宙中的地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 理 人口与城市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可持续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必修 模块 地理1 地理2 地理3 地理信息 技术应用 自然灾害 与防治 城 乡 规 划 宇宙与地球 海洋地理 旅游地理 环境保护 选修模块
12
必修模块与学科的关系 自然地理 地理 I 人文(经济)地理 地理 II 区域地理与 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 III
13
海洋地理 (选修) 1. 海洋和海岸带 2. 海洋开发 3.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4. 海洋权益 风暴潮、海啸等 海洋灾害的成因
危害及应对措施 海洋地理 (选修) 我国海洋国情基本 特点,维护我国 海洋权益的意义 1. 海洋和海岸带 2. 海洋开发 3.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4. 海洋权益 潮汐能、波浪能等 海洋能的特点 及开发利用前景 波浪、潮汐、洋流 等海水运动形式 的主要成因
14
城乡规划与生活 (选修) 1.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2. 城乡分布 3. 城乡规划 4. 城乡建设与生活 收集你所熟悉的城镇地图和
有关资料,分析用地结构和 功能分区,看一看有哪些利弊, 又怎样加以改进 以小区或乡镇为单元,进行某一商业 类型布局状况的调查,以图件形式 展示调查结果,分析其布局特点和 形成原因,再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城乡规划与生活 (选修) 1.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2. 城乡分布 3. 城乡规划 城乡建设与生活 运用有关资料,进行一次模拟性 城乡规划练习。可把全班学生 分成3—4组,提交各组的规划方案, 在此基础上开展比较评价
15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 防灾、减灾 避害趋利 成因 特 点 分 布 危 害 1. 自然灾害概述 2.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1. 自然灾害概述 2.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与环境 4. 防灾和减灾 防灾、减灾 避害趋利 成因 与人文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我国自然环境的脆弱性 特 点 分 布 危 害
16
化 学 必修模块 化学 1 化学 2 选修模块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 实验化学 物质结构与性质 物质结构基础
化 学 必修模块 认识化学科学 化学实验基础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物质结构基础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化学 1 化学 2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 物质结构与性质 实验化学 选修模块
17
生 物 分子与细胞 遗传与进化 稳态与环境 必修模块 生物技术实践 生物科学与社会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选修模块
18
信息技术 必修模块 信息技术基础 选修模块 网络技术应用 数据管理技术 人工智能初步 算法与程序设计 多媒体技术应用 信息获取
信息加工与表达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技术与社会 必修模块 信息技术基础 算法与程序设计 多媒体技术应用 网络技术应用 数据管理技术 人工智能初步 选修模块
19
通用技术 必修模块 选修模块 技术与设计1 技术与设计2 电子控制技术 简易机器人制作 现代农业技术 家政与生活技术 汽车驾驶与保养
结构与设计 流程与设计 系统与设计 控制与设计 技术及其性质 设计过程 设计的交流 设计的评价 技术与设计1 技术与设计2 必修模块 电子控制技术 简易机器人制作 现代农业技术 家政与生活技术 汽车驾驶与保养 建筑及其设计 服装及其设计 选修模块
