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檳榔 v.s.口腔癌 99年仁愛國小健康促進學校系列活動 成美牙醫診所 林建宏醫師
3
認 識 檳 榔 主成分:檳榔果(檳榔子)(俗稱:菁仔) 配料: 荖花 荖藤 石灰
4
認 識 檳 榔 主成分:檳榔果(檳榔子)(俗稱:菁仔) 配料: 荖花 荖藤 石灰 荖葉
5
檳榔的嚼食方式 第一種:菁仔 將整顆新鮮的檳榔子中間剖開後,夾入切塊的荖花(藤),然後加入白灰紅灰。 平地人最常吃 第二種:包葉仔 以塗石灰於葉面上的荖葉包裹整顆新鮮的檳榔子,。這種檳榔塊原來以原住民嚼食者最多,但近來平地民眾有不少人改吃包葉仔。
6
吃檳榔的感受(好處?) 1.心情愉快,有時會產生飄飄欲仙的快感, 也會讓人感覺體力充沛,工作效率提高, 反應靈敏。
2.生津止渴,與喝可口可樂不相上下。 3.一股甜的氣味充滿呼吸,令人陶醉。 4.寒冷的天氣可以禦寒,體內充滿溫暖。 5.如果同時抽菸,刺激感受更強烈、 更持久。
7
有獎徵答 哪一種吃檳榔法不會致癌? 1.單獨嚼檳榔(不加任何配料) 2.檳榔+荖花 3.檳榔+荖花+荖葉 4.檳榔+荖花+荖葉+白灰 5.把檳榔果實打成果汁喝
8
檳榔子 是檳榔(Areca catechu)樹的果實, 主要成分包括 檳榔素 檳榔鹼 多酚化合物 粗纖維脂肪、醣類等。
9
檳榔子主要成分 檳榔素: 能促進消化道的蠕動、 使瞳孔收縮、心跳降低, 正常量時可增加唾液分泌(生津止渴)
及引起發汗現象,(禦寒,體內充滿溫暖) 但大量食用時,會使大腦活動受抑制, 而顯出動作遲緩現象。
10
檳榔子主要成分 檳榔鹼: 它可以刺激中樞神經系統, 少量可使中樞神經產生興奮感, 大量可使人或動物產生顫抖, 更大量則可生痙攣。
是其中檳榔咀嚼後可產生提神(興奮性) 及保暖感覺的成分, 這也是台灣嚼食檳榔者維持嚼食的理由之一。
11
檳榔子主要成分 多酚類化合物: 在鹼性環境下,會自動氧化, 釋出含氧自由基, 會與細胞或細胞之蛋白、 脂質以及DNA作用,
造成細胞之傷害突變, 甚至細胞的死亡。
12
荖花 雌性荖藤的花穗, 有濃郁的胡椒香氣, 可以促進食慾。 荖花內含的黃樟素 也是致癌物
(黃樟素: 一種自然界之植物精油,存在於黃樟木、九層塔、荖花中;常用於化妝品、香水及食品添加劑。當加於飼料,長期餵食老鼠,已知可引起肝癌。)
13
荖葉 雄性荖藤的葉子, 含兩種主要的酚類化合物: 丁香酚(eugenol)及hydrochavicol,
為抗突變劑,可抗菸草之致癌性又具有抗癌物質可抑制麴菌之生長與黃麴毒素之產生,因此有較少之致癌因素。
14
白灰/紅灰 都是以消石灰Ca(OH)2為基質,只是紅灰中 又加入兒茶素、甘草浸膏及各種秘方成份。 石灰在口腔中會形成高鹼性的環境, 會使口腔黏膜的表皮細胞被破壞, 導致表皮細胞發生增生及變異現象 進而產生口腔癌。
15
檳榔對口腔的影響 1.黑齒---殘渣堆積牙菌斑增加 2.咬耗---牙齒嚴重磨損
16
檳榔對口腔的影響 3.失去臉部對稱外觀---咬肌肥大症 4.牙關緊鎖/顳顎關節障礙---咀嚼功能過度使用,合併黏膜纖維化
17
檳榔毒性較想像更強 致癌成分透過口腔黏膜接觸吸收 ,造成全身系統的危害 。
檳榔青中的檳榔鹼成份會抑制蛋白質核酸DNA傳導 ,造成遺傳傷害 ,檳榔具有遺傳毒性 。 2003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宣布,不論是檳榔籽(菁仔)或包好的檳榔嚼塊,都屬『一級致癌物』
18
檳榔不只引起口腔病變 也會導致食道癌、咽癌、喉癌、肝癌、氣喘、免疫系統異常、心律不整、心肌梗塞、生殖危害(死胎、流產、早產、胎兒體重不足)和糖尿病等等 對健康的危害不是立即的,從開始吃到罹患口腔癌約需15年以上
19
造成 新生兒低體重 比率高 孕婦嚼檳榔則發生率高於常人1.7倍,如果孕婦三合一則高達2.5倍 新生兒平均少107.3公克
20
口腔癌發生率 目前 35人/每十萬人口 五年後 45人/每十萬人口 ---( +5%) 口腔癌發生率 台灣男 世界第三
21
口腔癌死亡率 25~44歲青壯年男性最常見癌症,死亡率為該年齡層十大癌症第一名
22
有獎徵答 以下口腔癌致癌率的高低排序? 1.檳榔+菸 2.檳榔+酒 3.菸+酒 4.檳榔+菸+酒 5.檳榔
23
口腔癌三大危險因子
24
三大危險因子危害全身系統 如果三合一,則達到90倍 咽癌 --- 光嚼檳榔就比常人高出40倍 如果三合一,則達到40倍
