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月称论师 造.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月称论师 造."—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月称论师 造

2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3 本课要点 共同五大因 应成因与自续因的分类释词及差别 不共四大因 以不共四大因遮破自生、他生 以此说明应成派一切皆不承认的离戏大中观。
总结三个关键 以墙壁为例,结合两大因说明它是空性。 懂得这样的空性见解之后,如何修行。

4 自续理论:承许三相和比喻在 自他前共同成立的理论。
应成因与自续因的分类释词及差别 以不共四大因遮破自生、他生 以此说明应成派一切皆不承认的离戏大中观 自续理论:承许三相和比喻在 自他前共同成立的理论。 应成理论:在自己没有任何承许的前提下, 仅仅运用他方前成立的三相和比喻,对敌宗发 出自许相违等太过的理论。 中观的自续、 应成理论 自续因(自利比量) 应成因(他利比量) 因明的自续、 应成因

5 自续因的论式:“是什么什么,因为什么故。”
应成因与自续因的分类释词及差别 以不共四大因遮破自生、他生 以此说明应成派一切皆不承认的离戏大中观 自续因(自利比量):三相齐全的推理。 自续因的论式:“是什么什么,因为什么故。” 比如说“柱子是无常,所作之故。”

6 以别人的承许作为理由进行反驳,最终在他自己的语 言内部引出矛盾,在这个时候别人不得不承认他前面 的承许是错误的,这就是所谓的应成因。
应成因与自续因的分类释词及差别 以不共四大因遮破自生、他生 以此说明应成派一切皆不承认的离戏大中观 应成因(他利比量): 以别人的承许作为理由进行反驳,最终在他自己的语 言内部引出矛盾,在这个时候别人不得不承认他前面 的承许是错误的,这就是所谓的应成因。 应成因的论式:“什么应成什么,因为什么故。” 建立应成因应该需要具足三相: 第一相指的是敌论者以实执来承许因; 第二相是周遍以量来成立; 第三相是立宗有量的相违。 比如说“柱子应成无常,因为所作之故。”

7 因明的应成因和自续因全部可以包括在中观的自 续因当中,而中观的应成因非常特殊,因为它自 己不建立任何法,也没有丝毫可以承认的法。
应成因与自续因的分类释词及差别 以不共四大因遮破自生、他生 以此说明应成派一切皆不承认的离戏大中观 以前藏地的荣敦大师认为: 因明的应成因和中观的应成因没有差别。 麦彭仁波切的观点: 因明的应成因和自续因全部可以包括在中观的自 续因当中,而中观的应成因非常特殊,因为它自 己不建立任何法,也没有丝毫可以承认的法。

8 即把他宗承许的两个相违的方面汇集在一起。 释词:
应成因与自续因的分类释词及差别 以不共四大因遮破自生、他生 以此说明应成派一切皆不承认的离戏大中观 汇集相违应成因 即把他宗承许的两个相违的方面汇集在一起。 释词: 譬如,数论外道说 “稻芽在稻种中已有” 又说“稻芽从稻种生” 中观论师 汇集起来,推出过失: 稻芽在种子中已有而产生,应成生无意义、生无穷尽。

9 因果虽是一体,即果在因时已经成立,但这有二种情况:
数论派 不定。 因果虽是一体,即果在因时已经成立,但这有二种情况: 明显的有 不明显的有 如明显瓶再也不能生 但因位不明显的果就能够生,“如非明显瓶” 通过制作后瓶子就显现出来了,这叫做明显瓶。 瓶子未做好之前是泥土,在泥土上本来有瓶子, 但不明显,是非明显瓶

10 即由因相没有差别,如果承许此,就必须承许彼。 释词:
应成因与自续因的分类释词及差别 以不共四大因遮破自生、他生 以此说明应成派一切皆不承认的离戏大中观 是非相同之类推因(根据相同应成因) 即由因相没有差别,如果承许此,就必须承许彼。 释词: 中观论师 不明显的果也同样不能再生 已有故 (根据相同) 明显的瓶子不能再生

11 否则应成因上无果还能产生,可是无有的法是无法生起的。如石女的孩子,还有龟毛、兔角永远不能产生。
数论派 不成!明显和不明显二者不相同。 已有明显的果,不必要产生; 但不承许“不明显的果已有不必要生” 否则应成因上无果还能产生,可是无有的法是无法生起的。如石女的孩子,还有龟毛、兔角永远不能产生。 如果不明显的瓶子不生,而明显的瓶子也不生,那就找不出一个生起的法,果就永远不能成立了,所以一切法都是自生。

