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教学目标 1 . 继续积累文言基础知识,了解韩愈其 人,学习文中所运用的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1 . 继续积累文言基础知识,了解韩愈其 人,学习文中所运用的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2 .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点拨,分析课文的整体思路,借鉴本文的论证方法。 3 . 树立以道为师的观念,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2
关于作者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苏轼称他 “文起八代之衰”
3
师 说 ——韩愈 中国文化史上第一篇论述有关教师的不朽之作
4
检查预习 1、下列划横线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郯子(tán)六艺经传(zhuàn)贻(yí) B.句读(dòu)苌弘(cháng)聃(rán) C.阿谀(yú)授之书(shòu)蟠(pán) D.或不焉(fǒu) 谄媚(chǎn)嗟乎(jiē) B
5
3.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C.吾从而师之 D.师不必贤于弟子
6
其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代词,他 (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代词,那些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代词,他 代词,那些 代词,指圣人,译为“他们” 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译为“他们” 语气词,表推测,大概 前指士大夫;后语气词,表反诘,难道
7
特殊句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宾语前置,“之”为提宾标志 不拘于时,学于余。 被动句式 介宾短语后置
8
集体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文意
9
研习文本 这篇文章为谁而作?何以见得? 李氏子蟠
10
为何要为他作文? 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不拘于时,学于余 能行古道
11
如何理解这个“古道”? 古人从师之道。 “道”可以怎么解释?
12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道: 风尚、传统。
13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道:儒家之道
14
博爱谓之仁,行而宜之谓之义,由是而之焉之为道 (韩愈《原道》)
原 探究 博爱叫做仁,(依据当时的环境条件、人情事理做出)最适当的行动就是义,从“仁义”出发,向前走下去,这条路就是道。 道,即儒家的“仁”和“义”的思想。
15
古人从师之道是什么?课文体现在哪里? 一三节 古之学者必有师 圣人无常师
16
从师的原则是什么?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7
韩愈为李蟠写这篇文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拘于时”,当时的风气究竟是怎样的?作者从那几个角度来批判这种风气?论证方法?
风气——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耻学于师
18
对象 从师态度 结果 观点 今之众人 耻学于师 愚益愚 古之圣人 从师而问 圣益圣 通过正反对比,论证了从师学习的 重要性 择师而教之
1 古之圣人 从师而问 圣益圣 通过正反对比,论证了从师学习的 重要性 择师而教之 于其子 小学而大遗 2 于其身 耻师 巫医乐师百工 不耻相师 3 士大夫之族 其智反 不能及 曰师曰弟子 云者,则群 聚而笑之
19
思绪拓展 这篇文章虽是为李氏子蟠而作,还可以认为写给谁看的?
20
我的从师观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