20
美 术 美术鉴赏 绘画•雕塑 设计•工艺 书法•篆刻 现代媒体艺术 选修 系列 从上述系列中任选3个模块,获得3个必修学分。
21
音 乐 音乐鉴赏 歌 唱 演 奏 创 作 音乐与舞蹈 音乐与戏剧表演 选修模块 从上述6个模块中任选2-3个模块,获得3个必修学分。
22
艺 术 上述四个系列共16个模块,从中任选6个模块,获得6个必修学分。 艺术与 生活 系列 艺术与 情感 系列 艺术与 文化 系列 艺术与
艺 术 生活中的音乐 身边的设计 身体表达的艺术 戏剧创编入门 音乐的情感表现 视觉语言表达 舞蹈即兴表演 戏剧表演基础 艺术与 生活 系列 艺术与 情感 系列 民族民间音乐 图形的奥秘 舞蹈与服饰 中外戏剧欣赏 艺术与 文化 系列 艺术与 科学 系列 音乐与科学 材料与造型艺术 乐舞与身心健康 影视特技 上述四个系列共16个模块,从中任选6个模块,获得6个必修学分。
23
体育与健康 田径运动 球类运动 体操类运动 新兴运动 选修系列
民族民间体育 冰雪或水上运动 新兴运动 健康教育专题 选修系列 从上述系列中选修若干模块,确保每周两节教学时间,获得11个必修学分,其中田径运动、健康教育专题各应保证1学分。
24
学习领域 科目 必修学分 选修I学分 选修II学分 语言与文学 语文 10 国家为满足 学生的兴趣、 爱好和未来 发展的需要, 在共同必修 的基础上, 各科课程标 准设置若干 选修模块, 供学生选择。 学校根据当 地社会、经 济、科技、 文化以及自 身条件开设, 供学生选择。 外语 数学 人文与社会 思想政治 8 历史 6 地理 科学 物理 化学 生物 技术 信息技术 4 通用技术 艺术 艺术或 音乐、美术 体育与健康 11 综合 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 15 社区服务 2 社会实践
25
一、普通高中新课程之“新” 1、高中新课程结构特点: 用领域的完整、模块的必修(116) ——保证基础性和均衡性 以模块的丰富和选学(116/144/180) ——兼顾多样性和选择性 解决改革前课程功能、主体、选择和结构的缺失。 高中新课程的“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是判断 课程决策正确和有效实施的依据。
26
2、高中新课程有哪些“规定动作”? (1)教育定位和三维目标
27
高中教育定位: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强调使学生: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 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28
三维目标要求不仅从工具意义上,还从发 展价值上,认识学习是知识之源,也是成长之源, 是学生体验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源泉,是最大的 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生 活才有意义,人生就有希望。 新课程对高中教育的定位和三维目标是新 课程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方向规定,是学校全部工作 之魂,不仅要贯彻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上,而且要 贯彻在新课程实施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如果魂不附 体, 学校将成为没有情感和没有思想的地方。
29
一位老师的博客这样写道:我是个靠出卖“知识”以糊口养家的小知识贩子。我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以我看来,大多是没有生命,没有营养的‘印刷品’而已,而我的学生在接受这“知识”的过程中,不需要个性,不需要情感体验,更不需要独立思考,我和我的孩子们似乎只需要一样技能——卓越的记忆力。现在的老师们只能说是一群“知道”分子”
30
(2)领域开齐和课时均衡 是确保高中新课程基础性和均衡性的规定动作,也是课改前学校难以做到的痼疾。 领域的缺损将造成素质的缺损,课时的偏颇会带来发展的畸形。均衡开设课程,改变课程开设上科目的偏畸和传统高考认知类科目教学超标,是一进入高中新课程就面临的考验。
31
