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綠色植物 藻類植物 苔蘚植物 蕨類植物 種子植物.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綠色植物 藻類植物 苔蘚植物 蕨類植物 種子植物."—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綠色植物 藻類植物 苔蘚植物 蕨類植物 種子植物

2 蕨類植物 介於植物體無維管束分化的蘚苔植物和有維管束分化的種子植物之間的一群維管束植物。

3 蕨類植物的分類 葉形(單葉、一回、二回…四回、五回) 葉脈(網狀脈、游離脈、二叉脈…) 葉緣(全緣、鋸齒、深裂、淺裂…)
孢子囊群的形狀(圓形、線形、腎形) 孢子囊群著生位置(葉緣處、缺刻處、葉脈上、 散生於葉背) 孢子囊群孢膜的形狀(碗狀、鱗狀、袋狀、管狀、杯狀、蚌殼狀) 附屬物 鱗片、細毛

4

5

6 蕨類植物的繁殖 可分為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兩種。

7 根 觀音座蓮舅科的根粗且硬,用 thick、succulent(厚、肉質)形容 瓶爾小草科較軟是 succulent
    蕨類植物的根,大部份都為細絲狀根,臺灣只有這三群蕨類的根粗大,如觀音座蓮舅科、瓶爾小草科、鹵蕨。 觀音座蓮舅科的根粗且硬,用 thick、succulent(厚、肉質)形容 瓶爾小草科較軟是 succulent 鹵蕨的根最硬,因此多以thick形容 此外,1.桫欏科的氣生根 2.卷柏類的根支體(rhizophore,或稱「根托」) 3.松葉蕨由莖變態形成的假根 4.槐葉蘋由葉變態的鬚狀假根 5.腎蕨的儲藏根

8 莖 蕨類植物的莖依其生長形式分為 直立莖:桫欏科之一部份、假桫欏、過溝菜蕨、金狗毛蕨及蘇鐵蕨 短直立莖:野小毛蕨
    蕨類植物的莖依其生長形式分為 直立莖:桫欏科之一部份、假桫欏、過溝菜蕨、金狗毛蕨及蘇鐵蕨 短直立莖:野小毛蕨 亞直立莖:莖為節間極短的匍匐性,會斜向上生長,葉由莖的一端 長出,植株多少叢生鱗毛蕨、三叉蕨,蹄蓋蕨 橫走莖 :大部份蕨類都是 腎蕨同時具有三種形式的莖:短而直立的、長而匍匐的、塊莖。

9 葉 葉的分裂 frond 單葉(simple):植株葉片單一,不具任何裂片。 一回羽狀複葉(pinnate):葉身明顯一回,且羽片獨立。
二回羽狀複葉(bipinnate):小羽片獨立。 多回羽狀深裂或複葉(decompound pinnatifid):指裂至四、五回以上的葉

10 葉 分枝 排裂 frond 二叉式分枝(dichotomously branched):指分叉點的兩分枝是一樣的,如雙扇蕨
分枝 排裂 二叉式分枝(dichotomously branched):指分叉點的兩分枝是一樣的,如雙扇蕨 主軸式分枝:有較粗的主幹和相對較細的分枝,如被子植物 假二叉分枝(pseudo-dichotomously branched):指分叉點有多個分支,中央的分枝為休眠芽,乍看之下是兩叉。裏白科植物的主要特徵。 上先型(anadromous):指羽片基部的第一片小羽片,是在靠葉頂側者,此為區分鱗毛蕨科複葉耳蕨屬(上先型)與鱗毛蕨屬(下先型)之重要特徵。  下先型(catadronous):指羽片基部的第一片小羽片,是在靠葉基部者。 下羽片延長(enlarged badiscopic basal pinnules):最下面的羽片,其基部朝下的小羽片較長,鱗毛蕨族、三叉蕨族可見。

11 葉 脈 frond 網狀脈(anastomosing vein) :葉脈形成網狀。 網眼(areolace):指網狀脈的網目。
游離小脈(free veinlet):有些網狀脈的網眼內,會有小脈出現,例如水龍骨科 、三叉蕨科等。 小毛蕨脈型(goniopteroid vein):最末裂片的側脈會和相鄰裂片的側脈連結, 形成方格狀網眼,金星蕨科的小毛蕨、稀毛蕨、圓線蕨、毛蕨可見 窗格狀脈(calthrate):葉脈網眼呈方格狀,新月蕨類的特徵,由小毛蕨脈演 假脈(false vein):非由維管束所組成之束狀組織,狀似葉脈,不是輸導組織

