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CT基本原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CT基本原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CT基本原理

2 常规X 线摄影 常规X 线摄影三维人体二维投影 2

3 CT与传统X线比较 1.X线利用率;窄线束,高能量,检测器效率 2.图像:无重叠 3.分辨率:密度分辨率,空间分辨率

4 CT成像的物理基础 X线的穿透性 穿过物体的X线被吸收衰减 I=I0eul

5 CT的发展 根据CT机发展的时序和构造性能,大致可分成五代 常规CT扫描方式

6 常规CT成像系统的进展

7 7

8 8 8

9 第三代CT扫描机 扫描方式:旋转-旋转 3045扇形X线束 探测器:300800 扫描时间:29秒 弧形探测器阵列(无空隙)
扇形束的中心和边缘与探测器的距离相等,无需作距离测量差异校正 缺点:扫描时需对相邻探测器的灵敏度差异进行校正同步旋转扫描的环形伪影

10 CT机的结构 X线发生部分 X线检测部分 机械运动部分 计算机部分 图像显示及存储部分 工作站

11 X线发生部分 高压发生器: X线管: 准直器 楔形滤过器/板: 高压发生器
CT对高压电源的稳定性要求很高,一般CT的高压系统中都采用高精度的稳压反馈措施。高压发生器有连续式和脉冲式之分,连续式主要用于第二代CT机;脉冲式主要用于第三代CT机。高频发生器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用于CT机,它的工作原理是将低频、低压的交流电源转换成高频、高压电源,可产生500~25000Hz的高频,经整流和平滑后,其电压波动范围小于1%,而常规三相、十二脉冲发生器的波动范围为4%。 X线管 旋转阳极X射线管主要用于扇束扫描方式的第三、第四代CT机中。由于扫描时间短,管电流较大(一般为100mA600mA)多采用油冷却方式,焦点大小约为1.01.0mm,高速旋转阳极管焦点约为0.60.6mm,阳极靶面材质多为钨、铼合金,转速为3600转/分或10 000转/分。 现在螺旋CT扫描机所使用的X射线管,由于要适应长时间的连续扫描,一般都采用大功率的X射线管。采用金属管套和陶瓷作为绝缘材料,全金属的靶体由钛、锆和钼组成,靶面90%是钨10%是铼。但全金属靶分量太重不适合螺旋CT扫描使用。目前螺旋CT扫描的球管采用的是钛、锆、钼和石墨组成的复合材料靶体结构。CT新型X线管开始采用液体轴承来替代过去的滚轴轴承,液体轴承的主要成分是液态的镓基金属合金。采用液体轴承后,一方面能增加球管的散热率,另一方面还能减少噪声和振动。 此外,现代X射线管为了提高热容量,还采用了所谓的“飞焦点”设计,即X射线管阴极发出的电子束,曝光时交替使用,其变换速率约1.0ms。 冷却系统 CT的冷却系统一般有水冷却、空气冷却和水、气冷三种,各个公司在各种型号的CT机中分别采用其中的一种,并且这三种冷却系统各有优缺点。如水冷效果最好,但是装置复杂、结构庞大,需一定的安装空间和经常性地维护;气冷效果最差,其它一些方面也正好与水冷相反;而水、气冷则介于两者之间,目前新型的CT机多采用这种冷却方式。 准直器 在CT扫描中,准直器的作用是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和改善CT图像的质量,其次准直器大小的调节还决定了CT扫描的层厚。CT机中的准直器有两套:一套是X射线管端的准直器或称前准直器;另一套是探测器端的准直器或后准直器。 楔形滤过器/板 CT机中所使用的楔形滤过器具有能吸收低能量X射线,优化射线的能谱,减少患者的X射线剂量作用,并且使通过滤过后的X射线束变成能量分布均匀的硬射线束。 目前CT机的滤过器有一些不同形状,通常都置于X线球管与患者之间。 56、CT机中一般装备准直器的数量是:B(MR B) A 1套 B 2套 C 3套 D 4套 E 5套

12 12

13 探测器(对X线敏感性远高于胶片):碘化钠、锗酸铋—高压氙气电离室—稀土陶瓷探测器—平板探测器

14

15

16 模数、数模转换器 模数转换器是CT数据采集系统(Data Acquisition System,DAS)的主要组成部分
模数转换器将来自探测器的输出信号放大、积分后多路混合变为数字信号送入计算机处理 数模转化器是模数转换器的逆向运算