(3)有效教学和自主学习 新课程的有效教学,追求蕴含于全体学生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中的全面效益。那种只要考试分数,而无视学习时间、无视学生学习权力、无视学生差异和无视学生学习感受与体验的教学,最终要阻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有效教学要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状态的是学生愿学会学的境界与水平,而不仅仅是分数。新课程反对不择手段地追求分数,却并不反对分数这个测量手段本身。恰恰相反,新课程要求我们努力使分数从压制学生天性的魔鬼转化成伴随学生成长的天使,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愿意学习,学会学习,获得学习的快乐,养成学习的习惯,这就是有效教学的和谐追求。
32
(4)学生选课和学分管理。 “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 ——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行) 学校课程的权力,从量上看,学校、师生选择课程可达到计划课时的1/2;从质上看,学校意志不仅体现在校定课程上,国家和地方课程,也会打上学校课程的烙印。新课程这个规定动作要求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同时将课程的这个空间还给师生,不得挤占和挪用,同时还希望教师创造性地上好国家课程。 学分管理,是与选课配套的课程学习管理和评价制度,其本身就是课程。学分从修习时数、学习状态和考试成绩三方面描述学生修习情况,体现了结果、过程和体验三维目标要求。
33
高中新课程的“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
34
4、高中新课程有哪些自选动作? (1)以学论教和教学生成 教学问题说到底是学生学习问题,教学问题的解决,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学习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以学论教,要求“为学习设计教学”。即从学生是怎么学习、应该怎么学习来反溯教师应该怎么教。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和关注学生的课程经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倾向,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这是有效教学的依据和起点。教师调查分析学生课程学习经验的过程,同时也促进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总结反思。 学生的差异,决定了教学的不同,也引发了教学的生成。教师不断地用预设引发生成,将生成变成新的预设的过程,就是教师成熟和提高的过程。
35
(2)特色课程和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必须选修,是高中新课程规定动作。 选修内容指向、开放程度,是自选动作。 国家课程中有大量选修模块供学校师生选择; 地方、学校开发、开设课程的选择; 选修课开设先后、多少、跨度、指向可因校而异; 特色课程。学校特色是办学宗旨的特色实现,是办学目标的具体化,是学校独有的、区别于其他学校、渗透在学校生活中,落实在学生变化上的相对稳定的办学特征。没有特色课程,就不会有特色学校,没有特色资源,特别是特色教师就不会有特色课程。
36
要避免对特色课程的误读: 特色课程不等于特长教育或特长训练。 特色课程不等于特色教材或校本教材。 特色课程不等于校本课程。 办学特色追求不能因此而浅尝辄止。办学特色的形成,有赖于特色课程化和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开发和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办学特色课程化和学校课程特色化的过程,是教师教学创造性过程,是汇聚、提练和彰显学校教育亮点的过程,是对改革创新成果规范转化的过程,是学校新课程文化构建和积淀的过程,是因势利导、扬长避短(非补短)、巧用差异和发挥差异优势的过程,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资源的过程。这是学校课程领导难度最大的自选动作。
37
