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现代性的 道德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国希 各位老师:课件仅供老师个人讲课使用, 因为里面凝聚了自己的心血,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现代性的 道德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国希 各位老师:课件仅供老师个人讲课使用, 因为里面凝聚了自己的心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现代性的 道德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国希2013.6.29. 各位老师:课件仅供老师个人讲课使用, 因为里面凝聚了自己的心血,
所以请不要挂到网站上公开,谢谢! 01:24 01:24

2 我们应向大学生提供什么? 学理的逻辑--科学 思维的方法--技能 处世的态度--信念、超越个人一己之利 ----我们提供了吗? 01:24

3 理论课与学生的内在需求 1,观察世界与社会的立场。知性的发展、德性的养成,信仰的体悟 2,健全理性的批判性思维。理论课的理论性。实践想像力 (practical imagination)的培养,Socratic Teaching and Socratic Method,针对教条主义式的教育而言的。 3,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思考。 4,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选择。必备的公民责任担当。

4 公共性 诚信 公正 制度、法律的立法精神与原则 品德支撑 01:24

5 modern,近代; modernization,现代化。 为什么近现代都是这个词呢?
现代,是相对于传统而言。 modern,近代; modernization,现代化。 为什么近现代都是这个词呢? 01:24

6 现代社会区别于传统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现代性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个体的独立,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契约性。
01:24

7 英国法学家梅因《古代法》: 现代化的特点: 家族依附的逐渐消灭 代之而起的个人义务的增长
“个人”不断地代替“家族”,成为民事法律所考虑的单位,用以逐步代替源于“家族”各项权利义务之上的相互关系形式的,就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契约”。 01:24

8 “个人自决的原则,把个人从家庭和集团束缚的罗网中分离开来;或者,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即从集体走向个人的运动”,这一分离构成与传统断裂的最主要标志。
而“原子个人主义”(atomic individualism)哲学,自由放任主义(laissez-faire)的经济,正是现代性之区别于传统性的特征。 ——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导言第18页。 01:24

9 个体主体性的强调、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韧是现代性最为显著的标志。现代社会的主体性理论旨在“实现上帝祛魅,把理性化的人奠定为整个世界的最终基点和使世界成为可能的最后根据,实现“自我不仅是经验与先验的同一,同时又是主体和客体的同一”。 01:24

10 丹尼尔·贝尔:“现代性的真正问题是信仰问题。用一句不时兴的话来说,它是精神危机,新的支撑点已经证实是虚幻的,而旧的铁锚也已沉落水底。”
在理性主义信仰目标下,具有自我意识、自我决定、强调自我实现的现代人开始了自我的追逐和欲望的满足过程。现代性对主体独立性、至上性以及唯一性的强调。 丹尼尔·贝尔:“现代性的真正问题是信仰问题。用一句不时兴的话来说,它是精神危机,新的支撑点已经证实是虚幻的,而旧的铁锚也已沉落水底。” 01:24

11 然而,走向“个人”并不能解决各自的需求,因而仍然存在着个人如何结成集体的问题。 当代语境:
在自由、民主的社会中,关心自己利益的松散个人们,美好的生活方式如何实现?他们都有着各自的利益,那么如何形成合同、协议?如何自愿地组合成一个公正的合作体系(社会)? 人类,作为个体和集体,是否有可能过一种值得过的生活?让一种有价值的人类集体生活成为可能? 01:24

12 现代性,作为现代社会的独特特征,与传统的区别: 行为制度与模式、社会生活与组织模式(吉登斯) “袪魅”、摆脱迷信专制、理性化科学化(韦伯),
个人自我选择、实现主体价值的自由(哈贝马斯) 01:24

13 “理性化的运行机制和运行规则”的制度性维度
现代性,是一种新的: 态度 选择 感觉方式 行为举止 精神气质(福柯) 国内学者概括为: “精神维度” “理性化的运行机制和运行规则”的制度性维度 01:24