17 机械运动部分 扫描机架 滑环 扫描床

18 扫描机架 机架与检查床相垂直 机架内装有成像系统组件:滑环、X线管、高压发生器、准直器、探测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等
机架孔径和倾斜范围在应用中较为重要: 孔径:机架开口大小,多为70cm 机架须能倾斜,以适应不同患者情况和各种检查的需要,倾角:±12°-±30°

19 滑环 非螺旋CT机X线管的供电及信号传递由电缆完成,扫描时球管随机架作往复旋转运动,电缆易缠绕,扫描速度慢
滑环有两种类型: 盘状滑环:圆盘状,导通部分设在盘面上 筒状滑环:圆筒状,导通部分位于圆筒侧面 导电刷有两种类型: 金属导电刷:采用导电金属和滑环接触,每一道滑环有两个金属导电刷游离端与其接触,目的增加可靠性和导电性 混合导电刷:采用导电材料银石墨合金(碳刷)与滑环接触,(同样两个导电刷)

20 滑环的传导方式 高压滑环:交流电源直接供电给高压发生器,由高压发生器将高电压送入滑环,再送给X线管
采用小型高频发生器,高压发生器不安装在旋转机架上 缺点:易发生高压放电导致高压噪声,影响数据采集系统并影响图像质量 低压滑环:根据X线控制信号,交流电源经导电刷将电流送入滑环,经滑环将电流送入高压发生器,再由高压发生器把高电压送给X线管 通过滑环传递到X线发生器的电压为数百伏 X线发生器、球管和其它控制单元全安装在机架的旋转部件上(X线发生器要求体积小、功率大的高频发生器) 目前CT机都采用低压滑环 86. 高压滑环的主要缺点是b(MR B) A. 体积庞大 B. 易产生高压弧和噪声 C. 无法使用高频发生器 D. 传导高压时容易损耗 E. 碳刷易磨损

21 扫描床 作用:运载患者,扫描定位 要求: 承重:确保特殊体型患者的检查需要 床面材料:由易被X线穿透、能承重和易清洗的碳素纤维组成
上下运动:方便患者上下 纵向移动:头部至大腿的CT扫描 床纵向移动要求:平滑,精度高,绝对误差<±0.5mm(高档机±0.25mm) 与X线束射出同向位置上有定位光源:准确定位

22 计算机部分 主计算机: 阵列处理器

23 图像显示及存储部分 监视器 存储器:硬磁盘、磁带、软盘和光盘等 作用:通过键盘与计算机对话(包括患者资料的输入、扫描过程的监控等)和图像显示
功能:存储图像、保存操作系统及故障诊断软件 扫描原始数据存储于硬盘缓冲区;重建图像存入硬盘的图像存储区;磁带、光盘等存取图像通过硬盘作中介 为保证图像的动态范围,存储采取数字二维像素阵列方式,每个像素点由若干与图像灰阶有关的比特组成 CT图像的矩阵5122,深度8-12个比特,灰阶范围是512(28)-4096(212)5122×2字节的CT图像约需0.5MB的存储空间一次CT检查有50幅图像,需25MB的存储空间

24 工作站(workstation) 工作站系统规模比微型机大 操作系统:UNIX系统 大屏幕 三维图形处理功能强
著名品牌有Sun、HP、SGI等 由于微型机(PC机)的硬件功能增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市场上许多基于微机的医学三维图像处理的计算机(也称作工作站,以表示功能强大) 微型机一般是单机结构,有一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or unit, CPU),一个系统内存(memory),一个显示卡,它们和其它设备共同连在一个总线(bus)上。在显示卡上,有图形协处理器和显示内存。显示内存中重要的部分包括帧缓存(frame buffer)和深度缓存(z-buffer)。帧缓存用来保存光栅显示器所需的每个像素的亮度值,包括红、绿、蓝、alpha共4页,其中alpha用来存储覆盖显示所需的参数如阻光度等。深度缓存记录每个像素的深度值,专门用于三维表面显示。图形协处理器的任务就是处理显示内存中的数据和快速转移数据,这样就能够快速刷新帧缓存中的图像。当前流行的AGP结构在系统内存和显示内存之间又加了一个总线,使两个内存之间的总线瓶颈得以缓解,并可以借用系统内存来当作显示内存对待。

