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追寻一生的呼召 彭强 2011-5.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追寻一生的呼召 彭强 2011-5."—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追寻一生的呼召 彭强 2011-5

2 人生的路怎么啦 最新的盖洛普健康调查: 基于受访者对个人生活的描述,这项涵盖全球124个国家的调查将他们分成了三类,分别是“蒸蒸日上”、“勉强糊口”和“非常痛苦”。 尽管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让步履蹒跚的欧洲经济体和美国深感羡慕,但调查结果并不理想:感觉生活“蒸蒸日上”的只有12%,“勉强糊口”的占71%,“非常痛苦”的为17%。

3 普通人来说:削尖脑袋往上爬的路似乎越来越窄,标志着20年来流行的成功学的失败。
对精英来说:成功转化为幸福越来越难,表明物质和外在的成功的确不能提供我们人生的意义和内在的幸福

4 迷失的时代 当一个人牙痛时,世界说:“可怜的家伙”;当一个人的妻子对他不忠时,世界说:“可怜的家伙”;当一个人陷于财务困境时,世界说:“可怜的家伙”;当人以卑下仆人之姿在这个世界上受苦,以讨神喜悦时,世界说:“可怜的家伙”;当一个拥有神圣使命的使徒荣耀地为真理而受苦时,世界说:“可怜的家伙”——真是可怜的世界!(克尔凯郭尔)

5 关于呼召的经典之作

6 作者葛尼斯(宣教士的儿子)

7 葛尼斯30年不断追寻呼召这个观念。 书中主张,只有明白自己被造的特殊目的,以及蒙召奔赴的目标时,才能找到生命的意义。回应造物主的呼召是生存的“最根本原因”,是人类存在意义的最终源头。若离了这样的呼召,所有对于发现目标(正如目前所谓的“从成功到有意义”)的期望都会以失望而告终。

8 呼召是什么 呼召就是上帝毅然决然地呼唤我们就近他,以至于我们对整个生命、所做的每一件事,以及拥有的每样事物,都投注一种特殊的忠诚及活力,在生活中响应他的召唤并进行事奉。

9 呼召:圣经的一个核心观念 呼召 从旧约到新约,一个基本的观念

10 葛尼斯:圣经提到呼召的四个基本要素 1. 呼唤 召唤,要求凝听 2.呼召 为之命名 使之成形 3.呼召代表救赎 4.呼召 进入全面的生活 “无论做什么,都要从心里做,像是从心里做的”

11 主要呼召和次要呼召 与救赎相连 主要呼召: 我们的主要呼召是蒙上帝呼召、走向他,并且为他而活。我们蒙召,最重要的是走向某位(上帝),而不是走向某事(比如为人母、从事文化或教育),也不是走向某处(例如内地城市或边疆地区)。

12 我们的次要呼召是,在神至高无上的前提下,每个人、每一处以及在每件事中,都应该完全为他而想、为他而说、为他而活,并且为他而行。因此我们可以说,因着次要呼召,我们蒙召做家事,或经商,或研究艺术史。但是这些事物都是次要的,绝对不是主要呼召。

13 主要呼召与次要呼召的关系 第一,将二者连结在一起; 第二,确保它们维持正确的次序。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明白呼召,必须确保主要呼召永远优先于次要呼召。

14 呼召观念的历史演变 天主教时代 高举属灵之事,贬抑俗世之事 主要呼召压倒了次要呼召 优西比乌 “完美的生活”和“许可的生活”

15 宗教改革时代 马丁路德:修士和神父的工作,无论如何神圣或艰巨,在上帝的眼中,都和农田里的农务或家庭主妇的家事没有丝毫差别;在上帝的面前,所有的工作都单单以信心来衡量……更确切地说,如果修士或神父缺少信心,仆人的贱役往往比修士或神父的禁食及其他工作,更被神所悦纳。

