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期中考準備要點: 何謂邏輯、論證(及其要素)?並要會舉出有效、無效的論證例子。 後面十九(涵蘊的推演規則)、二十(取代規則)要會。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期中考準備要點: 何謂邏輯、論證(及其要素)?並要會舉出有效、無效的論證例子。 後面十九(涵蘊的推演規則)、二十(取代規則)要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期中考準備要點: 何謂邏輯、論證(及其要素)?並要會舉出有效、無效的論證例子。 後面十九(涵蘊的推演規則)、二十(取代規則)要會。
套套言、矛盾言;適真言要會算,且能分辨之。 演繹、歸納論證之比較,並要會舉例。 充分、必要、充要之內容要懂。

2 有教到的講義要看。 何謂邏輯的語法和語義。 何謂簡單語句、複合語句? 前提、結論之真假與有效、無效之關係。 真值表要會,和語句連詞之內容。

3 一、何謂邏輯(logic)? 1. W.C. Salmon: 「邏輯是論及前提與結論之間的關係,不是 論及前提的真假如何的。」
例:所有的冬瓜是西瓜 (F)前提(premise) 所有的西瓜是南瓜 (F)前提(premise) ∴所有的冬瓜是南瓜 (F)結論(conclusion) A 是 B B 是 C ∴A 是 C (為有效邏輯或正確的推理) 例: 動物是有感覺的 動物 狗 是 有 感 覺 的 有感覺的 ∴ 狗是動物(F) A 是 C B 是 C ∴B是A(無效的推理形式) <註> 真:符合事實者為真 假:不符合事實者為假 l        「邏輯的正確與不正確,完全決定於前提和結論之間的關係。」 <註> 邏輯的推論與事實無關 2.          克林(S.C. Klerne): 「邏輯是具有告訴我們什麼從什麼跟隨而來的重要功能。」 3.          柯比(Copi): 「邏輯就是研究區別正確推理或不正確推理所使用的方法與原則。」 合乎正確的推理形式 台南 例: 台南人是台灣人(T) 阿扁 陳水扁是台灣人(T) 台灣人 ∴陳水扁是台南人 (F) <註>邏輯在於FROM,不在於經驗的內容。 例: 黑貓是魚類 魚類是不死 ∴黑貓是不死的魚類(T) 4.          W.V. Quine: 「邏輯是必然推論的科學」 <註> 「所謂推理,是從前提推結論,結論必須涵蘊於前題之中,這種涵蘊關係是邏輯上的必然關係。」 一.  邏輯之特性: 1.      形式性科學(Formality) 「演繹邏輯所特別關心的是推理的對錯(正確或不正確) ,而推理的對錯,可用特定的形式來表示。」 例1: 所有的人會死 孔子 孔子是人 ∴ 孔 子 會 死 (T) 例2: 所有的人會死 孔 子 會 死 ∴孔 子 是 人(F) 例3: 所有的人會死 孔 子 是 人 ∴ = 4 (F) 中山 例4: 孫文(A)是人(B) A是B 孫中山(C)是人(B) C是B ∴孫文(C)是孫中山(A) (F) ∴C是A(F) 例5: 所有放到口中的東西可以吃 牙膏是放到口中的東西 ∴ 牙膏可以吃 (T) <註> 「邏輯是『安樂椅』的科學。」 「安樂椅是有扶手的椅子,但在這裡甚至有『欠缺實際經驗』的意思,也可以解釋成『紙上談兵』。」 <註>在企業上會用到邏輯的形式化。 客觀化 2.      必然性(Necessity) 「演繹邏輯的必然性,是根據形式性而來的,只要合乎邏輯的形式,他們之間的關係是必然的。」 <註>「邏輯是形式的學問,它不是經驗內容之真假問題之學問。」 3.      永恆性(Permanency) 「根據事實的正確是變動不定,而邏輯的形式則是永恆的。」 形式界 不變 經驗界 變 二.  邏輯名稱: (一)、     名詞邏輯(logic)是由希臘文loges而來,其為論理 「loges一辭,則意謂『理論』(discourse),涵括著『言詞』(speech),『論述』(account),『理性』(reason),『定義』(definition),『原理』(pricacip),『思考』﹙thought﹚等涵義。」 <註> loges具有論理之義,其後拉丁文、英、法、德、西等用語皆從此列中而來, 如: 拉丁文:logica 英 文:logic 西班牙文:logica 葡萄牙文:logica 義大利文:logica 法 文:logique 德 文:logik (二)、     邏輯之譯名: 1.     名理學 明李之藻,葡國傳訊際(Franciso Furtad)合譯亞里斯多德的名之學《名理探》。 2.     名學 清末嚴復譯英國穆勒(J.S. Mill)的”A System of Logic”(歸納邏輯)稱為《穆勒名學》。 3.     辯學 王國維以西方的logic與我國的墨辯思想相當,而且其中的推理的規則對辯論有很大的幫助,從事辯論的人經常要用到它,故主張譯為「辯學」。 4.     論理學 日本人將之譯為「論理學」。 5.     邏輯 章士釗認為logic的譯名分歧,不如直接按英文音譯為「邏輯」叫為簡便。 6.     理則學 國父在《孫文學說》的第三章云: 「然則邏輯究為何物,當譯以何名而後妥,作者於此,蓋欲有所商卻也,凡稍乎邏輯者,莫不知此為諸學諸事之規則,為思想云為門徑也,人類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矣,而中國至今尚未有其名,吾以為當譯為理則者也。」 三.  邏輯與其學科之比較: A.      知識論(epistemology):研究知識之起源、效度與範圍之學問 ex1:黑格爾由知識論和形上學解釋邏輯 ex2:康德(哲學家):知識邏輯、超越論 B.       心理學:「說明人類究竟如何思考」,其是「只研究思想之歷程和發生的經過之學問」(Psychology) 邏輯: 「研究人類如何從事推理活動與研究有效之推質」 「它只致力於分析探究有效的推理之性質」,其是「研究這些歷程照何規則進行才能產生正確的結論之學問也」 C.       認識論(epistendogy): 其是「對思想內容的客觀有效性提出決定性的問題」之學問 邏輯: 其是「研究思想內容彼此關係的有效性之條件」其是研究知識的起源,對象範圍及人的智利能否獲得真理之學問 D.      形上學(metaphysics):研究宇宙之本質及其如何存在之學問,演變自我,由空虛狀態→充實狀態、產生歷史 邏輯: 其是研究思想之推理形式是否為有效推理之學問 殷海光:「左派文人學者說唯物辯証法就是邏輯唯物辯證法不過是一種冒牌邏輯」 <註>logic≠精神辯證法 A.   Church 邏輯≠邏輯哲學 <例>這粉筆是黃色的:判斷 <註>判斷中有真假 <例> 所有的綠色是白色 所有的白色是黃色 ∴ 所有的綠色是黃色 <註>觀念形成一個判斷

4 A 是 B B 是 C ∴A 是 C 其是有效的論證形式(valid argument form)

5 例: 黑貓是魚類 (F) 魚類是不死 (F) ∴黑貓是不死的魚類(F) 例: 天花板是地板 (F) 地板是黑板 (F) ∴天花板是黑板 (F)

6 2.  克林(S.C. Klerne): 「邏輯是具有告訴我們什麼從什麼跟隨而來的重要功能。」 3. 柯比(I.M.Copi,1972): 「邏輯就是研究區別正確推理或不正確推理所使用的方法與原則。」

7 The study of logic is the study of the method and principles used in distinguishing correct from incorrect reasoning. 4. 柯比(I.M.Copi,1967): 「邏輯的研究,就是用來區別對的(好的)論證 和錯的(壞的)論證的方法與原理的研究。」

8 5.Paul Romassi: To study logic is to study argument. 6.V.Klenk: The only thing logic is concerned with is whether argument are good or bad.

9 6. 奎因 (W.V. Quine): 「邏輯是必然推論的科學。」 <註> 「所謂推理,是從前提推結論,結論必須涵蘊於前提之中,這種涵蘊關係是邏輯上的必然關係。」

10 7.邱老師: 「邏輯是一門研究論證是有效或無效的 學問。」 8.H.J.Gensler: Logic is the analysis and appraisal of argument. Logic is something you do. You do logic when you try to clarify reasoning and separate good from bad reasoning.

11 9.V.Klenk:. The only thing logic is concerned with is whether argument are good or bad, correct or incorrect. Logic is normative enterprise ;its job is to evaluate argu- ments and this is primarily what you

12 will be learning in this course.
10. H.J.Gensler: Logic is the analysis and appraisal of argument.

13 例: 動物是有感覺的 (T) 狗 是 有 感 覺 的 (T) ∴ 狗是動物 (T) A 是 C B 是 C 其是無效的論證形式(invalid) ∴B是A argument form)

14 例: 孫文是人 (T) 孫中山是人 (T) ∴孫中山是孫文 (T)

15 例: 台南人是台灣人 (T) 陳水扁是台灣人 (T) ∴陳水扁是台南人 (T) 例: 連戰是人 (T) 陳水扁是人 (T) ∴陳水扁是連戰 (F)

16 例: 動物是有感覺的 (T) 狗 是 有 感 覺 的 (T) ∴ 動物是狗 (F) A 是 C B 是 C 其是無效的論證形式(invalid) ∴A是B argument form)

17 11.丘崎(A.Church, ): 「邏輯是一門以抽掉命題的質料或內容,僅僅處理命題的邏輯形式為方法,有系統的研究命題的一般結構,以及有效推演(vslid inference)的一般條件的學問。」

18 劉福增: 「命題的內容與有效推演無關,有關的是命題的邏輯形式。」

19 二、何謂反例(counter- example)
有前提為真且結論為假的論證實例(instance),即是反例。 有反例的論證形式,其必為無效的論證形式。 由無效的論證形式所舉的其它例子,即使是前提、結論皆為真,其仍然是無效的論證。 換言之,由無效的論證式所舉的例子,皆是無效的論證。

20 「烏鴉都是黑色的。」此命題為假,因 有反例:「在日本發現了白鴉。」 「天鵝都是白色的。」此命題為假,因 有反例:「在澳洲發現了黑天鵝。」 「金屬都能沉入水底。」此命題為假, 因有反例:「鉀、鈉可浮在水面。」

21 「血都是紅色的。」此命題為假,因有 反例:「蝦、蟹的血是藍青色的。」「海邊小環蟲的血是綠色的。」「南極 洲有一種魚的血是白色的。」 「哺乳類動物都是胎生的。」此命題為 假, 因有反例:「澳洲鴨嘴獸是哺乳動物卻是卵生的。」

22 「魚都是用鰓呼吸的。」此命題為假, 因有反例:「在南美洲發現用肺呼吸的 魚。」

23 肯定後件的謬誤(其有反例): PQ 若是大學生,則是學生。(T) Q 是學生。 (T) ∴P ∴ 是大學生。 (F)

24 否定前件的謬誤(其有反例): PQ 若是大學生,則是學生。(T) ~P 不是大學生。 (T) ∴~Q ∴ 不是學生。 (F)

25 P ∨ Q 此論證形式有反例: P ∴Q 2+2=4或2+2≠4 (T) 2+2= (T) ∴ 2+2 ≠ (F)

26 P ∨ Q 此論證形式有反例: P ∴~Q 2+2=4或3+3= (T) 2+2= (T) ∴ 3+3 ≠ (F)

27 有反例的論證形式,其必為無效的論證形式!

