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 神木职教中心(语文组) 薛毅涛.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 神木职教中心(语文组) 薛毅涛."—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 神木职教中心(语文组) 薛毅涛

2 课文学习重点 ①掌握文中的常见文言实词,学习古今异义的有关知识 。
 ①掌握文中的常见文言实词,学习古今异义的有关知识 。  ②体会这篇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③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3 背景介绍 战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21)后期,秦、楚、赵魏、燕、韩、齐“七雄”并峙,秦国的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了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连横”策略。赵国是北方的一个大国,西临强秦,在秦国对其他国家的不断攻伐中,首当其冲,自然十分重视军事外交的措施。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国内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展开的。

4   楚国和赵国,实力比较强。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然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5 课文重点词语积累

6 掌握下列字的读音 缪公(mù ) 避匿( nì ) 缪贤( miào ) 汤镬(huò) 虽驽(nú ) 肉袒( tǎn )
盆缶(fǒu ) 案图(àn ) 可予不(fǒu ) 渑池( miǎn) 诈 佯(yáng ) 列观(guàn ) 甚倨( jù ) 皆靡(mǐ ) 传舍(zhuàn) 不怿(yì ) 衣褐(yì hè ) 睨柱(nì)

7 通假字 ⑴可与不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 (不=否,表疑问语气) ⑶拜书送于庭 ⑷召有司案图 (奉=捧,用手捧)
 通假字 ⑴可与不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 ⑶拜书送于庭   ⑷召有司案图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不=否,表疑问语气) (奉=捧,用手捧) (庭=廷,朝廷) (案=按,察看) (缪=穆 ) (孰=熟,仔细)

8 解释下列词语 ⑴拜为上卿 ⑵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⑶布衣之交 ⑷请指示王 ⑸请以咸阳为赵王寿 ⑹于是相如前进缶 ⑺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⑻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授予官职 忧虑,担心 平民(借代) 指出,给...看 向人敬酒或献礼 上前,进献 扬言,到处说 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旁系亲属

9 古今异义 (古义:跑;今义:行走) 1、窃计欲亡走燕 (古义:尊重;今义:严格) 2、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3、相如奉璧奏秦王
(古义:呈献;今义:演奏或取得) 4、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古义:离开;今义:前往) 5、璧有瑕,请指示王 (古义:给……看;今义:上级给下级的命令) 6、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扬言(动词;今义:表明立场观点的文告)

10 7、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古义:妃嫔;今义:美貌的女子) 8、位在廉颇之右 (古义:上;今义:与左相对) 9、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亲,指内亲,父母兄弟姐妹等;戚,外戚,母系或妻系的亲属。“亲戚”一般指内亲,有时也指外戚。今义:指跟自己的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比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

11 词类活用 ⑴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 ②左右欲刃相如 ③乃使从者衣褐 ④相如前进缶 安置住宿 用刀杀 穿 走向前 ⑵名词作状语
①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②相如廷斥之 ③怒发上冲冠 4、卒廷见相如 ⑵名词作状语 从小路 在朝廷上 向上 在朝廷上

12 ⑶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 ②秦王恐其破璧 ③宁许以负秦曲 ④毕礼而归之 ⑷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使……完整
使……破,撞破 使……承担 使……回去 ⑷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羞,以……为羞耻 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13 文言句式 ①宾语前置: 何以知之 君何以知燕王. 1.判断句 : 求人可使报秦者 ②定语后置: 欲与王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③状语后置:
何以知之 君何以知燕王. 求人可使报秦者 欲与王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1.判断句 :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我为赵将。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定语后置: ③状语后置:

14 3.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2)大王见臣列观。 (3)遂与秦王会渑池。 (4)不如因而厚遇之。 4、省略句: 传(之)以(之) 臣(于)列观 会(于)渑池 (我们)不如