12 “所立”即他宗的立宗,“能立”是用来成立其立宗的因和比喻。 “能立等同所立不成”,即能成立的因、喻和所立同样不成立。 释词:
应成因与自续因的分类释词及差别 以不共四大因遮破自生、他生 以此说明应成派一切皆不承认的离戏大中观 能立等所立之不成因 “所立”即他宗的立宗,“能立”是用来成立其立宗的因和比喻。 “能立等同所立不成”,即能成立的因、喻和所立同样不成立。 释词: 中观论师 你们的能立——“没有的法不生” 所立为“一切法自生” 但能立和所立同样不成立,因为“无有之法无法产生”只是你自己的见解,在我们心前根本不成立。

13 举出他方所承许的因和比喻,反过来遮破他的所立,在他相续中引起比量。 释词: 他称三相,即他宗所承许的宗法、同品周遍、异品周遍。
应成因与自续因的分类释词及差别 以不共四大因遮破自生、他生 以此说明应成派一切皆不承认的离戏大中观 他称三相理论 举出他方所承许的因和比喻,反过来遮破他的所立,在他相续中引起比量。 释词: 他称三相,即他宗所承许的宗法、同品周遍、异品周遍。 中观论师 内外诸法不自生,已有故。(他称三相之应成因。)

14 芽、种他性”和“芽从种生”相违。按你宗的观点,应成:稻芽不是从稻种生,因和果是他性之故。
应成因与自续因的分类释词及差别 以不共四大因遮破自生、他生 以此说明应成派一切皆不承认的离戏大中观 以不共四大因遮破他生 (汇集相违应成因) 对方观点:1、因果是他性;2、果从因而生。 稻芽和稻种是他性,稻芽从稻种产生。 中观论师 芽、种他性”和“芽从种生”相违。按你宗的观点,应成:稻芽不是从稻种生,因和果是他性之故。

15 不定!“是他性”不一定不生。也就是,稻芽和稻种虽然是他性,但可以从稻种产生稻芽。
应成因与自续因的分类释词及差别 以不共四大因遮破自生、他生 以此说明应成派一切皆不承认的离戏大中观 以不共四大因遮破他生 (根据相同应成因) 不定!“是他性”不一定不生。也就是,稻芽和稻种虽然是他性,但可以从稻种产生稻芽。 中观论师 如果稻芽能从他性的稻种产生,应成黑暗能从火焰生, 同样是他性故。

16 一种是特殊的他性,即虽然是他性,但因法上有一种特殊的能力,比如稻芽和稻种虽然是他性,但稻种有生起稻芽的能力,这叫特殊的他性。
应成因与自续因的分类释词及差别 以不共四大因遮破自生、他生 以此说明应成派一切皆不承认的离戏大中观 以不共四大因遮破他生 (能立等所立之不成因) 他性有二种: 一种是普通的他性,如光明与黑暗; 一种是特殊的他性,即虽然是他性,但因法上有一种特殊的能力,比如稻芽和稻种虽然是他性,但稻种有生起稻芽的能力,这叫特殊的他性。 不成!稻芽和稻种是他性,火焰和黑暗也是他性,但这二者不相同,你们所说的相同是不成立的。 中观论师 你怎么知道这二者不相同, 有什么理由证明二者不相同呢?

17 这是现量所见的缘故,我们都可以看到火焰从来没有生起黑暗,而从稻种生出稻芽却是常见的事,所以两者不同。
应成因与自续因的分类释词及差别 以不共四大因遮破自生、他生 以此说明应成派一切皆不承认的离戏大中观 以不共四大因遮破他生 (能立等所立之不成因) 这是现量所见的缘故,我们都可以看到火焰从来没有生起黑暗,而从稻种生出稻芽却是常见的事,所以两者不同。 中观论师 你的能立“现量见”和所立“他生”同样不成立,因为这只是根识现量而已。 现在是抉择胜义谛时,你的眼根、眼识和所 见的色法到底在何处呢? 以胜义理论观察均不成立,一经分解,色法、 眼根、外境都不成立,眼识又从何而生呢? 因此,你的能立“现量见”只是名言中成立,胜义中全无成立。

18 以不共四大因遮破他生 (他称三相之应成因) 内外诸法非他生,因果他性故。 1、非他生是应成派承许的吗? 答:不承许。 中观论师
应成因与自续因的分类释词及差别 以不共四大因遮破自生、他生 以此说明应成派一切皆不承认的离戏大中观 以不共四大因遮破他生 (他称三相之应成因) 中观论师 内外诸法非他生,因果他性故。 1、非他生是应成派承许的吗? 答:不承许。

19 2、应成派没有任何承认,对数论 派所说的相违过失承不承认呢? 不承认,则为了破数论外道而 辩论,应成多此一举;若承认, 岂不是已有承认?
应成因与自续因的分类释词及差别 以不共四大因遮破自生、他生 以此说明应成派一切皆不承认的离戏大中观 2、应成派没有任何承认,对数论 派所说的相违过失承不承认呢? 不承认,则为了破数论外道而 辩论,应成多此一举;若承认, 岂不是已有承认?