16 加尔文:世界是我的修道院 贝肯主教:我们救主基督是个木匠,他的门徒是渔夫,保罗是个织帐篷的人。 伯坚斯的《论人之天职或呼召》 (A Treatise of the Vocations or Callings of Men )提供了典型的改革运动摘要:“牧羊人看守羊群的行动,若像我所说的确实执行,那么在神的眼中,他们做的就和下达判决的法官,或执行统治的官员,或讲道的传道人一样,都是良善的工作。”

17 从呼召到天职 现代概念的世俗化 呼召真义所带来的文化意涵具有爆炸性。呼召使得日常工作获得尊严,在上帝面前得到属灵的意义;使得不事生产的有闲阶级和默想的行为,失去卓越的地位。呼召使得卑微的人和普通的工作获得同等的重要性,撼动了统治阶级,成为走向民主的重要推力。呼召使工作、节俭及长期计划等实务获得强化,以至于在现代资本主义兴起过程中发挥强大的影响力。呼召使人获得新的动力,追求让主基督成为生活的每一部分,这股动力不但改变教会,也改变了宗教改革国家的世界观和文化。呼召赋予“才能”新的意义,因此,才能不再完全被视为属灵的恩赐;在现代意涵中,才能被视之为与生俱来的天赋。

18 世俗化产生的根源 呼召被等同于工作 亨利福特:工作是人类在道德上,生理上和社会上的救赎 柯立芝总统:建造工厂的人就是建了一所圣殿 呼召(Call)—— 天职(Vocation) 圣日(holiday)——假期(vocation)

19 呼召 失去了呼召者 次要呼召取代了主要呼召 章伯斯(Oswald Chambers ):“要小心任何与对耶稣基督的忠诚竞争的事物。”他写道:“对耶稣委身的最大竞争者,就是给他的事奉……神呼召的惟一目标就是神的满足,而不是前来为他做某事。”

20 与中国观念的关联 在中国,和呼召接近的词是“天命” 1. 呼召面对的是清晰的位格者,而天命面对的是非位格化的天。
前者带来的是使命和确定感,而后者带来的是悲怆和宿命。 “这是我的命” —— “这是我的命定”(This is my Destiny)

21 与中国观念的关联 2. 呼召是平民意识,而不是精英意识 中国语境中的“天命”,一般和精英连在一起,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而基督信仰中的“呼召”却和每一个普通人连在一起。

22 倘若你的使命是扫街,那么就像拉斐尔画画般去扫;像米开朗基罗雕刻大理石那样去扫;像贝多芬作曲那样去扫;像莎士比亚作诗那样去扫。你要将街扫得好到一个地步,以致天上地下众使者都要停下来说:“看这将街道扫得多么好的清道夫!”用马洛克(Douglas Mallock)的话来说: 倘若你不能成为大道, 就做一条小径; 倘若你不能成为太阳, 就做一颗星星; 因为你或胜或负, 不是取决于你的体积—— 无论你是谁, 只要做到最好。 —— 《马丁路德金自传》

23 张中良 阿娥夫妇收养10个流浪孩童 广州日报7月2日,南方人物周刊6月26日
他们唯一担心的是,自己是否有足够好的品格影响自己的孩子们

24 3. 呼召有清晰的向谁交账的意识,是在上帝之下的社群观念,是谦卑。而天命是怆然立于天地之间,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傲然。
所有的都是领受的,领受的有什么自夸的呢?

25 南丁格尔谈三重动机 天性的动机 专业的动机 呼召而来的动机

26 4.结局不同: 呼召带来的是蒙召之中的喜乐和安息,而天命带来的若不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就是我负江东父老或历史对我不公的苦毒。

27 呼召让我们的人生善始善终,因为次要的呼召(世上的职业,服侍)都有终结的一天,但主要的呼召(呼召我们走向神)却是不断走向荣耀。

28 柏格理去世的光景 “爸爸要去的是上帝早已给我们安排好的更美的家。” “大卫按神的旨意服侍了他那一世的人,就睡了”(使徒行传13:36)

29


Download ppt "追寻一生的呼召 彭强 2011-5."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