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鲁迅
3
重点: 1、司马迁的经历与《史记》创作。 2、解释纪传体、互见法。 3、史记的体例、内容和艺术成就。 4、史记的地位及影响。
4
一、司马迁的生平及心态变化 1、20岁以前—率真、自由、宏大。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年十岁,则诵古文” (《太史公自序》)
进京后,有机会向古文大师孔安国学习古文,向当时今文大师董仲舒学习公羊派《春秋》。
5
2、壮游天下----飘逸、淳厚、豪迈。 壮游路线:“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太史公自序》)
6
宋代马存说:“子长生平喜游,方少年自负之时,足迹不肯一日休,非直为景物役也,将以尽天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今于其书观之,则其生平所尝游者皆在焉。南浮长淮,溯大江,见狂澜惊波,阴风怒号,逆走而横击,故其文奔放而浩漫;望云梦洞庭之波,彭蠡之渚,涵混太虚,呼吸万壑而不见介量,故其文停蓄而渊深;见九嶷之芊绵,巫山之嵯峨(CUO”e高峻),阳台朝云,苍梧暮烟,态度无定,靡蔓绰约,春装如浓,秋饰如薄,故其文妍媚而蔚纡;
7
泛沅渡湘,吊大夫之魂,悼妃子之恨,竹上犹有斑斑,而不知鱼腹之骨尚无恙者乎?故其文感愤而伤激;北过大梁之墟,观楚汉之战场,想见项羽之喑噁,高帝之谩骂。龙跳虎跃,千兵万马,大弓长戟,俱游而齐呼,故其文雄勇猛健,使人心悸而胆栗;世家龙门,念神禹之大功,西使巴蜀,跨剑阁之鸟道,上有摩云之崖,不见斧凿之痕,故其文斩绝峻拔而不可攀跻(ji);讲业齐鲁之都,睹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彷徨乎汶阳洙泗之上,故其文典重温雅,有似乎正人君子之容貌。”(见《史记评林》P16)
8
3、入仕为官---昂扬、深沉、发奋。 奉使西征巴蜀: 参加封禅大典:(前110年) 登泰山筑坛祭天曰封,在山南梁父山上辟基祭地曰禅。
接受遗命:“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自序》) “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自序》) “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38岁继任太史令。
10
4、遭遇宫刑----痛苦、自卑、忧愤。 42岁参加制定太初历, 并开始著述《史记》 47岁遭遇李陵事件。 50岁出任中书令。
约53岁著成《史记》。 近60岁去世。 陕西韩城太史公祠
12
1、司马迁有哪些经历与《史记》的写作有关? 2、二晏的词风有何异同? 3、白居易的诗歌应当怎样分类? 4、简述元代杂剧的文体特征
南 开 大 学 中国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共24分,每小题4分) 1、一人永占 2、诚斋体 3、阳羡派 4、《元曲选》 5、风骚 6、志人小说 二、简答题(共36分,每小题6分) 1、司马迁有哪些经历与《史记》的写作有关? 2、二晏的词风有何异同? 3、白居易的诗歌应当怎样分类? 4、简述元代杂剧的文体特征 5、默写杜甫诗《登高》。 6、简述《红楼梦》的版本系统。 三、论述题(任选二题,共40分,每小题20分) 1、试比较玄言诗与陶渊明诗的异同 2、试论苏轼对词体发展的贡献 3、从成书方式的演变谈明清小说自身的进步
13
二、《史记》的结构体例 《史记》由五体组成: 1、《本纪》十二篇。 2、《表》十篇。 3、《书》八篇。 4、《世家》三十篇。
5、《列传》七十篇。 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原题《太史公书》, 《太史公记》、 《太史记》,东汉桓灵之际,始专名《史记》。
14
司马迁著 作除《史记》外, 还有著名的《报任安书》、《悲士不遇赋》。
15
纪传体: 指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的史书编纂体例,始创于司马迁的《史记》。《史记》由“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组成,其中“本纪”、“世家”、“列传”都是人物传记。后来班固《汉书》去掉“世家”并入“传”,这样就只有“纪”、“传”两种了。后世由此称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为纪传体。
16
本纪:记载从黄帝到武帝各代帝王的兴废和政治大事。