15 一词多义 负 ①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②秦贪,负其强 (使……承担)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倚仗,凭借)
  ①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②秦贪,负其强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使……承担) (倚仗,凭借) (违背) (辜负,对不起) (背着)

16 ① 相如顾召御史书曰 ②顾野有麦场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④莫我肯顾 ⑤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后于赵者 (回头) (回头看\环顾) (拜访、拜见) (顾惜、顾念) (只不过)

17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③相如引车避匿 (延请) ( 拉 ) (牵,拉,引申为掉转)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则幸得脱矣 ③ 而君亦幸赦臣 (宠 幸) (侥 幸) (幸而,幸好)

18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 (派)  (出使)  (让) (使臣)

19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白白地) (仅仅,只不过)

20 ① 伐齐,大破之 ②秦昭王闻之   ③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⑤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指代齐国) (这件事) (取消句子独立性) (这) (我)

21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凭着,凭借)
① 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凭着,凭借) (用) (同“而”,相当于用来) (相当于“用来”) (因为)

22 ① 相如因持璧却立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④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 (于是,就。副) (趁机) (通过,经由) (沿袭)

23 ① 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而君幸于赵王   ③故燕王欲结于君 ④强秦不敢加兵于赵者 ⑤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在) (被) (与) (对,向) (对于)

24 ① 夫秦强而赵弱 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 ④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表并列) (表假设,如果) (表承接) (表转折,但是)

25 理解课文内容

26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将相和好(负荆请罪) 整体感知课文 本文写了哪几件历史事件? 3-13 14-16 17-21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将相和好(负荆请罪) 3-13 14-16 17-21 找出每一事件在文中的起止段落。

27 赵王得璧 秦王邀赵王 廉颇妒相如 左右欲刃相如 相如劝阻舍人 秦王索璧 相如请命 相如持璧撞拄 召有司案图 官拜上卿 群臣商议 负荆请罪
将相和好 拜为上大夫 相如逼秦王击缶 渑池相会 赵王鼓瑟 九宾于廷 从者归璧于赵 相如赴秦 相如引车避匿 廉颇送至境 秦王得璧

28 课文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2)简介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 第二部分(3-13)完璧归赵(分3层)
1、(3-5)写蔺相如奉璧出使前,初步表现出来的胆识 2、(6-11)写蔺相如奉璧出使后与秦王斗争的经过 3、(12-13)写蔺相如奉璧出使后取得的成果 第三部分(14-16)渑池会(分3层) 1、(14)写会前计议 2、(15)写会上斗争 3、(16)写斗争结果 第四部分(17-21)将相和(分3层) 1、(17-18)写廉颇居功自傲,相如退让 2、(19)写相如不计私怨,说服舍人 3、(20-21)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29 课文结构 蔺相如 廉 颇 献策、使秦、智斗、完璧归赵 事 迹: 完璧 归赵 思想性格: 机智勇敢 逼秦王击缶 戏秦臣献都 事 迹: 渑池 会
廉 颇 课文结构 献策、使秦、智斗、完璧归赵 事  迹: 完璧 归赵 思想性格: 机智勇敢 逼秦王击缶 戏秦臣献都 事  迹: 渑池 谏赵设防 有勇有谋 思想性格: 勇敢机智 引车避匿 慷慨陈志 事  迹: 将相 辱蔺负荆 勇于改过 思想性格: 一心为国 选材典型 详写、明写 剪材得当 略写、暗写

30 文章的中心 文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能言善辩的大智大勇和顾全大局,不计私怨、宽厚待人的高尚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忠君爱国、勇于改过、坦率直爽的磊落胸怀。

31 作者是如何通过三个故事刻画蔺相如的形象?
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是如何通过三个故事刻画蔺相如的形象? 作者写蔺相如主要从缪贤的评价“其人勇士,有智谋”为张本,详写了他一生经历的三件事。在“完璧归赵”中写他献策、入秦、智斗,最终将玉璧完好无损地送回到赵国,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在“渑池会”中,写他逼秦王击缶,戏秦臣献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在“将相和”中,写他避让廉颇,慷慨陈志,化敌为友。这三件事,都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件,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对国家的耿耿忠心和不畏强暴,申明大义的品质。

