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7课 内战烽火 张 佳 梅.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7课 内战烽火 张 佳 梅."—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7课 内战烽火 张 佳 梅

2 一封读者来信 1945年8月,《新华日报》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穷的损害…… 结合材料分析,日本投降后人们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人们的愿望能实现吗?

3 抗日战争的胜利,人们欢呼雀跃,祈祷和平。这封读者来信,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希望铸剑为犁、重建家园的美好愿望,可是此时的中国却面临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决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内战烽火》。

4 学习目标: 通过阅读课本理解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的真实意图; 通过阅读课本掌握内战的爆发,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的史实;
通过阅读课本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史实,明白和平与民主来之不易。

5 自学内容: 根据学案提示阅读课文,并思考下列内容: 1、P88图,这幅图中的内容发生在什么时间?美国的做法是什么?美国为什么要这样做?
2、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毛泽东应不应该去谈判?为什么冒风险去谈判? 3、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能改变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既定方针吗?为什么?重庆谈判的结果怎样?《双十协定》的内容? 4、全面内战的爆发的时间和标志? 5、解放军何时挺进大别山的?指挥者?参战部队?有何意义?

6 释疑解惑 阅读课文,分析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1945年5月国民党“六大”召开,蒋介石在政治报告中说:“今日的中心,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国外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共,才能完成我们的任务。” 材料二:图片 美国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 (1)依据材料一、二,蒋介石在抗战胜利后的对内政策是什么? (1)积极部署反共内战。

7 释疑解惑 材料三: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全国人民渴 望和平、民主。面对这种形势,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利
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材料四:华君武漫画:《磨好刀再杀》。 (2)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为了欺骗人民;把制造内战的罪名加在共产党身上。 (2)既然蒋介石反共内战方针早已确定,为什么10天之内还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商国家大计”呢?

8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介石在1945年8月14日发给毛泽东的电报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 八月十四日 面对蒋介石设下的“鸿门宴”, 毛泽东是去还是不去呢?为什么?

9 张治中 毛泽东 赫尔利 周恩来 王若飞 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

10 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抵达重庆,受到各界人士热烈欢迎

11 释疑解惑 重庆谈判的结果怎样?在哪些方面达成了协议?哪些方面没达成协议?
经过43天的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签署“双十协定”。主要内容:坚决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等。 但在军队、解放区政权两个根本问题上没有达成协议。

12 知识点速记 重庆谈判 1目的:蒋介石(国民党)为了 . 毛泽东(共产党)为了 。 2.时间: 年8月. 3.中共代表: 等
1目的:蒋介石(国民党)为了 毛泽东(共产党)为了 。 2.时间: 年8月. 3.中共代表: 等 4.结果:国共双方达成 。

13 释疑解惑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能改变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既定方针吗?为什么 不能。 国民党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的政权,为维护其阶级利益,他们必然要反共反人民,坚持独裁内战,不可能改变既定方针。

14 释疑解惑 蒋介石何时撕下和平的假面具,发动全面内战的?标志是什么? 时间:1946年6月 标志:对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15 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 共产党 国民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控制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16 知识拓展 人民军队名称的变化 ☆十年内战时期称中国工农红军 ☆抗日战争时期称八路军和新四军 ☆从国共内战时期起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

17 释疑解惑 面对敌强我弱的态势,中国共产党能够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吗?怎样才能打败他? 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毛泽东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我们不但必 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采取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打运动战而不打阵地战,不记一城一地的得失,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在正确的战略战术指导下,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18 主动撤离 保存实力 “蘑菇”战术 拖垮敌人 歼灭敌军 引进“口袋” 释疑解惑 彭德怀、贺龙 国民党军队何时对陕甘宁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
1947年3月,对陕甘宁解放区开始重点进攻 国民党二十多万 共产党二万多 人民解放军又是如何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的呢? 指挥者是谁? 彭德怀、贺龙 主动撤离 保存实力 “蘑菇”战术 拖垮敌人 歼灭敌军 引进“口袋”

19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释疑解惑 经过一年的英勇战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争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
解放军战略大反攻的条件。 背景一: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敌我力量对比变化示意图。 130 万人 460 经过一年的英勇战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争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 195 万人 373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20 战略进攻时机成熟,我军采取了什么行动?何时?指挥者?参战部队?有何意义?
释疑解惑 背景二:当蒋介石的主要兵力同时在陕北、山东进行“重点进攻”。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这种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攻其薄弱部分,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战略进攻时机成熟,我军采取了什么行动?何时?指挥者?参战部队?有何意义? 意义: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1 释疑解惑 挺进大别山 刘邓大军 陕北 山东 大别山 南京 武汉

22 1947年6月,刘邓大军主力夜渡黄河

23 挺进大别山区,开辟大别山根据地

24 知识点速记 转战陕北: 1.内战全面爆发:时间 标志: .
1.内战全面爆发:时间 标志: 2.转战陕北:(1)原因: 年 月,国民党军队二十多万人,大举进攻 ,中共中央主动撤离 ,转战陕北。 (2)结果: 、 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采用 战术,进行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挺进大别山: 1.时间: 年夏,指挥者: 、 参战部队: 2.意义:①开辟 ②严重威胁 ③揭开了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

25 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想想看,他们谁说的对?
  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想想看,他们谁说的对? 因为威胁到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这个作用可真不小! 不对!是因为解放军开始向国民党统治区大举进攻了。

26 他们是分别从不同角度认识这个问题的。 女孩说对了一个方面: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作用相当大。 男孩说对了另一方面:解放军其他各战场同时也转入进攻,解放战争进入了新阶段。 综上所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人战略进攻的开始。  

27 课堂小结 1945年8月:重庆谈判 ——国共两党签定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全面内战爆发
1947年3月: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28 谢谢指导


Download ppt "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7课 内战烽火 张 佳 梅."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