25 CT的成像原理

26 CT:COMPUTED TOMOGRAPHY:
以X线束对体部某一选定体层层面进行扫描,测定透过的X线量, 数字化后经过计算得出该层面各个单位容积的吸收系数, 然后重建图像的一种成像技术。

27 数据采集的基本原理 27 61. 与CT图像形成无关的是 A、准直器 B、高压注射器 C、模数转换器 D、中央处理器 E、数据采集系统

28 影像信息经过部件及传递的过程 多幅 相机 CT 照片 采集信息系统 探 测 器 A/D 转换器 计算机 重建 D/A 转换器 监视器
X 线 人体 激光打 印机 CT 照片 影像信息经过部件及传递的过程

29 模拟 信号 数字 信号 模拟 信号 激光相机 29 29

30 X线的衰减及数据的转换 CT数据采集:从不同投影方向获得扫描数据 X线管围绕被检体旋转 X线按特定方式通过被检体横断面
探测器接收穿过人体的射线衰减信号送给计算机处理,经计算机重建处理形成被检体横断面图像 CT数据采集的重要部件:数据采集系统(DAS) DAS的主要部件是模数转换器,主要作用:1)射线束测量 2)将模拟数据编码转换为数字数据 3)将数字数据送往计算机 CT中,对提高模数转换器精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获得图像的噪声大 B、模数转换速度快 C、获得数字信号多 D、所需入射射线能量高 E、物体对射线的衰减大 C 05实践 63. 将探测器接收的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是 A、探测器 B、后组探测器 C、信号放大器 D、信号比较器 E、A/D转换器 [答案]E 04中专业 73.对探测器作用的论述,正确的是 A、探测病人位置的准确性 B、探测扫描时有无散射线 C、将微弱的电流进行放大 D、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E、接收X线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答案:E 04师专业

31 CT扫描时,X线管经过滤过和准直器,发出近似单一能谱的扇形射线束

32 CT值的计算 CT值:CT数,重建图像中一个像素的数值 相对值,以水的衰减系数作为参考:水的CT值为0 CT值的计算公式:
CT值 =(组织 - 水)/ 水 k k值:1000,每个CT值的百分比标尺为1% CT值的大小与组织的线性衰减系数有关,每一个对应的数值都可用相应的灰阶表示 32 32

33 CT值受射线能量大小的影响,CT机中采取一些措施,如CT值校正程序,保证CT值的准确性
CT扫描使用较高千伏值( kVp): CT值受射线能量大小的影响,CT机中采取一些措施,如CT值校正程序,保证CT值的准确性 33

34 为纪念Houndsfield,用HU作为CT值的测量单位
34 34

35 像素尺寸=扫描野/矩阵 CT的窗口技术 一幅CT图像的像素为0.6mm,矩阵尺寸为512×512,FOV大小约是? 扫描野=像素尺寸×矩阵
扫描原始数据计算机数字阵列图像(像素阵列)图像矩阵 扫描野(FOV)、矩阵和像素的关系: 像素尺寸=扫描野/矩阵 一幅CT图像的像素为0.6mm,矩阵尺寸为512×512,FOV大小约是? 扫描野=像素尺寸×矩阵 FOV=0.6mm ×512=30.7cm 35 35

36 像素、矩阵和显示野的关系 ` ` 36

37 窗口技术 窗宽/窗位在图像显示技术中称窗口技术 利用CT计算机灰阶的软件功能调节并适应人眼视觉灰阶范围的一种功能
窗位(L或C):整个CT值范围内某一选定位置,图像显示以该CT值为中心 窗宽(W):选定窗位的灰阶范围 窗口技术抑制或去除噪声和无用信息,增强显示有用信息,但不能增加图像信息 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HU-磁盘容量单位 B、C或L-窗位 C、FOV-兴趣区 D、DAS-模数转换 E、CPU-CT值单位 B 05专业 67.CT术语“窗位”的含义是 A、窗宽中心的CT值 B、窗宽两端的CT值 C、窗宽上限的CT值 D、窗宽下限的CT值 E、图像显示的对比度范围 [答案]A 05师实践 37 37

