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大学生 “一般心理健康问题”及处理 浙江大学 姜乾金 2013/11/29 (杭州).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大学生 “一般心理健康问题”及处理 浙江大学 姜乾金 2013/11/29 (杭州)."—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大学生 “一般心理健康问题”及处理 浙江大学 姜乾金 2013/11/29 (杭州)

2 主讲:姜乾金 教授、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二、三届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首届主任委员 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心身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全国 8 年制《医学心理学》规划教材主编 主持医学心理学国家级精品课程( );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浙江省高等教学名师奖(2003)、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年度精品教材(2011) 研究方向:心理压力理论与临床应用 个人网站:

3 姜乾金近年著作免费下载

4 1.婚姻揭秘(DVD)。浙江电子音像出版社,201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分课题示范成果)
2.医学心理学-理论、方法与临床(专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代表作,系统知识。定价50元,网购40元) 3.临床心理问题指南(专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以“以问题为中心”的最新临床心理学指导用书,含生活压力) 4.压力系统模型-解读婚姻(专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基于压力系统模型的婚姻指导用书,科技部课题成果) 5.医学心理学(全国8年制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国家“十一五”重点教材、国家十一五精品教材) 6.心身医学(应用心理学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5

6 —— 以下均免费下载

7 姜乾金著: 压力系统模型-解读婚姻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8 姜乾金、张宁主编: 临床心理问题指南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9 姜乾金著: 医学心理学-理论、方法与临床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10 本讲题涉及“系统思维”的问题 线性思维 系统思维 线性思维,甚至是两极思维 → 认识上只有“对”与“错”(“是”与“非”)
学术上只有“科学”与“伪科学” 医疗上只有理化检查指标 …… 社会充斥着戾气与暴虐 缺乏系统思维 → 经济上只有GDP 教育上只有“知识” 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往往“因果颠倒” …… 政策就像鸭子走路 线性思维 系统思维

11 四、根据压力系统模型干预“心理健康问题”
一、什么是“一般心理健康问题” (一)健康问题是“系统”的问题 (二)理论上怎么判断“心理健康问题” (三)大学生的心理转型问题 (四)几种现象学上的“一般心理健康问题” 二、用压力系统模型解释“心理健康问题” (一) 各种“压力因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关 1. 事件;2.认知;3.应对;4.社会支持;5.人格;6.压力反应 (二)“压力过程模型”解释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病因 (三)“压力系统模型”解释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病因 三、用压力系统模型诊断“心理健康问题” (一)评估与诊断方法 (二)综合量表评估 四、根据压力系统模型干预“心理健康问题” (一)用系统模型对大学生做心理问题整体指导 (二)以系统模型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做因素指导 1.控制事件;2.调整认知;3.应对指导;4.支持;5.调观念;6.解压

12 一、什么是“一般心理健康问题”

13 心理 身体 (一)健康问题是“系统”的问题 自然 社会 性格、观念 情 绪 认 知 行 为 心 - 身的相关性 消化系统 心血管系统
常识证据 实验证据 理论证据 性格、观念 消化系统 心血管系统 呼吸系统 神经系统 泌尿生殖系 内分泌系统 情 绪 认 知 行 为

14 (二)理论上怎么判断“心理健康问题” 1.心理诊断的指标 p166 2.“轻性心理障碍”的诊断 p168
《临床心理问题指南》 1.心理诊断的指标 p166 知、情、意的协调性 社会的适应性 自知力 2.“轻性心理障碍”的诊断 p168 3.“心理问题”的诊断与评估 p

15 (三)大学生的心理转型问题 1.认知:(由中学生的标准化,转换到认真与变通的平衡)
(相当于症状,突出了就成心理问题,主要是不适应、不平衡) 1.认知:(由中学生的标准化,转换到认真与变通的平衡) 常见问题:对人对己追求完美,遇到问题过度引申,看问题走极端、不能适当糊涂 、过多的不安全假设,等 2.情感:(由中学生的烂漫,转换到外露与含蓄的平衡) 常见问题:收敛内控、情感压制、害羞胆小、不能适当表达情绪,对周围不感兴趣,等 3.社会行为:(由中学生的服从或自我,转换到竞争与合作的平衡) 常见问题:依赖、被动、过度谦虚、自卑、缺乏社会支持 4.文化、观念:(由传统的“教育文化”,转换到“现实文化”) 价值观念上传统的偏“物质型”与现实的“精神型”的冲突 人性观上传统的“为名”与现实的“为利”的冲突 道德观上的“三纲五常”与现实的“牛仔文化”的冲突

16 (四)几种现象学上的“一般心理健康问题”
(相当于“标签”,但未达精神医学诊断“标签”,且不包括危机) 1.情感困惑 要否交友,恋爱中问题,失恋(玉泉例子),性的困惑(少),等 2.人际关系问题 缺乏朋友,与人交往紧张,人际矛盾(兰州例子),等 3.学业压力问题 缺乏监督导致学习落后,失去目标导致松懈(北京例子),等 4.就业压力问题 应聘困难(河南例子),标准化求职(安徽例子)

17 二、用压力系统模型解释“心理健康问题”