20 仅仅说了相违,并不代表自宗有承认,因为应成派远离一切承认的缘故。仅随他方世间前承认,是一种遮破他宗的方便。
应成因与自续因的分类释词及差别 以不共四大因遮破自生、他生 以此说明应成派一切皆不承认的离戏大中观 仅仅说了相违,并不代表自宗有承认,因为应成派远离一切承认的缘故。仅随他方世间前承认,是一种遮破他宗的方便。 如《入中论自释》云: “唯依世间说彼是有,随彼而说,即是遮彼之方便故。” 又云: “故唯依世间故,我许世俗,非自力许。”

21 3、既然应成派任何都无承认,也就不 应承认不共的应成理论。 由此应成理论成为非应成派的理论, 那它是内外道哪一宗所承认的理论呢?
应成因与自续因的分类释词及差别 以不共四大因遮破自生、他生 以此说明应成派一切皆不承认的离戏大中观 3、既然应成派任何都无承认,也就不 应承认不共的应成理论。 由此应成理论成为非应成派的理论, 那它是内外道哪一宗所承认的理论呢?

22 应成因与自续因的分类释词及差别 以不共四大因遮破自生、他生 以此说明应成派一切皆不承认的离戏大中观 这也只是破除他方的邪见而相应世间名言的安立,仅仅是应成派在世间他方之前承许,并非真实自宗。以这些应成理论,能破除执著者的一切粗细邪分别,无余遣除一切所缘法。 纵然如此,应成派自宗也没有任何以分别念建立的宗派,因为:任何以分别念造作的安立,在实相本性之中都本不成立。如经云:“无文字法中,何说何可闻。”《智慧品》云:“胜义非心境。”

23 4、既然应成派毫无承认或无自宗, 为何《显句论》说:诸法无自 生之宗,是无遮,余三宗亦尔。
应成因与自续因的分类释词及差别 以不共四大因遮破自生、他生 以此说明应成派一切皆不承认的离戏大中观 4、既然应成派毫无承认或无自宗, 为何《显句论》说:诸法无自 生之宗,是无遮,余三宗亦尔。

24 应成派声称有宗,也只是遮破他宗的一种方便而已。
应成因与自续因的分类释词及差别 以不共四大因遮破自生、他生 以此说明应成派一切皆不承认的离戏大中观 应成派声称有宗,也只是遮破他宗的一种方便而已。 换句话说,以他称的比量在他方面前,显现好 似有宗一样,或者说是“应成理论的立宗”。 所谓无立宗,即是没有任何自己承认的立宗, 或者说“根本没有自续理论的立宗”。 荣素班智达的著作中说: 问:你们如何立宗呢? 答:我们仅破斥你的邪见,并不安立 单独特别的宗义。

25 应成因与自续因的分类释词及差别 以不共四大因遮破自生、他生 以此说明应成派一切皆不承认的离戏大中观 5、是否应成派何时也不承许三相 理论?

26 应成派随顺世间有情安立名言谛时,同样承认自他共许的三相理论,因为存在自他面前的共同显现分故。
应成因与自续因的分类释词及差别 以不共四大因遮破自生、他生 以此说明应成派一切皆不承认的离戏大中观 应成派随顺世间有情安立名言谛时,同样承认自他共许的三相理论,因为存在自他面前的共同显现分故。 譬如,现见炊烟为因,可以推知有火; 以身语的表现,能判断是否是苏醒大乘种性的人; 以身语之相,可判断是否为不退转菩萨; 依三相理论能成立前后世等。 因为自他面前存在无欺的共同显现分,显 现上又有各种差别,这是自他共同承许的, 所以需要成立自他共许的有法、所立、因 和比喻。

27 应成因与自续因的分类释词及差别 以不共四大因遮破自生、他生 以此说明应成派一切皆不承认的离戏大中观 6、为何应成派一法也不承认?

