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要求] 1掌握喉痹的含义 2熟悉喉痹的病因病机 3掌握喉痹的诊断要点及辨证治疗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要求] 1掌握喉痹的含义 2熟悉喉痹的病因病机 3掌握喉痹的诊断要点及辨证治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要求] 1掌握喉痹的含义 2熟悉喉痹的病因病机 3掌握喉痹的诊断要点及辨证治疗

2 含义: 1.今义:喉痹(hou bi)是指以咽痛或异物感不适,咽部红肿,喉底或有颗粒状突起为主要特征的咽部疾病。西医学的咽炎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在咽部的表现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 2.古义:喉痹一词,最早见于帛书《五十二病方》,以后《内经》多次论述了喉痹,如《素问·阴阳别论篇》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痹者,闭塞不通之意。

3 其包括范围甚广,界限混淆不清,不易辨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咽喉口齿疾病的总称,二是指咽喉肿塞、水浆不得入等为主要症状的咽喉急重症 。
3.别名:根据喉痹的病因病机及咽部形态不同,又有风热喉痹、风寒喉痹、阴虚喉痹、阳虚喉痹、帘珠喉痹、红喉、帘珠喉等不同的病名。

4 【病因病机】 现代:1.急性: [病因] 1)病毒感染 50% 通过飞沫,密切接触
1)病毒感染 50% 通过飞沫,密切接触 2)细菌感染 较重.主要为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感染;“急性脓毒性咽炎”指细菌或毒素进入血液中,甚至可发性远处器官的化脓性病变,称之. [病理]1)血管扩张.2)粘膜水肿.3)粘液腺分泌物增多

5 【病因病机】 2.慢性 1)急性咽炎反复发作 2)邻近器官的慢性炎症的影响或炎性分泌物的刺激 3)环境的因素 4)性急躁多说话,用嗓过多
5)全身性某些慢性疾病

6 中医 1.外邪侵袭,上犯咽喉 气候骤变,起居不慎,肺卫失固,易为风邪所中。风邪多有挟寒挟热,风热外邪乘虚侵袭,邪从口鼻而入,内犯于肺,宣降失司,邪热上壅咽喉,而为喉痹;风寒之邪外袭,外束肌表,卫阳被遏,不得宣泄,壅结咽喉,亦可发为喉痹。 2.肺胃热盛,上攻咽喉 外邪不解,壅盛传里;或过食辛热煎炒、醇酒之类,肺胃蕴热,复感外邪,内外邪热搏结,蒸灼咽喉而为病。

7 3.肺肾阴虚,虚火上炎 温热病后,或劳伤过度,耗伤肺肾阴液,使咽喉失于滋养,加之阴虚则虚火亢盛,上炎而灼于咽喉,发为喉痹。 4.脾胃虚弱,咽喉失养 因思虑过度,劳伤脾胃,或饮食不节,或久病伤脾,致脾胃受损,水谷精微生化不足,津不上承,咽喉失养,则发为喉痹。

8 5.脾肾阳虚,咽失温煦 因于房劳过度,或操劳过甚,或久病误治,或过用寒凉之品,以至脾肾阳虚,肾阳虚则虚阳浮越,上扰咽喉;或脾肾阳气亏损,失去温运固摄功能,寒邪凝闭,阳气无以上布于咽喉而为病。 6.痰凝血瘀,结聚咽喉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停聚为痰,凝结咽喉;或喉痹反复发作,余邪滞留于咽喉,久则经脉瘀滞,咽喉气血壅滞而为病。

9 【诊断】 诊断要点 1.病史:多有外感病史,或咽痛反复发作史。
2.临床症状:1)起病急者,全身:低热,全身酸痛,乏力。局部:咽痛、干燥灼热,吞咽时咽痛加重;2)病久者,则可出现咽干、咽痒、咽部微痛及灼热感、异物感、梗梗不利等种种咽喉不适的症状。