18 (一)各种“压力因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关
生活事件 工作、人际、婚姻、经济 个人认识 视角、自动思维 人 格 观念 习惯 脾气 压力反应 精神、躯体、行为 应对方式 积极的、消极的 社会支持 家庭内、家庭外

19 生活事件 认知评价 应对方式 压力因素 健康问题 社会支持 人格特征 自然生物 心身反应 性别年龄

20 1. 生活事件 (压力来源-应激原-生活事件) (1)概念
1. 生活事件 (压力来源-应激原-生活事件) (1)概念 生活事件(life events)是指可造成心理应激并可能进而损害个体健康的生物性、心理性、社会性和文化性刺激,又称应激源。学生常见的生活事件有:考试、升学、环境变化、亚文化冲突、失眠、人际矛盾、性困惑、失恋、处罚、就业,经济困难等。 (2)生活事件的分类 a 主观生活事件: b 客观生活事件:

21 日常生活中的烦琐事情 人 际 学习 经济

22 (1)概念:指个体对压力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从自身角度的认识 (注意“自动思维”)
2. 认知评价(也就是“认识”) (1)概念:指个体对压力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从自身角度的认识 (注意“自动思维”) (2)认知不等于知识:不是简单的是和非、对和错、正确和错误,而是受制于人格深层因素 意识层面 综合认识(情感、认识、行为) 自动性思维(表现为“钻牛角尖”) 性格层面 知识结构图式(性格中的信念、态度等) 成长经历(生活经验)

23 (1)概念:对生活事件本身和伴随的情绪反应的认知和行为努力 (2)青年人的应对特点:幻想、冲动、失助
3. 应对方式 (1)概念:对生活事件本身和伴随的情绪反应的认知和行为努力 (2)青年人的应对特点:幻想、冲动、失助 应 对 活 动 问题关注应对 情绪关注应对 再评价 否认 祈祷 幻想 合理化 幽默 淡化 自控 忍受 发泄 计划 回避 面对 升华 退化 转移 屈服 放松 烟酒 药物 求助 倾诉 压力源 认知评价 社会支持 情绪反应 生理反应 (人格基础)

24 认知评价与应对方式的组合举例 事 件 初级评价 次级评价 适 应 情绪应对 情绪反应 问题应对 无利害关系 可改变 有效 有利害关系 无效
不可改变 无利害关系 事 件 初级评价 次级评价 适 应 情绪应对 情绪反应 (不适应) 问题应对

25 3. 社会支持 (1) 概念: (2) 社会支持的种类: (3) 社会支持作用: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又称社会网络,指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家庭、亲属、朋友、同事、伙伴、党团、工会等组织的精神和物质的帮助和支援,反映了一个人与社会联系的密切程度和质量。 (2) 社会支持的种类: (1)社会支持的数量、获得的支持的满意程度 (2)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它人支持 (3)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个人利用等。 (3) 社会支持作用: 对健康具有保护作用

26 5. 个性(人格) 指一个人的性格、脾气、习惯、观念等整个心理特征 甲个体 乙个体 认识层面 知识、逻辑、是非、判断等 心理动力 心理动力
行为习惯 神经类型 潜能 自动性思维 森田神经质 心理动力 行为习惯 神经类型 潜能 自动性思维 森田神经质 深层的观念 影响认知过程 性格层面

27 6. 压力反应 (1) 心理行为反应 焦虑、抑郁、认识偏差、自我意识变狭窄、自卑、社会适应困难、健康恶化、物质滥用(网络依赖)等。
(2) 生理反应 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改变

28 (二)“压力过程模型”解释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病因
压力源 各种影响变量 压力反应 生活事件 认知评价 应对方式 心理反应 行为反应 生理反应 健康 疾病 社会支持 个性,等

29 (三)“压力系统模型”解释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病因
(心理反应) 焦虑 愤怒 恐惧 悲伤 绝望 生活事件 心理 健康 问题 (躯体反应) 社会支持 人格特征 认知评价 压力反应 攻击 自杀 回避 失助 退化 应对方式 (行为反应)

30 三、用压力系统模型诊断“心理健康问题”

31 (一)评估与诊断方法 晤谈 调查 量表 测验 实验 生活事件 认知评价 应对方式 压力系统 人格特征 社会支持 自然生物 心身反应 性别年龄

32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评估几个重要的人格量分) 90项症状清单(SCL90)(与临床衔接)
心理压力调查表(PSS) 生活事件问卷(LEQ) 特质应对问卷(TCSQ) 领悟社会支持问卷(PSSS) 压力反应问卷(SEQ) 注:以上量表与使用方法详见: 姜乾金著《压力系统模型-解读婚姻》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姜乾金、张宁主编《临床心理问题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评估几个重要的人格量分) 90项症状清单(SCL90)(与临床衔接) (评估几个主要的压力因素)

33 (二)综合量表评估 * 例 1——社交紧张

34 * 例 2:学习障碍(人格问题)

35 * 例 3——性心理障碍(校外)

36 * 例 4:外源抑郁(子离婚,校外)

37 四、根据压力系统模型干预“心理健康问题”