裴松之《史目》:“天子称本纪,诸侯曰世家”。 张守节《史记》卷一《五帝本纪.正义》:“本者,系其本系,故曰本;纪者,理也,统理众事,系之年月,名之曰纪。” 刘知几《史通卷二》《本纪》:“盖纪者,纲纪庶品,网罗万物,论篇目之大者,其莫过于此乎!” 本纪之义有二:一为法则、纲要之意。二为记载国君之言事专用。
17
十表:分世表、年表、月表三种。是按世代年月分别记载历史大事。
司马贞《史记》卷13《三代世表.索隐》:“《礼》有《表记》,而郑玄云‘表,明也。’谓事微而不著,须表明也,故言表也。” 表的用意有三:一是表隐微之事,使之鲜明。二是扩大纪传的记事范围。三是与纪传互为经纬,是联系纪传的桥梁。
18
八书:是有关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记载专章。
司马贞《史记》卷23《礼书.索隐》:“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此之《八书》,记国家大体。” 八书是分门别类的文化制度史。
19
世家:主要记载诸侯王大事间而述及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的时事迹。
刘知几《史通》卷二《世家》:“案世家之为义也,岂不以开国承家,世代相续。”;“司马迁之记诸国也,其编次之体,与本纪不殊,盖欲抑彼诸侯,异乎天子,故加以它称,名为世家。” 世家之义有三:一是记诸侯列国史。二是载传代家史。三是与《本纪》同体,均编年记事,因有别于天子等第而别名“世家”。
20
列传:是历代上自将相,下至游侠,社会各阶层人物的传记。
司马贞《史记》卷61《伯夷列传.索隐》 :“列传者,谓叙列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故曰列传。” 列者,陈也,传,本为经注之说明,司马迁借以传人,记功臣贤人之言行以注《本纪》,表示人臣拱卫主上。
21
山东师范大学古代代文学研究生 入学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3分×5 1、风骚 2、《史记》体例 3、韩孟诗派 4、竟陵派 5、性灵派 二、简答题7分×5 1、简述汉大赋代表作家及其基本艺术特色。 2、简述李商隐七言律诗的艺术成就。
22
史记三家注 南朝 宋裴骃集解 唐 司马贞索引 唐 张守节正义
23
三、司马迁的修史理想 究天人之际: 即探讨天道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在时代氛围的笼罩下,司马迁思想中不可避免地受天命论的影响。(《绛侯周勃世家》、《吴王濞列传》) 从整体上看,他能从叙述史实出发,客观地反映人物的生平活动,基本上摆脱天道、天命思想的影响。(《伯夷列传>)
24
通古今之变: 就是要通过对三千年历史的发展变化的考察来寻求促成这些变化的原因。为此,司马迁确定了自己研究历史的方法即“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从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中去寻求某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既突出了司马迁对治乱兴衰规律的总结,也表现出他进步的政治思想。
25
成一家之言: 其一:“一家言”的结构,融会贯通百家学说以建立统一的新思想体系。。 其二:“一家之言”的核心思想是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以志古自镜。
其三:“一家之言”的表述形式,创立百科全书式的纪传体通史,奠定史学的独立地位。
26
四、《史记》的思想倾向 1、揭露统治者的暴行、暴政。 A、揭露汉代帝王的丑恶面目。 B、揭露统治阶级内部的丑行。
C、揭露贪官酷吏残害无辜的罪行。 2、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农民起义的合理性 。
27
3、歌颂反抗暴政的刺客和侠客和一些具有优良品质的中下层社会人物 。
4、歌颂爱国人物和对历史有贡献的人物 。
28
山东师范大学古代代文学研究生 入学考试题 四、论述题15分×2 1、结合作品论述司马迁《史记》人物传记的进步思想内容。 2、清初至清中叶的长篇小说主要有哪几种类型?举例说明。
29
五、《史记》名篇赏析《李将军列传》 艺术成就: [2]对比衬托,突出重点。 第一与匈奴射雕者对比,突出李广的高超射技。
[1]以“善射”为骨。 [2]对比衬托,突出重点。 第一与匈奴射雕者对比,突出李广的高超射技。 第二与名将程不识对比,突出李广的治军简易。 第三与李蔡对比,突出李广的怀才不遇。 [3]、选材典型,剪材得当。 [4]、文浅情深,韵味悠长。
