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实验三 微生物的培养(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实验三 微生物的培养(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实验三 微生物的培养(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三 微生物的培养(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

2 实验内容: 1.微生物的培养(二) ---非常规细菌的培养: (1)专性厌氧菌的培养 (2)细菌-L型的培养 2.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 3.皮肤、咽部细菌的培养

3 1.微生物的培养(二) *非常规细菌的培养: 专性厌氧菌的培养 细菌-L型的培养

4 示教:厌氧袋、厌氧罐,焦性没食子酸法,庖肉培养基
(1)专性厌氧菌的培养 生物学方法:如疱肉培养基(培养基中的肉渣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及谷 胱甘肽,能吸收培养基中的氧气,降低其氧化还原电势 )。 物理学方法:如厌氧缸法(用抽气换气法抽出缸内的空气,充入氮气 或者二氧化碳,使缸内造成厌氧环境) 。 化学方法: 焦性没食子酸法:焦性没食子酸加碱性溶液能迅速而大量的吸收氧, 生成深棕色的焦性没食子橙,是有效的化学除氧方法 厌氧袋法:如冷触媒法:利用气体发生器产生氢及二氧化碳,产生的 氢在触媒作用下,与罐内的氧结合成水,将氧消耗掉,造成无 氧环境。产生的二氧化碳约为10%,也适宜厌氧菌生长。方法 为:先将触媒(金属钯或铂)及美蓝指示剂放入罐内,然后将已 接种的平板置于罐内,将气体发生袋的指定角剪开,加入lOml 水,立即放入罐内,封闭厌氧罐即可。 示教:厌氧袋、厌氧罐,焦性没食子酸法,庖肉培养基

5 (2)细菌L型的培养 细菌L型生长缓慢,营养要求高,对渗透压敏感,普通营养基上不能生长,培养时必须用 高渗的含血清的培养基。菌落多呈油煎蛋状。

6 示教:L-型菌落

7 2.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简称:药敏)是体外测定细菌对临床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的试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不属于病因诊断范畴,但在分离出病原菌和鉴定后,对指导临床选择用药、及时治疗和控制耐药菌感染有重要意义。 不同的菌种或菌株,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同一菌种或菌株,对不同的药物的敏感性亦不同。

8 药敏试验中所用的专用名词 (1)敏感(sensitive):指被测菌株所引起的感染可以用常用剂量的某种抗菌药物治愈。 (2)中度敏感(moderate sensitive):指通过提高某种抗菌药物的剂量或在该药物浓集的部位,细菌生长可被抑制,感染被治愈。 (3)中介度(intermediate):这一范围是“缓冲域”,是由操作上的误差造成的,不作为报告形式。如确需明确该药的敏感度,需重复试验或做稀释法敏感试验。 (4)耐药(resistance):指被测菌株所引起的感染不能用该抗菌药物治愈。 (5)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抗菌药物能够抑制细菌生长所需要的最低浓度。单位:μg/ml 或 U/ml 。 (6)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acidle concentration):抗菌药物杀灭细菌所需要的最低浓度。单位:μg/ml 或 U/ml 。 在临床细菌实验室中,最常用的药敏试验方法是琼脂扩散法,适用于需氧及兼性厌氧菌。对厌氧菌或其他个别菌株的药敏试验,可以采用试管稀释法。

9 常用药敏试验纸片判断标准与相应的MIC近似值
抗菌药物 纸片含药量 抑菌圈直径(mm) 相应的MIC (μg/ml) 耐药 中介度 中度敏感 敏感 青霉素 10U ≤28 ≥29 ≥0.2 ≤0.1 链霉素 10μg ≤11 12~14 ≥15 ≤6 氯霉素 30μg ≤12 13~17 ≥18 ≥25 ≤12.5 庆大霉素 13~14 ≥8 ≤4 红霉素 15μg ≤13 14~17 ≤2 四环素 ≤14 15~18 ≥19 ≥16 磺胺药 1.25/23.75μg ≤10 11~15 ≥8/152 ≤2/38 注:MIC为一种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10 琼脂扩散法 ①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于琼脂平板上(密集划线法)。 ②用蜡笔在平皿底面将其分为4个区域,分别标记抗生素的名称。 ③用灭菌后的镊子夹取各种抗生素滤纸片,平放至培养基表面的相应位置。 ④置37℃培养24h,测量滤纸片周围的抑菌圈的直径。

11 抑菌圈

12

13

14 3.空气、皮肤、咽部细菌的培养 自然界分布着大量细菌,寄生于人体的正常菌群繁多,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通过本实验认识细菌在皮肤和咽部的分布,并对咽部细菌进行进一步的鉴定。

15 皮肤细菌的检查:  ①取普通琼脂平板一个,用蜡笔在平板背面分成两半,标明A和B两个区。  ②先将手指在A区按一下,然后再将手指用2%的碘酒和75%乙醇消毒后涂抹B区。  ③将琼脂平板置37℃培养24h,观察结果

16 咽部细菌的检查:  ①用无菌棉拭子蘸取咽部分泌物,涂在血平板一端,用接种划线分离。  ②将血平板置37℃培养24h。观察溶血现象并挑取不同菌落作革兰染色,镜检。

17 实验材料:  1.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斜面各1管/小组。  2.琼脂平板3个/小组,血平板2个/小组。  3.抗生素小瓶1套/小组。  4.无菌棉拭子2个/小组。

18 实验报告内容:  1.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本次实验)  2.皮肤、咽部细菌的培养及咽部细菌的鉴定(下次实验鉴定后写实验报告)


Download ppt "实验三 微生物的培养(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