28 邏輯上所謂的有效或無效(正確或不正確)是在於Form,不在於命題內容的真假。

29 例1: 所有的人會死 (T) 孔子是人 (T) ∴ 孔 子 會 死 (T) 有效論證 例2: 所有的人會死 (T) 孔子會死 (T) ∴ 孔 子 是人 (T) 無效論證

30 例3: 所有的人會死 孔子不會死 ∴ 孔 子 不是人 有效論證 例4: 所有的人會死 孔子不是人 ∴ 孔 子 不會死 無效論證

31 三、何謂真( true)與假(false)?
真: 命題(proposition)內容符合事實 (fact)為真。 假:命題不符合事實者為假。 例:2+2=4 (T) 2+2=5 (F) 地球是圓的 (T) 地球不是圓的 (F)

32 2+2=4 。 (T) 2+2=4 是假的。 (F) 並非2+2=4 。(F) 並非2+2=4 是假的。 (T) 2+2=5。(F) 2+2=5是假的。(T) 並非2+2=5。(T) 並非2+2=5是假的。(F)

33 說謊者悖論 歐布里德斯(Eubulides,西元前四世紀)的「說謊者」悖論: X:「我正在說的話是假的。」
如果X所說的話是真的,則X所陳述的 內容是假的。 如果X所說的話是假的,則X所陳述的 內容是真的。

34 鱷魚理論 一隻鱷魚抓走了一個小孩,對他媽媽說:如果你猜對了,我就放走你小孩; 如果猜錯了,我就把他吃掉。 母親:你將會吃掉我小孩。
請問:鱷魚吃不吃小孩?

35 我怎麼回答? 媽媽快來救我!

36 如果母親猜對了,依約定,鱷魚要放走小孩,但依猜對的內容是:鱷魚會吃掉小孩。所以鱷魚處於吃與不吃之困境。
如果母親猜錯了,依約定,鱷魚要吃小孩,但依猜錯的內容是:鱷魚將會吃掉小孩,可見鱷魚是不吃小孩。所以鱷魚也處於吃與不吃之悖論。

37 面對鱷魚另一種回答的下場: 一隻鱷魚抓走了一個小孩,對他媽媽說:如果你猜對了,我就放走你小孩;如果猜錯了,我就把他吃掉。
母親:你不會吃掉我小孩。 請問:鱷魚吃不吃小孩?

38 如果母親猜對了,依約定,鱷魚要放走小孩,又依猜對的內容是:鱷魚不會吃掉小孩。所以鱷魚是不吃小孩。
如果母親猜錯了,依約定,鱷魚要吃小孩,又依猜錯的內容是:鱷魚不會吃掉小孩,可見鱷魚是要吃小孩。所以鱷魚是要吃掉小孩的。

39 明信片悖論 正面:後面那一句話是真的。 背面:後面那一句話是假的。

40 無論由那一面開始,其最後真的會變成假的,假的會變成真的,而形成悖論。
真到假時真亦假,假到真時假亦真。

41 四、何謂語句(命題)? 命題:具有直真假內容的句子。 例如:2+2=4。(T) 地球是圓的。(T) 麻豆鎮在台北縣。(F)
不能判斷真或假的句子,就不是命題。 例如:那個吃蛋糕的人,有罪惡感。 貓有靈魂。

42 論證所用的句子都為命題,有些學者不名為命題,而稱之為敘說(statement)或語句(sentence)。
所以論證中的前提或結論,都是命題(敘說、語句),其不會是疑問句、祈使句(因這些句子無真假可言)。

43 疑問句: 「你好嗎?」 「花是有顏色的嗎?」 祈使句: 「中華民國萬萬歲!」 「你們當相愛如兄弟!」 「把門打開!」 「禁止停車!」

44 林玉體: 研究推論法則,必須探討推論語句。推論所使用的語句只限定為敘述語句(descriptive statements)。他如訴諸情 感的感嘆語句,訴諸畏懼的命令語句, 及不涉及真假的疑問語句,都不屬於推 論語句的範圍。敘述語句在指陳事實, 合乎事實者為真(true),反乎事實者則

45 為假(false)。敘述事實的語句稱為「命
題」(proposition)。 「開門!」(命令句) 「誰是這兒的老板?」(疑問句) 「謝天謝地!」(表達情感) 「中華民國萬萬歲!」(表達祈求)

46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對空月。」 (李白〈將進酒〉) 「你看明天的天氣會如何?」(疑問句) 「弟兄們,你們不可彼此批評。」(《新 約‧雅各書四章十一節》,表達勸戒。) 「禁止停車!」

47 五、語句的分類: (一)簡單語句(simple sentence): 1.只陳述一種事實的語句。
2.不含語句連詞(sentential connectives)的 語句, 即為簡單語句。 3.其又稱為「原子語句」(atomic sentence)。 例如: (1) 2+2=4。 (2) 地球是圓的。

48 (3)水是氫與氧的化合物。 (4)我昨晚看到的彗星很亮。 (5)如果一數是偶數,則它可被2整除。 4. 表示彼此之間的關係,其也是屬於簡 單語句。 例如: (1)蘇東坡與蘇轍是同時代人。

49 (2)蘇東坡與蘇轍是兄弟。 (3)陳水扁與馬英九是校友。 (4)阿扁與阿珍是夫妻。 (5)阿扁與阿珍是一對戀人。 不等於: 阿扁是一個戀人。 阿珍是一個戀人。

50 (6)殷海光與徐復觀是湖北同鄉。 (7)孔子與顏回是師生。 (8)林志玲與我是同學。 (9)John and Mary are friends. 不等於: John is a friend. Mary is a friend.

51 5. 簡單語句也可以是一個很長的句 子。 例如: 那個站在手拿著紅花的黑髮女人旁 邊的人,是台灣跑的最快,擁有最 多頭銜的房地產推銷員。

52 (二)複合語句(compound sentence):
1.陳述數種事實的語句。 2.複合語句含有語句連詞。 3.其又稱為分子語句(molecular sentence)。 例如: (1)作家鍾肇政是龍潭人,而李橋是苗栗 人。 (2)朱自清寫〈背影〉,或者徐志摩寫 〈再別康橋〉。

53 (3)如果颱風來襲,則菜價上漲。 (4)蘇洵是蘇東坡與蘇轍的父親。 (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6)劉福增是殷海光的學生,也是丘崎 (A.Church)的學生。 (7)香蕉和鳳梨是台灣的名產。

54 4.所有的否定句,都是複合語句。 例如: (1)孔子不是名家。 (2)2+2不等於5。

55 有歧義的語句: 例1:「春嬌和志明是結婚了。」 簡單語句:表示兩者是結婚的關係。 複合語句:表示兩者都是有配偶 。 例2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莊子‧逍 遙遊》) 簡單語句:北海有一隻魚,它的名字叫作鯤

56 複合語句:北海有一群魚,它們的名 字叫作鯤。

57 六、邏輯的範圍 (一)課程(course): 1.語言解析(即非形式邏輯)。 2.形式邏輯(即演繹邏輯)。
3.科學方法論(或科學結構之邏輯解析)。 4.代表人物: I.M.Copi、J.D.Carney、R.K.Scheer、 Max Black、K.S.Stebbing、M.R.Cohen。

58 (二)學問(discipline): 1.即指演繹邏輯。 2.代表人物: P.Suppes、W.V.O.Quine、D.Kalish 、R.Montague、B.Mates。

59 七、邏輯之特性: (一)形式性科學(Formality): 1.「演繹邏輯所特別關心的是推理的 對錯(正確或不正確) ,而推理的
對錯,可用特定的形式來表示。」 例:所有放到口中的東西是可吃的(F) 牙膏是放到口中的東西 (T) ∴ 牙膏是可吃的 (F)

60 2.「邏輯是『安樂椅』的科學。」 「安樂椅是有扶手的椅子,但在這 裡甚至有『欠缺實際經驗』的意 思,也可以解釋成『紙上談 兵』。」

61 (二)必然性(Necessity): 1.「演繹邏輯的必然性,是根據形式 性而來的,只要合乎邏輯的形式, 他們之間的關係是必然的。」 2.「邏輯是形式的學問,它不是經驗 內容之真假問題之學問。」

62 (三)永恆性(Permanency): 「根據事實的確是變動不定,而邏 輯的形式則是永恆的。」 形式界 不變 經驗界 變

63 八、邏輯的名稱: (一)邏輯之詞源: 1. 名詞邏輯(logic)是由希臘文logos而來,其 有論理之義。
(discourse),涵括著『言詞』(speech), 『論述』(account),『理性』(reason), 『定義』(definition),『原理』 (principle),『思考』﹙thought﹚等涵 義。」

64 3.logos具有論理之義,其後拉丁文、英、法、
德、西等用語皆從此義而來, 如: 拉丁文:logica 英 文:logic 西班牙文:logica 葡萄牙文:logica 義大利文:logica 法 文:logique 德 文:logik

65 4.英文(或其它歐洲語言如德文、法文、 義大利文、西班牙文等等)字根有 logy(學問) ,其語源為邏輯之義。例 如: (1)天文方面: cosmo-logy(宇宙的邏輯,即「宇宙 學」)。

66 helio-logy(太陽的邏輯,即「太陽
學」) 。 luni-logy(月亮的邏輯,即「月亮學」) ufo-logy(幽浮的邏輯,即「幽浮學」) xenobio-logy(外太空生物的邏輯,即