32 对廉颇、蔺相如的描写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对蔺相如的描写主要用了明写、详写的方法,笔墨酣畅,具体入微。除了正面描写外,还用了侧面描写,对比描写等方法。 对廉颇的描写采用了暗写、略写的方法,往往是寥寥几笔,性格全出。

33 廉颇与蔺相如主要性格特点 本文通过对比体现人物性格: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将相交欢 廉 ——蔺 缪贤 ——蔺 秦王、群臣——蔺 介绍 冲突
廉 ——蔺 缪贤 ——蔺 秦王、群臣——蔺 介绍 冲突 斗争 有智谋 大智大勇 国家为重   蔺相如:大智大勇、不畏强暴、胸怀坦荡、热爱祖国(苏轼:“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廉 颇:目光长远、有勇有谋、以国为重、勇于改过。

34 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  本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典型事件,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刻画廉颇、蔺相如的性格。在“完璧归赵”中,表现出蔺相如的有勇有谋;在“渑池之会”中,表现出蔺相如的英勇果敢。这两个事件主要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在“负荆请罪”中,表现蔺相如的顾全大局,宽厚待人。本文详写蔺相如,略写廉颇,廉颇的性格主要在“负荆请罪”中体现出来,那就是直率坦白、勇于改错。

35 选材典型 艺术特色 一详一略的写法 反衬手法的运用 细节与语言描写

36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第一个艺术特色是选材典型。一个人一生中所做的事情很多,可是写人物传记时,就不能事无巨细,统统罗列,而是必须对这些传记的素材进行加工、提炼,选择最能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件来写。廉颇和蔺相如,一武一文,一个是忠于赵惠文王的、富有沙场经验的宿将,一个是忠于赵惠文王的、智勇双全的外交家,两人自然成了赵国封建统治集团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选材典型

37   司马迁为了要表现廉颇、蔺相如的性格特征,选择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件事来写。这三件事反映了两种矛盾:一是秦、赵两国之间的矛盾,一是廉、蔺两人之间的矛盾;前一个矛盾发展的后果,是构成后一个矛盾的原因。通过这两种矛盾冲突,廉颇和蔺相如的主要性格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选材典型

38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第二个艺术特色是一详一略的写法。“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件事中,特别是前两件事,作者着力写蔺相如,笔墨酣畅,具体入微;写廉颇则较简略。在三个历史故事中,有关廉颇的素材,几乎被作者提炼到“浓缩”的程度。

39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第三个艺术特色是反衬手法的运用。该文主要人物是蔺相如,“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作者写了秦王的贪欲,在“渑池之会”的故事中,也对秦王有所描述。作者写了秦王的贪欲、欺诈、色厉内荏、窘态毕露,主要是为了反衬出蔺相如的机智勇敢。 反衬

40  “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褊狭,反衬出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廉颇炫耀自己“有攻城野战之大功”,鄙视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蔺相如在与舍人的对话中则说:“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在这里,作者又以廉颇重视军事斗争、轻视外交斗争,反衬出蔺相如的见识独胜廉颇一筹。 反衬

41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第四个艺术特色是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与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例如:“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描摹蔺相如的神态,十分逼真,突出了蔺相如的“勇”。“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也突出了蔺相如临危不惧的“勇”。这些细节描写,能使读者对于蔺相如的“智”“勇”认识得更具体更深刻。 细节与语言

42   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也是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手段。如在“完璧归赵”故事中,相如廷叱秦王的这段话,先说出了赵群臣开始时对秦索璧的看法,“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一针见血地揭出秦王的欺诈行为;接着说出当时自己的看法,“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实质是讽刺秦王的言而无信。 细节与语言