当前学校特色建设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是办学特色趋向雷同 二是办学特色课程化和课程特色化水平普遍不高
38
(3)学校文化和制度创新 课改改到深处是文化。学校文化最基本的是学校成员基于共同价值追求,方向一致的行为方式。学校功能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是新课程最重要的文化支撑。 学校三大主导文化——课程改革三大主题 功能文化:学校功能定位——理念目标(应该做) 精神文化:人的精神状态——主体状态(愿意做) 制度文化:共同行为规范——制度重建(坚持做)
39
课程改革要用制度来保证,没有常规制度,就没有秩序、没有保持、没有巩固,没有稳定;没有改革创新,就没有变化、没有突破,没有活力,没有生机。课程发展,实际上是课程不断地自我保持和自我更新的过程。高中新课程制度创新主要是将课程法规向执行层面的制度转化和将新课程实验成果转化成新的常规。
40
进入高中新课程的学校准备工作 排课选课:课程编排、选课指导、课程运行准备; 资源服务:资源分析、制度措施、配置利用准备; 实验教师:重定职责、全员培训、校本研训准备; 教学工作:制度重建、超前备课、模块教学准备; 学生入学:课程教育、重定学规、组织管理准备; 社会宣传: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改革环境准备; 考试评价:学分认定、学业测试、素质评价准备。
41
二、破解高中新课程之“难” 1、对高中新课程的两个担心: · 学生会成为课改失败的实验品吗? 课程改革不是成败的选择,而是成效大小的选择,学生不是实验品,而是幸运儿。 · 新课程实验会不会影响学生高考? 新课程向高考靠,课程改不得;高考向新课程靠,新课程丢不得。两者相互靠,两者都丢不得。用新的理念,应新课程之试,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导向作用。
42
2、新课程遇到哪些困难?(以海南为例) 教育观念滞后、管理制度滞后、课程评价滞后; 改革动力不足、人员素质不高、专业指导不力; 改革经验短缺、教学设备短缺、学校经费短缺。
43
一年前的问题记录 教师教学 教材结构变化、联系实际内容和探究活动增多,“照本宣科”教教材已无可能。课标目标粗疏、教材点到为止、教参良莠不齐,练习偏难偏深、课标、教材、教参、练习目标不一,缺乏整合,习惯于教学唯教材、唯教参、唯教辅的教师难以把握新课程教学; 以高考目标为教学目标,对知识点无遗漏全覆盖的讲课,新老教材一齐上,导致课时紧张、教学超标、训练过度、淘汰无情、应考提前; 新课程从多方面增加了教师的精力时间付出,加大了压力风险负担,所增不计入改革成本。长时间工作于压力下边缘处产生职业倦怠。 教学困惑得不到回答,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自我探索不知对否,教师孤立无助感到困惑和迷茫。
44
学生学习 学习过难。自主学习和探究难、练习和模块考试难。听懂了课却做不出课后练习考不好模块考试; 学习不适应。新课程内容少讲、略讲,例题少讲、少做,学生思考、动手、讨论增多,学生习惯于接受,教师组织探究功夫不到,学生难以适应,出现像婴儿断奶般的燥动不安。 学习负担重。认知类学习和体验性学习同时增加,学生除了探究,还要读书,要理解。学生抱怨:老师只顾布置,不考虑我们有没有这么多时间。
45
课程管理 对新课程面临的问题疏于研究,反映迟缓,解决不力。教师对一些基本问题的困惑得不到很好回答。 高中规模迅速扩大,优质教师被稀释,原本捉襟见肘的教学资源难以为继 通用技术课程缺资源、缺经验、缺教师; 菜单式选课教务人员茫然不知所措; 教材供应服务滞后,有的教材不能按时到书; 部分学校领导对课程不重视、不关注、不知道、不研究、不落实。 课程改革将片面追求升学率从校内赶到校外,校外学习加重、家教抬头。
46
问题疏理和质疑分析: 原本存在的问题在课改中凸显出来 用固有的课程价值来看今天的课程 改革的心理适应和操作熟练过程中的问题 课程改革准备不足和自身需要完善的地方 对课改的担心和疑虑便是上述因素的综合效应。
47
3、高中课改的困难和问题带来三大挑战: 改造学校功能文化——做正确的事 再造课程运行流程——把事做正确 重建课程改革共识——观念和状态
48
挑战一 以升学为价值主导,分数唯一、残酷竞争的功利文化,是高中新课程面临的根本挑战。 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并没有通过高考,正确地反馈给高中学校和师生。高考的单一性和高招的简单化,给了高中教育错误的讯号,使社会需要和学校培养难以正确地对接。高中新课程将素质教育之路铺到我们的脚下,但如果没有保证课改实验者不成为“牺牲者”的高考评价制度的同步改革,人们就缺少在素质教育道路勇往直前的勇气。