28 应成派抉择无生大空性时,都是以他称三相理论破斥他宗,这时不承认自续理论,因为胜义中毫无承认的缘故。
应成因与自续因的分类释词及差别 以不共四大因遮破自生、他生 以此说明应成派一切皆不承认的离戏大中观 应成派抉择无生大空性时,都是以他称三相理论破斥他宗,这时不承认自续理论,因为胜义中毫无承认的缘故。

29 7、如果说应成派一切都不承认,为什么在《入中论》及《自释》建立了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五道十地、菩提心、大悲心、十力四无畏等基道果诸法?
应成因与自续因的分类释词及差别 以不共四大因遮破自生、他生 以此说明应成派一切皆不承认的离戏大中观 7、如果说应成派一切都不承认,为什么在《入中论》及《自释》建立了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五道十地、菩提心、大悲心、十力四无畏等基道果诸法?

30 月称论师主要抉择圣者入根本慧定现空双运的实相,为了现证这样的实相,必须安立名言的基道果和修道次第,所以必定有所承认。
应成因与自续因的分类释词及差别 以不共四大因遮破自生、他生 以此说明应成派一切皆不承认的离戏大中观 月称论师主要抉择圣者入根本慧定现空双运的实相,为了现证这样的实相,必须安立名言的基道果和修道次第,所以必定有所承认。 万法不是断灭,在后得位仍有修行等地道安立,所以不能认为所有的承认都是随顺他方。

31 8、应成派着重抉择真实胜义时,是以一个应成因同时遮一切边,还是对自生、他生、有、无诸边,依次而遮破?
应成因与自续因的分类释词及差别 以不共四大因遮破自生、他生 以此说明应成派一切皆不承认的离戏大中观 8、应成派着重抉择真实胜义时,是以一个应成因同时遮一切边,还是对自生、他生、有、无诸边,依次而遮破? 如果是顿遮诸边,则和《入中论》、 《智慧品》中依次遮破诸边相违; 如果是次第遮遣,又与自续派没有差别。

32 应成派着重抉择真实胜义时,并非以一个应成因同时遮破一切边,而是对于须要遮破的诸边依次遮破。
应成因与自续因的分类释词及差别 以不共四大因遮破自生、他生 以此说明应成派一切皆不承认的离戏大中观 应成派着重抉择真实胜义时,并非以一个应成因同时遮破一切边,而是对于须要遮破的诸边依次遮破。 尽管是渐次遮破,但和自续派的渐次遮破根本不同: 因为自续派着重抉择相似胜义,不论破多少, 实际都是破后有安立的。 (比如,破自生后承许“无自生”,破“他生”后承 许“无他生”,破“有边”后承许“无有边”,破 “无边”后承许“无无边”等。) 而应成派着重抉择离一切边的真实胜义, 全无承认。因此,每次遮破都只破不立, 自方并无承认,如遮破自生后,自方并 没有无自生的承认等。

33 在大乘显宗中,于资粮道时,以分别心通过胜义 理论抉择其总相;
在加行道时,相似安住和感受;至见道时,以瑜 伽现量而见; 至佛果时,圆满现见而安住。 而密宗中,尤其大圆满中,以灌顶之水晶等而诠 示;以上师之加持而弟子直接感受或证悟。 1、如有人在西日桑哈或莲花生大师面前获得了“一切显现不要执著”的窍诀后,立刻就现前了远离一切能取所取的最高境界。 恩扎布德就是这样一种根机,他是断证同时显现的。

34 2、《中观庄严论》的解释里也讲过:要证悟大 圆满的彻却,之前必须精通应成派的见解, 若连应成派的见解也不精通,则对大圆满中 很多深奥的术语,如不执着、任运、放松等 的内涵,就不会理解。
许多大圆满的传承上师也讲过:在两三年内闻 思《中论》、《入中论》之类的中观论典,再 三地思维,懂得了大概的空性以后,再依靠大 圆满的窍诀,认定心的本性就非常容易。若没 有中观的基础,而直接趋入大圆满的彻却、脱 噶,要证悟就相当困难。这不是由于大圆满不 殊胜,而是因为人的根基跟不上造成的。

35 3、以前藏地有两位大译师,一位叫木罗扎瓦, 一位叫达桑罗扎瓦,在他们准备到印度学法 的临行之前,他们的上师嘱咐道:
你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到印度去学法就 要抓住重点。 首先,你们要学别解脱的法,因为别解脱是 整个佛法的基础; 第二要学般若波罗密多,因为般若波罗密多 是佛法的精华; 第三要学密宗,因为密宗是整个佛法中精华 的精华。 要将主要精力用于学习这三种法。