14 它要求公民在公共领域中,拥有自主性、理性化、契约化、自律化的品格。
现代性社会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公共性。 它要求公民在公共领域中,拥有自主性、理性化、契约化、自律化的品格。 这样的社会如何形成,如何凝结为一个整体?与传统的威权社会不同的是,现代社会不再是自上而下的单向“统治”(government),而是多个社会群体层次的“共同治理”(governance)。 信任的基础变了: 熟人社会 vs. 陌生人社会。 01:24

15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发布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
中国社会总体信任度已跌破60分底线,超过七成的被调查者不信任陌生人。 制度、法律、管理机制的信任风险,使不信任集中在一起,表现为冷漠、价值观念多元,但缺乏共享的价值观念。 这样的社会,靠什么凝聚? 01:24

16 在现代社会的公共制度中,预设前提一般针对人性恶来设计,传统的儒家性善论解释不了,如何进行转化?
01:24

17 公共领域因为有了制度规则,而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共同体生活(活动)的空间和质量。这些制度、规则如何建立?
现代性社会,有着深刻的观念根基和灵魂。 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础立于何处? 公共领域因为有了制度规则,而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共同体生活(活动)的空间和质量。这些制度、规则如何建立? 01:24

18 公共生活,每个成员都是参与者,面对着共同的情景,不同的个体聚焦于一个共同的目标 ——维持制度的良性运行。
公共(public)在希腊文中,有两个词源: 一是“成熟(mature)”,是指在生理、情感、智力(physical, emotional, intellectual)上的成熟,是“从自我关心或自利,到超越自我而理解别人的利益,它包含了一种能力:理解个体行为对他人的后果的能力”; 01:24

19 二是“共同”(common)、“关心” (care with),表明了“关系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走出个人狭隘私利的情怀,就仍然是没“成熟”的。正如爱因斯坦提出的,能让人从自私欲望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的、“超个人”(super-personal)的价值,是值得追求的最好的能力。 01:24

20 一、现代道德风气反思

21 近来对于道德风气的反思与批评,对于跌破道德底线行为的无法容忍,表现出社会对于真善美的强烈渴求。
01:24

22 《光明日报》《中国社会道德现状思考:是“滑坡”还是“爬坡”?》(2011年12月6日)
道德问题成了人们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光明日报》《中国社会道德现状思考:是“滑坡”还是“爬坡”?》(2011年12月6日) 《人民日报》评论部《我们需要怎样的“道德想象?”》(2012年1月12日) 《求是》杂志《认清道德主流坚定道德信心》(2012年第04期) 《解放日报》《愿景2012:给城市发展更强有力的道德支撑》 (2012年1月4日) 香港《东方日报》 神州觀察:中華民族向錢看 到了最缺德時候 01:24

23 不挨打 不挨饿 不挨骂 01:24

24 一系列突破人们道德心理底线的“极端事件”,引起了社会的激烈抨击、反思。面对切肤之痛,人们渐渐达成了共识:生命至上,尊重生命应当胜于一切;以人为本,政府、企业、公益组织、公民个人⋯⋯均应各负其责。
01:24

25 特别是通过网络这一平台,人们对于人的生命、尊严优先的认同,体现了社会的进步、观念的进步,体现出我们社会的道德意识水平,对于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的体认,对于政府职责、企业、NGO组织社会责任的思考,这种认识水准和道德共识的提高,有着惨痛的代价,得来殊为不易。 01:24

26 对于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对于人权的尊重与保护,达到了一个新的、统一到法律保障的水平。
诸如此类的变化,是人们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推进中体会出来的,是现实发展中暴露出来的诉求,无论是对于社会的制度要求来说,还是对于个体的品行而言,在我们的社会共同体中被不断思索、体认,渐成共识。 01:24