49
挑战二 结构调整和改造带来的挑战。新增课程、新增模块和整个课程体系的变化,打破了学校原有的平衡,产生诸多结构性困难,主要是: 课程自主使学校领导能力结构不适应, 新增课程使学校原有师资结构不匹配, 新增模块使教师原有知识结构不够用, 体系变化使学校原有教学结构不对称, 学生选课使课程原有运行结构不衔接。
50
挑战三 重建改革共识和动力。 走进高中新课程,各种不同声音渲染和强化了改革本来就存在的困难,使改革面临共识破灭,动力丧失的危险。 我们的选择是,走自己的路,坚定改革选择。我们的坚定是理性的: 第一,只要我们选择的事情是正确的,再难也要做,困难和挑战不应该是拒绝做正确事情的理由。 第二,新的课程结构只有在改革中适应,在实践中匹配,在行动中磨合。 第三,困难让我们谨慎,不能不进,不能冒进,稳步前进。
51
三、高中新课程“两难”的选择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英·狄更斯 不管今天的时代是不是这样,但凡改革总给人“好得很”和“糟得很”的两极刺激。投身高中课改,我们如何在纷乱中坚守,在两难中前行,首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人们一起经历着中国高中教育的凤凰涅磐。
52
1、学校课程领导面临哪些两难? (1)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两面挤压 (2)高中加快规模发展和提高素质质量的双重压力 (3)新课程育人成本提高,编制/经费不变的反差 (4)学校课程固化和失范并存使课程难以管理 (5)走向社会的学习和封闭安全管理难以得兼 (6)三维目标在给定时间难以兼顾 (7)课堂教学高认知和高参与难以统一 (8)教学预设和教学生成的矛盾 (9)选课走班对班级管理的干扰 (10)尊重学生和加强教育干预的界限 (11)公平与选择的悖论 (12)均衡发展和优势发展如何一致 (13)改革与常规、变化与稳定的冲突 (14)考试评价高信度与高效度的两难选择
53
诸多两难,使高中课改充满着悖论,共存于一体的两个对立观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要选择了其中一个,也就浑然不觉地触及另一个。最大优点,往往带来最大麻烦。虽然课程改革把素质教育的路铺到脚下,两难使人们瞻前顾后、顾盼左右、举步维艰。没有现成的路可走,一切都要自己去思考,去探索,不能走错,不能不走,更不能回头。 我们只能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探索真理,在充满矛盾的现实中寻找出路,凭当下现实的学校、现实的条件,努力用策略赢得搏弈,用智慧化解难题,用激情演绎精彩。 解决悖论难题需要创造性的思考,悖论的解决又往往可以给人带来观念的突破和智慧的锻炼。
54
2、高中新课程的“两难”意味着什么? “两难”让人烦恼,但不要因此而怀疑改革。“两难”是改革的缘由和动因,没有“两难”,一切都顺顺当当,改革就没有必要。 高中课改中的“两难”,是学校发展生命周期的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的交叉、纠缠。是两个生命周期更新时的必然状态。它意味着高中学校发展处在质变的临界状态,是随波逐流任其自然下滑,还是抓住时机促进飞跃开始一个新的生命周期,全看能不能找到第二成长曲线和摆脱生命下落曲线的束缚而冲出去。 “两难”是课改策略选择和课改政策理解与接纳的依据。“两难”清楚了,我们才知道要坚守什么、放弃什么;要怎么去想,怎么去做。
55
事物发展的生命周期和第二成长曲线 第二曲线 死亡之谷 高成就期 停滞期 下滑期 成就初期 衰败期 发展期 起始期
扬·莫里森《第二曲线》1996 事物发展的生命周期和第二成长曲线 第二曲线 死亡之谷 高成就期 停滞期 下滑期 成就初期 衰败期 发展期 起始期
56
今天让大家爱怨情愁的高考制度,30年前,曾经也是中国教育生命周期的第二成长曲线。恢复高考制度,不化一分钱让放不下一张平静课桌的中国学校学风整个地发生改变,它改变的不仅是个人的命运,而且也是整个国家、民族意义深远的复苏和新生。30年过去了,高考制度随着生命周期走到盛极而积弊日深。如果说恢复高考意味着中国教育一次深刻的拨乱反正,复苏和新生,30年后,新课程条件下的高考改革便是旨在寻找它的第二成长曲线,促进高考制度生命周期的新生。我们虽然无法预测其具体进程,但大方向是确定的。举国走向和谐社会,坚持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已经写进了义务教育法,评价政府工作已经不单纯看GDP,评价和选拔学生只看一次高考成绩的历史还能延续多久?
