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二单元 投身经济建设 第五课 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二单元 投身经济建设 第五课 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职业活动所处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背景以及相关的时代、国际背景,
认同我国的经济制度和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增强规则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增强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
3
教学重点 1.了解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方针政策,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实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2 认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尊重市场规则,崇尚市场道德,爱护环境资源,勇于竞争,拥护党和国家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
4
教学内容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了解投身经济建设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和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 (2)了解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理解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的意义,理解我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 (3)了解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
6
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出完善
7
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 在成绩面前,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仍占一定比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重道远。
8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民意劳止,汔可小康”,是指可以维持中等生活水平的家庭经济状况,过上不愁吃、不愁穿,并略有结余的生活。 现代意义的小康,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
9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为我国涉及了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
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 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基 本实现现代化。
10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经过20年的努力,我国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11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随着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逐步实现,党中央及尸体吹我国现代化建设“新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在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社会更加宽裕; 再经过10年的努力,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新三步走”的战略是对邓小平分三步走的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具体化。
12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在19世纪中叶提出来的,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比重。系数越大,生活水平越低;系数越小,生活水平越高。 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表示生活绝对贫困,60%~50%表示温饱,50%~40%表示小康,40%~20%表示富裕,20%以下表示生活十分富足。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奋斗目标和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要关注物质文明,也要关注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上主要有以下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奋斗目标和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要关注物质文明,也要关注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上主要有以下目标: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奋斗目标和意义 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奋斗目标和意义 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大幅提高,城镇人口明显增加,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15
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但在近代发展中却大大落后了。当18世纪和19世纪西方国家纷纷进入工业化国家行列时,中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中国开始了艰难的工业化进程。从洋务运动到新中国建立知识的近百年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到10%。
16
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自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工业化速度明显加快,经过近30年的努力,中国建立起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与国民经济体系。 但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这种工业化缺乏可持续的推动力,占人口80%以上的劳动者仍然依靠手工劳动。
17
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才真正步入了快车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为工业化插上了翅膀,国民经济以年均9.8%的速度递增,农业人口以年均近1%的速度递减,城市人口从站总人口的17.6%上升到2008年近45%。 但是,在高速工业化进程中,我国仍按存在科学技术相对缓慢,第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够协调,在经济高速发展中对社会发展、对资源环境与生态保护重视不够等问题。
18
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加快中国现代化进程。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进一步明确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目标。 新型工业化道路包括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社会化和信息化等内容。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19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促进国民今年估计又好又快的发展,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的关键。 经济结构调整,主要包括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两方面内容。
20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就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和水平。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既要注重发展传统服务业,发挥住宿餐饮、交通运输、商业等行业吸纳劳动力的优势,增加就业。 要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体育、文化等服务业,全面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水平; 还要加快发展信息传输、银行保险、科技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务。
21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要重视第一产业的发展,发展现代农业。通过改造传统专业、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第二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工业有大变强。 经济结构的调整还包括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2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东部地区形成了高速的经济增长带,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但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落后。 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协调发展,就要在保持东部继续发展的前提下,推动东中部地区崛起,实现东北地区振兴,开发西部地区,从而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公共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23
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发展经济中要坚持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基本拿原则,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和谐发展。
24
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我国的资源使用效率比过去大幅度提高。但是,还存在靠过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来维持经济增长的问题,资源匮乏、环境破坏、生态失衡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25
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要转变这种现状,就要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技术和道德等手段,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26
谢谢你们合作,再见!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