27 生命至上,本是天经地义。但曾经却真的成了“问题”。从路人见倒不(敢)扶,到见死不(敢)救,引起了国人以至世界对中国大陆道德水准的关注与批评。
“人们何以如此冷漠?”引起了国人深深的、沉痛的思考。 01:24

28 究其原因,是物质层面逐渐丰裕起来的同时,精神文化却仍处于贫乏缺位的状态。
某华人演艺团在美国演出遭抗议甚至起诉,就是因为以模仿身体或智力残障者逗乐,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的基础上。 01:24

29 美国媒体对某华人演艺团在纽约演出的评价: 他们的演出无聊、下流,讽刺残疾人,讽刺肥胖者,讽刺精神病患者,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美国脱口秀主持人个个伶牙俐齿,但是借一百个胆子,他们也不敢嘲笑残疾人、肥胖者等。他们嘲笑的主要对象就是总统和明星,即有权有势者。 01:24

30 突出问题 羞耻感? (仁、耻) 价值观? (没有对错,只有成败—西方:“颠覆”,中国:“恶搞”) 潜规则? (文化基础与道德基础“异化”)
羞耻感? (仁、耻) 价值观? (没有对错,只有成败—西方:“颠覆”,中国:“恶搞”) 潜规则? (文化基础与道德基础“异化”) 公信力? (“什么是谣言?”) 公民意识、公民参与、公民品德与信仰 01:24

31 01:24

32 文化 道德宣传: 高不可攀 罪不容赦 产品:漠视生命、贬低人类智商、颠覆传统价值、挑战良知底线 新水浒传、新还珠格格 在台湾被罚:暴力血腥
道德宣传: 高不可攀 罪不容赦 产品:漠视生命、贬低人类智商、颠覆传统价值、挑战良知底线 新水浒传、新还珠格格 在台湾被罚:暴力血腥 形象片:中国 美国 01:24

33 主体意识的觉醒、个人价值判断的唤醒与强化,是时代的进步,但其结果反而使良知与底线成了“问题”。
其实是一部分人缺少真正的自我意识(人之所以为人)的觉醒。中国的人伦,西方的理性自由 多样性、选择性、自主性强化了,既然这些特性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那么现代道德需要如何建构、教育? 如何在理性基础上,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形成真正的公共理性? 01:24

34 怎么看? 历史地看待 全面地看待 发展地看待 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公正意识 vs. 责任意识、集体意识、诚信意识
整体与局部、总体与部分、普遍与特殊 发展地看待 理想与现实; 转型期的矛盾、混乱 人类历史上,世风日下的观点,孔子、老庄、卢梭、尼采 01:24

35 “周道衰微,礼乐凌迟,文武既坠,吾将焉师?周游天下,靡邦可依。”
孔子“周游”之说见于《孔丛子·记问》。 孔子作《操》曰: “周道衰微,礼乐凌迟,文武既坠,吾将焉师?周游天下,靡邦可依。” 01:24

36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论语注疏》:   “正义曰,此章仲尼悲中国不能行己之道也 ……桴,竹木所编,伐也。言我之善道中国既不能行,即欲乘其桴伐浮渡于海而居九夷,庶几能行己道也。孔子以子路不解微言。 01:24

37 卢梭 所谓“文明”越发展,人性中的真善美就越发受到遮蔽、受到扭曲,人性中的虚伪与势利会使人们走向人性的另一面。
我们的风尚里流行着一种邪恶而虚伪的共同性,每个人的精神仿佛都是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礼节不断地在强迫着我们,风气又不断地命令着我们;我们不断地遵循着这些习俗,而永远不能遵循着自己的天性。我们不敢再表现真正的自己……我们不粗暴地激怒自己的敌人,但我们却礼貌周全地诽谤他们。 01:24

38 卢梭看到,我们的灵魂随着科学和艺术之臻于完美而越发腐败。我们虚荣的好奇心所造成的坏事是和这个世界同样古老:
“随着科学与艺术的光芒在我们的天边上升起,德行也就消逝了”。当生活日益舒适、工艺日臻完美、奢侈开始流行的时候,真正的勇敢就会削弱,尚武的德行就会消失;而这些仍然是科学和艺术在暗中起作用的结果。 01:24

