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 讲 授 内 容 一.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概述 二. 青霉素类抗生素 三.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3 一. -内酰胺类抗生素 临床上最常用的抗菌药物 包括: 1. 青霉素类抗生素 2.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3. 非典型的-内酰胺类抗生素
4. -内酰胺酶抑制剂 5.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复方制剂 化学结构均含有β-内酰胺环,抗菌机制、耐药机制基本相同。

4 1. 基本结构 β-内酰胺环 青霉素类:6-氨基青霉烷酸 头孢类:7-氨基头孢烷酸 β-内酰胺环,为抗菌活性之关键。

5 2. 抗菌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 → 杀菌 激活细菌自溶酶 → 细菌自溶

6 × 抑 制 β-内酰胺环+ PBPS 转肽酶 粘肽 (二糖十肽) 粘肽交叉联结 细胞壁 缺 损 菌体膨胀、变形 水分内渗 自溶酶活化
抑 制 细胞壁 缺 损 β-内酰胺环+ PBPS 菌体膨胀、变形 水分内渗 自溶酶活化 细菌裂解、死亡

7 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 简介 细胞胞质膜上的蛋白,分子量4-14万,占膜蛋白的1%。 2. 分类 大肠埃希菌含多种PBP:
2. 分类 大分子量( ):具备转肽酶和转糖基酶活性,参与细胞壁合成。 小分子量( ):具备羧肽酶活性,与细胞分裂及形态维持相关。 大肠埃希菌含多种PBP: 药物-PBP1a和PBP1b:细菌解体; 药物-PBP3:分裂终止/溶菌; 药物-PBP4-6:细菌未死亡。

8 PG对葡萄球菌的杀菌作用 给药前 给药后

9 抗菌特点: 1. 对G+作用强,对G-作用弱 2. 对繁殖期细菌作用强,对静止期细菌作用弱 3. 对人和哺乳动物细胞无影响 人体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β-内酰胺类 抗菌药的影响,故对人体几无毒性

10 G+:20-25个大气压 G-:5-6个大气压

11 耐 药 性 问 题 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在临床上非 常普遍: 1942年青霉素G开始临床使用,1947年就有 耐药性的报道了;
目前报道60%以上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对氨苄 青霉素耐药。

12 3. 细菌耐药机制 1. 产生水解酶——β-内酰胺酶 β-内酰胺酶的“陷阱机制”或 “牵制机制” 2. 靶位结构PBPs发生改变
3. 细菌细胞壁或外膜通透性改变 4. 增强药物外排 5. 细菌自溶酶减少

13 第 一 节 青霉素类抗生素

14 6-氨基青霉烷酸(包含噻唑环和内酰胺环)和侧链(CO-R)

15 澳大利亚物理学家霍华德.弗罗里因进行青霉素化学制剂的研究,而与弗莱明、钱恩同获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青霉素发明者、英国科学家弗莱明 澳大利亚物理学家霍华德.弗罗里因进行青霉素化学制剂的研究,而与弗莱明、钱恩同获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很少有人知道,青霉素的最初使用是在中国,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有青霉,也不知道有青霉素,但实践中,人们却知道应用发了霉的浆糊防止伤口发炎。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中记载着霉豆腐渣可以用来治疗一切恶疮无名肿毒。很可惜,当时社会的人们根本就对探求其中缘由毫无兴趣 。

16 分 类 天然青霉素:从青霉菌的培养液中提取,即生物合成,有F、G、K、X 及双氢F等成分,其中以青霉素G 性质稳定,抗菌作用强,产量高,用于临床; 半合成青霉素:用人工合成的不同基团取代天然青霉素母核上的侧链而获得。

17 青霉素(penicillin)※※※ 又称苄青霉素、青霉素G 【理化特性】 结晶性白色粉末,室温稳定
水溶液不稳定,易分解失效,生成抗原性产物 ——临用前配制 易被酸、碱、醇和金属离子破坏 ——用注射用水或等渗氯化钠注射液溶解 ——严禁与碱性药液如NaHCO3、氨茶碱配伍