38 窗口技术的调节原则: (1)宽窗宽(4002000HU):用于组织密度差别较大的部位肺和骨骼
体部扫描,为显示脂肪、肌肉等软组织,采用窗宽350600照相 骨窗采用窗宽:10002000 (2)窄窗宽(50350HU):用来区分组织密度较接近的图像脑和腹部 颅脑图像的白质和灰质采用窗宽:80150 显示肝内高密度转移灶采用窗宽:100250 (3)窗位的设定:应取所需观察部位的平均值 体部软组织的窗位:060 肌肉和内脏器官增强扫描的窗位:60150 肺部的窗位:-300-750 38 38

39 根据设置的窗宽和窗位,可计算所显示的CT值范围: C-W/2  C+W/2 式中C:窗位,W:窗宽
如CT图像的窗宽80、窗位40显示的CT值范围080 40-80/2=0  40+80/2=80 CT值<0黑色,CT值>80 白色 39 39

40 40

41 CT成像的相关概念 体素与像素 体素(voxel)为体积单位 像素(pixel)又称像元
CT扫描中,根据断层设置的厚度、矩阵的大小,能被CT扫描的最小体积单位 体素有三要素,即长、宽、高 通常CT中体素的长和宽都为1mm,高度或深度则根据层厚可分别为10、5、3、2、1mm等 像素(pixel)又称像元 构成CT图像最小的单位 与体素相对应,体素的大小在CT图像上的表现,即为像素

42 像素:组成二维矩阵图像的最小信息点 体素:组成层面图像的最小信息源 像素 体素 像素是二维空间 面积=长×宽 大小与矩阵和FOV相关
体素是三维空间 体积=长×宽×高(层厚) 大小与矩阵、FOV和扫描层厚相关 像素 体素 47. 像素的含义是b(MR A) A. X射线束中的一个基本单位 B. CT图像中的一个基本单位 C. 图像灰阶标尺中的一个刻度 D. 探测器阵列中的一个单元 E. 图像重建中一个积分单位

43 采集矩阵与显示矩阵 矩阵(matrix):像素以二维方式排列的阵列。它与重建后图像的质量有关
相同大小的采样野,矩阵越大,像素越多,重建后图像质量越高 常用矩阵:2562、5122和10242 CT图像重建后用于显示的矩阵称为显示矩阵,通常为保证图像显示的质量,显示矩阵往往是等于或大于采集矩阵

44 重建与重组 重建(reconstruction) 重组(reformation)
原始扫描数据经计算机采用特定算法处理,获得图像,称为重建或图像重建 重组(reformation) 重组是不涉及原始数据处理的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如多平面图像重组、三维图像处理等 目前CT的三维图像处理是在横断面图像的基础上,重新组合或构筑形成三维影像 重组图像质量与已形成的横断面图像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层厚的大小和数目 一般,扫描层厚越薄、图像数目越多,重组效果越好 44

45 准直宽度、层厚与有效层厚(Collimation, Slice and Effective Slice)
    但在多层螺旋扫描方式时,情况则不完全一样,因为同样的准直宽度可由4排甚至16排探测器接收,而此时决定层厚的是所采用探测器排的宽度。如同样10mm的准直宽度,可以由4个2.5mm的探测器排接收,那么层厚就是2.5mm;如果由16个0.625mm的探测器排接收,那么层厚就变成了0.625mm。

46 有效层厚指扫描时实际所得的层厚,由于设备制造的精确性原因,标称1mm甚至0
   有效层厚指扫描时实际所得的层厚,由于设备制造的精确性原因,标称1mm甚至0.5mm的层厚设备制造厂家无法做到如此精确,一般都有一定的误差,其误差范围大约在10%~50%之间,层厚越小,误差越大。一般,层厚的误差与扫描所采用的方式和设备的类型无关。

47 时间分辨力(Temporal Resolution)
    时间分辨力的主要含义是指扫描机架旋转一周的时间,但在多层螺旋CT中,它还与扫描覆盖范围和重建方式有关,它也是影像设备的性能参数之一,并且与每帧图像的采集时间、重建时间以及连续成像的能力有关。在CT中表示了设备的动态扫描功能,如在多层螺旋CT心脏成像时,时间分辨力的高低则决定了CT机在这方面临床应用的适应性和范围。

