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公民與社會總複習(三)1.2 師大附中 魏嘉美.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公民與社會總複習(三)1.2 師大附中 魏嘉美."—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公民與社會總複習(三)1.2 師大附中 魏嘉美

2 複習範圍-第三冊 1、國家的組成與目的 (1)國家的形成 (2)國家的功能與目的 (3)國家統治的正當性基礎 (4)國家的分類 2、民主政治與公民德行 (1)民主政治的意義 (2)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 (3)民主生活 (4)公民德行

3 一、國家的形成 (一)群居生活與政治組織:國家的雛形 家族 → 部落→ 部落聯盟(法律與制度出現) (二)現代國家的出現: 1.歷史脈絡:
家族 → 部落→ 部落聯盟(法律與制度出現) (二)現代國家的出現: 1.歷史脈絡: 父權國家→ 世襲帝國→ 封建國家→ 西方民族國家→ 君主集權國家→民主國家

4 一、國家的形成 (二)現代國家的出現: 現代國家 民主的 民族國家 民族國家 父權國家 封建國家 3.民族國家 萌芽與殿基 1789年
法國大革命 強調國家主權 民族國家體系 的衝擊 1.父權國家 帶有濃厚的 血緣色彩 隨著人口增加 與對外擴張, 形成世襲帝國 2.封建國家 社會階層結構 固定,國君將 土地分封諸侯 農民必須效忠 諸侯,不能 自由離開 4.民主國家 第一波 民主化浪潮 第二波 第三波

5 一、國家的形成 (三)現代國家的特色 1.人權保障的擴大 2.自由公平的選舉 3.政黨政治的形成 4.公民社會的興起

6 一、國家的形成 (四)國家的構成要素 人民:我國屬人主義為主 領土:含領空、領海(12海浬) 、航空器、駐外使館 主權:不可讓渡 政府
(政府) (人口) (主權) (領土) 國家

7 二、國家的功能與目的 (一)國家的存在的目的 國防及外交 1.維護國家安全,免於外力侵略。 2. 維護社會秩序,保障人民權利。
3. 落實社會正義,增進公共利益。 4. 維護文化與生態,保障國民之生存。 國防及外交 照顧弱勢

8 二、國家的功能與目的 (二)國家、社會與市場的區別: 現代民主國家的發展,公共服務下列三部門提供: 是公共的取向, 著重公共性
1.國家為第一部門 屬於私人的領域, 強調競爭 2.市場為第二部門 混合公共與私人, 有賴於志願性 3.社會為第三部門

9 ※試題練習 現代的公民社會是一種政府、市場以及社會三足鼎立且相互依賴的治理關係。根據左圖虛線所顯示的對照特徵,【甲】、【乙】、【丙】依序分別所代表的對象為何? (A)政府-市場-社會 (B)政府-社會-市場 (C)市場-政府-社會 (D)社會-市場-政府

10 三、國家統治的正當性基礎 (一)正當性概念 1.「正當性」定義:人民承認國家有制定規則、 統治人民的權力,人民也願意服從國家。 2.韋伯(Max Weber)將權力的正當性分成三類: (1)傳統型權威 (2)領袖魅力型權威 (3)法理型權威

11 1.傳統型權威(traditional authority)
(1)指人們之所以接受此權力,乃基於人們對傳統的信仰 。 (2)例如:在中國君主時代,人們相信皇帝 是天子,代理上天統治人民,且其統治 權力得經由血緣,為後世所繼承。

12 2.魅力型權威(charismatic authority)
(1)指人們之所以接受此權力,乃基於人們對領袖之特殊魅力與能力的崇拜 。 (2)例如:印度的甘地(Mohanday Gandhi), 就曾因為其個人特質,喚起印度民眾的 熱情,響應其倡導的不合作運動。

13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尊稱聖雄甘地,是印度的國父及 最偉大的政治領袖,帶領國家邁 向獨立,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 透過「非暴力」的公民
不合作,甘地使印度擺 脫了英國的統治。也激 勵其他殖民地的人們起 來為獨立而奮鬥。 生於 1869年10月2日 英屬印度博爾本德爾 卒於 1948年1月30日 (78歲) 印度新德里 政黨 印度國民大會黨 職業 律師、印度獨立運動領袖

14 3.法理型權威(legal-rational authority)
(1)指人們之所以接受該權力,乃基於人們接受 特定的合理法律規範。 (2)例如:我國的總統乃是由民選而產生,其 地位與權力都是由憲法所賦予,因而 擁有統治權威。 (3)當代的民主國家,由於受到「契約論」思想的影響,法理型權威已成為民主國家正當性的主要基礎。 契約論: 1.國家是人因需要而透過契約所組成。 2.人是國家的創造者,國家是服務人群的手段。 3.代表人物:Hobbes、Locke