18 青霉素——【抗菌作用】 不宜作口服。肌内注射t1/2:0.5 h 长效制剂:普鲁卡因青霉素(水溶性差) 苄星青霉素(长效)
广泛分布于关节腔、浆膜腔、间质液、淋巴液、胎盘 、肝、肾、肺、横纹肌、中耳液 原形经尿排泄。肾功能不良者t 1/2延长 与丙磺舒竞争肾小管酸性分泌通道,合用提高青霉素血浆浓度,延长t1/2

19 青霉素——【抗菌作用】 1. G+菌 高度敏感: 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 杆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 敏感但易耐药: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产生青霉素酶

20 青霉素——【抗菌作用】 2. G-菌 高度敏感: 球菌——脑膜炎球菌、韦容球菌 少数杆菌——流感杆菌 敏感但耐药:淋球菌(产生β-内酰胺酶)
3. 其他 螺旋体(梅毒、钩端、回归热、鼠咬热) 牛放线菌

21 作用特点 1. 对繁殖活动期细菌杀菌作用强大,故对急性、 严重感染疗效好 2. 人类细胞无细胞壁,故对宿主毒性小,而选 择性杀菌
3. 因G+菌富含细胞壁,故青霉素对G+菌效果好; 对G-几乎无效——窄谱。

22 青霉素——临床应用 1. 首选用药:G+球菌和杆菌、G-球菌和螺旋体所致感染 @肺炎球菌 ——大叶性肺炎,中耳炎
@溶血性链球菌——扁桃体炎,丹毒,猩红热,败血症 @草绿色链球菌——治疗和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肺炎球菌 ——大叶性肺炎,中耳炎 @放线菌病、梅毒,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病,鼠咬热 与抗毒素合用治疗:破伤风,白喉 敏感但耐药:流行性脑膜炎,淋病

23 不良反应 ※※※※※ 变态反应 常见 急救:肾上腺素(首选),氢化可的松等 常见:过敏性休克,溶血性贫血,药疹,药热
不良反应 ※※※※※ 变态反应 常见 常见:过敏性休克,溶血性贫血,药疹,药热 罕见:嗜酸粒细胞增多症,颅内压增高 机制:青霉素降解产物等致敏原所致 预防:1)询问过敏史; 2)皮肤过敏试验; 3)临时配制; 4)避免饥饿状态用药; 5)一旦发生立即抢救。 急救:肾上腺素(首选),氢化可的松等 青霉素溶液中的降解产物青霉噻唑蛋白、青霉烯酸、6-APA高分子聚合物 无过敏史,成人7日内,小儿3日内未用过者,进行皮试。有过敏史或皮试强阳性者,10年内不宜再做皮试,10年后也应谨慎

24 不良反应 赫氏反应(Herxheimer reaction)
青霉素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雅司、鼠咬热、炭疽病等时,出现症状加剧,表现为全身不适、寒战、发热、咽痛、肌痛、心跳加快等,一般发生于开始治疗6~8 h,12~24 h内消失 机制:病原体被杀死后释放物质所致

25 不良反应 毒性反应 局部肌肉疼痛,局部周围神经炎

26 药物相互作用 1. 青霉素不可与磺胺和四环素联合用药
青霉素属繁殖期“杀菌剂”,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 成,四环素属“抑菌剂”,影响菌体蛋白质的合成 ,二者联合作用属拮抗作用,一般情况下不应联合 用药。临床资料表明单用青霉素抗菌效力为90%, 单用磺胺类药效力为81%,两者联合用药抗菌效力 为75%,若非特殊情况不可联合使用。

27 药物相互作用 2. 青霉素不可与氨基糖苷类混合输液
两者混合同于输液器给病人输液,因青霉素的β-内 酰胺可使庆大霉素产生灭活作用,其机制为两者之 间发生化学相互作用,故严禁混合应用,应采用青 霉素静脉滴注,庆大霉素肌肉注射。 3. 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磺胺药 可减少青霉素类在肾小管的排泄,因而使青霉素类 的血药浓度增高,而且维持较久,半衰期延长,毒 性也可能增加。