30
精彩评述: 明代茅坤《史记钞》说:“李将军于汉为最名将,而卒无功,故太史公极意摹写淋漓,悲咽可涕。”
清代牛云震《史记评注册·李将军列传》也说:“传目不曰李广,而曰李将军,以广为汉名将,匈奴号之曰飞将军,所谓不愧将军之名者也。只一标题,有无限景仰爱重。”这些评论都是非常准确的。
31
牛震云《史记评注》:“一篇精神在射法一事,以广所长在射也。开端广家世世受射,便是一传之纲领,以后叙射匈奴,射雕,射白马将,射追骑,射猎南山中,射石,射虎,射阔狭以饮,射猛兽,射裨将,皆叙广善射之事实。‘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云云,又‘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云云,正写广善射之神骨。末附李陵善射、教射,正与篇首‘世世受射’句收应,此以广射法为线索贯穿者也。”
32
思想意义: 1、它歌颂了项羽的丰功伟绩,表现了一种进步的历史观(钜鹿之战)。
《史记》名篇赏析:《项羽本纪》 思想意义: 1、它歌颂了项羽的丰功伟绩,表现了一种进步的历史观(钜鹿之战)。 2、如实地写出了项羽的种种弱点和错误,揭示了他必然失败的命运,表现了作者“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 致命弱点之一:残暴。 致命弱点之二:不善用人。 致命弱点之三:缺乏政治头脑。
33
精彩点评: 吴见思曰:“项羽力拔山气盖世,何等英雄,何等力量,太史公亦以全神付之,成此英雄力量之文。如破秦军处,斩宋义处,谢鸿门处,分王诸侯处,会垓下处,精神笔力,直透纸背,静而听之,殷殷阗阗,如有百万之军藏于汗青之中,令人神动。”(《史记论文》)
34
李晚方《读史管见》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以神勇之笔写神勇之人,亦千古无二。迄今正襟读之,犹觉喑哑叱咤之雄,纵横驰骋于数页之间,驱数百万甲兵,如大风卷箨(tuo),奇观也。”
35
艺术特色 1、精于剪材:选取一生中三件大事。
36
钜鹿之战: 首先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他目无强秦的伟大气魄和正确无误的战略部署。 其次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展示楚兵呼声震天的声威及项羽猛若雄狮、威如天神的雄姿。
37
鸿门宴: 这场刀光剑影的鸿门宴体现出丰富的历史内涵。因为它标志着两种转折。 历史的转折。 刘项命运的转折。
39
垓下之围:写了项羽的悲剧结局。但也没有忘记突现他的英雄本色。
选材上司马迁在突出描写重大事件的同时,也没有忽略一些典型细节。 2、善于塑造人物形象。
40
创造性表现方法的运用。 (1)注意场面描写。 (2)注意渲染气氛。如垓下之围。 朱熹云:“慷慨激烈,有千载不平之余愤。” 吴见思《史记论文》:“‘可奈何’、‘奈若何’,若无意义,乃一腔愤怒,万种低回,地厚天高,托身无所,写英雄失路之悲,至此极矣。” 钱钟书《管锥编》引清人周亮工语:“垓下是何等时,虞姬死而子弟散,匹马逃亡,身迷大泽,亦何暇更作歌诗?既有作,亦谁闻之,而谁记之欤?吾谓此数语,无论事之有无,应是太史公笔补造化,代为传神。”
41
(3)注意细节描写。 钱钟书《管锥编》:“司马迁行文,深得累叠之妙,如本篇末写项羽‘自度不能脱’,一则曰‘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再则曰‘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三则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心已死而意犹未平,认输而不服气,故言之不足,再三言之也。” (4)善于通过琐事来显示人物性格的特征要,如项羽少年逸事。
42
3、采用互见法: (旁见侧出法。本体晦之,而他传发之。)
是《史记》选择、安排材料以反映历史、表现人物的一种方法。可分为有无互见和详略互见。对某些人物的某些材料,在本传中未写,在他传中写了,这是有无互见。对某些史实和某些人物的事迹,在一篇传中详写,在其它传中略写,这是详略互见。采用互见法,有时是为了避免行文的重复,有时则是为了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多面性。
43
4、富有特色的语言描写。 A、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B、语言简洁、精炼,极富表现力。
44
名篇赏析:《魏其武安侯列传》 相关史实及思想内涵: 隐约地揭露了最高统治集团内部,即皇帝和太后之间相互争权、互相倾轧的内幕。 篇章分析:
文章写的最精彩的是魏其设宴、灌夫骂座和东朝廷辩。 文章通过对这三幕具有戏剧性冲突的描写,不仅把他们三人的性格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而且也揭示了武帝与王太后之间微妙、紧张的关系。
45
精彩点评: 吴见思曰:“三人传分作三截,各为一章,犹不称好手。他却三人打成一片,水乳交融,绝无痕迹。如入田蚡,紧接魏其,先序魏其,带出灌夫,其神理可见。三人有一人单序处,两人双序处,三人合序处,竟有撇却三人于虚空别序处,不可不细看也。其写醉语、怒语、对簿语、忙语、闲语,句句不同。至武帝亦不直武安,无奈太后何?亦欲廷臣公论,乃诸臣竟不作声,遂发作郑当时,是一肚皮不快活语,一一如妙。”(《史记论文》)
46
李景星曰:“此传虽曰《魏其武安侯列传》,实则窦、田、灌三人合传也。两个贵戚,一个酒徒,惹出无限风波。头绪纷繁,如何措手?而太史公独用力博众兽手段,构成一篇绝热闹文字,真是神力。传以魏其、武安为经,以灌夫为纬,以窦、王两太后为眼目,以宾客为线索,以梁王、……、程不识、汲黯、郑当时、石建许多人为点染,以鬼报为收束,分合联络,错综周密,使恩怨相结,权势相倾,杯酒相争,情形宛然在目。而武安侯田蚡恃其宠骄,以琐屑嫌隙倾杀窦、灌。此尤千古不平之事,故传又特意写出。奇文信史,兼擅其长,宜乎于古今史家中首占一席也。”(《史记评议》)
47
《史记》的悲剧精神即“有价值的东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悲剧主人公为实现自身的价值进行不懈的奋斗,他们的所作所为展现了人生命的活力。 [2]、悲剧主人公都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他们在尖锐的矛盾斗争中,身处逆境,但他们表现出来的不是软弱和退却而是勇敢奋进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毅力。 [3]、悲剧主人公都具有正义感和高尚的情操。
48
缺失型的悲剧英雄:项羽生前战功赫赫,死得慷慨壮烈,但弱点也暴露得明显,只是他没意识到本身的缺欠。
悲剧英雄形象的塑造。 完美型的悲剧英雄:所作所为几乎无可挑剔,如赵氏孤儿中的公孙仵臼,刺客等,把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缺失型的悲剧英雄:项羽生前战功赫赫,死得慷慨壮烈,但弱点也暴露得明显,只是他没意识到本身的缺欠。
49
青岛大学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A卷 科目代码:319 科目名称:中国古代文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左传 2、主客问答 3、昆腔 4、三言二拍 5、宋诗派 二、回答(每题15分,共45分) 1、结合司马迁生平,试分析《史记·项羽本纪》的悲剧美。 2、王国维誉周邦彦为“词中老杜”,以为“北宋人如欧、苏、秦、黄,高则高矣,至精工博大,殊不逮先生(周邦彦)。”请结合周邦彦词作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看法。 3、《水浒传》中的几路起义群体,同样杀人放火,书中却只肯定梁山好汉,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审美价值观? 三、论述(三题中任选二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论《离骚》“三求女”的构思基础与象征意义。 2、论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创造。 3、从《西厢记》看中国文学“才子佳人”的叙事模式。 四、评析(20分) [菩萨蛮]五首(其二) 韦庄
50
司马迁“发愤著书”的文学主张 他在《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中都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这一理论自提出以后,作为我国古典文论中一条历史贯穿线,对文艺创作的影响非常深远。历代思想家和文学家或从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或从时代政治的影响上,或从个人的遭遇上,以各自的体会,从不同的角度,不断丰富和发展着这一理论。
51
梁代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咏性情,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不平者乎!