如果三合一,則達到195倍 咽癌 --- 光嚼檳榔就比常人高出40倍 喉癌 --- 吸菸又喝酒會較常人高28倍 食道癌 --- 吸菸又喝酒會高至108倍 肝癌 ---光嚼檳榔就比常人高出9.8倍
25
口腔癌的信號 (一)口腔內部發現白色脫屑的斑塊。 (二)口腔內部或週圍 發現腫脹、硬塊,或者長了什麼東西。
(三)長久不能治癒的潰爛。口腔內不明原因的流血,反覆發生。 (四)口腔附近部位麻木或疼痛。
26
口腔癌的演變 嚼食檳榔(+菸酒) 口腔粘膜癌前病變 口腔癌
27
口腔黏膜癌前病變 仍屬良性(非惡性)的組織型態改變,但具較高惡性變異的危險性 白斑 紅白斑 紅斑 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 口腔扁平苔癬
28
輕度白斑 病變部位平滑 而稍厚於鄰近正常黏膜 呈灰白色 稍透明 可能形成溝裂或皺紋
29
均勻型白斑 稍厚於輕度白斑 呈均勻白色 表面平滑或粗糙 觸診感覺像皮革 溝裂明顯且增多 可能與周圍輕度白斑同時存在
30
非均勻型白斑 從表面徵象可分為 顆粒狀白斑 結節狀白斑
31
紅白斑 紅白色交雜而表面糜爛性的紅白斑容易發生惡性變異
32
紅斑 黏膜呈均勻性 界限清楚或瀰爛性 表面絨毛狀且柔軟之紅色斑塊 較高惡性變異機率
33
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 O.S.F.) 為一種癌前狀態常與其他癌前病變或口腔癌並存 患者張口受限 嚴重時最大張口度可能少於1-2公分
對辛辣食物敏感 口腔內會有灼熱感或刺痛 口腔黏膜乾澀顏色泛白或淡黃 平滑但缺乏彈性
34
口腔扁平苔癬 惡性變異機率低 黏膜會有網狀或放射環狀的白色細紋
35
口腔癌 口腔癌的發生與口腔長期受到刺激,而產生細胞變性有密切的關係,其中以嚼食檳榔為最主要的原因(88% )。
其他如:吸菸、喝酒、梅毒、過度陽光照射、長期營養缺陷、口腔衛生不良、長期食用過熱、太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尖銳的蛀牙、破損的補綴物、製作不當的假牙與牙套…都是造成口腔癌的可能原因。
36
口腔癌---疣狀癌
37
口腔癌---鱗狀細胞癌
38
口腔癌治療 以手術切除為主-放射治療為輔 化學治療--僅用於協同治療 或緩和醫療 口腔癌目前無有效之標靶治療
39
口腔癌治療 早期 (第一 二 期)接受治療 治癒率可達 80% 咀嚼 吞嚥 發音功能多能保留
40
口腔癌治療 晚期(第三 四 期)接受治療 治癒率不到三分之一 功能多不能保留!! 切莫懼怕開刀 尋求中藥治療 延誤時機
41
口腔癌的自我檢查 發現以下情形時應提高警覺,並立即請醫師作進一步的口腔檢查或病理切片檢查:
1.口腔黏膜的顏色或形狀改變 –變白、紅、褐、或黑,且無法抹去 2.潰瘍 –超過兩週以上未癒合之口腔黏膜潰瘍。 。
42
口腔癌的自我檢查 3.腫塊 –口內或頸部任何部位有不明原因之腫塊 4.舌之運動與知覺 –舌頭的活動性受限制,導致咀嚼、吞嚥、說話困難、舌頭半側感覺麻木或無知覺。
43
口腔癌的自我檢查 5.顴骨 –顴骨局部腫大,導致臉部左右不對稱。
6.口腔黏膜之知覺與開口度 –口腔黏膜乾澀、灼熱、或有刺痛感,開口受限,張嘴時口腔黏膜拉緊
44
口腔自我檢查重點
45
如何預防口腔癌 1.避免菸草、紙菸、煙斗、檳榔、酒等長期對唇、舌和口腔粘膜的刺激。
在台灣研究報告中已知檳榔是主要的禍首,發現單獨嚼檳榔的致病危險率已達28倍,甚至比吸菸+喝酒的22倍還高,更遑論大多數的人都是"三合一族",檳榔、吸菸、喝酒一起來則高達123倍。
46
如何預防口腔癌 2.避免長期直接曝露在強烈陽光底下,必要時戴帽子或塗防曬品。 3.如有不正的牙齒或假牙,對周圍有所摩擦,應立即前往牙醫矯正。
47
如何預防口腔癌 4.飲食要正常,食物營養要均衡,有時維他命或其他營養要素缺乏,所造成的口腔黏膜變化,也有可能誘致癌症發生。
5.避免長期食用太熱或太辣的食物。
48
如何預防口腔癌 6.早期發現, 正確治療: 早期口腔癌 的治癒率 可達八成以上
49
四癌篩檢 子宮頸抹片檢查-----30歲(含)以上婦女 乳房攝影檢查 ------45~69歲婦女,每2年1次 (滿2年以上未做者)
檢查項目 篩檢資格 子宮頸抹片檢查 歲(含)以上婦女 乳房攝影檢查 ~69歲婦女,每2年1次 (滿2年以上未做者) 大腸直腸癌篩檢 ~69歲,每2年1次 口腔癌篩檢 歲(含)以上且符合以下: 抽菸 嚼檳榔 或 已戒檳者, 每2年1次
50
謝 謝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