28 药物相互作用 4. 青霉素钾或钠与重金属,特别是铜、锌和汞呈配 伍禁忌,因后者可破坏青霉素的氧化噻唑环。由锌 化合物制造的橡皮管或瓶塞也可影响青霉素活力。 呈酸性的葡萄糖注射液或四环素注射液皆可破坏青 霉素的活性。青霉素也可为氧化剂或还原剂或羟基 化合物灭活。 5. 与氨基酸营养液联用,抗原性增强,易过敏。

29 半合成青霉素——耐酸青霉素类 青霉素V(苯氧甲青霉素) 广泛应用的口服青霉素 耐酸,不耐酶,抗菌活性较弱 不宜用于严重感染
用于溶血性A型链球菌、肺炎球菌感染,以及敏感菌所致软组织感染,风湿热

30 半合成青霉素——耐酶青霉素类 异噁唑类青霉素 甲氧西林:第一个耐酶青霉素,对大多数β-内酰胺酶具有高度亲和力。 不耐酸,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改变青霉素化学结构的侧链,设置空间位置障碍,保护内酰胺环,使之不易被青霉素酶水解。 甲氧西林:第一个耐酶青霉素,对大多数β-内酰胺酶具有高度亲和力。 不耐酸,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金黄葡萄球菌耐药机制:与β-内酰胺酶无关,为产生新的PBP,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称为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

31 半合成青霉素——耐酶青霉素类 抗菌作用: 双氯西林>氟氯西林>氯唑西林,苯唑西林 吸收强弱:双氯西林>氯唑西林
其它: 耐酶,可口服,胃肠吸收好 包括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和氟氯西林等 抗菌作用: 双氯西林>氟氯西林>氯唑西林,苯唑西林 吸收强弱:双氯西林>氯唑西林 仅用于耐药金葡菌所致严重感染,以及需长期用药的慢性感染

32 半合成青霉素——广谱青霉素类 特点: 1. 对G+和G-菌均有杀菌作用 2. 耐酸、可口服 3. 不耐酶,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效

33 半合成青霉素——广谱青霉素类 氨苄西林(ampicillin)
对G-菌作用较强,对肠球菌作用优于青霉素,对流感杆菌、大肠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有效,易产生耐药性 胆汁中药浓高,炎症时增加血脑屏障透过 用于伤寒、副伤寒,G-菌败血症、肺部、尿路及胆道感染以及脑膜炎、心内膜炎等,严重者合用氨基苷类抗生素

34 阿莫西林(amoxycillin,羟氨苄青霉素)
半合成青霉素——广谱青霉素类 阿莫西林(amoxycillin,羟氨苄青霉素) 抗菌活性与氨苄西林相似,但杀菌作用强而迅速,对肺炎球菌、变形杆菌作用较氨苄西林强 吸收良好,引起腹泻远较氨苄西林少见 用于治疗下呼吸道感染(肺炎球菌性)效果超过氨苄西林

35 半合成青霉素——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类
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以呋布西林最强,其次分别为替卡西林、磺苄西林和羧苄西林 羧苄西林(carbenicillin) 对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产黑色素类杆菌,放线菌属,某些厌氧菌作用较强 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全身感染,变形杆菌,大肠杆菌、沙雷菌属、肠杆菌属感染 抗菌活性低,易产生耐药性,与庆大霉素配伍,但不能混合静脉注射

36 主要作用于G-杆菌的青霉素类 抗菌靶位PBP,使得细菌变为圆形,代谢受到抑制,无杀菌作用,为抑菌药。 代表药:匹美西林,美西林,替莫西林
用于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等敏感菌所致泌尿道感染等

37 第二节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38 7-AminoCephalosporanic Acid
抗菌机制同 Penicillin G

39 四代头孢比较 抗菌谱 抗菌力度 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肾毒性

40 第一代头孢菌素特点 代表药:头孢氨苄 (cefalexin)、头孢唑啉(先锋霉素V)
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定 (cefradine)(先锋霉素VI) 抗菌谱较窄,对G+菌作用较第二、三代强,对G-菌作用较差 用于耐药金葡菌感染,及敏感菌所致的轻、中度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 可被G-菌的-内酰胺酶水解 对肾脏有一定毒性

