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专业建设 与课程改革: 理念、内容、实践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谈兴华.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专业建设 与课程改革: 理念、内容、实践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谈兴华."—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专业建设 与课程改革: 理念、内容、实践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谈兴华

2 目录 : 第一部分 前 言 第二部分 专业建设 第三部分 课程改革

3 第一部分 前 言

4 一、办学指导思想 核心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根本点是明确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 平衡点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 ——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什么人)。
——职业技术教育应当牢固地确立“以服务为 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走产教结合、企校合作的改革、发展之路”(怎样培养人)。 ——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质量

6 ——中职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即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培养目标 ——中职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即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高职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7 二、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的教育 —— 职业教育是社会教育发展中的一种类型(教育部〔2006〕16号文) ——中、高职只是层次的不同
“高职”高就高在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的综合、全面的程度及所显现的责任和价值要高于中职毕业生; 实质是反映了工作过程复杂的程度,高职生要有能力驾驭策略层面的工作过程,中职只是把握经验层面的工作过程。

8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 (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 6级(研究生教育) 5级(大学教育) 0级 1级 2级 3A 3B
4级(补习) 3级(高中阶段) 2级(初中阶段) 1级(小学教) 0级(学前教)

9 三、什么是职业教育 培训:更多地显现功利的性质
广义的职业教育是指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TVET)的总称。 (TVET----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ning) ——一般意义上的培训与教育的区别 培训:更多地显现功利的性质 教育:更多地具备人本的性质

10 2、实施目标的指向不同 3、实施行动的重心不同 4、实施环境的要求不同 5、实施团队的强势不同 6、实施平台基础的不同
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的本质差异 1、实施机构的性质不同 2、实施目标的指向不同 3、实施行动的重心不同 4、实施环境的要求不同 5、实施团队的强势不同 6、实施平台基础的不同

11 四、加强内涵建设 要抓住以下方面,进行内涵建设: ——理念更新是先导, ——专业建设是根本, ——课程改革是核心, ——师资队伍是关键,
要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品质为核心——质量是方向、是基础、是保证 要抓住以下方面,进行内涵建设: ——理念更新是先导, ——专业建设是根本, ——课程改革是核心, ——师资队伍是关键, ——教学设施是保证

12 第二部分 专 业 建 设

13 一、专业建设的方略 目标: 构建“一体两翼”模型 ,“头首”是专业设置,“脊梁”是师资队伍,“两翼”分别为软件和硬件设施,“内核”是课程建设
——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招生、培养、就业良性循环

14 关键要处理好以下几点: ——专业设置能否与市场需求接轨 ——课程设置能否与工作需要衔接 ——培养模式能否适应岗位需求
——人才层次规格能否让用人单位满意 ——学校专业的发展能否得到企业支持 专业建设的任务主要要有系部(或专业办)承担

15 —学校围着市场转: 市场↔学校 —专业围着产业转: 产业链 ↔专业群 —人才培养围着需要转: 职业岗位(群) ↔ 课程

16 二、专业设置 第一,根据学校条件设置专业。 第二,根据生源需求设置专业。 第三,根据本地区经济结构设置专业。
几种主要模式: 第一,根据学校条件设置专业。 第二,根据生源需求设置专业。 第三,根据本地区经济结构设置专业。 第四,依托行业企业进行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 第五,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让高职教育始终面对 就业市场和生源市场。 第六,立足学校现有专业资源,按高职专业设置原 理,选择主体重点专业,开发新型专业向, 跟踪人才市场需求,逐年更新专业。

17 ——集群式(Cluster)专业结构 以重点专业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一个专业,多个方向; 按一级类设置公共课平台 按二级类设置职业基础课平台 按具体专业(专门化)设置专业方向

18 专门化方向课程设置模型 Y型 Y型 公共课

19 ——专业建设走集约型(Intensive)发展道路
——专业教育资源集成化(Integrated)的配置

20 三、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最基本的教育教学文件,是实现培养目标和组织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也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21 课程体系开发流程 主体 过程 结果 人才需求调研 培养目标 工作任务分析 能力标准 课程结构分析 培养方案 课程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
主体 过程 结果 人才需求调研 教学过程分析 教材开发模式 课程内容分析 工作任务分析 课程结构分析 教育部门 职业学校 行业专家 工作分析专家 课程专家 专业教师 学习结果 教材 课程标准 培养方案 能力标准 培养目标