39 新社会的建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既有社会制度的更新,也有社会成员个人的“日日新”。 马克思:人的发展,人的自由,人的解放,
“是一种历史活动,不是思想活动” 解放是“由历史的关系,由工业状况、商业状况、农业状况、交往状况促成的” 01:24

40 期望“人有义务:努力脱离其本性的粗野,脱离动物性,越来越上升到人性,……以便和他身上的人性相称。”(6:387)
康德 “不是把人类展示为恶的类,而是展示为有理性存在者的一个从恶到善不断进步、在阻力之下奋起向上的类” (An 7:333),积极地在与因他本性中的粗野而纠缠着他的障碍的斗争中使得自己配得上人性。”(An 7:325) 期望“人有义务:努力脱离其本性的粗野,脱离动物性,越来越上升到人性,……以便和他身上的人性相称。”(6:387) 01:24

41 第七章 遵守行为规范 培养思想品德 规范 vs.品德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第二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第二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第三节 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十八大: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01:24

42 第四章 加强道德建设 注重道德实践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第三节 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第三节 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在讲道德的本质时,讲解“规范”与“品德” 01:24

43 什么是道德?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作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俗来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和实践精神。 参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辅学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版第153页。 01:24

44 这种特殊的社会价值形态,两个涵义: (1)规范手段: 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进行社会调节 (2)实践精神: 人类自我完善 工具意义上的,手段
精神层面上的,目的。 01:24

45 二、制度的道德基础 ——法的精神与原则

46 01:24

47 它来源于《圣经·路加福音》十章25至37节耶稣基督讲的寓言:
Good Samaritan Law 它来源于《圣经·路加福音》十章25至37节耶稣基督讲的寓言: 一个犹太人被强盗打劫,受了重伤,躺在路边。曾经有犹太人的祭司和利未人路过,但不闻不问。惟有一个撒玛利亚人路过,不顾隔阂,动了慈心照应他,在需要离开时自己出金钱把犹太人送进旅店的故事。所以被称为好撒马利亚人。 01:24

48 《好撒马利亚人法》(Good Samaritan law)在美国和加拿大,是给伤者、病人的自愿救助者免除责任的法律,目的在于使人做好事时没有后顾之忧,不用担心因过失造成伤亡而遭到追究,从而鼓励旁观者对伤、病人士施以帮助。该法律的名称来源于《圣经》中耶稣所做的好撒马利亚人的著名比喻 01:24

49 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例如意大利、日本、法国、西班牙,以及加拿大的魁北克),好撒马利亚人法要求公民有义务帮助遭遇困难的人(如联络有关部门),除非这样做会伤害到自身。德国有法例规定“无视提供协助的责任”是违法的,在必要情况下,公民有义务提供急救,如果善意救助造成损害,则提供救助者可以免责。在德国,必须有紧急救助知识,才能获取证明文件。 英国戴安娜王妃发生死亡车祸后,当时跟踪她的记者被调查是否违反了《好撒马利亚人法》。 01:24

50 为何出现撞人后逃逸? 原因:个人?制度? 道德层面 法律层面[法律制度、法官个人] 法律与道德:道德绑架法律? 01:24

51 尊重生命: 全体驾车者停车,让鸭妈妈带小鸭过公路。 01:24

52 01:24

53 01:24

54 公共决策常常是具有不同利益、不同价值观和影响力的很多参与者之间讨价还价和互相妥协的产物
01:24

55 在社会中的个人或私人团体关心的是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关心的是特定的个人利益和目的,因此,社会的基本结构,作为所有人活动的背景,本身不能对特殊的人有任何偏袒,而是对所有的个人目的和利益一视同仁,保持公平,追求一个合于公平原则的社会合作制度。 01:24