67 「外太空生物學」)。 (2)地理方面: eco-logy(生態的邏輯,即「生態 學」)。 geo-logy(地質的邏輯,即「地質

68 oceano-logy(海洋的邏輯,即「海洋
學」)。 glacio-logy(冰河的邏輯,即「冰河學 」)。 volcano-logy(火山的邏輯,即「火山

69 (3)人事及其它: anthropo-logy(人類的邏輯,及 「人類學」)。 bio-logy(生物的邏輯,即「生物 學」)。 feto-logy(胎兒的邏輯,即「胎兒

70 meta-logy(後設邏輯) metapsycho-logy(後設心理的邏輯, 「後設心理學」)。 muscio-logy(音樂的邏輯,「音樂 學」)。   oo-logy(鳥蛋的邏輯,即「鳥蛋學」)。 Sin-logy(秦的邏輯,即「漢學」)。 theo-logy(神學)。 zoo-logy(動物學)。

71 x-logy x:實質內容 logy:形式結構 例:copro-logy(糞便學) 東郭子問莊子:「所謂道,惡乎 在?」莊子曰:「無所不在。」 同樣地,邏輯也是無所不在。因要成為知 識與學問,其都要有「形式結構」──邏 輯結構。 即知識、學問之內容,需要在某

72 在某種形式架構中,才能成為知識 與學問。 內容+形式=知識與學問。

73 (二)邏輯之譯名: 1. 名理學: 明李之藻,葡國傅泛際(Franciso Furtad) 合譯亞里斯多德的名學《名理探》。 2. 名學: 清末嚴復譯英國穆勒(J.S.Mill, A.D.1806 ~1870)的”A System of Logic”稱為《穆 勒名學》。

74 3. 辯學: 王國維以西方的logic與我國的墨辯思 想相當,而且其中的推理的規則對辯 論有很大的幫助,從事辯論的人經常 要用到它,故主張譯為「辯學」。 4. 論理學: 日本人將之譯為「論理學」。

75 5. 理則學: 國父孫中山在《孫文學說》的第三章云: 「然則邏輯究為何物,當譯以何名而後妥, 作者於此,蓋欲有所商榷也,凡稍乎邏輯 者,莫不知此為諸學諸事之規則,為思想 云為之門徑也,人類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 矣,而中國至今尚未有其名,吾以為當譯 為理則者也。」

76 九、邏輯與其它學科之比較: (一)知識論(epistemology): 研究知識之起源、效度與範圍之學問。 研究認識是否有效性的問題。
例1:黑格爾由知識論和形上學來解釋 邏輯。 例2:康德:知識邏輯、超越論。 邏輯(logic): 研究思想形式是否有效性的問題。

77 (二)心理學(Psychology): 「說明人類究竟如何思考」,其是「只研究 思想之歷程和發生的經過之學問」 邏輯: 「研究人類如何從事推理活動與研究有效之 推演。」 「它只致力於分析探究有效的推理之性 質。」 「研究這些歷程照何規則進行才能產生正確 的結論之學問也。」

78  (三)  形上學(metaphysics):
研究宇宙之本質及其如何存在之學 問。 邏輯: 研究思想之推理形式是否為有效推 演之學問。

79 (四)文法學(grammar): 1. 其是研究語言之規則。 邏輯: 其是研究思想之規則。 2.「同樣的思想規則可用不同的文法 語言來闡釋之。所以不可把邏輯與 文法混為一談。」

80 3.「我們可以稱邏輯為一切語言(不 指固定的某種語言)最普遍的結 構。稱之為邏輯語法(logical syntax)或普遍語法(general syntax),這就等於思想的結構, 思想的規則。」

81 (五)倫理學(ethics): 1.伊比鳩魯學派(The Epicurean School);倫理學所研究的主要問 題是人生目的和生活方式,強調倫 理學是研究幸福的科學。 2.斯多噶爾學派(The Stoic School): 從強調義務出發,認為倫理學是

82 是研究義務和道德規律的科學。 3.其是研究行為是否為正當性的學科

83 十、何謂論證(argument)? 1.劉福增:
「一個論證是論證者提出的一組語句,論證者主張(claim)其中一個語句為真、有道理或可接受,而以其它語句的真、道理或可接受來支持這個主張,或當支持這個主張的理由或根據。這些當理由或根據的語句,是這個論證的前提(premises),當主張的語句是結論(conclusion)。」

84 2.I.M.Copi(柯比): 「所謂論證,就是一組命題,其中一個命題緊着隨其它命題之後,後者往往由前者提供證據,證明後一命題為真。」

85 3.Paul Romassi: (1)Arguments may be drawn from mathe- matics,science,religion,politics,philosophy or anything else for the matter.They may be about cats and dogs,right and wrong, the price of cheese,or the meaning of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

86 (2)Argument itself is the subject-
matter of logic. 4.V.Klenk: An argument, for purposes of logic ,is not a quarrel or disagreement ,but rather a set of sentences consisting of one or more premises ,which contain the evidence ,and a conclusion ,which is supposed to follow from the premises.

87 槍擊案是真的?或是假的?皆要有理由為根據來論證,否則只是無根之言,不值得採信。

88 十一、論證的主客觀因素 (一)客觀因素: 1.至少一個前提(premises):是結論的理 由(reason)、根據(ground)、證據
(evidence)。 2.一個結論(conclusion):是論證者的主張 (claim)。 (二)主觀因素: 意圖(intension):是論證者的企圖、意 向。

89 1.論證者主張結論為真、有道理或可接受。 2.論證者以前提的真、有道理或可接受的 語句,來支持(證明)結論為真、有道理 或可接受。 3.論證者以演繹論證(deductive logic) 的 方式,來證明結論是必然地可以 跟隨前提 而來(follow from);或者以歸納論證(in- ductive logic)的方式,來證明結論是或 然、大概或很可能(probably)從前提跟隨

90 而來。此也是論證者之意圖。 同樣是「張三好酒」之結論,若以演繹論證,或歸納論證來論述,其分別表示論證者各有不同的意圖。前者是表示結論必然地跟隨前提而來;或者是表示結論或然地跟隨前提而來。

91 演繹論證: 歸納論證: 英雄好酒。 張三的A朋友好酒。 張三是英雄。 張三的B朋友好酒。 ∴張三好酒。 張三的C朋友好酒。 (結論必然地跟隨前提 張三的D朋友好酒。 而來。) 張三的E朋友好酒。 ∴張三好酒。 (結論或然地跟隨前提而來。)

92

93 十二、論證指示詞(argument indicators)
其是分辯論證中何者是前提、何者為結論的特別字詞。因此其分別有前提指示詞(premises indicators)與結論指示詞(conclusion indicators)。前提指示詞出現時,通常表示後面跟隨的是論證的前提;結論指示詞出現時,通常表示後面跟隨的是論證的結論。

94 (一)前提指示詞: since (因為、由於) because(因為) for(因為) as(因為) in that(因為) since that (因為) follow from(從…跟隨而來) as show by(如同…顯示著) inasmuch as(由於)

95 given that (設有) owing to(由於) as indicated by(如同…顯示著) the reason is that(理由是) for the reason that(基於…的理由) may be inferred from(可從…推論) may be derived from (可從…導出(獲得))

96 may be deduced from(可從…推出)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由於…這個 事實)

97 (二)結論指示詞: therefore(所以,因此) hence(因此) whence(由之) thus(這樣) so(所以) wherefore(因此) accordingly(於是) in consequence(結果) consequently(因此)

98 proves that(顯示為) as a result(結果) for this reason(基於這理由) for these reasons(基於這些理由) it follows that(跟隨而來的是) we may conclude(我們可結論說) I conclude that(我下結論說)

99 it must be that(必定是) which shows that(顯示為) which means that(意味說) which entails that(涵包說) which implies that(涵蘊說) which allows us to infer that(允許 我們推論說)

100 which point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推出結論說)

101 十三、論證的前提之涵義 前提的「前」和一個論證中的前提實際出現,實際寫出或說出的時空「前後」無關。這裏的「前」,是指在邏輯上先前被設想或證明了的命題,或由之導致結論的命題。 因此論證中的前提,可出現在論證的前面或後面,或前提之中插入結論。

102 十四、前提與結論的次序 P1和P2是前提,Q代表結論,在論證裡前提與結論出現的次序,常有以下三種前後情形:
接受的前提,導致較不易接受的結論。) 2.P1, Q, P2。(前提有許多個時,論證者適時地 插入結論,以免聽者或讀者一直等不到結論。) 3.Q, P1, P2。(結論是聽者或讀者所反對的,論 證者一開始就對方處於相對的立場。)

103 1.P1, P2, Q。(結論在後) 例1.國民所得上升了,而人口沒有增加。所以,每人所得必定上升。 例2.這隻兔子不是跑進第一條小徑,就是跑進第二條或第三條。牠沒有跑進第一條,也沒有跑進第二條。所以,必定跑進第三條。

104 2.P1, Q, P2。(結論在中) 例1.甲太太是美女,乙太太是美女,丁太太也是美女。她們都來自台灣嘉義。所以,嘉義是美女之鄉。再說,湯蘭花也是阿里山美女啊! 例2.回教思想家的靈感的真正和原創來源,是可蘭經和穆罕默德的格言。因此很清楚的,回教哲學家不是希臘思想的複寫抄本,因為它主要並且特別關涉原自回教,並且和回教相關的問題。

105 3.Q, P1, P2。(結論在前) 例1.每個法律都是惡的,因為每個法律都違反自由。 例2.規劃中的這一條高速公路不應興建,因為會使許多人要搬遷家園,自然資源豐富的沼澤乾枯,增加車輛流量和已經高量的空氣污染,以及一般說來,創傷山川的優美。

106 十五、何謂健全的論證(sound argument)?
健全論證=有效的論證+真前提。 由於一個的健全論確實具有真前提,且是有效的論證,因此每個健全論證也一樣會具有真結論。 健全論證=有效的論證+真前提+假結論。 一個健全的論證是充分意義的「好」演繹論證。

107 例1.:麻豆在台南。 (T) 台南在台灣。 (T) ∴麻豆在台灣。(T) (T) 例2.:若10能被6整除,則10能被3整除 10不能被3整除。 (T) ∴ 10不能被6整除。 (T) 以上皆是健全的論證。

108 十六、何謂不健全的論證(unsound argument)?
論證若是無效論證或是有假前提,或是無效論證且有假前提,則為不健全的論證。 例1.:所有冬瓜是西瓜。(F) 所有西瓜是南瓜。(F) ∴所有冬瓜是南瓜。(F) 雖然是有效論證,卻是不健全的論證。