10 3.检查: 1)急者咽粘膜呈急性充血、腭弓悬壅垂水肿,咽后壁淋巴滤泡和咽侧束红肿,或细菌感染者咽后壁见脓点; 2)慢性分三型:单纯性咽炎 咽粘膜呈慢性充血、小血管扩张,咽后壁充血、少数散在的淋巴滤泡附有粘液性分泌物;肥厚性咽炎 咽侧束肥厚增粗,咽后壁的淋巴滤泡增生肥厚、可融合成片,并附有粘稠的粘液性分泌物。萎缩性咽炎 咽腔宽大,咽后壁粘膜干燥,变薄,发亮,重者上附有薄痂

11 [西医治疗] 1.急性 1)全身症状较重,应用抗病毒药或抗生素及磺胺类药。如病毒灵、吗叮双胍,青霉素等 2)局部含漱或含服治疗
如复方硼砂液,各种含片 2.慢性 1)病因治疗 2)局部治疗

12 【辨证及治疗】 喉痹起病急者,多属肺胃之热证,如《丹溪心法·卷四》指出“喉痹大概多见痰热”。因此治疗上,应适当配合清热化痰利咽的药物。若久病不愈,反复发作,则因体质不同,可有阴虚、气虚、阳虚、痰瘀等不同证型。

13 1.分型论治 (1)外邪侵袭,上犯咽喉 主证:咽部疼痛,吞咽不利。偏于风热者,咽痛较重,吞咽时痛增,发热,恶风,头痛,咳痰黄稠,舌苔薄黄,脉浮数;检查可见咽部粘膜鲜红、肿胀,或颌下有臖核。偏于风寒者,咽痛较轻,伴恶寒发热,身痛,咳嗽痰稀,舌质淡红,脉浮紧;检查见咽部粘膜淡红。 治法:疏风散邪,宣肺利咽。 方药:风热外袭者,宜疏风清热,消肿利咽,用疏风清热汤。 风寒外袭者,宜疏风散寒,宣肺利咽,可选用六味汤加味。

14 (2)肺胃热盛,上攻咽喉 主证;咽部疼痛较剧,吞咽困难,发热,口渴喜饮,口气臭秽,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脉洪数。检查见咽部红赤肿胀明显,喉底颗粒红肿,颌下有臖核。治法: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方药:清咽利膈汤加减。

15 (3)肺肾阴虚,虚火上炎 主证:咽部干燥,灼热疼痛不适,午后较重,或咽部梗梗不利,干咳痰少而稠,或痰中带血,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细数。检查可见咽部粘膜暗红,或咽部粘膜干燥少津。治法:滋养阴液,降火利咽。 方药:肺阴虚为主者,宜养阴清肺,可选用养阴清肺汤。肾阴虚为主者,宜滋阴降火,清利咽喉,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若咽部干燥焮热较重、大便干结,此为虚火亢盛,宜加强降火之力,可用知柏地黄汤加减。

16 (4) 脾胃虚弱,咽喉失养 主证:咽喉梗梗不利或痰粘着感,咽燥微痛,口干而不欲饮或喜热饮,易恶心,或时有呃逆反酸,若受凉、疲倦、多言则症状加重。平素容易感冒,倦怠乏力,短气懒言,动则汗出,胃纳欠佳,或腹胀,大便不调,舌质淡红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检查见咽粘膜淡红或微肿,喉底颗粒较多,可呈扁平或融合,或有少许分泌物附着。治法:益气健脾,升清利咽。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17 (5)脾肾阳虚,咽失温煦 主证:咽部异物感,梗梗不利,痰涎稀白,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腰膝冷痛,腹胀纳呆,下利清谷,舌质淡嫩,舌体胖,苔白,脉沉细弱。检查见咽部粘膜淡红。 治法:补益脾肾,温阳利咽。 方药:附子理中丸加减。若咽部不适、痰涎清稀量多者,可酌加半夏、陈皮、茯苓等

18 6)痰凝血瘀,结聚咽喉 主证:咽部异物感、痰粘着感、焮热感,或咽微痛,痰粘难咯,咽干不欲饮,易恶心呕吐,胸闷不适。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微黄,脉弦滑。检查见咽粘膜暗红,喉底颗粒增多或融合成片,咽侧索肥厚。 治法:祛痰化瘀,散结利咽。 方药:贝母瓜蒌散加味。


Download ppt "[要求] 1掌握喉痹的含义 2熟悉喉痹的病因病机 3掌握喉痹的诊断要点及辨证治疗"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