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2010高考中国地理 复习系列课件 福建省长泰一中 姚秀元 ctyzyxy@126.com.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2010高考中国地理 复习系列课件 福建省长泰一中 姚秀元 ctyzyxy@126.com."—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10高考中国地理 复习系列课件 福建省长泰一中 姚秀元

2 20《西北地区 的重点问题与区域》

3 一、西北地区的重点问题 1、西北内陆大陆性特征显著: ①气温: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大。 ②深居内陆,距海洋远,降水少。
2、新疆的黑白战略: “黑”—石油 “白”—棉花:光热条件好,绿洲灌溉水源条件好,较适合棉花生长,棉花质量高。

4 3、国土整治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4、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利自然条件: 保护水源;防止沙漠化(保护草场,植树种草)
水源。根本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牧,退耕还林。

5 5、西部地区的优势与劣势: (1)优势: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有丰富的动能资源、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以及农牧资源、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2)劣势: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风沙大,盐碱重,水土资源分配不均衡;交通不便,经济、文化、技术落后,信息较闭塞;生态环境脆弱。

6 6、西部大开发 (1)目的: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中国政府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西部大开发——这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难度最大的开发战略,以确保西部近4亿人民过上富裕生活。《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基本解决西部地区贫困人口温饱问题,遏制西部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差距扩大的趋势。 (2)范围:中国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区(陕、甘、宁、新、青、川、滇、黔、渝、藏、桂、内蒙古上),面积68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71.4%,人口3.67亿。

7 (3)时间: 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发展相对落后。中国绝大多数的贫困人口都生活在西部。西部大开发于2000年开始启动,国家投巨资建设西部,把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8 (4)重点:①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西部开发的根本任务(分析:西部地区荒漠化、水土流失、草地退化、森林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②以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交通运输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建设(分析: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③依托交通、能源、技术等综合条件较好的重点地带和重点城市,发展有资源优势和特色的产业(分析:如优势矿产-石油天然气开采及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农牧产品加工业、特色旅游-民族风情与雅丹地貌,等等)。

9 二、西北重点区域:新疆 1、地貌特征:三山夹两盆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高山、荒漠和绿洲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睡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这里是一个以维吾尔、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10

11 新疆境内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雄伟的天山山脉横亘在新疆中部,南北两侧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通常把天山北面称北疆,天山南面称南疆。
新疆由于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所以新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在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洲,它们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盆地内部因蒸发强烈,地表水难以保存,大部分地区成为植被稀少的荒漠,人迹罕至。

12

13 2、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新疆有大小数千个绿洲,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这里夏季高温,光照充分,昼夜温差大,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在水源丰富的绿洲地区,人们修建引水渠、灌渠、坎儿井等水利设施,发展了特色鲜明的灌溉农业。小麦、玉米、高粱等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 基于特有的光热条件,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它们以产量丰富、品质优良而闻名全国。发挥这些名优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是新疆绿洲发展特色农业的希望所在。

14 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烈,有利于瓜果着色。新疆的红色系列——西红柿、石榴、枸杞等特别有名。夏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的糖分积累,所以新疆的瓜果特别甜。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和稳定的灌溉水源,使新疆成为我国优质棉花生产基地。

15

16 坎儿井工程示意图 坎儿井由直井、暗渠、明渠、蓄水池几部分组成。直井又叫工作井,在开掘和修理时用来出土和通风。暗渠为输水道,使地下水由地下流出地面。暗渠同明渠接头处的蓄水池,为蓄水用,又可减缓暗渠水流的冲力。

