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不求甚解 马南邨.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不求甚解 马南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不求甚解 马南邨

2 作者简介 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福建闽侯人。1930年参加“左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等职,全国解放后先后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及《前线》杂志总编辑和北京市文教书记等职。 1966年在文革中迫害致死。

3 教学目标: 1正确地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 2分析“不求甚解”和“会意”之间 的关系。

4 整体感知,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摆出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对的”
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 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 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

5 第五段: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第六段: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 第七段:全面解释“不求甚解”。 第八段:说明陆象山的语录的意思。 第九段:强调读书要反复阅读。

6 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解”。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7 ⊙什么是驳论文? 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文章的靶子是哪句?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8 首先,作者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探究学习: ⊙作者是怎样批驳别人的观点? 首先,作者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次,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正含义,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 接着,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先从反面否定,又从正面引用陆象山的语录佐证; 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9 语段训练 《不求甚解》(节选)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着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10 “死读”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活读”是指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1、 本段文字集中论述一个什么问题? 2、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的著作曲解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本文分析。 3、本节文字中提到的“死读”和“活读”是如何理解?请结合原文解释。 4、本节文字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读书要虚心,要理解其精神实质。 他读书不虚心,没有理解其精神实质。 “死读”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活读”是指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11 鲁迅的“随便翻翻” ——广泛的浏览式的读书方法。
鲁迅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拿来翻一下,或看序目,或读几页内容,不费力,不劳神,往往在看非看不可的书籍觉得疲劳后,拿来消遣。

12 诸葛亮的读书方法 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13 诸葛亮的读书观: 未晓不妨权放过, 过后须要细思量。

14 几 种 读 书 方 法 1、品读法。 2、摘读法。 3、圈点法。 4、析读法。 5、寻读法。 6、助读法。

15 品 读 法 品读,就是在阅读中对文章的某一点深入下去,这里的“一点”必须是文章的神韵所在。如《春》《围城》的语言美。

16 摘读法、圈点法 把读书过程中精彩的文章、片段、句子等加以摘录、圈点。包括笔记摘录,电脑下载,圈点划线、评注等。如毛泽东圈点《水浒传》等。

17 助 读 法 助读法,就是利用书、报光盘、磁带上的精美的文章来帮助我们阅读理解作品的一种方法,如配乐诗,电视散文等。

18 寻 读 法 这种方法,相当于跳读法,阅读者不是对全文进行研读,而是对文章、作品的精华处细细琢磨,品位。

19 析 读 法 析读法,就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词,句子,修辞情感基调,意境等进行品析。这种读书法过去老师上课经常教。带有研究性质。

20 总结一下: 正确的读书态度是什么? 2、读活 1、虚心 3、多读 4、勤读

21 结束语: 古今读书成大事者必经三境界: 1、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热爱读书吧!知识就是力量!

22 比较阅读 这两篇短文在思想内容上有相似之处,都围绕读书来谈,都谈到了读书的态度,方法,论证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两文论证的方式不同。《谈读书》是立论,正面提出观点,逐层论证;《不求甚解》是驳论,先立批驳的靶子,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主张。 论证的方法略有不同。《谈读书》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归纳论证等论证方法;《不求甚解》运用引用论证,事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 两文语言风格不同。一精练华美,一严谨质朴:一如夏日牡丹,一如秋菊傲放。异彩纷呈,各具特色。


Download ppt "不求甚解 马南邨."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