109 例2.孫文是人。 (T) 孫中山是人。 (T) ∴孫文是孫中山。(T) 雖然是有真前提,卻是無效論證,因 此其為不健全的論證。

110 例3.狗是植物。 (F) 貓是植物。 (F) ∴貓是狗。 (F) 其是無效論證且有假的前提,因此 其屬於不健全的論證。

111 前提(或敘說) 健全 有效 演繹論證 不健全 無效(所有都不健全)

112 健全的論證必為有效的論證。 有效的論證不一定為健全論證。 不健全的論證不一定是無效論證。 無效論證必為不健全論證。

113 十七、論證中未說出的前提或結論 (一)雖然每個論證必須有前提與結論,但 是在實際討論裏,我們時常因為一些 理由,省略一些的前提。其理由有:
1.為了說話的簡潔。 2.時間或篇幅的關係。 3.論證者設想是常識。 4.在討論中先前曾得到多數接受的前提。

114 例1.老子很吝嗇,因為所有的哲學家都 很吝嗇。(其省略「老子是哲學家」 ,因為論證者認為「老子是哲學家」 是常識;或為了說話能更簡潔些; 或是時間或篇幅的關係。)

115 所有的哲學家都很吝嗇。 (老子是哲學家。) ∴ 老子很吝嗇。

116 例2.根據「優秀原住民學生獎勵辦法」, 阿里巴巴應獲得本學年度的獎學金。 (其省略「阿里巴巴是品學兼優的原住 民學生」,因此命題是先前已獲得多 數評審委員所同意,故省略不提。)

117 (阿里巴巴是品學兼優的原住民學生) 根據「優秀原住民學生獎勵辦法」。 ∴阿里巴巴應獲得本學年度的獎學金

118 (二)在論證中省略結論的原因: 1.由前提所獲得到的結論是太明顯了 2.修辭的理由。 3.法律、政治、社會的忌諱。

119 例1.如果阿花的學業成績和托福考試都 非常好,她就不須申請很多大學的 入學許可和獎學金。她這兩項成績 都非常好。(其省略「她就不須申請 很多大學的入學許可和獎學金。」 因為結論太明顯了。)

120 如果阿花的學業成績和托福考試都非常好 ,她就不須申請很多大學的入學許可和獎 學金。 她這兩項成績都非常好。 (∴她就不須申請很多大學的入學許可和獎 學金。) 此結論太明顯了,且其是 MP的 演規則的運用。

121 例2.小咪對她男朋友說:「你能討一個 會煮菜,愛撒嬌,能歌善舞的太太 ,是三生有幸。我從小學就從我媽媽 學會煮菜,我爸說我是天生的撒嬌 高手。我從小就受我姐的感染,載 歌載舞。」(其省略結論:「你能娶 到我,是你三生有幸。」此是基於

122 修辭的理由,不好意思明講。 你能討一個會煮菜,愛撒嬌,能歌善舞 的太太,是三生有幸。 我從小學就從我媽媽學會煮菜。 我爸說我是天生的撒嬌高手。 我從小就受我姐的感染,載歌載舞。 (∴你能娶到我,是你三生有幸。)

123 例1.在電視專欄裡,不斷的信口雌黃的人,是瘋狗。李大同就是這樣信口雌黃的人。(其省略結論:「李大同是瘋狗。」,其是基於法律或政治上的忌諱。)
(∴李大同是瘋狗。)

124 例2.通常一個病人病情如何時,(則)生命 最多維持兩個禮拜。 很不巧的,某人的病情就是如此。 ∴某人的生命最多維持兩個禮拜。 (其是基於社會的忌諱談到「死」、 「過逝」的字眼,因此以一隱而不明 的方式,讓家屬知道結論。)

125 所有的哲學家都很吝嗇。 老子是哲學家。 老子很吝嗇。 以上不是論證,其只是三句話並列,其間並無「因為~所以~」相互的推理關係,所以不是論證。

126 十八、解說與論證 (一)解說(explanantions):其雖然也使用 「因為」字詞,但其非論證。其內容 分為:
1.待解說項(explanandum): 是描述被解說的事件或現象的語句或 敘說。 2.解說項(explanans): 是設想要做解說的語句或敘說。

127 解說常被誤認為論證,是因它時常含有指示詞「因為」,並且也斷說解說項和被解說項為真,但是解說不是論證。因為:
1.在一個解說,解說項是要來顯示為什 麼(why)一些東西是如此;然而在一個 論證裡,前提是要來證明一些東西是 如此。

128 2.在解說裡,待解說項是一個已被接受 的事實,且解說項是拿來使人明白為 什麼會有這事實。 在論證裡,結論是一個有爭議的事實 ,其前提是拿來證明為什麼這事實可 以成立。

129 3.解說是來說明一個事實為何是如此, 其目的是要使人明白為何是如此,而了 解此事實,所以它是一項解釋的工作。 論證是來證明一個事實為何是如此,其 目的是要使人相信為何是如此,而接受 此事實,所以它是一種解釋的工作。

130 例1.阿蘭今天上課遲到,因為她昨晚開 夜車準備邏輯考試。(假定對話者都 知道阿蘭今天上課遲到。) 例2.車子開不動,因為沒有油了。(假定 是駕駛者對乘客的講話。) 例3.牛能消化草,人不能,因為在人找 不到牛消化系統裡含有的酵素。

131 「阿蘭今天上課遲到」、「車子開不動 」、「牛能消化草,人不能」,其都是 對話者已知道的事實,即其是待解說項。「因為她昨晚開夜車準備邏輯考試」、「因為沒有油了」、「因為在人找不 不到牛消化系統裡含有的酵素」,其都是解說項,即其是對待解說項的一種說明,進而使人明白事實為何是如此。

132 論證 前提 已接受的事實 前提 被用來證明的 結論 (有爭議的事實)

133 解說 解說項 解說項 被用來說明的 待解說項 (已接受的事實)

134 十九、命題、文句羣、演繹論 證、歸納論證之種類
十九、命題、文句羣、演繹論 證、歸納論證之種類 True Statements False Deductive Arguments Groups of Statements Inductive Nonarguments

135 Sound Valid Deductive arguments Unsound Invalid (all are unsound)

136 Cogent Strong Inductive arguments Uncogent Weak (all are uncogent)

137 Groups of Statements (文句羣)
1.論證(argument) 2.警告(warning) 3.勸告(advice) 4.信念(belief) 5.意見(opinion) 6.敘述(statement)

138 7.報告(report) 8.說明性文段(expository passage) 9.例示(illustration) 除了1.之外,其餘的都不是論證。

139 二十、傳統說法對演繹論證與 歸納論證的界定有誤
二十、傳統說法對演繹論證與 歸納論證的界定有誤 傳統的說法不正確: (一)一個正確的演繹論證:是從一般到 特定,或從更一般到較少的一般。 (二)一個正確的歸納論證:是從特定到 一般,或從較少的一般到更一般。

140 正確的說法: (一)正確的演繹論證並不都從一般到特 定。 1.它也常從一般到相等的一般。 例: 沒有魚生活在陸上。 ∴任何生活在陸上的不是魚。

141 2.它也常從特定到特定。 例:小英到英國或美國留學。 小英沒到美國留學。 ∴小英到英國留學。

142 (一)正確的歸納論證也常從特定到特定。 例: 洋基隊今年獲得第一。 ∴洋基隊明年也會獲得第一。

143 二十一、演繹論證與歸納論證之 比較 (一)演繹論證:若論證有效,其結論必然 (必定necessarily)從前提
二十一、演繹論證與歸納論證之 比較 (一)演繹論證:若論證有效,其結論必然 (必定necessarily)從前提 跟隨而來(follow from)。 歸納論證:其結論或然、大概或很可 能(probably)從前提跟隨 而來。 (二)演繹論證:若論證有效,其前提為

144 真,則結論不可能假(前提 的真保證結論為真)。 歸納論證:其前提為真,而結論可能為假 (前提真 ,不保證結論必然為真)。 (三)演繹論證:其是形式的推理。 歸納論證:其是實質的推理。

145 (四)演繹論證:其不能增加知識。 歸納論證:其可以增加知識(由已知 的前提歸推)。 (五)演繹論證:其是有效、無效的問題。 歸納論證:其是程度強、弱的問題。

146 (六)演繹論證:論證者是以確然的意圖( intention)來證明結論為 真;且要聽者完全地接受 其主張。 歸納論證:論證者是以或然性的意圖 來證明結論可能為真;且 要聽者謹慎、有保留地接

147 受其主張。

148 演繹論證例子: 歸納論證例子: 所有的人都會死。 黃帝死了。 孔子是人。 歸 周文王死了。 ∴孔子會死 。 納 老子死了。 的 : 跳 : 躍 ∴所有的人都會死。

149 演繹論證與歸納論證在日常生活中是交互出現地。

150 劉福增: 「在論證裏,論證者是拿前提的真來支持結論的真。這種支持在論證者的心目中有兩種很不一樣的分量和程度;也就是有兩種不同的主張和堅持。一種是說,這個論證的結論必然(必定)(necessarily)從前提跟隨而來(follow from)。也就是說,前提這樣支持結論,那就是,如果(所

151 有)前提為真,則結論不可能為假,也就是必然為真。另一種,反之是說,結論或然、大概或很可能( probably)從前提跟隨而來。也就是,前提這樣支持結論,那就是,如果前提為真,則結論或然、大概或很可能為真。論證者以前一種主張或方式提出論證時,我們就說他提出演繹論證(deductive argument);反之

152 以後一種主張或方式提出論證時,他提出歸納論證(inductive argument)。」
演繹論證:如果前提為真,則結論不可 能為假。 歸納論證:如果前提為真,則結論或然 、大概或很可能為真。

153 二十二、如何評定是演繹論證或 是歸納論證?
二十二、如何評定是演繹論證或 是歸納論證? (一)「做結論時,如果論證者使用像『可能』『大概』(probable),未必(improbable),『似真實的』(plausible),『不似真實的』(implausible) ,『有可能的』( likely)、『不像是的』(unlikely),我們可以拿這些指示詞當理由,把論證看做是歸納的。反之,如果論證者使用像 『必然(必定)』(necessa-

154 rily)』,『確然』(certainly),『絕對』(absolutely),或『確定』(definitely)等字眼,則可把論證看做演繹的。 」
例1.藍隊大部分的左打者是強棒。 阿土是藍隊的左打者。 ∴阿土很可能是強棒。 (歸納論證)