48 部分容积效应 CT图像上各个像素的数值代表相应单位体积各组织CT值的平均数,它不能如实反映该组织内各个组织本身的CT值
134. 同一扫描层面,不同CT值的组织被平均计算,称为b(MR B) A、射线能量均衡分配 B、部分容积效应 C、CT值同化 D、CT值的衰减 E、体积同一性现象 部分容积效应与扫描体位相关 ! 48 48

49 扫描中,凡小于层厚的病变 这种现象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高密度组织中较小的低密度病灶,其CT值偏高 低密度组织中较小的高密度病灶,其CT值偏低
49 49

50 周围间隙现象 在同一扫描层面上,与层面垂直的两种相邻且密度不同的结构,测其边缘部的CT值也不准确 密度高者其边缘CT值小
二者交界边缘分辨不清 50

51 密度低者其边缘CT值大 密度高者其边缘CT值小 二者交界边缘分辨不清 51

52 单层螺旋CT 滑环技术 球管—探测器系统可以单向连续旋转 ,扫描时检查床同时单向连续移动,球管焦点围绕病人旋转的运行轨迹形成一个类似螺旋管,故称螺旋CT扫描(spiral CT,SCT)。

53 滑环技术:处理旋转部分与静止部分的馈电及信号传递(通过电刷和滑环接触得以导电,作单方向旋转及信号传递)
螺旋扫描技术 螺旋状扫描轨迹

54 非螺旋CT与螺旋CT的扫描模式示意图

55 单层螺旋CT (一)硬件改进 滑环结构:分高压滑环和低压滑环。 X线球管热容量大于非螺旋CT机。
探测器(detector)采用固体稀土陶瓷探测器以提高X线的利用率。 发生器采用体积小的高频发生器,并安装在机架内,高压范围是80~140kv。

56 (二)扫描技术 螺距(pitch):扫描旋转架旋转一周检查床运行的距离与层厚或准直宽度的比值。 螺距为1.0,图像质量与射线剂量达到最佳。 增加螺距使探测器接收的射线量减少,图像质量下降;减小螺距在同一扫描范围射线量增加,图像质量改善。

57 单层螺旋CT缺点 层厚敏感曲线增宽,使纵向(Z轴)分辨力下降 。 可出现部分容积效应(partial volume effect)而影响图像的质量。 对CT设备的要求较高,如大容量X线球管,增加了设备的成本与维修费用。 球管旋转的速度相对较慢和Z轴覆盖范围较窄,对心脏等动态器官的成像应用受到限制。

58 多层螺旋CT 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是指X线球管曝光旋转一周可以同时形成两层以上图像的CT机。

59 主要特点 宽探测器结构:在Z轴上扩展增宽,64排MSCT的Z轴覆盖宽度可达到28.8~40mm MSCT宽探测器设计:分为对称型与非对称型排列两种类型 X线束呈锥形束:可出现半影区或称“无用”射线 先进的旋转方式:钢带驱动磁悬浮驱动

60 锥形X线束与宽探测器结构 先进旋转方式:磁悬浮驱动,最快0.3s/周 锥形X线束与宽探测器 MSCT磁悬浮扫描旋转方式

61 大容量X线球管 采集层厚与剂量:亚毫米层厚,剂量降低 大容量高速计算机:提高运算和处理能力 电子束控球管

62 各向同性:构成CT图像的像素为正方体时,则各个方面的重建图像的质量达到一致清晰。

63 多层螺旋CT 基本结构同第三代CT/单层螺旋CT相比,最主要的差别: 探测器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DAS) 计算机系统 63

64 探测器组合与扫描层厚 MSCT使用的X线束在Z轴方向的宽度加大,形成锥形线束
准直器被用于限制辐射区域(减少非扫描区域的辐射),不再决定扫描层厚 X线被Z轴方向的N排二维探测器阵列同时接受,通过不同的探测器组合来确定扫描的层厚 64

65 34排检测器 0.5mm×4 1mm×15 检测器阵列的不同组合可形成多种扫描层厚 65

66 MDCT的螺距 单层螺旋扫描,螺距(P):射线束宽度与床速的比值 MDCT的螺距: 一次旋转床移动的距离/所采用探测器的宽度
射线束螺距的概念: 射线束螺距=一次旋转床移动的距离/射线束宽度 射线束螺距与单层螺旋CT螺距的概念接近,即螺距的变化与患者的辐射剂量直接相关 层厚螺距的概念: 层厚螺距=一次旋转床移动的距离/层厚宽度 层厚螺距是根据层厚宽度确定 它与射线束螺距的换算:层厚螺距=层厚数×射线束螺距 层厚螺距3=单层螺旋扫描的螺距0.75 层厚螺距6=单层螺旋的螺距1.5 66