43 你知道吗? 1 誓同生死的朋友叫____________。 2 不拘身份、形迹的知心朋友叫____________。 刎颈之交
3 自幼相交的朋友叫____________ 。 4 年岁差别大、辈分悬殊结成的朋友叫 ______    。 5 意气相投的朋友叫____________     . 刎颈之交 忘形之交 竹马之交 忘年之交 莫逆之交。莫逆:没有抵触

44 6 不以势位骄人,平等相处的友谊叫_________。
7 异姓结为兄弟叫____________。 8 旧称两家世代有交情者为____________。 9 友谊最深的朋友叫____________。 10 从道义上相互支持而结交的朋友__________。 11 交情不深,仅见见面,点点头的朋友叫 ____________。 布衣之交 八拜之交 世交 至交 君子之交 点头之交

45 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点击课文,链接高考 《廉颇蔺相如列传》扫描

46 点击人物 点击实词 点击虚词 点击句式 点击翻译

47 人物点评 课文人物 你能数出课文中有哪些人物? 蔺相如 廉 颇 缪 贤 赵惠文王 秦昭王 这些人物中你最欣赏哪一个?请略作点评

48 链击高考 人物点评 A.孟尝品性正直。上虞寡妇婆母寿终后,受小姑诬告冤屈而死,以致郡中大旱。孟尝代为洗白冤情,最终“天应澍雨”,五谷丰登。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004年全国高考卷) A.孟尝品性正直。上虞寡妇婆母寿终后,受小姑诬告冤屈而死,以致郡中大旱。孟尝代为洗白冤情,最终“天应澍雨”,五谷丰登。 B.孟尝很有才能。他就任合浦太守,前任宰守贪鄙因而“珠渐迁徙”,孟尝“革易前敝”,“移风改政”,以致“去珠复还,饥民蒙活”。 C.孟尝因他的政绩深受百姓爱戴。在他将要离任时,当地吏民牵挽着他的车子请求他留下,他只能登上乡民船趁着夜晚偷偷离去。 D.尚书杨乔极为赏识孟尝,认为他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才干绝伦,因而竭力向皇帝举荐。孟尝竟然拒绝接受任用,最终老死于家中。

49 人物点评 小 结 人物评价知人论事 事件归纳前后有别 感情评价恰如其分 时间概述有先有后

50 点击人物 点击实词 点击虚词 点击句式 点击翻译

51 句中含义 点击课文 链击高考 实词含义 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含义 1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攻 取 2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3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4 .乃谓秦王曰 5 .窃计欲亡走燕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攻 取 被 杀 授 官 对…说 私 下 1.(2001全国)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2.(2005北京) C.景公与陈无宇……诛封 诛:杀掉 3.(2005广东) A.乃召晖拜为郎 拜:授官 4.(2005广东) D.顾谓掾属曰:“若之何?” 谓:对…说 5.(2004全国) D.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 窃:暗中 链击高考 诛:惩罚 窃:私下

52 一词多义 实词含义 8. 请解释下列“请”字的含义。 (1)璧有瑕,请指示王 ( ) (2)秦王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 点击课文
(1)璧有瑕,请指示王 ( ) (2)秦王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 点击课文 请允许我,动词,谦词 请你,动词,敬词 链接高考 (1997全国)12、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D、请今日为始。 请:请求。 ( ) × 9.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 ) 点击课文 命令 便言多令才 (《孔雀东南飞》) ( ) 美好 (2005江西)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 不正确的一项是 B.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 ( ) 链接高考 美好

53 古今异义 实词含义 点击课文 下列加粗词语古今意思是否一样 1.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2.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2.璧有瑕,请指示王
3.于是相如前进缶 4.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明年,第二年 戏弄与弄臣 指示,指给……看 前进,上前进献 宣言,扬言,到处说 链接高考 (2004湖南)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2004福建)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此吾弄臣,君释之  弄臣:帝王亲近狎玩之臣 异义 同义