56 公共政策本质上是关于规定个体和集体选择集的制度安排的结构。制度选择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应当使不同性别、阶层、种族、文化程度、宗教和政治信仰的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上平等。
01:24

57 社会生活、社会系统的道德根基是信任,传统社会的自发秩序,是人际信任,现代社会的变迁则必然要求是普遍信用,大部分是未曾谋面的交易。
01:24

58 组成社会,有共同的利益基础,这也就是罗尔斯多次强调的,社会是一种为了相互利益的合作探索,是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结成的合作的冒险,它是一种互惠,好的合作可以使所有人都能过一种比他们各自努力、单独生存所能过的生活更好,所以具有利益一致的共同的基础。 01:24

59 互惠 但人们又有追求自我利益的动机,会有利益冲突的可能。在“利他和自我要求之间”要有一个恰当的平衡,这就需要一种互惠的概念、一种互惠的结构,罗尔斯找到了契约论,这是一个遵循由公正原则表达的互惠概念的社会,在这一社会中,人们的自我利益的目标以他们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式,是相互和谐、充分公正的社会。 分享。现代技术: 01:24

60 三、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01:24

61 前现代:地域性的信任。亲缘关系、社区关系、同一宗教内、同一传统内的信任 现代社会:这些有限的范围,均被全球化打破
信任环境的改变 前现代:地域性的信任。亲缘关系、社区关系、同一宗教内、同一传统内的信任 现代社会:这些有限的范围,均被全球化打破 安东尼·吉登斯:现代社会是在脱离了原有关系的、抽象体系中的信任关系,它处在时-空无限制的条件下,靠稳固的社会纽带,由制度所保障。 01:24

62 诚信本质及类型 诚信(fidelity),是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存在着某种互惠利益、信任和依赖时产生的。
在一种关系中,诚信指的就是一方做出并坚守某些利益上的承诺,而另一方付出信任、依赖并对承诺的一方持有期望。不同的人际关系会有不同的诚信要求,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它们分为三大类: 01:24

63 信 任 亲属性、商业性和信托性。 在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中,这些关系都会受到法律的确认,它们具有不同程度的诚信要求,也受到执法者的约束和监管。
01:24

64 亲属性的关系主要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式诚信,是诚信要求最高的人际关系。
相对亲属式的最高诚信要求,最低层次的诚信要求是商业关系中商人与顾客之间的“契约”式诚信。把契约诚信定位为“最低要求”不是故意贬低商业价值,而是因为在商业上的契约诚信,确实是比亲属性和信托性的诚信要求低。 01:24

65 处于亲属关系和契约关系之间的,是“信托关系”。在信托关系中,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必须具有“信托”式的诚信。
除了血缘诚信之外,没有什么其他人际关系的诚信要求比信托诚信的要求更高的了。这些国家的法律亦严格地监管所有被确定为信托关系的运作。 01:24

66 契约关系的“诚信”要求,不足以维持职业中的责任服务关系专业最重要的道德标准是“忠于客户的利益”,把客户利益优先性作为专业忠诚标准。忠于客户的利益包括提供符合专业标准的服务、增进客户的福利、认真对比向客户推荐的服务方案的益处和危害, 并尊重客户的道德价值。 01:24

67 具体到职业中的责任服务关系,其诚信要求可以说是概括了契约式与信托式的诚信要求。应该说,这种责任服务关系的起点可以是一种起码的“契约”式的诚信,但由于契约的诚信要求太低(它不能定得太高),无法满足对于专业责任的应有要求,此关系最终被归类为信托关系,而这种责任服务关系间所要求的就是信托诚信。 01:24

68 契约关系覆盖了大量的人际间的交易和交往,其中,基于某些具体的目的,签约各方作为独立自主的个体,自由、自愿且以平等的身份达成协议
房客与房东签署一份双方同意的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租房契约。一旦契约签署妥当,双方都有遵守承诺的诚信责任。就此一般意义而言,职业中的责任服务关系的确带有一些契约色彩。 01:24