57
问题在“两难”中解决,改革在“两难”前进。不能总希望一点困难和矛盾都没有,每天不断重复同样的过程,却期待一个不同的结果。其实结果在你重复的过程中已经确定,没有改变的过程,那有改变的结果?海南为什么要首批进入高中新课程? 彼得·圣吉煮青蛙的故事:将青蛙丢进热水杯,青蛙马上跳出来。将青蛙丢在冷水杯里,青蛙不跳了。在杯底下点火,青蛙感觉到水温升高,慢慢有点热,青蛙在温水里很舒服,火不断加大,青蛙感觉有点烫了,却仍不在意,坚持着。等到70度时它知道坏了,然而,它再也跳不起来了。社会的变化是渐进的,但我们必须及早觉察其变化趋势,未雨绸缪,早作准备。当今高中教育的弊端已经看得很清楚,改革也走到我们面前,如果还依然故我,重复昨天的故事,我们还能冲出死亡谷吗?
58
3、高中新课程的“两难”选择 校长要当好课程领导; 教师要有课改的主体意识; 改变心态、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 不走极端,学会妥协、兼顾各方面利益。 重视起点,关注问题,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善于设计学习、参与学习和推动学习。
59
(1)校长要当好课程领导 校长角色转向课程领导,是时代的要求,是学校教育进步的标志。校长角色转向课程领导是有条件的,当教育还处于数量规模为主要目标的发展阶段,当学校只需要执行国家的统一课程,当学校还无力走出应试教育,当校长还陷于行政事务而无暇关注课程,当校长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缺乏课程知识和课程领导能力,校长自然很难转向课程领导,很难在高中新课程实践中有所作为。 课程领导无作为有两种情况:“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和“非不为也,是不能也”。校长要改变这两种状态,首先要从“课程一统无须管、分数至上不去管、用进废退无能管”的角色定势中走出来,努力从“不能”到“能”,从“不为”到“有为”。
60
校长要解决“三不能”: 第一,校长不能不知道新课程。懂课程和懂老师是校长基本的业务素质。 懂课程:从静态看,包括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从动态看,包括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专门知识以及课程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课程的与时俱进和创新。 懂教师。就是熟悉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和管理对待,教师素质要求和专业成长的规律等。 第二,校长不能不重视新课程。如何判断评价? 校长把课程改革放在学校和校长工作的什么位置。 校长在课改各个阶段的课程领导角色作为的发挥。 第三,校长不能不落实新课程。 规定动作到位,自选动作有亮点特色,重视学校课程规划设计,身体力行参与课程计划的执行。
61
缩短教师从顺从到创新新课程的过程。 顺从 认同 内化 创新…… (视而不见)(知行不一)(行而不达) 领悟 理解 积累 解决 解决 解决
62
(2)唤起教师积极参与课改的主体意识 正确认识两个关系 教师与课程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课程与高考的关系:期待、制约、靠拢…。 新课程向高考靠,课程改不得; 高考向新课程靠,新课程丢不得。 谁向谁靠拢?有了高中新课程,才有高中课改实验区对高考的自主选择。高考选择本质上是时代的选择,高考必改。
63
课程标准、高考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关系 小圆:考试说明 依 据 中圆:考试大纲 大圆:课程标准 考试说明
64
适应新高考,做正确的事情。 不迷失教育坐标,探索高考育人; 同样期望考上好大学,但动机、心态、方法和效果大可不同。 避免成功误区,寻找进步之源; 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
65
用好新高考,正确地做事。 克服片面,追求和谐。 正确定位,防止异化。 强化动机,克服冒进。 高考复习,推陈出新。
66
(3)改变心态、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 一校长说“走进新课程,我们不能再照老样子办学校了”。我说:“不用老样子办学的前提是校长不能按老样子当校长”。 不按老样子,意味着改变自己。 在这个世界,我们可能会觉得改变不了什么,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改变心态:境由心造。积极的人在忧患中看到机会,消极的人在机会中看到忧患。 改变思维方式。不能改变思维的人就永远没有能力改变现实,也就永远不会有什么进步。 改变习惯。通向未来的路,不是回家的路。过去为你赢得成功的经验可能就是你明天的失败之源。 别从巨人的肩膀上滑下来。
67
(4)学会妥协、不走极端,兼顾各方面利益。