54 点击人物 点击实词 点击虚词 点击句式 点击翻译

55 直接取材 虚词用法 1.其(2003北京)12题 B.①一则羡其不孤 ②秦贪,负其强
2.乃(2004青海)12题 C.①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 (2000全国)12题 C.①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2001全国)12题 D.①五千人因衔枚击之。 ②相如因持璧却立 (2004北京)12题 C.①因留养之 (2004全国)12题 B.①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     ②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不同 3.因 不同

56 依托课文 虚词用法 (2000全国)B.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每一次 1.每 课文例句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每一次 以 后
1.每 课文例句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每一次 以 后 (2002全国)C.既出塞,出东道 以 后 2.既 课文例句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 (2004全国)A.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 于 是 于 是 3.遂 课文例句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入秦 全、都 (2005湖南)B.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 全、都 4.悉 课文例句 赵王悉召群臣议

57 寻找规律 虚词用法 根据课文中的例句,说出“之”字的用法。 1.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 )
1.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  ) 2.得璧,传之美人 (  ) 3.即患秦兵之来 (  ) 4.均之二策 (  ) 5.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 助词,的 代词,代璧 助词,取独,无义 代词,这 代词,我 总结规律 动+之 人称代词 它、他 主+之+谓 取消独立性 代词 助词 动+之 指示代词 这、这些 定+之+中 结构助词,的 高考链接 (2005湖南)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 A.见有弊筐贮放书在壁间,发而视之 B.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 C.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 D.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 主+之+谓 取独,无义 动+之 代词,代书 动+之 代词,代文 定+之+中 的 主+之+谓 取独,无义

58 寻找规律 虚词用法 根据课文中的例句,说出“以”字的用法。 1.宁许以负秦曲 ( )
1.宁许以负秦曲 (  ) 2.以此示知之,故欲往 (  ) 3.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 (  ) 4.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  ) 5.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 ) 连词,来,而 介词,根据 介词,凭借 连词,来 介词,用 总结规律 以+名 以+动 连词 表目的,而或来 介词,凭借、根据、 因为、把、拿、用 以+(之)+动 介词,用,根据等 以+代 高考链接 例1(2003全国)B.①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②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例2(2004全国)C.①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例3(2004湖南)A. ①故……人以比贤人君子 ②若亡郑……敢以烦执事? 例4(2005北京)C.①后世以为法程。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不同

59 点击人物 点击实词 点击虚词 点击句式 点击翻译

60 点击课文 链接高考 特殊句式 (A) 请补出下列课文中各句话的省略成分,并写出具体内容。 1.相如闻( )不忍与( )会。 宾语,这件事
1.相如闻( )不忍与( )会。 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 3.请奉盆缶( )秦王。 4.(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宾语,这件事 介宾,代廉颇 谓语,厉害 介词,给 主语,廉颇和蔺相如 链接高考 (1999全国)1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在郡多有出息,(研)常得郡县为征。 B.及(琼)欲求谒,度知其意。 C.苦请,(颖)遂便为留。 D.自从(琼)贷粟以给付饥者。 (A)

61 点击人物 点击实词 点击虚词 点击句式 点击翻译

62 点击课文 翻译下列课文中的句子。 翻译文句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计策没有确定,想找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 没有找到。
2、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计策没有确定,想找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 没有找到。 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用这种欺诈手段,假装划 给赵国城池,其实不能到手。 我们所以离开家人前来投靠您,只是因为爱慕您 的崇高品德啊。

63 链接高考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翻译文句 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 (2004湖南)(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2004湖南) (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2004湖南) (3) 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 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 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

64 课堂作业 随笔 请根据“负荆请罪”的文言材料,以“蔺相如其人”为题,赏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不少于400字】


Download ppt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 神木职教中心(语文组) 薛毅涛."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