69 但是契约关系在两大方面却不能满足责任服务关系的要求:( 1)它不能准确地描述责任服务关系的实际情况;(2)它不能有效地监管和调整责任服务关系中复杂的运作。
01:24

70 从第一方面而言,首先,较之商业性的契约关系,责任服务关系相对复杂。
例如,在医患关系中,患者是客户,医生为专业人员,医务人员受到社会和医院方面的诸多力量支配,包括社会的医疗保险计划、医学会的道德规范、同事的压力等,这些外在因素都会影响和干扰医患双方的观点、态度与决定,使医患关系变得复杂并对其构成限制。 01:24

71 其次,关系双方不能说是平等的。专业人员不论是在学识、社会地位甚至经济环境方面,都比一般患者优越。
01:24

72 其三,客户的自由、自主、甚至自愿性也极其有限,起码客户不是自主地选择其各种服务需求。在大部分情况下,专业人员几乎垄断了客户需要的“商品”,客户没有多大的自由去选择专业场所和专业人员。例如,病人不是自主地选择生病,大多时候,医生几乎垄断了病人的需要,病人没有多大的自由去选择医院或医生。至于病人对医生收费的讨价还价能力,更有点儿像个人向电力供应商申诉电价太高一样。总而言之,在这段关系中,医患之间是不平衡的,契约模式不能准确地描述医患关系。 01:24

73 从第二方面而言,契约关系无法调整责任服务关系中种种复杂的运作。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契约关系中的双方均是受个人利益所驱动(租客与房东),名正言顺地在谋求自己一方的利益,双方基本上是对立的,并且潜在地相互冲突,契约模式最适用于买卖双方之间冷静和冷漠的交易。但运用到职业中的责任服务关系中却是大有问题的。例如,在医患关系中,病人大都是在情况紧急时才需要“购买”医疗服务的,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对种种医疗服务作冷静仔细的比较,像消费者精打细算地购买汽车或房子一样购买医疗服务 01:24

74 ;另一方面,医生大多时候面对的都是一些疾病不稳定、分秒都可能会出现剧变或在意外中突然受伤的病人,他们的病情在本质上是不可预料的。由于无法事先确定病人具体的治疗需要,所以医生必须准备处理各种无法在契约中一一列明的偶发情况。把医患关系划为契约关系只会令医生不顾病人的需要,对病人仅仅提供契约内协定的服务,对病人事事都斤斤计较。 01:24

75 这种医患关系使一个医生过于勉强和缺乏主动性,也不能满足现实医患关系中必须有的灵活性。同时,西方国家大量的案例说明,尽管医患双方会用契约法进行诉讼和辩论,但法庭的法官们并不总是仅仅根据契约法来判断医生所应承担的责任,在他们看来,医生不是只顾自己利益的商人,病人也不是普通的消费者。法庭会认为医生提供超出契约预期的或可能无偿的服务是合理的。 01:24

76 医生也不能单方面地取消医疗“契约”中的责任,否则将被控“遗弃病人”。简言之,医疗实践的本质和社会对医疗行业的期望都远远超出商业契约所能起到的调整作用。医患关系要求的诚信也是远远超出契约关系所涵盖的范围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必要把医患关系提升至信托关系的层次了。 01:24

77 信托关系的诚信要求 1. 信托关系唯一的目的是保护委托人(客户)的利益
“ 信托关系的存在,并不是为了满足双方的需要、而只是为了满足委托人的需要。因此,受托人不应该带着个人的需要进入一个信托关系。” 在医患关系中,虽然给病人治病,医生应该收受合理的报酬,但医患关系却完全是为病人的利益而存在的,并且,医生所起的作用就是实现病人的利益。这是建立这种责任服务关系的目的,也划定了专业人员作为受托人的责任。 01:24