67 螺距P能表示出在z轴方向上采集的连续数据是否存在间隙(P>1)或有重叠(P<1)。
例如,64层MSCT x线束总准直宽度为64×0.625mm,当进床距离为60mm/周时,P= 60/40=1.5。 MSCT的螺距定义为:P=(X线管旋转1周进床距离)/(x线束总准直宽度)。这一定义对单层螺旋CT和MSCT都适用。

68 多层螺旋CT的优点: 最主要X线输出效率提高 (1)扫描范围覆盖率增加,扫描速度提高 (2)提高X射线利用效率和球管使用寿命
(3)提高检查速度,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增加患者检查流通量 (4)成像所需射线总量减少(改进重建算法,Z轴数据利用率提高,与单层螺旋比,40%曝光量) (5)散射线剂量降低 (6)0.5mm层厚扫描,体素各向同性改善多方位和三维重组图像质量 68

69 双源CT 双源CT结构特点与优势 1.双球管呈90度排列,各对应相应探测器 2.可提供两套系统的kV和mAs 3.可进行双能量成像
4.采用磁悬浮驱动,运行速度0.30秒/周 5.最大扫描范围200cm,空间分辨率≤0.4mm

70

71 320排CT 320排是目前CT扫描仪中探测器排数最多的CT机, Aquilion One CT探测器阵列物理排数也为等宽并且达到320排,每排探测器的宽度为0.5mm,因此该款机型探测器阵列纵向的物理总宽度达到160mm,扫描机架旋转一周的最短时间是0.35秒。在冠状动脉扫描成像方式中,Aquilion One采用非螺旋扫描模式,由于160mm足够覆盖整个心脏,故在心率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一次旋转就能完成整个心脏图像的采集。心脏成像的图像重建方式根据心率的变化有单扇区(180°)、双扇区(90°)、3扇区(60°)以及5扇区(36°)。在螺旋扫描方式中,320排CT只采用了其中的160排探测器阵列,即80mm的物理覆盖宽度。

72 伪影:图像干扰诊断准确性的影像,形状各异 伪影来源分两类: 患者造成的伪影:多为运动伪影
体内不自主器官运动和体位移动条状伪影 患者身上的金属物(枕骨结节)放射状伪影 软组织/骨边缘条纹状伪影(空间采样频率不足) 设备引起的伪影:不可避免的 性能不稳定、探测器间的响应不一致环状伪影 投影数据测量转换误差直线状伪影 采样频率较低直线状伪影 射线硬化宽条状伪影

73 常见的伪影及避免措施 患者运动伪影:训练患者缩短扫描时间(最有效方法)利用运动伪影抑制软件
金属伪影:去除患者携带金属物,无法取下,设法倾斜机架角度避开利用金属伪影抑制软件 射线束硬化伪影:焦点侧采用弓形滤过减少伪影调节窗宽窗位改善伪影扫描时尽可能避开骨性结构 部分容积伪影:采用薄层扫描改变图像重建算法采用容积伪影抑制扫描技术 采样或测量系统误差(准确采样的前提原则:采样频率是被成像物体最高空间频率的两倍):局部放大扫描根据不同部位采用合适重建算法(高分辨率、标准、软组织) 扫描系统误差:每天开机或连续几小时不工作后,作系统校正测量及其定期地作系统维护如出现伪影,及时与维修工程师联系 噪声引起的伪影:增加扫描剂量采用专用滤过算法 73

74

75

76

77

78 CT扫描的辐射防护特点 CT—窄束X线,常规X线检查—锥束X线:同样照射条件,宽束X线剂量大,散射线多
CT的射线能量高:120kV以上,X射线线质硬、穿透性强、被人体吸收少 CT:探测元器件转换效率高、损失少,X线利用率要较常规X线检查高 CT的X线管滤过要求比常规X线管高,对人体有害的软射线基本被吸收:一束相对单一的高能射线 78