36 9、应成派依次破四边时,第一步只遮有边的空性是相似胜义,还是非相似胜义?
应成因与自续因的分类释词及差别 以不共四大因遮破自生、他生 以此说明应成派一切皆不承认的离戏大中观 9、应成派依次破四边时,第一步只遮有边的空性是相似胜义,还是非相似胜义? 若是相似胜义,应成有“无有边”的承认。 照这样,破了四边,承许了四种无边,怎么能抉择 到真实胜义呢? 因为汇集四种有承认,仍然是有承认,终究不会成 为远离承认,所以无法抉择真实胜义。 如果是真实胜义,也不合理,因为只遮遣了戏论中的一分。

37 应成派第一步遮破有边的空性,是真实胜义,并非相似胜义。
应成因与自续因的分类释词及差别 以不共四大因遮破自生、他生 以此说明应成派一切皆不承认的离戏大中观 应成派第一步遮破有边的空性,是真实胜义,并非相似胜义。 应成派遮破实有之后,并没有承认“无实有”,故不是相似胜义。 如遮有边中的自生时,《入中论自释》等说: 仅仅遮破“自生”外,自宗并没有任何承认。 故不同于有单空承认的相似胜义。 再说它是真实胜义的道理:虽然这是真实胜义, 但只是真实胜义诸支分中的一分,因此不必是遮 遣一切戏论。 一切戏论归摄在四边中,依次遮破了四边, 自方不留下任何承认,故成为离一切戏论的 真实胜义。因此,这是遮破诸边的理论,纯 属应成因,应当承许每一步的遮破都是真实 胜义的能立。 也就是,遮破有边之后,并没有承认无有边,故是无承许中的一分。同样,遮破“无边”、“二俱边”、“非二边”后,依次都没有承认“无无边”、“无二俱边”、“无非二边”,四种无承认合起来,就成为具一切支分的远离诸戏论的真实胜义。

38 掌握能破——共同五大因、不共四大应成因是第 二个关键,每一种推理应熟练精通,特别要分清 自续因和应成因在运用及结果上的差别;
总结三个关键 以墙壁为例,结合两大因说明它是空性。 懂得这样的空性见解之后,如何修行。 总结 认定所破是第一个关键; 掌握能破——共同五大因、不共四大应成因是第 二个关键,每一种推理应熟练精通,特别要分清 自续因和应成因在运用及结果上的差别; 随后,运用正理遮破戏论,引生空性定解,是第 三个关键。

39 原来墙壁真的不存在!只是幻觉!

40 初学者学习中观时,对外境显现法,通过理证虽能将其抉择为空性,但对消除自相续之烦恼,似乎作用不大,故学习中观也无太大意义。
总结三个关键 以墙壁为例,结合两大因说明它是空性。 懂得这样的空性见解之后,如何修行。 初学者学习中观时,对外境显现法,通过理证虽能将其抉择为空性,但对消除自相续之烦恼,似乎作用不大,故学习中观也无太大意义。

41 一是没有真正通达空性之见解,仅是表面了知词句。
总结三个关键 以墙壁为例,结合两大因说明它是空性。 懂得这样的空性见解之后,如何修行。 一是没有真正通达空性之见解,仅是表面了知词句。 对治: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智慧品释》当中,以比喻这样描述: 经过持久地努力,可以突破这种状态而生起定解,就像黑暗中燃起明灯,恍然见到只有花绳,原无毒蛇,这时候执蛇的心才真正放下来了,同样,观察到量时,知道这个“人我”除了假立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候疑惑顿消,心里断然决定,这是获得了定解。 最初观察的时候,就像黑暗当中以手摸蛇一样,尽管没有触到蛇,内心仍然去不了怕蛇心态,同样,最初观察无我时,推求“头不是我、手不是我……”,遍身观察都得不到我,但是观察还没有到达究竟,对无我并没有引起定解。

42 从对治的功能来看,越安住定解,越能减轻执著;越减弱执著,就越减薄贪嗔,由此身心不会造恶业。
总结三个关键 以墙壁为例,结合两大因说明它是空性。 懂得这样的空性见解之后,如何修行。 二是没有修持,无法对治烦恼。 对治: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智慧品释》: 从对治的功能来看,越安住定解,越能减轻执著;越减弱执著,就越减薄贪嗔,由此身心不会造恶业。 所以,以相似空性之道,能明显地制伏烦恼,深入下去,有望现证空性,遣除道所断。 最初安住的时间不长,生起杂念的时候,要及时提起观察,重新引生定解,起了定解,尽量安住不散掉。像这样,观察和安住交替进行,串习到纯熟时,就可以达到不须观察而任运安住的阶段。 生起了空性定解之后,安住在定解中串习,让它一直持续不消失,这就是中观的修行,此外也没有别的修行。这时候,心能安住多久,就要如是安住,不让它被其他因缘夺走。


Download ppt "月称论师 造."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