78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国家的均衡法要求这种关系必须要受到法律的监管,而代理人的行为也必须符合严格的信托标准。
2. 委托人赋予受托人特殊权力 在信托关系中,受托人从委托人那儿获得特殊的权力;同时,为了提高受托人服务的效率,他拥有充分的自由去运用被赋予的权力。换言之,基于委托人的利益,以及为了更好地完成被托付的责任,受托人取代了委托人的权力与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国家的均衡法要求这种关系必须要受到法律的监管,而代理人的行为也必须符合严格的信托标准。 01:24

79 专业人员垄断了社会上所有关于本专业方面的事务。从根本上讲,社会是为了社会成员的利益,而将这些权力委托并授予专业人员的。
01:24

80 专业人员被授权为社会成员提供服务,在此过程中,专业人员垄断了社会上所有关于本专业方面的事务,其他声称自己具有同等技术的任何个人或群体,都不会被允许为该社会的成员提供服务。医患关系中,当病人患重病时,医生拥有排他性的权力,安排患者住院接受治疗。这种排他性的权力还包括开处方、施手术及病人所需要的其他专业治疗; 一旦病人去世,只有医生才能确认他们的死因并签署死亡证。从根本上讲,社会是为了社会成员的利益,而将这些权力委托并授予专业人员的。 01:24

81 专业人员直接从单个的客户那里获得的权力。为了让专业人员能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客户在必要时不得不向其透露种种关于身体、精神、情感以及个人各个方面的全部隐私,而这些严格保密的信息在任何其他情况下都是不会透露给他人的。客户这样做,目的只是为了让专业人员更了解自己的情况,从而能更恰当地替他们服务。例如,病人为了让主治医生了解病人的疾病,会向医生暴露自己的身体、内心活动,病人也可能被要求向医生透露家庭的往事、个人和家人病历以及在社会的种种经历。 01:24

82 从这方面而言,客户的确给了专业人员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权力,而专业人员获得这种凌驾于客户之上的权力完全是为了客户的利益。总而言之,不论是从行业整体还是从专业人员个人来看,不可否认,专业人员所拥有的权力来自社会和客户赐予的委托。专业人员或群体作为受托人可以自由行使这种权力,但同时也必须遵守用以规范受托人的专业守则。 01:24

83 在建立信托关系的时候,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委托一方的利益,受托人从委托人处获得权力,而从那一刻开始,受托人几乎就一直有能力和势力凌驾于委托人。
3. 信托关系中双方的不对等地位 在建立信托关系的时候,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委托一方的利益,受托人从委托人处获得权力,而从那一刻开始,受托人几乎就一直有能力和势力凌驾于委托人。 他们之间不对等的方面包括不对等的知识、权力、谈判能力和影响力。专业人员的优势地位是现代社会的两种趋势——劳动专业化和资源集中的结果。 01:24

84 首先,在现代社会,无人有望胜任所有的服务领域,即使是某一领域(如医疗或法律)内的某个分支,也不可能。劳动专业化尝试纾解这一困难,使个人专注于小范围的专业知识,正如我们看到的,这产生了现代社会的专业化趋势。 01:24

85 其次,为了更有效地完成工作,现代社会倾向资源集中并转移到专业人士手中,这进一步加强了专业化的操纵地位。另外,资源集中也使一群专业人士从社会大众中分化出来,他们受过特别的训练、有专业知识、掌握资源,尤为重要的是,他们还控制着接触有服务需要的人的渠道。同时,社会还花费了大量的金钱为专业人员提供各种形式的专业支持,以使专业人员提供有效、合法、可靠的、垄断式(执业许可)的专业服务。医患关系中,相对于病人,医生拥有知识、权力和地位上的优势,医疗服务人员处于支配性的地位。 01:24

86 4. 委托一方对受托一方的信任 信托关系第四种特征就是委托一方对受托(一方)的绝对信任。当代社会,在某一关系中,只要其中一方拥有权力并处于支配性的地位,就意味着另一方的信任。“信托”(fiduciary)一词源自拉丁文fidere,意即“信任”,这表明信任是所有信托关系的基础。 01:24