155 例2.如果一個物質是一種不發生作用的 氣體,則它是惰性的。因此,由於 氬是一種不發生作用的氣體,它必 定是惰性的。 (演繹論證)

156 (二)前提與結論之間推論連繫的性質: 如果這個連繫是結論必然從前提跟隨 而來的,則這個論證顯然應為演繹的 。當我們說結論從前提「必然」跟隨 而來時,我們的意思是前提這樣支持 結論。即如果前提為真,則絕對不可 能結論為假。

157 反之,如果結論不必然從前提跟隨而 來,而是或然或很可能跟隨而來,則 通常最好把這個論證看做是歸納的。 例1.凡世界網球高手都手腳敏捷。 阿土是世界網球高手。 ∴阿土手腳敏捷。 (演繹論證)

158 例2.藍隊大部分的左打者是強棒。 阿土是藍隊的左打者。 ∴阿土是強棒。 (歸納論證)

159 (三)論證者使用的論證的特性和形式。 1.一般可看做演繹論證的: (1)根據數學的論證:即結論根據一些 純算術或幾何運算或測量的論證。 例如:猴子一天吃5根香蕉,養50 隻猴子。因此推出或算出的結論: 50隻猴子一天要準備5*50=250(隻)

160 香蕉。 在純數學裡的所有論證都是演繹的。 但有一個例外,即根據統計的論證 (statistical argument )。這種論證 通常最好解釋作歸納的。 (2)根據定義的論證(argument from definition): 我們主張,其結論可

161 以僅僅根據前提或前提裡使用的一些字詞的定義而得到。
例1.因為狗是哺乳動物。 ∴狗是以母乳哺育幼兒的。 例2.因為a是偶數。 ∴ a是可以被2整除。

162 (3)類稱三段論(categorical syllogism):
提和一個結論所組成的論證。一個類 稱三段論是一個三段論。其中每個語 句或命題有「所有(凡)」(all),「沒 有」(not)或「有些」(some)這些邏

163 輯字眼開始。 例1.所有冬瓜是西瓜。 所有西瓜是南瓜。 ∴所有冬瓜是南瓜。(有效論證) 例2.沒有冬瓜是西瓜。 沒有西瓜是南瓜。 ∴沒有冬瓜是南瓜。(無效論證)

164 沒有冬瓜是狗。 沒有狗是植物。 ∴沒有冬瓜是植物。 (前例之反例)

165 例3.有些冬瓜是西瓜。 有些西瓜是南瓜。 ∴有些冬瓜是南瓜。 (無效論證) 例4.所有冬瓜是西瓜。 ∴有些冬瓜是南瓜。(無效論證)

166 例5.所有冬瓜是西瓜。 所有西瓜是南瓜。 ∴有些冬瓜是南瓜。(有效論證)

167 (4)如言三段論(conditional syllogism):
其是一個三段論。其中具有如言語句 當一個或兩個前提。 例.如果天下雨,則地濕。 如果地濕,則路滑。 如果天下雨,則路滑。

168 雖然有些這種形式的論證,有時候可以解釋為歸納的,但演繹的解釋最適當。

169 (5)選言三段論(disjunctive syllogism ):
其是一個三段論,其中具有選言語句 (即「或者」語句)當前提。 例.地球是圓的或方的。 地球不是方的。 ∴地球是圓的。

170 2.一般可看做歸納論證的: (1)預測(prediction) :在一個預測裡, 前提講現在或過去的一些已知事件 ,而結論則超出這個事件,進行到相 對未來的某一個事件。 例1. 因為台灣去年有大地震。 ∴今年台灣也會有大地震。

171 例2. 因為這兩天美國道瓊指數大漲。 ∴台灣股票這幾天也會上漲。 (2)類比論證( argument by analogy): 是依據兩個事物之間存在的類似或相 似而做的論證。 例1.因為正如同房子是拿石塊或磚建造的. ∴ 科學是拿事實建造的。

172 例2. 水無不就下。 ∴人性亦無不善。 (3)歸納推廣(inductive generalization): 從某一類的若干分子(選樣)具有某一性 質,進行到說這一類的大部分,甚至 所有分子,也具有這一性質的論證。

173 例.這一卡車西瓜選出來的幾個都非常好吃. ∴這一卡車的所有西瓜都非常好吃. (4)根據權威的論證(argument from authority): 是一個其結論依據某一指定的權威或 證人所做的陳述。

174 例1.這條山路明年會開通,因為有關當 局已有這個計劃。 例2.甲犯謀殺罪,因為有幾個目擊者做 了這個證詞。 (5)根據信號的論證: 是一個從某一信號進行到這一信號表示 的事物的論證。

175 例.學校前面路標,標示向右是往下營. ∴ 向右是往下營的方向. (6)因果推論(causal inference): 從果推到因,或從因推到果。 例1.因為火燒山。 例2.因為打雷。 ∴打雷。 ∴火燒山。

176

177 二十三、語句連詞(sentential connective)
語句連詞是一個含有空格的詞組,並且拿完整的語句填充這些空格時,所得的結果是語句。下面是一些語句連詞,空格可填各種適當的語句: ___,而___(___and___) 並不(並非)___(it is not the case that__) ___或者___(___or___)

178 如果___則___(if___then___)
___恰好如果___(___if and only if___) ___除非___(___unless___) 既非___也非___(neither___nor___) 並不都___(not both___)

179 本教材的語句邏輯,將只使用「而(且)(and)」,「非(not)」,「或者(or)」,「如果…則(就)…(if…then…)」,和「恰好如果(if and only if)」這五種語句連詞,其依次用下列記號代表: 否言號:~ 連言號:∧ 、‧

180 選言號:∨ 如言號:  雙如言號:  由這五種連詞或連號形成的語句,在邏輯上分別叫做否言(negation),連言(conjunction),選言(disjunction),如言(conditional),雙如言(biconditional)。

181 否言(negation) A 語句連詞:把簡單語句連接成複合語句的邏輯字眼(logical words)。其有五種:
例1.「孔子是名家。」(F) 其否言: (1)「孔子是名家」為假。(T) (2) 並非「孔子是名家。」(T) (3)孔子不是名家。(T)

182 例2.「阿土每天遲到。」其否言: (1)「阿土每天遲到」為假。 (2)並非「阿土每天遲到。」 (3)「阿土不每天遲到。」 例3.「阿土每天不遲到。」其否言: (1)「阿土每天不遲到」為假。 (2)並非「阿土每天不遲到。」

183 (3) 「阿土曾經遲到。」 (4) 「阿土至少有一次遲到。」 1.否言定義有三要點: (1)否言是就原語句多加一個否言詞所 得。 (2)否言的真值必須與原語句相反。 (3)在日常語句上,一個否言的形成,

184 往往要同時調整或變換原語句的一些 邏輯字詞。 例1. (1)「所有英語國家在北半球。」 (2)「所有英語國家不在北半球。」 (3)「不是所有英語國家在北半球。」 (4)「有些英語國家不在北半球。」 (3)、(4)才是(1)的否言,(2)不是。

185 因(1)、(2)可同假; (3)、(4)與(1)的真
值相反(相互矛盾)。 例2. (1)「有些英語國家在北半球。」 (2)「有些英語國家不在北半球。」 (3)「不是有些英語國家在北半球。」 (4)「所有英語國家不在北半球。」

186 (5)「沒有英語國家在北半球。」 (3)、(4)、(5)才是(1)的否言,(2)不是。 因(1)、(2)可同真,其真值沒有恰好相 反;而(3)、(4)、(5)與(1)的真值正好 相反。 例3.(1)「若天下雨,則地濕。」PQ (2)「若天下雨,則地不濕。」P~Q

187 (3) 「若天不下雨,則地濕。」 ~PQ (4) 「若天不下雨,則地不濕。」 ~P~Q (5) 並非「若天下雨,則地濕。」 ~(PQ) (6) 「天下雨,但地不濕。」 P∧~Q

188 (5)、(6)才是(1)的否言,(2)、(3)、(4)
皆不是(1)的否言。 含有前置否言詞的語句,未必是否言。 例1.「我不去巴黎和倫敦。」其有二義: (1)「我既不去巴黎也不去倫敦。」 (巴黎和倫敦我都不去。)~P∧~Q

189 此是連言。 (2)「我不會巴黎和倫敦都去。」 ~(P∧Q),此是否言 (=巴黎和倫敦至少有一個我不去。) ~P∨~Q,此是選言。

190 例2.「不是太陽上升,就是地球在旋轉。 ~P∨~Q,此是選言。

191 ~(P ∧ Q)是否言。 ~P ∧ Q是連言。 ~(P ∧ Q) (P∨Q)是如言。 ~ [(P ∧ Q) (P∨Q) ]是否言。

192 所有的否言都是複合語句。所以「孔子 子不是名家。」是複合語句。

193 否言(negation) B It will not rain and will snow. 天氣不會下雨但會下雪。 ~R∧S
(其「否定」的是「下雪」。) It will not both rain and snow. 天氣不會下雨又下雪。 ~R∧~S (其「否定」的是「下雨與下雪」。)

194 並非天氣會下雨又下雪。 ~(R∧S) (其「否定」的是「下雨」、 「下雪」同時出現) 即此句= (~R∨~S),其有三種情形: 1. ~R、~S皆真(「不下雨」、 「不下雪」皆真)。 2. ~R真(「不下雨」真 )、~S假(「不下雪」假)。 3. ~R假(「不下雨」假 ) 、~S真(「不下雪」真)。

195 「蘇格拉底是白的(W)且柏拉圖是黑的(B)

196 (W ∧ B) ~ (W ∧ B) = (~W ∨ ~B) T T T F F T F F F F T F F T F F T F T T F F T T T F F T T F F F F T T F T T T T 主行的真值皆相互矛盾,所以(W ∧ B) 的否言,是~(W ∧ B)與(~W ∨ ~B) 。

197 例3.「蘇格拉底是白的(W)且柏拉圖是黑 的(B) 。」(W ∧ B) 其否言不是: 「蘇格拉底不是白的(~W)且柏拉圖 不是黑的(~B) 。」 (~W ∧ ~B) 因上述兩命題並不是矛盾命題。即 (W ∧ B)的否言為~ (W ∧ B)=~W ∨~B。

198 (W ∧ B) (~W ∧ ~B) T T T F F F T F F F F T F F T T F F F F F T T T 第二、三列沒有相互矛盾,所以(W ∧ B) 的否言,不是(~W ∧ ~B) 。