52
[唐]刘禹锡《上杜司徒书》: 昔称韩非著书,而《说难》、《孤愤》尤为激切,故司马子长深悲之,为著于篇,显白其事。夫以非之书,可谓善言人情,使逢时遇合之士观之,固无异于它书矣。而独深悲之者,岂非遭罹世故,益感其言之至耶?……然后知韩非之善说,司马子长之深悲,迹符理会,千古相间,虽欲勿悲,可乎? 这是从鉴赏和接受美学的角度来阐发自己对“发愤著书”说的理解和认识。
53
[宋]欧阳修《梅圣诗集序》: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54
[明]李贽《杂说》: 且夫世之真能文者,比其初皆非有意于为文也。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其口头又时时有许多欲语而莫可所以告语之处,蓄极积久,势不能遏。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
55
[清]刘鹗《老残游记自序》: 《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
56
“发愤著书”的理论内涵及学说意义: 第一:它明确指出穷愁困辱是成就伟人的一个条件,是取得创作成功的一种动力。因为只有穷愁困辱带来的坎坷和磨难,才使得作家对社会和人生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才能使他们产生非凡的激情,吐发不平的思虑,从而创作出伟大的作品。 第二:穷愁困辱所结之“思”,之“怨”,如不能通其道,在功业上发展,那就应当“述往事,思来者”,在作品中喷涌而出,形成思想的火花,使生命永生不息。
57
南 开 大 学2002年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一、简释(共30分,每小题6分) 1、性灵 2、神韵 3、风骨 4、象外之象 5、结构第一 二、写出5部宋代诗话(10分) 三、从《文心雕龙》的下列篇中任选一篇,阐述其内容,并分析、评价其理论意义(20分) 《体性》 《情采》 《知音》 四、说明批评史上“发愤著述”说的发展流变。(20分) 五、简述王学对晚明文学思潮的影响。(20分)
58
六、《史记》的艺术成就 《史记》不仅是一部史书,同时也是一部艺术成就极高的文学著作,它开创了中国传记体文学的先河,其艺术成就主要反映在对历史人物的描写方面,具体表现为: 一、善于选择、安排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从写人艺术看,司马迁开创传记文学,将历史人物写得形象生动,尤其是那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往往代表了社会上某一类人,反映了社会形象,有的达到了一定典型化的程度。
59
1、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事件。 2、注意细节描写。 3、采且互见法。所谓互见法指的是,同一历史人物在不同的传记中表现出不同的一面,通过诸多传记来展示历史人物的全貌;为了避免重复,同一事件在主要当事人传记中出现之后,在相关的另一人物传记中略去不写,只说明见“某某传中”。
60
二、调动了心理描写、对比手法、肖像刻划、环境烘托、夹叙夹议手法等多种表现手法来描写历史人物。
1、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 2、两两对照,烘托人物: 对照衬托是司马迁《史记》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它在对比中见义,使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如《李将军列传》等。
61
3、心理刻画,展现灵魂: 司马迁在《史记》中注意采用各种艺术手法,对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精心的描绘。 [1]、安排人物的独白来描写人物的心理。 [2]、以人物自唱的诗歌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3]、直接写人物的心理变化。
62
三、独到的叙事结构: 大结构即是司马迁独创的“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这五种体例不仅各具笔法,而且又是一个严密的系统。它们与前代史书相比,结构更为合理、更为严密。 “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郑樵《通志》),它成为中国传统史学的主要形式。 小结构即是依照作者对传主的认识了解和发现,以及由此所确定的每一篇作品的主题来具体组织安排的结构。
63
四、纯熟的叙事语言 1、叙事语言生动传神。 2、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64
华东师范大学 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考试科目:中国文学史 招生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一、标点并翻译(10%) 贵远而践近者常人之用情也信耳而疑目者古今之所患也是以秦王叹息于韩非之书而想见其为人汉武慷慨于相如之文而恨不同世乃既得之终不能拔或纳谗而诛之或放之乎冗散此盖叶公之好伪形见真龙而失色也 二、名词解释(20%) 1、风骚 2、汉乐府 3、建安风骨 4、张王乐府 5、西昆体 6、肌理说 7、文苑英华 8、浙西词派 9、散曲 、桐城派 三、简答题(任选五题)(30%) 1、先秦诸子散文可分为几个发展阶段?举出各个阶段的代表作。 2、简述《史记》在人物描写方面的特色。 3、李杜诗风比较。 4、简述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