15 試題練習 7. 在韋伯(Max Weber)的界定中,「正當性」(legitimacy)是指一個政權統治具合理性,並得到人民的認可,進而能將「權力」轉化為「權威」。請問下列何者符合韋伯所分類的傳統型權威?(98指考) (A)教廷教宗本篤十六世的登基 (B)德國納粹時期希特勒的領導 (C)緬甸軍政府以武力取得政權 (D)俄國總統以超過七成得票率當選

16 三、國家統治的正當性基礎 (二)「公民不服從」(civil disobedience) 1.美國學者羅爾斯(John Rawls)所提出。
2.定義:公開、非暴力且基於良知的行為,目的 在促使政府改變不正義的政策與作為。 3.例如:美國作家梭羅(Henry Thoreau)反對 當時的奴隸政策,公然拒絕繳稅;印度 甘地的「不合作運動」 。

17 四、國家的分類 (一)就國體而區分:依據國家元首世襲之有無, 分為君主國與共和國。 (二)就政體而區分:依據政府權力的行使方式區分。
1.總統制 2.內閣制 3.混合制(雙首長制) 4.委員制

18 中華人民共和國 美國 日本、英國 沙烏地阿拉伯
獨裁共和國 1假憲法之名,行獨裁之實。 2以個人或政黨的利益為核心, 濫用職權、枉顧民意。 3人民無法直接透過選舉改選。 4元首不受法律與任期的限制 國家元首為總統或總理的共和國 民主共和國 1國家數量最多。 2以公平公開的選舉推舉  國家領導人。 3是人民自由意願的集合。 4元首受法律與任期的限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 美國 代表自由開放、公平選舉的民主政體 一黨或一人的專制意見的獨裁政體 君主獨裁國 1以君主的個人意志為治國目標。 2人民的意願不受尊重,沒有監督  的民意機關。 3經由革命或政變,或外國的協助  才有可能改變領導人。 民主君主國 1又稱君主立憲國。君主為虛位 元首、無實權。 2以民意機關的多數黨推舉行政 領導人,稱閣揆或首相。 3首相受民意機關的監督。 日本、英國 沙烏地阿拉伯 元首為世襲君主的君主國

19 四、國家的分類 3.就經濟發展程度而區分: 依據工業化程度區分為「已開發」、「開發中」 及「未開發」國家。 1.已開發國家 2.新興工業國家
指服務業比例高, 擁有較先進技術, 且國民生產毛額較高 的國家。 如:加拿大、瑞典等 1.已開發國家 指以出口導向為主, 經濟發展雖然不如 已開發國家,但工業 化程度高,國民生產 毛額已達一萬美元的 國家。 如:中華民國、南韓 2.新興工業國家 指工業化程度低,且 國民生產毛額較低的 國家。 如:巴西、越南等 3.開發中國家

20 四、國家的分類 4.就世界體系位置而區分:依據勞動分工體系 區分為「核心」、「半邊陲」及「邊陲」國家。 核心國家:指的是工業進步、資本輸出的
已開發國家。(如:美國等) 半邊陲國家:介於核心與邊陲之間的國家。 (如:中華民國等) 邊陲國家:依賴資本輸入的第三世界國家。 (如:越南等)

21 試題練習 人權團體批評某些國際知名品牌球鞋製造商, 以極微薄的工資剝削開發中國家的勞力,消耗 當地天然資源,最後卻獨享高額利潤。上述人權 團體的批評,最可能是基於哪個觀點?【96學】 (A) 跨國企業品牌經營觀點 (B) 全球化的資源整合觀點 (C) 核心與邊陲的分工觀點 (D) 國家的現代化發展觀點

22 複習範圍-第三冊 1、國家的組成與目的 (1)國家的形成 (2)國家的功能與目的 (3)國家統治的正當性基礎 (4)國家的分類 2、民主政治與公民德行 (1)民主政治的意義 (2)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 (3)民主生活 (4)公民德行

23 貳、民主政治與公民德行 一、民主政治的意義 (一)民主政治與非民主政治: 項目 民主政治 非民主政治 政府權威基礎和 構成程序
1.政府在人民同意的基礎 上獲得統治權威 2.政府由定期改選、多數 決程序組成 統治者權威可能來自世襲或指定,或透過革命、政變等途徑組成政府 意見表達 資訊來源 1.法律保障意見自由 2.人民有知的權利,並有 傳佈訊息的權利 1.人民的意見自由常受到 政府牽制或迫害 2.有嚴格的新聞審查制度 公民身分 公民社團 1.公民身分是普遍性的 2.公民有權組織或加入各 種具有自主性的社會或 政治團體 1.自主性的公民社團並不 存在 2.政府會藉故剝奪某些族 群的公民權,而賦予特 定團體成員特權