17 3、新疆的水资源问题与对策 (1)问题: 目前,在新疆的一些绿洲地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生产和生活用水量猛增。现有的引水手段,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正常生产和生活对水的需求。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已成为当地普遍关注的问题。 (2)对策: ①应该维护和修建更多的坎儿井灌溉工程;②大力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如跨流域调水、水库等;③运用先进的打井技术,大力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④积极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⑤改变农业种植结构,增加用水少、经济价值高、产量高的作物的比重;⑥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18 4、吐鲁番地区的农业发展 长期以来,粮食作物是吐鲁番地区主要的农作物。这些作物尽管能够解决人们的温饱,却不能使农民的收入迅速增长。近年来,政府鼓励农民在农作物的种类上做出调整。除了保留一些优势品种外将将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大为缩减。而葡萄、蔬菜、瓜果等作为适应市场需求的特色作物,种植总面积已经大大超过粮食作物。针对本地区水资源匮乏等状况,该地区还大力推行了间作套种、立体农业、节水农业等先进农业技术,既合理利用了水土资源,又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然而,新疆的葡萄等水果,要及时销到其他地方去,长途运输是个大问题。

19 5、潜力巨大的能源开发 新疆的油气资源潜力巨大。近年的勘探结果表明,新疆预测石油、天然气储量约占全国陆地总储量的1/3。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大部分主力油、气田的开采已经到了中后期,陆续进入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很大。随着国家“稳定东部,大力发展西部”的能源战略决策(20世纪80年代开始提出)的逐步实施,新疆有望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气工业基地。

20

21 6、新疆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对农牧业的影响

22 7、重点工程:西气东输工程 (1)西气东输工程及线路:
我国天然气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五大气区,其中四大盆地气区分布在陆地,具体包括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陕甘宁盆地和柴达木盆地。这四大盆地的气区全部分布在我国中西部,探明的天然气地质储量占全国天然气最丰富的地区,累计探明储量达4190亿立方米。 主干线沿途经过的主要城市:新疆轮南、哈密,甘肃玉门与武威、宁夏干塘与中宁、陕西靖边、山西长治、河南郑州、安徽淮南、江苏南京等,最终到达上海市区。

23 西气东输工程建起点轮南(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的天然气田),通过管道输往能源短缺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终点上海。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全长4200千米,横跨9个省市区。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进行,主干管道输气规模设计为年输商品气120亿立方米。

24 西气东输线路图

25 (2)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作用): I.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能够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有利于加快西部大开发。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在西部地区,气田勘探开发投资的全部、管道投资的3/4都在中西部地区。西气东输工程的大量投资,将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6 ③有利于改善西部的环境质量。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西气东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严格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时在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从而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Ⅱ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④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通过管道输送的天然气,稳定可靠,从而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

27 ⑤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天然气是比较清洁能源,能够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据监测显示,在同等热值的情况下,与煤炭相比,利用天然气作燃料几乎不产生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质,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大为减少。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长期高度依赖煤炭,例如,上海市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从西部地区输送来的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煤炭。 ⑥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天然气的大量输入,能够进一步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等,都能够大大促进东部经济社会的发展。

28 Ⅲ对国家的综合效益 ⑦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西部地区虽然具有资源优势,但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比东部地区低。将资源从西部输送到东部,不仅西部获得资源的销售收入,而且资源在东部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为国家提供更高的税收,国家就可以用更多的资金来对西部的投资和补贴。因此,西气东输将会对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29 ⑧有利于国家可持续发战略的实施(实现经生态、经济与社会“三效益”的统一)。
西气东输工程能够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同时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沿途省区钢铁、建筑、建材、运输、商业、水泥、土建安装和机械电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

30 为避免在西气东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破坏沿线生态环境;工程严格规定28米宽的施工区域。工程施工决不允许超出范围,施工中尽量避免破坏地表植被,废弃物全部回收处理,土石方全部回填,并在施工结束后恢复自然面貌。工程完成以后,可在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从而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31 三 、典型题例 例题1:读某地区等高线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32 (1)根据经纬度、等高线的分布、比例尺等,判断图中属何种地形区:北部B的地形名
称是 ,其南侧的A地区是 (地形区具体名称)。 (2)A地区年降水量在50mm左右,沙漠广布,其典型地貌形态是 ,它是 作用的产物。 (3)与东北河流相比,年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大的是 。 (4)图中发生在北部地区的地理事象有(仅有一个正确)( ) A.地震活动强烈 B.泥石流多发 C.地热丰富 D.水土流失严重 (5)试说明C地区农作物品质优良的主要自然原因: 天山山地 塔里木盆地 沙丘 风力搬运和风力堆积 东北河流 A 夏季气温高;光照充足(或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稳定的灌溉水源。