41 第二代头孢菌素特点 代表药: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头孢克洛
抗菌谱较广,对G+菌作用与第一代相似或稍弱对G-菌作用增强,对铜绿假单胞菌、沙雷杆菌粪链球菌作用弱 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腹腔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 对多数-内酰胺酶较稳定 对肾脏毒性较第一代轻

42 第三代头孢菌素特点 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
代表药:头孢曲松(ceftriaxone)(罗氏芬、菌必治) 头孢噻肟 、头孢哌酮(先锋必) 头孢他定(ceftazidime)(复达欣)——抗绿 脓杆菌作用最强 对G+菌作用弱于第一、二代,对G-菌作用更强,对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有效。 可用于危及生命的败血症、脑膜炎、肺炎、骨髓炎及尿路严重感染的治疗,有效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对-内酰胺酶稳定,对第一、二代耐药G-菌有效 对肾脏基本无毒性 t1/2较长,分布广泛,组织穿透力强,可渗入脑脊液

43 第四代头孢菌素特点 代表药:头孢匹罗,头孢吡肟 (马斯平) 头孢利定 抗菌谱广,对G+菌,尤其对金葡菌抗菌作用增 强,对G-菌范围增加。
用于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细菌感染 对肾脏基本无毒性

44 头孢菌素类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皮疹(斑丘疹)——最常见
速发性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哮喘及荨麻疹。过敏性休克与青霉素类相似,对头孢菌素过敏者,绝大多数对青霉素过敏 注意: 对青霉素类过敏或过敏体质者慎用,如需皮 试,应严格执行。如发生过敏性休克,参照青霉素休克处理方法进行抢救

45 头孢菌素类不良反应 肾脏毒性 经肾排泄,第二、三代对肾脏很少或基本无毒性,但仍偶见肾损害
与高效利尿药、氨基苷类抗生素合用,可相互间显著增强肾毒性,禁止合用! 第一代头孢噻吩(先锋霉素I)、头孢噻啶 (先锋霉素II)等可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肾小管坏死、肾坏死

46 头孢菌素类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及菌群失调 凝血功能障碍 其它: 肝脏毒性,造血系统毒性 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念珠菌感染等
大剂量长期应用可致菌群失调,引起可使敏感菌群受到抑制,而一些不敏感菌(如真菌等)乘机生长繁殖,产生新的感染的现象。 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念珠菌感染等 凝血功能障碍 因菌群失调致Vit K缺乏,造血功能损害,使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可导致严重出血 其它: 肝脏毒性,造血系统毒性

47 头孢菌素类不良反应 双硫仑(disulfiram)样反应
应用某些含硫甲基四氮唑基团的头孢菌素(头孢孟多,头孢甲肟)或头霉素类(头孢美唑)期间饮酒(即使量很少),因该基团可抑制乙醛(乙醇)脱氢酶,使体内乙醛蓄积而产生难受的“宿醉样”现象,与应用于戒酒的药物“戒酒硫”产生的反应相似,又名戒酒硫样反应。

48 第三节 其他的-内酰胺类抗生素

49 包括 碳青霉烯类:硫霉素、亚胺培南等 头霉素类:头孢西丁 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氟氧头孢等 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

50 第四节、-内酰胺酶抑制药 特点 代表药:克拉维酸(棒酸),舒巴坦(青霉烷砜),三唑巴坦 自身抗菌作用微弱
与-内酰胺酶形成稳定复合物,抑制其活性 与-内酰胺类产生协同作用,扩大其抗菌谱,增强其抗菌作用,程度取决于配伍的-内酰胺类 复方中含青霉素类者需做皮试

51 -内酰胺类抗生素复方制剂 复方制剂 奥格门丁(augmentin)---广谱 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1: 2)
泰门丁(timentin)---抗铜绿假单胞菌 克拉维酸钾+替卡西林(1: 15)


Download ppt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