79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80 图像的显示、存储和传输 图像显示:显示器-“监视器”-阴极射线管,位于操作台,供操作技师和诊断医师观察图像及进行相关操作 图像储存:
硬盘:短期储存 数字磁带或光盘长期/永久储存 光盘存储容量:650兆(Mb),约可存储未压缩的CT图像一千多幅 一次写入光盘的容量为650兆,可存储图像约1250幅,那么一幅CT图像的大小约为 A、0.88兆 B、0.76兆 C、0.64兆 D、0.52兆 E、0.40兆 D 05实践 60.与图像存储有关的器件是 A、X线管 B、阵列处理器 C、数据采集系统 D、硬磁盘 E、低压滑环 [答案]D 04中专业 3.图像的显示、存储和传输 经计算机重建后的图像被送往显示器显示、照相或存储供以后需要时使用。被用来显示图像的显示器又称为“监视器”,它的主要部件是一个阴极射线管,通常位于操作台上,供操作技术人员和诊断医师观察图像、照相和存储图像使用。 在CT中,经重建后的横断面图像还可以采用了专用的处理软件作各种图像处理,以使最后的图像更适合临床诊断的需要。如横断面的图像可以重组成冠状面、矢状面或斜面的图像,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还可以作图像的平滑、边缘增强、灰阶处理和三维图像重组等。 处理完成的图像通常被拍摄成照片供诊断分析使用,目前使用的照相设备大多数是激光照相机,或称为激光打印机,以前CT使用的多幅照相机,现已很少使用。最后处理、照相完毕的图像被储存,这种储存也称为长期或永久储存,一般都储存在磁带或光盘上,早期的CT机也有用软盘作储存的。软盘的存储量较小,而磁带和光盘的存储量要大得多,像目前得光盘存储容量是650兆(Mb),大约可以存储未压缩的CT图像一千多幅。 CT图像的传输是指,CT的图像和文字采用电子方式从CT机上传输到其它一些设备,如CT的图像可以传输到激光照相机上照相,也可以传送到工作站作进一步的图像处理或诊断,还可以传输到一些其它的显示工作站。一般的传输,可以利用CT机直接连线操作,和其它放射诊断设备相连的诊断工作站的传输则需要组建专用的网络,该网络连接被称为医学数字图像的存储和通讯网络(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PACS),它需要采用传输网络协议和一些接口设备等。 80 80

81 CT图像的传输 CT的图像和文字采用电子方式从CT机传输到其它设备 激光相机拍摄照片 工作站图像处理或诊断 其它显示工作站
知识点7-1-2 CT图像的传输 CT的图像和文字采用电子方式从CT机传输到其它设备 激光相机拍摄照片 工作站图像处理或诊断 其它显示工作站 传输方式: 直接连线:CT机设备 专用网络:图像存储和通讯网络 PACS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采用传输网络协议和接口设备 医学数字图像存储和通讯系统的英文缩写是 A、PACS B、PETS C、DAS D、FOV E、PITCH A 05专业 不能由CT机传输的是 A、轴位扫描图像 B、三维重组图像 C、病人的信息 D、扫描参数信息 E、射线衰减信号 E 05实践 81 81

82 CT机房的工作环境要求 1.温度:18~22℃为宜。 2.湿度:要求保持在40%~65%左右。
3.电源:最好采用专线,专用变压器,应避免电源 电压变化大的负载供线。 4.防尘:静电感应可使灰尘附着于元器件表面,既影响元器件的散热又影响其性能。 因此应保持CT室内良好的清洁度。 5.空气净化:CT室内必须安装通风设备。 6.机房射线防护:扫描室的墙壁要按照X线防护要求的规定进行处理,控制室与扫描 间的隔墙应符合X线防护的要求。 7.观察窗:应安装足够大的合乎防护要求的铅当量的铅玻璃,以观察病人。

83 CT机的准备 训练X线球管 CT值校准 从低千伏、毫安到高千伏、毫安的多次曝光
目的:使一段时间不使用的冷却的球管逐渐升温,避免突然过冷、过热的情况出现,保护球管 训练程序由于CT型号的差别有所不同 CT值校准 对电器设备(特别是探测器)由于环境变化在扫描时引起的误差进行修正,又称“零点漂移校正” 具体要求参照CT的操作手册 83

84


Download ppt "CT基本原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