12 frond 特殊構造 腐植質收集構造(humus-collecting):葉片或羽片特化,用來承接有機物及水份,獲取養份.如槲蕨(葉片)、崖薑蕨(羽片)、連珠蕨(羽片)。 氣孔帶(aerophore):氣孔帶是植物體表面一群氣孔聚集的構造,為突起或平面的組織。筆筒樹,葉柄側面的突起,觀音座蓮葉柄白色線條、瘤足蕨柄基下表面突出物、鉤毛蕨羽片基部下面的鉤。 葉舌(legum):位於小葉基部的鱗片狀構造,擬蕨類的卷柏、水韭。 關節(articulation) 水龍骨科及骨碎補科成員在根莖和葉柄間具有關節,是適應乾旱的機制 ,岩蕨的關節在葉柄上,腎蕨,其關節在羽片和葉軸之間 托葉(stipule)出現在厚囊蕨類,瓶爾小草和觀音座蓮舅二科。葉柄基部有兩片較硬的構造,即為托葉 可能是介於種子植物和蕨間的物種

13 frond 特殊構造 芽(bud)蕨類植物也會產生不定芽進行營養繁殖,如長頂端的長生鐵角蕨、長在頂羽片近軸面的實蕨 稀子蕨、東方狗脊蕨,會長出新羽片的星毛蕨等。 羽軸溝(rachis/rachila grooves)有些蕨類的葉軸、羽軸或小羽軸上會有溝,是部份類群的分類依據。羽軸和小羽軸的溝相通的是鱗毛蕨科(除貫眾蕨類、網脈耳蕨) 及蹄蓋蕨科(除假蹄蓋蕨、假鱗毛蕨)的成員,而不通或不具溝的包括金星蕨科、三叉蕨科、和假蹄蓋蕨、假鱗毛蕨、貫眾蕨、網脈耳蕨。

14 葉 特殊構造 frond 毛(hair):單細胞毛(unicellular hairs):具單一細胞之毛。
多細胞毛(multicellular hairs):構成毛的細胞多個,排一列  針狀毛(acicular hair):單細胞毛,出現在金星蕨科的種類。  肋毛(ctenitis hair):多細胞毛,有細胞皺縮的現象。  星狀毛(stellate hairs):多細胞毛,細胞呈放射狀排在單一柄上。  腺毛(gland hairs):具有腺體的毛。 鱗片(scale):多列細胞之附屬物  窗格狀鱗片(clathrate scale):鱗片細胞間相鄰細胞壁不透明,形成 網格狀花紋。  透明鱗片(opaque scale):鱗片細胞之各面細胞壁皆透明,不會有 網格花紋。

15 蕨類植物的孢子囊是由葉的表皮細胞分化發育而成的。在原始類群的孢子囊 是由一群細胞發育而成,稱為厚囊型

16 形體較大,無柄,囊壁厚而由多層細胞構成,產生大量的孢子;較進步類群的孢子囊則由1個細胞發育而成,稱為薄囊型

17 形體瘦小,具有3列細胞的長柄,囊壁薄而由一層細胞構成,通常只產生64個孢子。孢子囊在原始類型是單生於葉腋或葉表基部,其發育孢子囊的孢子葉多在枝頂密集著生而構成孢子囊穗

18 進化類群的孢子囊則成群聚生在一個特化的孢子囊托上,形成圓形以至長線形等外觀的構造,稱為孢子囊群

19 水生蕨類的孢子囊群則著生在特化的孢子囊果(圖七)內,這是最高等分類地位的表現特徵

20 參 考 文 獻 伊藤武夫。1926。臺灣植物圖說。東京弘道閣。95-99 , 1028-1083頁。(日文)
伊藤武夫。1928。臺灣植物圖說續卷。東京國書刊行會。(日文) 林仲剛。1992。臺灣蕨類植物的認識與園藝應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徐國士。1982(主編)。臺灣蕨類植物。臺灣省教育廳。 許建昌。1975。台灣常見植物圖鑑Ⅰ-庭園路旁耕地的花草。台灣省教育會。     21-36頁。 郭城孟。1997。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第壹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臺灣大學農藝系。1968。臺灣耕地之雜草。第二卷。 頁。 蔡進來。1992。惠蓀實驗林場常見的蕨類植物。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Huang,T.-C. 1994(edit.). Flora of Taiwan. 2nd ed. Vol.Ⅰ. Pteridophyta‧ Gymnospermae.       Edit. Comm. Fl. Taiwan, 2nd ed., Taipei, Taiwan, ROC. Pp ,

