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熱點事件 熱點事件 – 醫療美容事件 肥胖人口 回到通識教育科網上資源平台 瀏覽內容
2
引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全球的肥胖人口有上升的趨勢,當中兒童過重或癡肥的情況更越來越嚴重。由於肥胖會為個人健康及醫療制度等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不少地方會透過規管個人的飲食習慣,以控制肥胖人口的增長。 以紐約市為例,由於該市有六成的成人和四成的兒童過重或癡肥,政府為了處理肥胖人口問題,接納了衛生委員會的建議,規定由2013年3月起,全市的餐館、熟食店、劇場、電影院、體育場館和街頭餐飲車均禁止銷售十六安士(約四百五十三克)以上容量的汽水,希望能有效處理問題。 (下頁續)
3
引言 紐約市的禁令除了引起人們對肥胖問題的關注外,同時亦引起不少爭議。支持者則認為禁令可以有效控制肥胖人口,從而減少因肥胖而產生的個人健康、醫療負擔等問題,也可以改善個人的不良飲食習慣;持反對意見的持份者則認為此舉侵犯了個人的選擇權,汽水等含糖飲料及食品並不是導致肥胖的主要原因。 反觀本港情況,根據衛生署2011年資料,體重指標屬於「超重」或「肥胖」人士,佔總成年人口的41.1.%;當中「肥胖」人士約有22.2%,情況較2010年39.2%和21%為多。可見肥胖人口逐漸上升,是本港的隱憂。肥胖人口與本港生活素質和公共衛生政策相關,當中所涉及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4
請按下方圖片瀏覽相關資料 背景資料 探討問題 有意見認為進食垃圾食品是導致人們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你是否同意?
2. 肥胖人口對個人及社會帶來哪些重要的影響? 3. 試綜合不同持份者的立場和意見,就如何有效控制肥胖人口作出具體建議。
5
參考資料 – 背景 背景資料 世界衛生組織(2012年5月)〈肥胖和超重〉。取自:
(最後更新日期:2012年12月31日) 世界衛生組織(2012年5月)〈肥胖和超重〉。取自: 〈胖學童越來越多〉(2012)。《大公報》,11月6日。(另見: 華人健康網(2012年6月21日)〈罪魁禍首!美國眾多肥胖人口致地球失衡〉。取自: 東北網(2012年5月17日)〈世衛組織報告認為非傳染性疾病是21世紀的主要威脅〉。取自: BBC中文網(2012年5月16日)〈世衛報告顯示全球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取自 背景 資料 不健康食物與肥胖的關係 肥胖人口對個人及社會帶來的影響 不同持份者的立場和意見
6
參考資料 – 背景 背景資料 (最後更新日期:2012年12月31日) 人民網(2012年5月3日)〈美國肥胖人口過多損耗社會開支〉。取自: 〈英國肥胖人口比例居歐盟之首〉(2011)。《國際日報》,11月27日。(另見: 長青網(2011年4月17日)〈我肥唔肥?〉。取自: 香港衛生署(2011年4月)〈歐洲成年人體重指標〉。取自: 香港衛生署(2011年4月)〈亞成年人體重指標〉。取自: 香港衛生署(2011年4月)〈行為風險因素調查〉。取自: 背景 資料 不健康食物與 肥胖的關係 肥胖人口對個人及 社會帶來的影響 不同持份者的 立場和意見
7
參考資料–背景 背景資料 (最後更新日期:2012年12月31日)
文滙通識專欄(2010年12月13日)〈倡脂肪稅遏癡肥 涉歧視惹爭議〉。取自: 〈積極瘦身肥港女減少〉(2010)。《東方日報》,10月21日。(另見: 〈有關肥胖概念〉(2010)。《大公報》2010年12月13日。(另見: 〈超重癡肥:倡脂肪稅遏癡肥 涉歧視惹爭議〉(2010)。《大公報》2010年12月13日。(另見: 台灣TVBS新聞網(2010年3月25日)〈三億人口過胖 陸肥胖人口全球第一〉。取自: >更多資料 背景 資料 不健康食物與 肥胖的關係 肥胖人口對個人及 社會帶來的影響 不同持份者的 立場和意見
8
參考資料 - 不健康食物與肥胖的關係 有意見認為進食垃圾食品是導致人們肥胖的主要原因 之一。你是否同意?
(最後更新日期:2012年12月31日) 〈快餐文化導致偏食痴肥〉(2012)。《大公報》,11月6日。(另見: 大公網(2012年11月1日)〈世衛組織鼓勵各國對「垃圾食品」廣告做出限制〉。取自 〈兒童垃圾食物廣告 新加坡擬限播〉(2012),《中時電子報》,10月29日。(另見: 台灣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12年10月2日)〈防止兒童肥胖 限播垃圾食物廣告:2012年垃圾食物廣告調查報告〉。取自: 〈改善兒童肥胖 先減少垃圾食物攝取〉(2012),《華人健康網》,5月27日。(另見 〈獎吃垃圾食物 助長子女偏食〉(2012),《新浪香港新聞網》,2月22日。(另見: 〈世衞倡向垃圾食物徵脂肪稅〉(2010),《太陽報》,11月12日。(另見: >更多資料 背景 資料 不健康食物與 肥胖的關係 肥胖人口對個人及 社會帶來的影響 不同持份者的 立場和意見
9
參考資料 - 不健康食物與肥胖的關係 有意見認為進食垃圾食品是導致人們肥胖的主要原因 之一。你是否同意?