199 2+2=4。(T) 並非2+2=4。(F) 2+2‡4。(F) 並非2+2‡4。(T) 2+2=4為真。(T) 並非2+2=4為真。(F) 2+2=4為假。(F) 並非2+2=4為假。(T) 2+2‡4為真。(F) 並非2+2 ‡4為真。(T) 2+2‡4為假。(T) 並非2+2‡4為假。(F)

200 P的否言:~P。 ~P的否言:~~P(即是P)。 P ∧ Q的否言:~(P ∧ Q)=~P ∨ ~Q。 P ∨ Q的否言:~(P ∨ Q)= ~P∧~Q 。 PQ的否言:~(P  Q )=P ∧ ~Q。 P  Q的否言:~(P  Q )=(P∧~Q) ∨ (~P∧Q) 。

201 (P ∨ Q) 的否言不是(~P ∨ Q),而是 ~(P ∨ Q),因為(P ∨ Q) 之真值為TTTF , ~(P ∨ Q)之真值為FFFT,正好與相互矛盾,而(~P ∨ Q)之真值為TFTT,與(P ∨ Q)之真值TTTF沒有相互矛盾。

202 P Q P ~P P ∧ Q ~(P ∧ Q) T T T F T T T F T T F T F T F F T F F T F T F F T T F F F F T F F F T F 相互否言的命題,彼此互為矛盾命題。

203 P ∨ Q ~(P ∨ Q) T T T F T T T F F T F T T F T F F F T F

204 P  Q ~(P  Q ) T T T F T T F F T F F T T F T F T F F T

205 P  Q ~(P  Q ) T T T F T T F F T F F F T T F F T F F T

206 互為否言的命題,其是互為矛盾命題。易言之,其相互的真值是對反的。
以連言與雙如言連接相互矛盾的命題,所得的值仍然為矛盾言。 例1. P ∧ ~P P  ~P T F F T F F F F T F F T

207 例 (P  Q) ∧ ~(P  Q) T F F F F T

208 (P  Q)  ~(P  Q) T F F T F F T F

209 (W ∧ B) (~W ∧ ~B) (~W ∨ ~B) T T T F F F F F F F F T T F F T T F T F F F F T F T T F F F T T T T T T 左右兩個命題,是互為矛盾命題;中 間的不是與左邊的互為矛盾命題。

210 連言 (二)連言(conjunction): P:香蕉是台灣的名產。(簡單句) Q:鳳梨是台灣的名產。(簡單句)
(複合句) P、Q分別是該連言的連項(conjunct)

211 連言中的連研項,彼此之間不一定要有事實關連。例如:
(1) 2+2=4且地球是圓的。(T) (2)林志玲是黑人且麻豆在台北。 (T或F) (3)蝙蝠是鳥類且海水是甜的。 (F)

212 有些語句即使有「和」、「與」、「、」等,其可能是簡單語句,而不是連言。例如:
(1)孔子與顏回是師生。 (2)春嬌和志明是配偶。 (3)陳水扁、馬英九是台大校友。

213 表示連言的語詞有: 而(且)(and) 但是(but) 然而(however) 然而(yet) 也(also) 然而(still)

214 雖然(although) 再說(moreover) 雖然但是(nevertheles) 反之(on the other hand) 儘管(while,despite) 不但~而且~(not only ~ but also ~)

215 但是仍然(but still) 即使(even though) 再者(what’s more) 除此之外(additionally) 而且(furthemore) 逗號 , 分號 ; 頓號 、

216 約翰(J)喜愛瑪莉;然而(however)她幾乎沒有容忍(~T)他。 (J∧~T)
天在下雨(R),雖然如此(nevertheless)我們將去野餐(P)。 (R∧P) 約翰有點古怪(F),我仍然(still)喜歡(L)他。 (F ∧ L) 我知道是好天氣(B),但是我仍然想留在

217 家裡讀書。 (B ∧ S) 約翰獲得這份工作,雖然(although)他沒有結領帶(~T)去面談。 (J ∧ ~T) 我不會放棄(~G),即使(even though)不確定我會成功(~S)。 (~G ∧ ~S) 約翰是討人喜的人(S),他也(also)富有(R)。 (S ∧ R)

218 瑪莉喜歡古典音樂(C),也(also)喜歡搖滾音樂(R)。 (C ∧ R)
瑪莉不但(not only)是個音樂家(M),而且(but also)是一個一流科學家(S)。 (M ∧ S) 「但是」是真函的,然而(while)「因為」不是(C)。 (B ∧ ~C)

219 約翰是要娶阿蘭(A),儘管(despite)她不會煮飯(~C)。 (A ∧ ~C)
約翰沒有工作(~J),再說(moreover)他不會煮飯(~C)。 (~J ∧ ~C)

220 選言 (三)選言(disjunction): 選言的「或」有二義: 1.互容的或(inclusive or):即P、Q之
選項(disjuncts) 中,至少有一者為 真。其有三種狀況: (1)P、Q皆真。 (2)P真,Q假。

221 (3)P假,Q真。 2.互斥的或(exclusive or):即P、Q之 中,只有一者為真,其不能P、Q皆 真,或P、Q皆假。其有二種狀況: (1)P真,Q假。 (2)P假,Q真。

222 如言 (四)如言(conditional): 符號:PQ。 英文:if P then Q。 中文:若P則Q、如果P就Q。

223 PQ=~(P ∧ ~Q) =~P ∨~~Q =~P ∨Q =~Q=~P 當P假Q真,或P假Q假時,~(P∧~Q)為真,也就是PQ。 所以,PQ之前件P為假,後件Q為真或為假時,PQ皆為真。

224 例:若天下雨,則地濕。 =不可能天下雨,且地不濕。 =或者天不下雨,或者地濕。 =除非天不下雨,否則地濕。 =除非地濕,否則天不下雨。

225 例:如果你多等待(W),阿蘭就會來(C)。
=如果阿蘭不會來,則你沒有多等待 。 ~C ~W =只要(if)你多等待(W),阿蘭就會來(C)。 =除非你不多等待(W),(否則)阿蘭就會來 。~W ∨ C

226 ‡ 只有(only if)你多等待(W),阿蘭才會來(C)。 C W (=~W  ~C)
。W ∨ ~ C (=~W  ~C)

227 雙如言 雙如言(biconditaonal): 符號: P  Q 。 英文:if and only if P then Q。
P if and only if Q 。 P if Q, and P only if Q。 if P then Q, and if Q then P。 P iff Q (iff = if and only )。

228 中文:卻好如果P則Q。 P卻好如果Q。 若P則Q、如果Q則P。 (if and only if 的中譯:卻好如果、當而且僅當、有而且只有、若且唯若) 涵義: P  Q為真,則P、Q皆真,或 P、Q皆假。不可能P真,且Q假。

229 亦不可能P假,且Q真。 例:恰好是等邊三角形,則為等角三角 形。 恰好是王老五,則是單身漢。 恰好是水,則是H2O。

230 所有的馬是哺乳動物 每一匹馬都是哺乳動物馬是哺乳動物

231 「所有的馬是哺乳動物」 下列語句都是與「所有的馬是哺乳動物」邏輯等值。 1.每一匹馬都是哺乳動物。 2.任何一匹馬都是哺乳動物。
3.馬是是哺乳動物。 4.假如某物是馬,則它是哺乳動物。 PQ

232 5.任何是馬的東西也是哺乳動物。 6.假如某物不是哺乳動物,則它不是馬。 ~Q~P。 7.任何非哺乳動物,則它是非馬。~Q~P 8.所有非哺乳動物都非馬。~Q~P 9.只有(僅當only if)某物為哺乳動物,它才為馬。PQ 10.只有哺乳動物(才會)是馬。PQ

233 11.除非某物是哺乳動物,否則它不是馬。 Q∨~P
12.除非某物不是馬,否則是哺乳動物。 ~P∨Q 13.不可能不是哺乳動物,且是馬。 ~(~Q ∧P) 14.不可能是馬,且不是哺乳動物。

234 ~(P ∧~Q ) 15.沒有馬不是哺乳動物。

235 但是「所有的馬是哺乳動物」不等於下列兩句:
1.是馬或者不是哺乳動物。P∨~Q 2.不是哺乳動物或者是馬。 ~Q∨P 以上兩語句是說:P若不成立,則~Q成立(不是馬的話,就不是哺乳動物)。 或者若~Q不成立,則P成立(是哺乳動物,就是馬)。

236 「所有的馬是哺乳動物」也不等於: 不可能(並非)「是哺乳動物且不是馬」。 「是哺乳動物且不是馬」為假。 以上兩句符示為: ~(Q ∧~P)=~Q∨~~P=~Q∨P =Q P(「只要是馬,就是哺乳動物。」)

237

238 二十四、邏輯的語法與語義 (一)邏輯語言之語法(syntax): 1.其為推論規則之規定。如PQ,肯 定P,則得Q。即有關有效性或語句
規則之問題。 2.研究語句之規則。即研究邏輯語言 ,並描述這種語言的形式方面。

239 3.研究語句如何可以由多種不同語詞 構成的規則。源自希臘語syn(一起) 和taxis(順序或排列)。語法學研究有 關語句形成的方面,即一種語言中符 號之間的形式關係,句子結構成分之 間的相互關係和組成句子序列的規 則。

240 (二)邏輯語言之語義(semantics):
1.是邏輯字眼(如「並非」、「或」、 「且」、「若~則~」等字眼)之意義 的規定。如P:T,Q:F,則PQ得 F。這是有關真假或意義的問題。 2.其是研究語言與實在之間的各種關 係。

241 加油!辛苦了!