24 ※補充:威權政治與極權政治 非民主政治可分為威權政治與極權政治: 威權政治 極權政治 1.政府權力來自於革命 20世紀的制度
背景 產生於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新興國家 20世紀的制度 特徵 1.政府權力來自於革命 或政變 2.由一人或少數統治菁 英進行統治 3.人民政治生活受到嚴 格控制 1.全面控制國家,嚴密控制 人民生活每一層面 2.嚴格、不容挑戰的意識型 態操縱 3.秘密警察與高壓統治手段

25 (二)西方民主理論的演進 雅典時代的直接民主 近代民主的復甦: 古典民主理論 修正民主理論 多元參與民主理論 審議民主理論
(菁英民主、經驗民主理論) 修正民主理論 多元參與民主理論 審議民主理論 西元前4世紀 17世紀 世紀 年代 年代

26 (二)西方民主理論的演進 民主理論 主張 古典民主 理論 人生而平等,政府是為了保障人民權利, 人民可以有效參與公共事務 經驗民主
民主乃是達成政治決策的制度設計,政治人物以選舉競爭,而取得決策的權利。又名:程序、菁英、修正民主理論。 當代民主 人民應該透過政黨、利益團體等監督政府,並運用示威遊行、公民投票等方式,直接影響政府決策,以保障人權。 審議式民主理論 強調投票前的「討論」。公民應在資訊充分公開、發言機會均等和決策程序公平的條件下,理性溝通而形成共識。

27 二、民主政治的原則 (一)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 1.主權在民與民意政治 2.定期選舉與政黨輪替 3.分權制衡與責任政治 4.公民參與與政治平等
(一)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 1.主權在民與民意政治 2.定期選舉與政黨輪替 3.分權制衡與責任政治 4.公民參與與政治平等 最明顯可見的特色

28 政治責任:執政者的政策不合乎民意或施政 績效不佳時,須負完全責任。 Ex:不信任案、罷免 法律責任:民主政治強調依法施政,執政者
(二)責任政治 1.意義:指在民主制度中,執政者制定和執行 政策時,必須充分對選民負責。 2.形態 政治責任:執政者的政策不合乎民意或施政 績效不佳時,須負完全責任。 Ex:不信任案、罷免 法律責任:民主政治強調依法施政,執政者 若違法濫權,須接受法律制裁。 Ex:前總統府秘書長陳哲男 道德責任:執政者個人的言行不當,引發 大眾的懷疑、不信任、抵制時, 應負道德責任而下臺。 Ex:日本前外交大臣田中真紀子

29 二、民主政治的原則 (二)民主政治的價值 1.保障人民權利:強調法治。 2.促進公平正義:強調程序正義、照顧弱勢。 3.和平解決爭端

30 (三)民主政治的限制 多數決的困境 如果未經理性溝通,尊重少數情形下,容易淪為「多數暴力」 協商式民主 保障少數權利 政治平等的問題
產生的問題 解決之道 多數決的困境 如果未經理性溝通,尊重少數情形下,容易淪為「多數暴力」 協商式民主 保障少數權利 政治平等的問題 1.諸多公共政策涉及專業知 識,必須仰賴專家學者等 意見。 2.民意代表及相關行政首長, 其競選經費龐大需有企業團 體贊助,易造成金錢政治。 制定政治獻金法、遊說法,及相關陽光法案(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

31 三、民主生活 (一)民主的生活方式 1.自主自治 2.權利保障 3.公共參與 4.理性溝通 5.尊重包容

32 (二)從程序民主到實質民主 1.程序民主(手段)--主要是指議事程序、選舉程序 和政府負責程序的民主。 2.實質民主(目的)--指欲實現的理想與價值,主要 內涵則為人權的保障。 (1)從民主的廣度來說:指人民參與公共事務的 人數比率高。 (2)從民主的深度來說:指人民的參與充分而 有效。 (3)從民主的範圍來說:人民可參與的公共事務多 民主只是一種手段,其目的是為了保障個人的基本權利。

33 程序民主vs.實質民主 民主 不民主 政府採納民意,人民廣泛、充分 、有效地參與公共事務 擴大參政權:公民複決、創制權
養成公民:民主的生活方式 實質民主 民主 程序民主 定期改選、政黨輪替 政治過程符合民主程序 如:議事、選舉、施政 不民主


Download ppt "公民與社會總複習(三)1.2 師大附中 魏嘉美."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