(最後更新日期:2012年12月31日) 〈立法會四題:肥胖及過重〉(2010),《新聞公報》,10月20日。(另見: 〈美兒童卡路里 4成來自垃圾食物〉(2010),《台灣醒報》,10月19日。(另見: 〈總統下命令(增加運動 吃得健康) 貪吃垃圾食物肥胖兒童大增〉(2010),《頭條日報》,2月28日。(另見: 〈10大不健康食物〉(2009),《東周網》,12月15日。 (另見: 〈六成初中生常吃垃圾食物〉(2009),《文滙報》,10月16日。(另見: >更多資料 背景 資料 不健康食物與 肥胖的關係 肥胖人口對個人及 社會帶來的影響 不同持份者的 立場和意見
10
參考資料 - 不健康食物與肥胖的關係 有意見認為進食垃圾食品是導致人們肥胖的主要原因 之一。你是否同意?
(最後更新日期:2012年12月31日) 香港新浪網(2012年5月23日)〈潛移默化 不斷吃不健康食品兒童癡肥 電視灌輸「有功」〉。取自: 〈世衛發指引管垃圾食物廣告兒童肥胖趨嚴重 上聯國議程〉(2011),《明報新聞網》,1月23日。(另見: 〈立法會十五題:兒童肥胖〉(2008),《新聞公報》,4月23日。(另見: 〈垃圾食物充斥 兩成學童肥胖〉(2006),《文滙報》,9月16日。(另見: >更多資料 背景 資料 不健康食物與 肥胖的關係 肥胖人口對個人及 社會帶來的影響 不同持份者的 立場和意見
11
參考資料 - 肥胖人口對個人及社會帶來哪些重要的影響
肥胖人口對個人及社會帶來哪些重要的影響? (最後更新日期:2012年12月31日) 世界衛生組織在線問答(2012年12月28日)〈體重過重所帶來的健康後果是什麼?〉。取自: 人民網(2011年5月19日)〈四大不健康飲食行為影響孩子健康〉。取自: 蕃薯藤新聞(2010年11月2日)〈肥胖兒童糖尿病機率是一般兒童19倍 父母不可輕忽!〉。取自: 〈麥當勞「肥仔餐」 如吃6碗飯〉,(2012)。《經濟日報》,2月24日。(另見: >更多資料 背景 資料 不健康食物與 肥胖的關係 肥胖人口對個人及 社會帶來的影響 不同持份者的 立場和意見
12
參考資料 - 肥胖人口對個人及社會帶來哪些重要的影響
2. 肥胖人口對個人及社會帶來哪些重要的影響? (最後更新日期:2012年12月31日) 台灣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9年12月31日)〈含糖飲料等不健康食品應否課稅?〉取自: 新浪全球新聞(2009年7月28日)〈肥胖問題年耗資1470億美元〉。取自: 世界衛生組織(2012年9月)〈心血管疾病〉。取自: >更多資料 背景 資料 不健康食物與 肥胖的關係 肥胖人口對個人及 社會帶來的影響 不同持份者的 立場和意見
13
參考資料 - 不同持份者的立場和意見 試綜合不同持份者的立場和意見,就如何有效控制肥胖 人口作出具體建議。
(最後更新日期:2012年12月31日) NewsMedical(2012年11月23日)〈研究評估飲食習慣如何可能影響在成人中的肥胖病趨勢〉。取自: 雅虎香港新聞(2012年11月12日)〈丹麥撤銷「脂肪稅」保就業〉。取自: 〈垃圾食物課稅 無益遏止肥胖〉,(2012)。《世界新聞網》,10月25日。(另見: 雅虎香港新聞(2012年6月1日)〈紐約擬禁大汽水打擊痴肥〉。取自: >更多資料 背景 資料 不健康食物與 肥胖的關係 肥胖人口對個人及 社會帶來的影響 不同持份者的 立場和意見
14
參考資料 - 不同持份者的立場和意見 試綜合不同持份者的立場和意見,就如何有效控制肥胖 人口作出具體建議。
(最後更新日期:2012年12月31日) 〈新加坡推行托兒所健康飲食計畫〉(2012)。《中國醫藥報》,5月10日。(另見: 〈美立法改學校餐單 抗癡肥 大增蔬果穀物 減熱量鈉脂肪〉(2012)。《經濟日報》,1月27日。(另見: 新浪新聞網(2011年10月19日)〈丹麥向不健康食品徵稅 專家擔心加劇貧富差距〉。取自: 台灣董事基金會(2011年4月17日)《健康點心與垃圾食物》。取自: 台灣董事基金會(2011年4月17日)《幫助孩童遠離不健康食物-「四不原則」》。取自: 人民網(2011年1月25日)《世界衛生組織敦促控制向兒童推銷不健康食品》。取自: >更多資料 背景 資料 不健康食物與 肥胖的關係 肥胖人口對個人及 社會帶來的影響 不同持份者的 立場和意見
15
參考資料 - 不同持份者的立場和意見 試綜合不同持份者的立場和意見,就如何有效控制肥胖人口 作出具體建議。
(最後更新日期:2012年12月31日) 世華媒體(2011年1月23日)〈世衛促管制垃圾食物廣告〉。取自: 〈全球首例 不健康食品 台將課稅〉(2009)。《蘋果日報》,12月21日。(另見: 新華網華訊(2007年8月17日)〈我國發佈首部《兒童青少年零食消費指南》〉。取自: 背景 資料 不健康食物與 肥胖的關係 肥胖人口對個人及 社會帶來的影響 不同持份者的 立場和意見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