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 妥协是处理复杂事物所必须的策略; 妥协是坚强、是智慧、是艺术; 妥协是和而不同,是设心处地; 妥协是远见,是双赢;
68
首批实验区2007高考改革方案是妥协的产物 要兼顾制约高考多个规律的要求 课程与发展 考试与招生 选择/多样/均衡 统一/单一/淘汰 要在多种利益主体兼顾中寻求平衡和妥协。 因为制约高考多种利益主体不尽一致,
69
在多个规律的共同作用下,在多种利益的搏弈中,使我们不能只从一个规律,一方面利益,而要从多个规律、多个利益主体来思考和处理2007年的高考问题。高考改革对任何一方面的强调都是有限度的。2007年的高考选择是一场搏弈,需要妥协,以形成共识。妥协的本质就是对几个规律、对多种利益的承认。由此决定了高考改革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70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6号)文件:
“高校招生考试方案的研究制订要遵循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依法行使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切实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改革精神,反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 将制约高考改革的几个规律和多个利益的要求统一起来。
71
(5)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尽力而为,用创造性应对艰巨性,努力有所作 为,不怨天尤人;量力而行,用多样性应对复杂性, 重视起点,关注问题,分类要求,不搞一刀切。 评价课程改革,坚持“三个比较,三个进步”。 即 学生是不是更喜欢学习、更会学习,教师是不是更热 爱工作、更会教学,更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校长是 不是更重视课程,更会管理课程。并适时地提出评价 重点,以给课程改革具体的导向和激励。 不能用理想目标看现实的教学,不必在相对评价 中自渐形秽。努力追求自已的成长变化。
72
(6)设计学习、参与学习、推动学习,当好课程改革的学习者和探索者。
课程改革是工作,更是学习。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和学习型社会的演进,呼唤教师学习的职业化、制度化、生活化、效率化。设计学习、参与学习、推动学习是校长越来越重要的工作。有什么样的学习,就有什么样的生命状态;有什么样的学习,就有什么样的性格习惯。用学习改变观念、改变生活、改变状态、改善工作,重塑自我,创造生命的真正意义,是应对新课程困难和挑战的治本之策,也是新课程的终极之善。
73
在一个以快制胜、快者通吃的年代。成功者, “他不是经验丰富的人,而是变革速度最快的人,学习能力最强的人”。荷兰的壳牌石油公司的CEO说,他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比自己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这是成功的改革者应有的意识。特别对于要赶超先进,摆脱落后的地区,方向感、机遇感更加重要。搭错车和错过这趟车,结果只能是更落后。搭错车是方向问题,错过这趟车便失去机遇。
74
谢谢各位!
75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干部/员工素质模式
· 知识/商务:专业知识和商务知识(财务、市场、流程、 员工管理); · 经验/成就:专业经验(关键岗 )领导经验(关键岗) · 能力/性格: 驱动力:独立性、主动性、变革力、决策力; 认知力:学习能力、分析能力、战略导向、结果/质量导向; 影响力:协调/沟通、激励、指导、团队合作能力。 · 行为/价值观: 诚信:正直、务实、纪律; 敬业:主动、高效、尽责; 团结、合作、全局观。
76
能力/性格 行为/价值观 经验/成就 知识/商务
77
要能招聘到“行为、价值观甚至能力、性格合适的人”,否则,企业教育培训没有意义
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 专业知识 商务知识 能力/性格 行为/价值观 驱动力 认知力 影响力 诚实、正直 敬业、尽责 团结、合作 企业教育培训投给谁:要投向业绩好、有潜力的员工。
78
反差: 企业的业绩70%—80%来自能力/性格、行为/价值观。 学校的业绩100%来自知识考试。 后果: 企业人才观片面兴旺不了,倒闭只是一个企业; 教育人才观片面畸形发展,要误国误民。 出路: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用立的办法来解决应试教育问题。 素质教育的实践策略是抓好四个关键环节:课程、德育、教师、考试评价。使人才最重要的素质真正成为学校课程和高考选拔的重点。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