65
招生专业: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考生注意:
华东师范大学 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考试科目:文学基础 招生专业: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考生注意: 无论以下试题中是否有答题位置,均应将答案做在考场另发的答题纸上(写明题号)。 一、名词解释(30分,每题5分) 1、永明体 、公安派 、现代评论派 三、论述题(70分,第一题30分,必做;第二、三、四题选做二题,每题20分) 1、什么是文学消费及文学消费的二重性?文学消费的理论视角对理解当下的文学现象具有怎样的启迪意义? 2、试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左翼小说。 3、举例阐述自然主义文学特点及其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 4、试论《史记》的人物形象塑造艺术。
66
七、史记的地位及影响 1、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 2、具有诗的意蕴和魅力。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的《史记》开辟了中国古代纪传体的正史写史体例,后来史家在书写正史时都是按照这个体例加以写作的,有些书虽略有变化,但最终都没有脱出这种方式。同时,司马迁本着“不虚美,不隐恶”的原则来创作史书,这种精神为后代史家所继承。 因司马迁个人不幸入狱,其人生经历与屈原有相似之处,所以在《史记》中,作者融入了个人对社会的批判、对人生的认识,也展现出了个人的悲愤。有似于屈原的《离骚》。
67
3、史记中大力弘扬的人文精神,为后人树立一面光辉的旗帜。
4、成为后代散文创作的楷模。 5、为后代小说和戏剧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68
浙江大学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题 报考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考试科目:中国古代文学 2000年试题 1、述先秦散文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影响。 2、略述五言诗的起源及《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3、列举最能体现李煜、李清照创作风俗的具体作品各一首,并作简要评析。 4、传世的我国早期戏曲小说经历了怎样一个独特的发展过程?被称为什么?哪些作品属于这种情况(举出五部以上)?并就其中一部扼要说明其成书过程。 1999年试题 一、略述比兴手法的历史嬗变。 二、鲁迅称《史记》为“无韵之离骚”,此说当否,请抒已见。 三、浅析盛唐边塞诗派的创作特征及高、岑诗风之异同。 四、点评《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中的女主人公形象。
69
研究方向:先秦两汉六朝文学 考试科目:先秦汉魏六朝文学 一、文学常识题。(每题2分,共20分) 1、指出《楚辞.哀郢》一诗的写作背景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题 招生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研究方向:先秦两汉六朝文学 考试科目:先秦汉魏六朝文学 一、文学常识题。(每题2分,共20分) 1、指出《楚辞.哀郢》一诗的写作背景 2、《诗经.王风.黍离》一诗的主要内容。 3、写出江淹骈体赋的代表作两篇。7、建安七子 8、元嘉三大家 9、汉赋四大家 10、《诗经原始》、《乐府诗集》的作者及时代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唐前七言诗的发展过程。 2、举出清代以前(包括清代)《史记》研究的五部著作,并简要介绍该书的主要特点。 三、《诗品》评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请结合曹植的作品,谈谈你的看法(20分)
70
参考书 《史记》 司马迁 中华书局1959年版 《史记评林》 凌稚隆辑校 天津古 籍出版社1998年版
《史记》 司马迁 中华书局1959年版 《史记评林》 凌稚隆辑校 天津古 籍出版社1998年版 《史记人物传记论稿》 郭双成 中州 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史记通论》 韩兆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史记教程》 安平秋等 华文出 版社2002年版
71
思考题 1、解释纪传体、互见法。 2、史记的艺术成就。 3、史记的地位及影响。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