242 二十五、何謂真值(truth value)
真值是真假值的簡稱。因此其是包括真的值與假的值二者。

243 二十六、真值表(truth table) 劉福增教授: 「把 一個語句或句式的種種可能真假組合,列舉出來的表格,叫做真值表或真假值表。」
「一個標準的真值表,是要把一個語句或句式的所有可能的真值(真假)情況,不多不少表示出來。所謂不多不少,是指不重複和不缺少。」

244 丁崇貞: 「在符號邏輯中,真值表是藉複命題所包含的構成命題的所有真值的完全描述,來表示複命題的真值的一種技術 。因此,真值表就是表示複命題的真假值的一個表。」

245 何秀煌: 「每一語句變數的真假值,非真即假,不可能既真又假,也不可能既非真又非假。」

246 否言(negation): p ~p T F F T

247 連言(conjunctions): p、q是連項
p q p ∧ q (conjuncts) 。 T T T T F F F T F F F F

248 選言(disjunctions): p、q是選項
p q p ∨ q (disjuncts)。 T T T T F T F T T F F F

249 如言(conditional):p是前件(antecedent)
,q是後件(consequent)。 p q p  q T T T T F F F T T F F T

250 雙如言(biconditional):p是左式(left)、q
是右式(right)。 p q p  q T T T T F F F T F F F T

251 二十七、真值表列數 L=2的n次方 不同語句字母數 真值表的列數 1 2 2 4 3 8 4 16 5 32 6 64 . .
不同語句字母數 真值表的列數 n 的n次方

252 二十八、套套言(tautology)、矛盾言(contradiction)、適真言 (contingency)
(一)套套言: 「其是一個每一代換例都真的單個敘說形式,也就是一個主連詞下面的真值表每一列都真的單個敘說形式。」 (V.Klenk) 「是一個其邏輯形式保證它不可能為假的語句。」(劉福增)

253 (二)矛盾言: 「其是一個每一代換例都假的單個敘說形式,也就是一個主連詞下面的真值表每一列都假的單個敘說形式。」 (V.Klenk) 「是一個其邏輯形式保證它不可能為真的語句。」(劉福增)

254 (三)適真言: 「其是有的代換例為真,有的代換例為假的單個敘說形式,也就是一個主連詞下面的真值表有T也有F。」 (V.Klenk) 「一個既不是矛盾言也不是套套言的語句。」(劉福增)

255 套套言例子: P Q ( P  Q)  (~P ∨ Q ) T T T T T T F T T T F T F F T F F F F T F T T T T T T F F F T F T T T F

256 矛盾言例子: P Q ( P  Q)  (P ∧ ~Q ) T T T T T F T F F T F T F F F T T T F T F T T F F F F F F F T F F F F T

257 適真言例子: P Q ( P  Q) ∧(~P ∨ Q ) T T T T T T F T T T F T F F F F F F F T F T T T T T T F F F T F T T T F

258

259 二十九、涵蘊的推演規則(implicational rules of inference )
(一)涵蘊的推演規則: 1.肯定前件(MP) 例子: p  q 若是大學生,則是學生。 p 是大學生。 ∴q ∴是學生。 (有效論證形式) (有效論證實例)

260 2.否定後件(MT): 例子: p  q 若是大學生,則是學生。 ~q 不是學生。 ∴~p ∴不是大學生。 (有效論證形式) (有效論證實例)

261 注1.否定前件的謬誤: 例子: p  q 若是大學生,則是學生。 ~p 不是大學生。 ∴~q ∴不是學生。 (無效論證形式) (無效論證實例)

262 注2.肯定後件的謬誤: 例子: p  q 若是大學生,則是學生。 q 是學生。 ∴p ∴是大學生。 (無效論證形式) (無效論證實例)

263 3.如言三段論(CS): 例子: p  q 若天下雨,則地濕。 q  r 若地濕,則路滑。 ∴p  r ∴若天下雨則路滑。 (有效論證形式) (有效論證實例)

264 4.簡化(Simp): p ∧ q 例: 2+ 2=4且地球是圓的。 ∴p ∴ 2+ 2=4。 (有效論證形式) (有效論證實例) ∴q ∴ 地球是圓。

265 5.連言(Conj): p =4。 q 地球是圓的。 ∴p∧q ∴2+ 2=4且地球是圓的。

266 6.選言三段論(DS): p ∨ q 阿嬌這星期二或星期六到香港。 ~p 阿嬌這星期二不到香港。 ∴q ∴阿嬌這星期六到香港。 ~q 阿嬌這星期六不到香港。 ∴p ∴阿嬌這星期二到香港。

267 7.添加(Add): p =4。 ∴p ∨ q ∴2+ 2=4或地球是圓的。 q 地球是圓的。

268 8.二難論(Dil): p  q 若阿土娶阿蘭,則窮苦一生。 r  s 若阿土娶阿香,則一輩子吃不消。 p ∨ r 阿土要嘛娶阿蘭,要嘛娶阿香。 ∴ q ∨ s ∴阿土不是窮苦一生,就是一 輩子吃不消。

269 三十、取代規則(熟記) 雙否言(DN): P=~~p 重同(Dup): p=(p ∧ p) p=(p ∨ p)
狄摩根(DeM):~(p ∧ q) = ~p ∨ ~q ~(p ∨ q) = ~p ∧ ~q 如言(Cond): p  q = ~p∨q 同質位換(Contra): p  q = ~q  ~p

270 雙如言(Bic): (p  q) = (pq)∧(qp) = (p∧q)∨ (~p∧~q)

271 期末考重點: 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充要條件、講義思想三律等。 語句邏輯譯成符號邏輯要會!
例如:並非P:(~P)。若P則Q:(P  Q)。恰好如果P則Q:(P  Q)。P或Q、除非P否則Q: (P∨Q)。P且Q:(P ∧ Q)要會,重要! 邏輯等值、邏輯涵蘊。 如何證明論證有效的方法:利用反例、

272 利用套套言、矛盾言、短切法;及直接、間接、條件證法。
范恩圖解。 非形式的謬誤,講義,請自看!重要。 論證之前提與結論之次序。 論證之前提與結論指示詞。 健全與不健全論證。

273 論證與解說的比較。 涵蘊推演規則與取代規則之比較。來不及教,請自看!(課文179~180、196~210) 課文第295頁中間四個例句:所有狗是忠誠的,必考一題。(休一B同學,我來不及講,更要找來看!) 課文180~182頁之習題,要會。可能出一題。

274 準備的資料包括課文、講義、投影片、word檔,及上課筆記,考古題、參考講義等。
沒交作業、報告,及補平時考者,一律考試當天完事! 短切法要會!!!

275 []{} logic

276 邏輯涵蘊(logical implication)
邏輯涵蘊,其是兩個敘說形式之間的一種關係。一個敘說形式邏輯地涵蘊另一個,恰好如果在它們的連合真值表裡沒有前者為真後者為假的列。 P邏輯涵蘊q,並不表示q就邏輯涵蘊p,也不表示q沒有邏輯涵蘊p。同樣地,即使p沒有邏輯涵蘊q,並不表示q就沒有邏輯涵蘊p,也不表示q邏輯涵蘊p。

277 例1. (1) p  q (2) (~p ∨ q) T T T T T T T F F T F F F T T F T T F T F F T F (1)邏輯涵蘊(2) (2)邏輯涵蘊(1)

278 例1.1 (1) p  p (2) (p ∨ ~p) T T T T T F F T F F T T (1)邏輯涵蘊(2) (2)邏輯涵蘊(1)

279 例2. (1) p ∧ q (2) p T T T T T F F T F F T F F F F F (1)邏輯涵蘊(2) (2)沒有邏輯涵蘊(1)

280 例2.1 (1) p  q (2) p  q T T T T T T T F F T F F F F T F T T F T F F T F (1)邏輯涵蘊(2) (2)沒有邏輯涵蘊(1)

281 例3. (1) p ∨ q (2) p T T T T T T F T F T T F F F F F (1)沒有邏輯涵蘊(2) (2)邏輯涵蘊(1)

282 例3.1 (1) p  q (2) p ∧ q T T T T T T T F F T F F F T T F F T F T F F F F (1)沒有邏輯涵蘊(2) (2)邏輯涵蘊(1)

283 例4. (1) p  q (2) p ∨ q T T T T T T T F F T T F F F T F T T F T F F F F (1)沒有邏輯涵蘊(2) (2)沒有邏輯涵蘊(1)

284 例4.1 (1) p  q (2) q  p T T T T T T T F F F T T F T T T F F F T F F T F (1)沒有邏輯涵蘊(2) (2)沒有邏輯涵蘊(1)

285 例5.(1) (p  q ) ∧ (q  r) (2) ( p  r)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F T F F T F F T F F F F T T T T T T F F F F T F T F F F T T T T T T F T T F T T F T F F F T F F T F T F T T F T T F T T T F T F F T F (1)邏輯涵蘊(2) (2)沒有邏輯涵蘊(1)

286 任何一個語句必定自己邏輯涵蘊自己。用p表示任何語句,根據真值表,可以肯定p必定邏輯涵蘊自己。
例1. p  p 例2. (p ∧ q)  (p ∧ q) T T T T T T T T T T F T F T F F T T F F F F T T F F T F F F T F F F

287 邏輯涵蘊又稱為形式涵蘊(formal implication)。所謂p語句邏輯涵蘊q語句,就是說「p  q」是一個套套言。也就是說從p語句可以有效推論出q語句。
地,若(p ∧ q)邏輯涵蘊q,則 (p ∧ q ) q是一個套套言。

288 (p ∧ q )  p (p ∧ q )  q T T T T T T T T T T T F F T T T F F T F
F F T T F F F T T T F F F T F F F F T F 套套言 套套言

289 若p  q邏輯涵蘊~p ∨ q,則 (p  q) (~p ∨ q)是一個套套言。 (p  q)  (~p ∨ q) T T T T F T T T F F T F F F F T T T T T T F T F T T T F

290 一個如言若為套套言,則不論以任何語句取代,其所含的單句,絕不可能產生一個假的如言。換言之,只要前件真,則後件必定為真。語句與語句之間的這種關係叫做「語句涵蘊」(sentential implication)。所謂「涵蘊」是說:後件所敘說的內容並未超出前件的內容,而稱之為「語句涵蘊」。

291 不像邏輯等值,邏輯涵蘊不是一種對稱關係(symmetric),也就是,一個形式邏輯涵運蘊另一個,並不必然意味後者也涵蘊前者(雖然有可能)。

292 「阿芳是大學生且是男生。」邏輯涵蘊 「阿芳是大學生。」 「阿芳是大學生。」沒有邏輯涵蘊「阿 芳是大學生且是男生。」 P∧Q邏輯涵蘊P,但是P沒有邏輯涵蘊P ∧Q 。

293 「阿芳是大學生。」邏輯涵蘊「阿芳是 大學生或者阿芳是男生。」 「阿芳是大學生或者阿芳是男生。」沒 有邏輯涵蘊「阿芳是大學生。」(或「阿 芳是男生。」 P邏輯涵蘊P∨Q,但是P∨Q沒有邏輯 p(或是Q)。

294 A B T F F T A語句沒有涵蘊B語句。 B語句沒有涵蘊A語句。

295 例: (1) p  q (2) q  p T T F T T F (1)沒有邏輯涵蘊(2) (2)沒有邏輯涵蘊(1)