21 葉 孢子囊和孢子囊群 frond 孢膜(indusium/indusia):孢子囊群外側保護構造,外形及著生方式隨著類群 不同而有差異。
 厚囊(eusporangiate):孢子囊壁細胞多層,囊內孢子數量極多。  薄囊(leptosporangiate):孢子囊壁細胞一層,囊內孢子數量通長為64枚。  假孢膜(pseudo-indusium):由葉緣反捲所形成之孢子囊群外側保護構造。  孢子囊穗(strobilus(i)):擬蕨類植物,孢子葉集生於枝條末端,形成緊縮構造  孢子囊托(sorophore):孢子囊群著生之基座,通常突出於葉遠軸面。  合生孢子囊(synangia):孢子囊數枚癒生,形成一癒合孢子囊。  孢囊果(sporocarp):祇在水生異型孢子的蕨類。 側絲(paraphyses):孢子囊間的不孕性構造,用以保護孢子囊。

22 葉 孢子囊群的外形 具膜:圓型是貫眾蕨、鱗毛蕨、耳蕨、口袋型是鱗蓋蕨、 腎型是腎蕨、球型是柄囊蕨、 J型、馬蹄型是蹄蓋 蕨、線型是鐵角蕨等
frond 孢子囊群的外形 具膜:圓型是貫眾蕨、鱗毛蕨、耳蕨、口袋型是鱗蓋蕨、 腎型是腎蕨、球型是柄囊蕨、 J型、馬蹄型是蹄蓋 蕨、線型是鐵角蕨等 不具膜:像鳳丫蕨、車前蕨、水龍骨科的成員 假孢膜是具葉緣反捲,像鐵線蕨、蕨

23 葉 孢子囊群的排列方式 frond 無孢膜 (1)孢子囊呈散沙狀,鹵蕨屬、羅蔓藤蕨科、沙皮蕨、地耳蕨、萊蕨屬、燕尾蕨科 。
 (2)孢子囊沿葉緣生長,或沿中脈生長,形成長條狀。葉通常單葉全緣,其包括書帶蕨屬、一條線蕨屬、二條線蕨屬。  (3)孢子囊沿脈生長,包括車前蕨屬、金毛裸蕨、澤瀉蕨、鳳ㄚ蕨、粉葉蕨、翠蕨、聖蕨屬、溪邊蕨、蘇鐵蕨屬。  (4)孢子囊群圓形或長形:雙扇蕨科、水龍骨科、禾葉蕨科、茯蕨、星毛蕨、鉤毛蕨、紫柄蕨屬、三葉新月蕨、長柄卵果蕨、貞蕨屬、羽節蕨屬、細葉姬蕨、史氏鱗毛蕨、黃腺羽蕨。

24 有孢膜  (5)孢子囊群 (indusiate),靠近羽片邊緣小脈頂端。孢子囊開口朝外   (a)孢子囊群下與一條脈相連:骨碎補科、腎蕨科、碗蕨科、達邊蕨屬。   (b)孢子囊群下至少兩條脈以上:鱗始蕨亞科。   (c)假孢膜葉緣反捲, 包括鐵線蕨亞科、鳳尾蕨屬、珠蕨屬、黑心蕨、擬旱蕨、碎米蕨、水蕨、球子蕨屬、蕨屬、栗蕨、捲葉蕨。  (6)孢子囊群具孢膜(indusiate),生於脈上,而不長在葉脈頂端(含靠近邊緣,但不生於脈頂)。   (a)孢子囊群長形:烏毛蕨科、鐵角蕨科、蹄蓋蕨族   (b)孢子囊群圓形:蓧蕨科、鱗毛蕨族、三叉蕨族、小毛蕨類、金星蕨屬、方桿蕨、圓線蕨、稀毛蕨、假毛蕨、短柄卵果蕨、腫足蕨、蹄蓋蕨亞科。

25


Download ppt "綠色植物 藻類植物 苔蘚植物 蕨類植物 種子植物."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