22 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 1、招生对象、学制(招生对象、年限、层次) 2、培养目标 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3、 职业面向 主要就业岗位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招生对象、学制(招生对象、年限、层次) 2、培养目标 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3、 职业面向 主要就业岗位 4、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对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拟设课程)

23 5、主要专业课程介绍 6、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7、教学计划表 8、编制说明

24 四、加强实践教学 教学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训、实习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25 1、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 ——构建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 企业化、生产化、标准化、实用化 ——校企组合的新模式 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

26 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不仅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也是职业教育提升内涵的有效途径。 工学结合的涵义: 学习的内容是工作 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27 工学结合模式举例 ——工科类 ——服务类 “岗证结合、校企一体” —— 设计艺术类 “工作室 + 企业或用户订单”
“典型产品制作 + 顶岗实习” ——服务类 “岗证结合、校企一体” —— 设计艺术类 “工作室 + 企业或用户订单”

28 工学结合课程与学科系统化课程的比较 学科系统化课程 工学结合课程 1、目的是掌握事实的知识 2、在具体的学科中传授学科知识
3、以(工程)学科结构为基础 4、每位老师对自已的“学科”负责 5、其特点是在学科体系中学习,与工作缺乏直接联系 6、按照课时节次进行,学习进程由教师安排 1、目的是获得综合职业能力 2、在具体的职业工作情景中学习“如何工作” 3、以典型工作任务结构为基础 4、一个教师团队共同对某一部分的学习内容负责 5、其特点是在贴近工作实践的学习情境中学习,与工作有直接联系 6、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学习情景进行,学生有安排学习进程的空间

29 3、顶岗实习 推行灵活柔性的“顶岗实习”, 实习组织形式: ——可以集中一段时间如“2+ 1”,“4+1” ——可以分成若干部分,交替进行

30 第三部分 课 程 改 革

31 一、 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课程的开发(分析、设计、课程文件、教材、教学资源、硬件等);
——课程的实施(指备课、讲课、作业、实践环节、辅导、考核等); ——课程的评价(质量监控体系、评价方式); ——课程的管理(课程文件、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等的建设与管理)。 ▲ 课程建设工作主要由教研组(室)承担。

32 课程观 课程 过程评价 结果评价 计 划 组 织 控 制 贯 彻 领 会 课程开发 课程实施 课程管理 课程评价 设 软 件 硬
课程工程系统 课程发展 课程研究 课程开发 课程实施 课程管理 课程评价

33 二、课程标准 1、什么是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围绕培养目标,规定各门课程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从而使培养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化;
——课程标准也是教材编写、实施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课程标准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34 2、课程标准的权限与分类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的是一种国家意志,所以它具有统一性、普遍性和强制性。
“课程标准”通常是指“国家课程标准”的简称。国家课程标准是由国家统一制订、统一颁发的。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的是一种国家意志,所以它具有统一性、普遍性和强制性。 ——当然,在我国也有行业或地区统一制订、颁发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

35 课程标准是否可分为: ——指导性课程标准 ——实施性课程标准 ——“课程基本要求”等三类

36 3、制订标准的关键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把工作实践的要求课程化 ——把职业资格标准课程化 即:实现工作体系到课程化的转变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把工作实践的要求课程化 ——把职业资格标准课程化 即:实现工作体系到课程化的转变 职业能力标准到课程标准的转变

37 4、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体例比较 课程标准总体结构框架 教学大纲 前言 (概述) 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 实施建议 附录 课程标准总体结构框架
课程性质 课程基本理念 标准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 知识、能力素质的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教学目的 内容标准 内容领域及行为目标 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课时安排 考核与评价 附录 (其它说明) 术语解释 案例 课程标准总体结构框架 教学大纲 前言 (概述) 课程性质 课程基本理念 标准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 知识、能力素质的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教学目的 内容标准 内容领域及行为目标 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课时安排 考核与评价 附录 (其它说明) 术语解释 案例

38 内容标准表述的体例格式 ——项目式 1、项目名称 2、参考学时 3、教学目标 4、相关知识 5、操作训练:任务1,任务2… 6、考核评价 7、知识拓展 ——模块式 ——理实一体化 ——其他 原则上分为二个层级,可采用表格或文字叙述表述方式 (一)XXXXXX(第一层级) 教学目标:活动安排:考核要求: 1、XXXXXX(第二层级) 知识要点:技能要点:

39 内容标准要求的行为动词 (以数学课程标准用词供参考) 知识与技能(3个层次) ——知道/了解/模仿
了解、体会、知道、识别、感知、认识、初步了解、初步学会、初步理解、求 ——理解/独立操作 描述、说明、表达、表述刻划、解释、推测、想象、理解、归纳、总结、抽象、提取、比较、对比、判定、判断、会求、能、运用、初步应用、初步讨论 ——掌握/应用/迁移 掌握、导出、证明、研究、讨论、选择、决策、解决问题

40 过程与方法(2个层次) ——经历/模仿 经历、观察、感知、体验、操作、查阅、借助、模仿、收集、回顾、复习、参与、尝试 ——发现/探索
设计、梳理、整理、分析、发现、交流、研究、探求、解决、寻求

41 情感、态度、价值观(2个层次) ——反应/认同 感受、认识、了解、初步体会、体会 ——领悟/内化 获得、提高、增强、形成、养成、树立、发挥、发展

42 三.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是,教学目标重心的迁移,即从理论知识的存储转向职业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方法逐渐从“教”法向“学”法转移,实现基于“学”的“教”; 二是,教学活动重心的迁移,即从师生间的单向行为转向师生、生生间的双向行动,导致教学方法逐渐从“传授”法向“互动”法转移,实现基于“互动”的“传授”。 ——积极倡导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要解决教什么,谁来教,在哪儿教,怎么教? (4W---what who where why )

43 项目教学法流程 项目目标 基础知识技能 学生制订实施方案 方案展示与完善 项目实施 成果展示与评价 取得相应学分 教师指导 项目小组讨论
自我信息收集 教师传授

44 四、师资队伍建设 ——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经历与经验) ——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 ——兼职教师管理由“我方”转向“他方” ——加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加强教学团队的建设

45 专 业 评 估

46 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 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以分析﹑诊断﹑促进改革和发展为主要目标.
评估不能由手段变成目的.

47 1.自我评估与专家组评估相结合,以自评为主; 评估原则: 2.评估与引导相结合,以引导为主; 3.动态与静态评估相结合,注重动态情况;
4.全面了解与重点考察相结合; 5.实事求是,客观﹑科学﹑民主﹑公正

48 1.学校评估领导组 专业1 系部 具体地进行自评等工作 专业2 二.迎评组织机构 ---组织领导,全面部署,指导协调, 检查督促,及时整改.
  2.以系为实体的评估小组 专业1 系部 具体地进行自评等工作 专业2

49 三. 工作步骤 1.解读.学习指标体系 领会精神,统一思想;步调一致, 群策群力; 2.制订评估计划,明确工作时间节点; 3.梳理学校专业;
4.以专业为单位,按《指标体系》进行材料准备,学校统筹,协调资源配置; 5.以示范专业引领,组织自评演练; 6.边评边改,逐步优化,不断完善.

50 四.自评准备 (一)材料准备 -----《准/精/实》 1、评估指标共14条,及特色创新项目。
2、指标确定了A和C两个等级,A为优秀,C为合格,低于C为不合格D。 3、评估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标准如下: (1)优秀:应当满足,A≥11,C≤3,D=0,且有特色和创新项目。 (2)合格:应当满足, C≥13,D≤1。 (3)不合格:未达到合格标准的

51 各专业回顾总结专业建设改革的思路、成果、经验和特色,对建设水平做出基本判断,找出问题,提出对策,形成自评报告(不超出4000字)
[专业剖析] 主要内容:社会需求与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质量,就业情况,专业特色与创新, 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专业负责人用ppt汇报,并接受提问、质询,专业间交流、研讨;

52 (二)专家评估 1、听取汇报 2、实地考察 3、查阅资料 4、随堂听课(说课----试讲----提高) 5、座谈访问

53 五、关于特色与创新 特色:是专业在长期建设过程中积累凝炼形成的,具有独特优势,影响广泛,校内高度共识,并得到社会认可。
创新:是根据职教本质特征和人才培养规律所作前瞻性研究和探索,并在实际应用中产生明显效果,总结出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新经验。

54 发现——discovery (有被捕捉) 发明——invention (无被填充) 创造——creation (无中生有) 创新——innovation(有中生新)

55 质量是学校的命脉—— 是方向、是基础、是保证 严进严出 出名牌 宽进严出 出品牌 严进宽出 出杂牌 宽进宽出 出冒牌

56 教改无止境, 课改是核心; 不畏劳苦, 积极探索; 继承、扬弃、创新, 才能永不停步‼ ——愿以此共勉

57 谢 谢 大 家

58

59


Download ppt "专业建设 与课程改革: 理念、内容、实践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谈兴华."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