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Actinomycetes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江丽芳 教授
第18章 放线菌与诺卡菌 Actinomycetes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江丽芳 教授
2
放线菌的重要特性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丝状、呈分支状生长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种类繁多,有53个属 绝大多数不致病 是抗生素的主要产生菌
3
致病性放线菌: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的某些细菌
放线菌属: 正常寄居在人和动物与外界相通的体腔中 人体的正常菌群,引起内源性感染 诺卡菌属: 腐物寄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 引起外源性感染
4
第一节 放线菌属
5
常见的致病性放线菌 衣氏放线菌 牛型放线菌 内氏放线菌 粘液放线菌 龋齿放线菌
6
一、生物学性状
7
革兰阳性,丝状,常形成分枝状无隔菌丝 无芽胞、无荚膜、无鞭毛 厌氧或微需氧 培养较困难,初次分离加 5% CO2可促进其生长 生长缓慢,4~6天长出灰白色、粗糙的微小菌落
8
放线菌的形态
9
放线菌的菌落
10
硫磺样颗粒(sulfur granule):
存在:病灶组织和脓性分泌物中 大小,颜色:肉眼可见,可至1mm,黄色 组成:放线菌、巨噬细胞、其他组织细胞、纤维蛋白组织 镜检:(压片或组织切片) 1. 核心部分是分枝状的菌丝交织而成,菌丝向 四周放射状排列,形成菊花状--“放线菌” 2. 菌丝末端:胶质样物质组成鞘包围,膨大呈 棒状,折光性强 3. 革兰染色:核心:阳性 周围长丝末端:阴性 4. HE 染 色:核心:紫色 (苏木精伊红) 末端棒状体:红色
11
放线菌菌落中的菌丝常从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生长,并由此得名。
硫磺样颗粒压片,在镜下可见放射状排列的菌丝,形似菊花状 放线菌菌落中的菌丝常从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生长,并由此得名。
13
二、致病性
14
放线菌正常寄居在口腔、上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为人体的正常菌群。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口腔卫生不良、拔牙或口腔粘膜受损时,可致内源性感染,引起放线菌病。
15
放线菌病的主要特征 放线菌病是一种软组织的化脓性炎症 多呈慢性肉芽肿,常伴有多发性瘘管形 成,脓液中可见特征性的硫磺样颗粒
可引起不同器官和组织感染
16
临床类型: 面颈部放线菌病: 大多近期有口腔炎、拔牙史或下颌骨骨折史 临床表现为后颈面部肿胀,不断产生新结节、多发性脓肿和瘘管形成
脑膜炎和脑脓肿 肺部感染:症状和体征酷似肺结核
17
腹部感染: 常能触及腹部包块与腹壁粘连,出现便血和排便困难,常疑为结肠癌 盆腔感染:多继发于腹部感染 原发性皮肤放线菌病: 常由外伤或昆虫叮咬所致,先出现皮下结节,然后结节软化、破溃形成窦道或瘘管 龋齿和牙周炎:与内氏和粘液放线菌感染有关
18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19
肉眼观察: 在脓液、痰液和组织切片中寻找硫磺样颗粒 显微镜检查 1.将标本中可疑硫磺样颗粒制成压片,革兰染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特征性的放射状排列的菊花状菌丝 2.取组织切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镜检 分离培养 将标本接种于不含抗生素的沙保培养基及血平板上,在37℃、5% CO2条件下分离培养
20
四、防治原则 预防:注意口腔卫生,及时治疗牙病和牙周炎 治疗: 患部的及时外科清创处理 使用足量的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
21
第二节 诺卡菌属
22
一、生物学性状
23
革兰阳性杆菌,形态与放线菌属相似 部分诺卡菌具有弱抗酸性,用1%盐酸乙醇延长脱色时间即可变为抗酸阴性,据此可与结核分枝杆菌相鉴别 专性需氧菌
营养要求不高,在沙保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生长缓慢,一周左右长出可见菌落
26
二、致病性
27
常见的致病性诺卡菌 星形诺卡菌 巴西诺卡菌
28
星形诺卡菌 主要引起免疫力低下者的化脓性感染 肺部感染: 引起肺炎、肺脓肿,慢性者类似肺结核或肺真菌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通过血行播散,引起脑膜炎与脑脓肿 皮肤创伤感染: 侵入皮下组织引起慢性化脓性肉芽肿与瘘管形成
29
巴西诺卡菌 可侵入皮下组织引起慢性化脓性肉芽肿,表现为肿胀、脓肿及多发性瘘管。感染好发于腿部和足,称足分枝菌病 星形诺卡菌亦可引起足分枝菌病
30
诺卡菌感染所致的皮肤瘘管形成
32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33
显微镜检查:将标本制成涂片或压片,革兰染色,显微镜下观察革兰阳性分枝菌丝
肉眼观察:在脓液、痰等标本中黄色或黑色颗粒状的诺卡菌菌落 显微镜检查:将标本制成涂片或压片,革兰染色,显微镜下观察革兰阳性分枝菌丝 分离培养与鉴定:将标本接种于沙保培养基及血平板上,在 30℃、37℃或45℃条件下分离培养,可疑菌落作涂片染色镜检
34
四、防治原则 预防:诺卡菌的感染无特异性预防方法 治疗: 对脓肿和瘘管等手术清创 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一般治疗时间不少于6周
35
思考题 1. 放线菌的生物学性状及致病特点?
36
实验二 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接种方法和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实验二 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接种方法和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第三章、细菌培养技术 第一节、培养基种类 第二节、细菌生长现象观察 第三节、细菌接种技术 第四节、细菌生化鉴定 第五章、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第一节、物理消毒灭菌法 第二节、化学消毒法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