296 A=「如果颱風來襲(P),則菜價上漲(Q)
。」 B=「如果菜價上漲(Q),則颱風來襲(P) A語句沒有邏輯涵蘊B語句。 B語句沒有邏輯涵蘊A語句。

297 A=「如果開車(P),則不喝酒(~Q)。」
B=「如果喝酒(Q),則不開車(~P)。」 Q~P C=「要嘛(或者)不開車(~P),要嘛(或者 )不喝酒(~Q) 。」 ~P∨~Q

298 D= 「除非不開車(~P),否則不喝酒(~Q)
E=「要嘛(或者) 不喝酒(~Q) ,要嘛(或 者不開車(~P) 。 ~Q∨~P F=「除非不喝酒(~Q) ,否則不開車(~P) 。」 ~Q ∨ ~P

299 A、B、C、D、E、F六個語句彼此邏輯涵蘊,也是彼此邏輯等值(logically equiva-
lent)。 (1) P  ~Q (2) Q  ~P T F F T F F (1)(2)彼此 T T T F T F 邏輯涵蘊 F T F T T T F T T F T T

300 (1) P  ~Q (3) ~P∨~Q T F F F F F T T T F T T F T F T T F F T T T T T (1)(3)彼此邏輯涵蘊

301 (1) P  ~Q (4) ~Q∨~P T F F F F F T T T T T F F T F F T T F T T T T T (1)(4)彼此邏輯涵蘊

302 如果一個命題為真,則它為任何一個命題所涵蘊。
p 例: =4 ∴qp ∴ 地球是方的2+2=4

303 如果一個命題為假,則它涵蘊任何一個命題。
p 例: =5 ∴pq ∴2+2=5 地球是方的

304 「地球是平的且阿土抽煙。」邏輯涵蘊「地球是平的。」
「年滿二十歲,才有投票權。」與「某 甲今年十八歲。」邏輯涵蘊「某甲今年 尚未有投票權。」

305 []{} logic

306 邏輯等值(logically equivalent)
(一)我們稱兩個真值表相同,恰好如果它 們主行的真值相同,也就是它們主行 的真值真真假假一一對應。 (二)定義: 1.兩個或更多的敘說形式是邏輯等值 的恰好如果在它們的主連詞下面真 值表是等同的。

307 如果在主連詞下面的每一單列真值 表具有相同的真值,則這些句式為 等值。如果在有些列的真值是不同 的,則它們不等值。

308 例1. (1) p  q (2) ~q  ~p T T F F (1)(2)彼此邏輯等值

309 例2. (1) p  q (2) q  p T T F T T F (1)(2)沒有邏輯等值

310 例3. (1)[~(p∧q)  ~p ] F T T F T F F F T F T T

311 (2)[~q  ~(p ∨ q) ] F T F T T F F T T T T F (1)(2)邏輯等值

312 2.兩個敘說形式是邏輯等值的恰好如 果拿雙如言結合它們的結果是套套 言。

313 例1.( p  q)  (~q  ~p) T T T F T F

314 例2.[~(p∧q)  ~p ][~q  ~(p ∨ q) ]
T T T F T F

315 3.兩個邏輯形式為邏輯等值恰好如果 它們彼此邏輯涵蘊(當兩個句式彼此 邏輯地互為涵蘊時,它們必定是邏 輯等值的)。

316 例 (1) ~(p ∧ q) (2) ~p ∨ ~q F T F F F T F F T T T F T T F T F T T T (1)(2)彼此邏輯涵蘊 (1)(2)邏輯等值

317 如果我們有這雙向的邏輯涵蘊,則 沒有其一為真另一為假的列。也就 是沒有真值不同的列。這樣,它們 的真值必定是等同的,因此它們邏 輯等值。

318 例 (1) p  p (2) p  p T T T T T T F T F F T F (1)(2)彼此邏輯涵蘊 (1)(2)邏輯等值

319 說第一個命題涵蘊第二個命題,是說沒有 第一個為真第二個為假的列。說第二個命 題涵蘊第一個命題,是說沒有第二個為真 第一個為假的列。如果我們有這雙向的邏 輯涵蘊,則沒有其一為真另一為假的列, 也就是沒有真值不同的列。這樣,它們的 真值必定是等同的,因此它們邏輯等值。

320 任何兩個矛盾言是邏輯等值。 例: (1) p ∧ ~p (2)~ (p ∨ ~p) T F F F T T F F F T F F T T (1)(2)邏輯等值

321 任何兩個套套言也是邏輯等值。 例:(1) p ∨ ~p (2)~ (p ∧ ~p) T T F T T F F F T T T F F T (1)(2)邏輯等值

322 一致(consistent)、不一致(inconsistent)
(一)一致:一組句式是一致的恰好如果在它們 的連合真值表裡至少有一列它們都 為真。 例: (1) p  q (2) q  p (3) p ∧ q T T T T T T T T T T F F F T T T F F F T T T F F F F T F T F F T F F F F (1)(2)(3)這一句式組是一致的

323 真值表主行至少有一列同時為真 ,換言之,它們可以同時為真。

324 (二)不一致:一組句式是不一致的如果在它們
的連合真值表裡沒有它們都同時 為真的列。 例:(1) p  q (2) q ∨ p (3) p ∧ ~q T T T T T T T F F T F F F T T T T T F F T T T F F F F F T F F F F F F T (1)(2)(3)這一句式組是不一致的

325 真值表主行沒有一列同時為真 ,換言之,它們不能同時為真。

326 涵蘊的推演規則與取代規則之比較(記熟!切記!)
(一)涵蘊的推演規則: 1.肯定前件(MP) 否定後件(MT) p  q p  q p ~q ∴q ∴~p

327 3.如言三段論(CS): 4.簡化(Simp) p  q p ∧ q q  r ∴p ∴p  r p ∧ q ∴q

328 5.連言(Conj) 選言三段論(DS) p p ∨ q p ∨ q q ~p ~q ∴p∧q ∴q ∴p

329 7.添加(Add) 二難論(Dil) p p  q ∴p ∨ q r  s p ∨ r q ∴ q ∨ s ∴p ∨ q

330 (二)取代規則: 9.雙否言(DN) p=~~p 10.交換(Com) (p∧q ) = (q∧p ) (p∨q ) = (q∨p )

331 11.結合(Assoc) [(p∧q )∧r] =[p∧(q ∧r)] [(p ∨ q ) ∨ r] =[p ∨(q ∨ r)]

332 12.重同(Dup) p=p ∧ p p=p ∨ p 13.狄摩根(DeM) ~(p ∧ q)=~p ∨ ~q ~(p ∨ q)=~p ∧ ~q 14.雙如言(Bic) pq=(pq)∧ (qp) =(p∧q)∨(~p∧~q) 15.質位同換(Contra) pq =~q ~p

333 16.如言(Cond) pq =~p∨q 17.移出(Exp) [(p∧q )  r] =[(p  q )  r] 18.分配(Dist) [p∧(q ∨ r)] =[(p∧q) ∨(p ∧ r)] [p∨(q ∧ r)] =[(p ∨ q) ∧(p ∨ r)]

334 (三)涵蘊推演的規則,只能是單向的,不 能雙向。例如,它允許添加規則, 從p推演到p∨q,卻不能允許由p ∨q推演到p(或q)。 取代規則卻是雙向的,其左右語句 是相互等值的。

335 真值樹法(不考!) 「真值樹法其實就是一致樹法。所有利用真值樹法顯示的問題,都要化成一致樹法來分解何發展。」真值樹法一一一致樹法之要點如下:
1.         真值樹法用來檢試一個語句組或前提組的一致或不一致 2.         一個語句組是一致的,恰好如果該組的每個語句可以同時為真,這樣,證明或顯示一致是找一個每個語句都真的解釋或真值指定 3.         在真值樹法,以給一個語句組構作一個一致樹來進行;在這構作裡,依前面提的九個真值樹規則,分解成簡單的成分語句 4.         一個樹的每個分支或通路表示一個企圖:這個企圖是給組成語句的字母指定真假值,使得所有這些與具都真。如果一個分支或通路含有矛盾,則該分支或通路就關閉。一個不會含矛盾的分支或通路,表示一個會產生不一致的真假指定。一個開放的分支或通路,表示一個不會產生不一致的真假指定。如果每個指定都產生不一致,則原語句組不一致。如果有一個指定不會產生不一致,則這組語句一致 ~劉福增《基本邏輯》p4~

336 對待方形(The square of Opposition)
存在) 有些上課資料,請自看筆記!

337 AEIO的圖解請看講義! A:所有S是P (x)Px E:沒有S是P ~(x)Px

338

339 鱷魚理論 一隻鱷魚抓走了一個小孩,對他媽媽說:如果你猜對了,我就放走你小孩; 如果猜錯了,我就把他吃掉。 母親:你將會吃掉我小孩。
請問:鱷魚吃不吃小孩?

340 怎麼回答? 媽媽快來救我!

341 如果母親猜對了,依約定,鱷魚要放走小孩,但依猜對的內容是:鱷魚會吃掉小孩。所以鱷魚處於吃與不吃之困境。
如果母親猜錯了,依約定,鱷魚要吃小孩,但依猜錯的內容是:鱷魚將會吃掉小孩,可見鱷魚是不吃小孩。所以鱷魚也處於吃與不吃之悖論。

342 面對鱷魚另一種回答的下場: 一隻鱷魚抓走了一個小孩,對他媽媽說:如果你猜對了,我就放走你小孩;如果猜錯了,我就把他吃掉。
母親:你不會吃掉我小孩。 請問:鱷魚吃不吃小孩?

343 如果母親猜對了,依約定,鱷魚要放走小孩,又依猜對的內容是:鱷魚不會吃掉小孩。所以鱷魚是不吃小孩。
如果母親猜錯了,依約定,鱷魚要吃小孩,又依猜錯的內容是:鱷魚不會吃掉小孩,可見鱷魚是要吃小孩。所以鱷魚是要吃掉小孩的。

344 證明方法: (一)直接證法(direct proof,DP): (二)條件證法(conditional proof,CP)
(三)間接證法(indirect proof,IP) 或稱導 謬法(reductio ad absurdum,RAA) ,要會!


Download ppt "期中考準備要點: 何謂邏輯、論證(及其要素)?並要會舉出有效、無效的論證例子。 後面十九(涵蘊的推演規則)、二十(取代規則)要會。"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