33 例题2:下图中的乙河流域近30年来冰川呈总体萎缩状态。冰川退缩是十年来气候变暖影响的结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山的走向是 东西走向 (2)乙河的流量变化与 变化有密切关系。与外河流相比,该河流有哪些主要特征? 气温 流程短,流量小,夏季流量大,冬季断流(季节性河流)

34 (3)乙河河流的冰川退缩是全球变暖的结果。简述引起全球变暖的人为原因。
(4)说明乙河所在地形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其自然原因。 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毁林,使森林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迅速减少 主要沿河流、绿洲分布(或:呈点状、线状分布)。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水源成为人口分布的制约因素。

35 例题3:读我国甲、乙两地的地形区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将下面各区域地理特征的数码代号填入下表相应空格内。 ①外流河
②内流河 ③放射状水系 ④辐合状水系 ⑤冰川融水补给 ⑥雨水补给 地形区 地理特征 ②④⑤ ①③⑥

36 ⑵两地区差异显著,国土整治的重点也不同。目前,甲地区国
土整治的重点是 ;乙地山地丘陵地区国土整治 的首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荒漠化的防治 恢复和保护热带森林植被 ⑶从各区域的有利因素出发,分析两地区分别形成我国重要的优质棉花生产和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的原因。 ⑷两地区旅游资源都很丰富,但旅游资源的类型差异很大。你觉得它们各应发展哪些特色旅游?(各举两例以上,合理即可) 甲地区夏季高温,光照强,有灌溉水源,土层深厚,利于长绒棉生长;乙地区夏长冬暖,降水丰富,土壤发育,适宜橡胶生长 甲地区:沙漠探险游、山地放牧游(或坎儿井观光游、登山游、滑雪游、少数民族风情游等);乙地区:海洋生态游、热带雨林考察游(或热带高效农业游、少数民族风情游等)

37 例题4(06广东大综)(8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据报道,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两名越野赛车手在罗布泊地区失踪50多小时后获救。材料2:见图11 图11 塔里木盆地示意图

38 例题5:罗布泊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东部,这里雅丹地貌发育。雅丹地貌表现为垄、槽相间的形态(见图12),其发育与盛行风的吹蚀密切相关。
经向地域分异规律;地形的影响 (1)罗布泊地区极端干旱环境形 成的原因是: (2)从图11中可知,在塔里木盆地 (填写字母)。 A.人类对于自然的适应能力减小,活动空间不断缩小。 B.历史上,人类活动的范围仅限于盆地周边的绿洲地区 C.南缘河流流程缩短,是人类农业活动造成的 D.人类活动范围的变化幅度,北缘较南缘地区小 (3)赛车手在罗布泊地区迷路,可以通过雅丹地貌判断方向。已知罗布泊地区经常吹东北风,可知雅丹地貌垄、槽的延伸方向为 。 雅丹地貌 (或距离遥远,深处大陆腹地;青藏高原及山地阻挡,水汽来源少,地面蒸发旺盛) D 东北—西南

39 材料: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据此回答问题。
(4)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 A.6月           B.7月        C.8月            D.9月 (5)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 ) A.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 B.从上中游向下游方向迁移 C.往返迁移 D.向两侧迁移 (6)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C A D

40 A.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例题6: (2006年广东卷)读下图,回答(1)~(3)题。 (1)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B.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明显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D.河流以降水补给主,径流年际变化大 (2)图中A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 ①太平洋   ②大西洋   ③北冰洋     ④印度洋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3)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区位条件是( ) A.光照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A

41 谢谢观赏 再见! 福建省长泰一中 姚秀元


Download ppt "2010高考中国地理 复习系列课件 福建省长泰一中 姚秀元 ctyzyxy@126.com."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