38 (一)用系统模型对大学生做心理问题整体指导(示意图) 压力的消极发展流程
龟甲:表示人格,相对变异性小,但始终影响颈部(认知),间接 影响头部(感受) 龟颈:代表认知,相对易改变,是压力控制的重点。人们总认为颈 部(认知)决定头部(感受),却忽略了甲部(人格)对颈部 (认知)的制约 龟头:代表感受,受颈部(认知)的控制,但可以反过来制约认知,时间久了也可以影响龟甲(人格)。 头 人格 认 知 (思 维) 人 格 (信 念) 感 受 (情 感) 生活事件 应对方式 压力反应 素质等 社会支持

39 示意图:系统模型指导下的干预层次 (三)对症处理 (一)心理教育 心理指导 (二)心理治疗 心身反应 生活事件 社会支持 认知评价 人 格
(心理反应) 心身反应 生活事件 社会支持 认知评价 人 格 (躯体反应) 应对方式 (行为反应)

40 (二)以系统模型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做因素指导(示意图)
(提要) 1.控制应激原 主观事件——不制造事件(承认差异,快乐竞争) 客观事件——“问题解决”、“回避”或“否认” 2.改变认知 进行“再评价”,特别是要挖掘认知歪曲:标准化→自动假设→自动挫败 3.分散注意(应对) 通过“注意转移”等方法:如“走出去”、音乐、运动、催眠 4.寻求支持 通过“求助”等方法:如交友、领导谈心、集体活动、家庭联系 5.松弛反应 深而慢的呼吸放松、音乐松弛训练、生物反馈 6.药物治疗 合理利用药物对抗多种症状(如赛乐特)

41 示意图:压力因素的综合干预 ——需要对压力事件、个人认识、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性格特点、压力反应等做综合调控 事件控制 应对调控 认识调整
性格矫正 利用支持 反应处置 其 它

42 1.调控压力事件(解决、回避应激源) 解决、回避和接受(缓冲)生活事件 (见应对) 不制造“主观事件” (承认差异,见认知)

43 2.调整认识 (往往需调整观念——接纳差异,快乐竞争) 调整观念 (树立“接纳差异,快乐竞争”的观念) 再评价 (心理移位)(角色身份) 挖掘负性自动思维 (识别歪曲的“严谨”) 暗示 (关于失恋的“讲故事”) 激励 (关于热血青年的意外伤残)

44 3.提高应对能力(培养积极有效的应对能力) “事件”应对: “战斗” (“挫折”训练) “回避” (换个地方) “屈服” (暂时接受)
“战斗” (“挫折”训练) “回避” (换个地方) “屈服” (暂时接受) “情绪”应对: “否认” “升华” “幽默” (“政治家风度”) (还可参见后面的应对过程表)

45 部分应对活动 更多的应对技能: 再评价 否认 祈祷 幻想 合理化 幽默 淡化 自控 忍受 发泄 计划 回避 面对 升华 退化 转移 屈服
问题关注应对 情绪关注应对 再评价 否认 祈祷 幻想 合理化 幽默 淡化 自控 忍受 发泄 计划 回避 面对 升华 退化 转移 屈服 放松 烟酒 药物 求助 倾诉 生理反应 压力源 认知评价 社会支持 情绪反应 (人格基础)

46 4.合理调动和利用社会支持 (增强客观支持;改变主观主持) 交友 谈心 (多说别人“好处”) 集体活动 亲友联络 (别忘记“港湾”)

47 5.关注性格深层问题 (克服“求全、完美”倾向,观念的变化是关键) 改变某些观念、训练某些习惯 ( “试错”训练) 各种心理治疗方法: 认知行为治疗(CBT)常用 (心理咨询)

48 6.减轻压力反应 (缓解心身症状) 释放: 倾诉、移情,如“发泄、诉说” (“哭吧”的故事) 转移: 活动、转移注意,如运动、音乐 (注意“玩”的过程) 松弛:放松、生物反馈 (叹气的“学问”) 药物:合理用药 (对抗多种症状)

49 7.其它可用资源 (自然、环境因素的利用) 空气 阳光 森林 温泉浴

50 四、根据压力系统模型干预“心理健康问题”
一、什么是“一般心理健康问题” (一)健康问题是“系统”的问题 (二)理论上怎么判断“心理健康问题” (三)大学生的心理转型问题 (四)几种现象学上的“一般心理健康问题” 二、用压力系统模型解释“心理健康问题” (一) 各种“压力因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关 1. 事件;2.认知;3.应对;4.社会支持;5.人格;6.压力反应 (二)“压力过程模型”解释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病因 (三)“压力系统模型”解释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病因 三、用压力系统模型诊断“心理健康问题” (一)评估与诊断方法 (二)综合量表评估 四、根据压力系统模型干预“心理健康问题” (一)用系统模型对大学生做心理问题整体指导 (二)以系统模型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做因素指导 1.控制事件;2.调整认知;3.应对指导;4.支持;5.调观念;6.解压

51 谢谢!


Download ppt "大学生 “一般心理健康问题”及处理 浙江大学 姜乾金 2013/11/29 (杭州)."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