87 首先,委托人相信,所建立的信托关系是为他而非任何别人的利益而存在的;
委托人信任受托人有两个方面: 首先,委托人相信,所建立的信托关系是为他而非任何别人的利益而存在的; 其次,委托人也相信,受托人行使被赋予的权利、权力及职责是仅仅为了促进委托人的利益,而不是任何他人的利益,包括受托人自身的利益。 委托人的英文beneficiary,就是受益人;受托人英文trustee,是被信任者。 01:24

88 5. 委托人的依赖与受托人的操纵 在信托关系中,委托人赋予受托人权力并依赖他完成保护自己利益的工作。这样一种关系要求委托一方处于“完全依赖的状态”,并使委托人容易受到受托人的利用和操纵。一般认为,依赖性与容易受损害性是信托关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特 征。 01:24

89 6. 受托人滥用权力的倾向 为了让委托人从专业人员那里获得最大的利益,专业人员被授予巨大的权力来完成其工作。这尤其体现在医患关系中,由于医生的工作关乎病人的痛苦和生死,为了让委托人(病人)从他们那里获得最大的利益,医生被授予巨大的权力来完成其工作。人们常说,医生获得的权力,在过去人们相信是只有上帝才拥有的(意即生与死的权力)。由于必须将庞大的权力委付给专业人员来完成他们的职责,委托人的风险就相对增高了。专业人员可能会误用或滥用其权力伤害他们。 01:24

90 7. 委托人对受托人的期望 期望是信托关系最后一个特征。法律上的共识是,委托人期望受托人运用其专业技能为他谋取最大的利益,这是委托人应有的权利。 期望的资格由法律授予,在那些对社会极为重要的服务行业中的关系(如医疗、法律),尤其如此。在这些行业中,如果想要保持这些关系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就一定要对当事人保持诚信。也就是说,在这段关系范围内的事务,客户有权期望专业人员所做的完全是为了客户利益,反过来,正因为客户拥有这种期望的权利,专业人员就具有把客户利益放在首位的义务。 01:24

91 三、个人品德及其对制度的支撑 01:24

92 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 “那些完善的现代制度以及伴随而来的指导大纲,管理守则,本身是一些空的躯壳。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 01:24

93 “一个现代国家,要求它的全体公民关心和参与国家事务和政治活动。一言以蔽之,那些先进的现代制度要获得成功,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依赖运用它们的人的现代人格、现代品质。”
01:24

94 好的德性没有法律是脆弱的;但单是正义也不能指导人生,好的法律必须要有好的品性来鼎力支撑。”
Onora O'Neill: 好的德性没有法律是脆弱的;但单是正义也不能指导人生,好的法律必须要有好的品性来鼎力支撑。” Towards Justice and Virtue: A Constructive Account of Practical Reason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9. 01:24

95 这就需要每一个公民对于公民权利、公民义务、公民参与、公民资格等公民意识有一个清晰的自觉。对公民的品性的注重,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01:24

96 西方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关注的是社会的“基本结构”,聚焦于宪法权利、政治决策程序、社会制度,《正义论》出现;及至八十年代,德性伦理复兴,德性与品格得到探讨和强调,《德性之后》轰动起来;九十年代,公民资格理论成为注的中心,《使民主运转起来》等著作广受关注。这是因为人们认识到,必须关注在制度和程序中起作用的公民的素质和倾向、行为和身份、责任、忠诚对象和角色,罗伯特·普特南称之为“社会资本”,意指公民的信任能力、公民的参与愿望、公民的正义感。 01:24

97 这些理论都旨在说明,公民品德与公民身份对于民主政治是重要而独立的要素。现代社会要克服“公民的私人化症状”(哈贝马斯),克服冷漠、不合群、孤独,就要拥有和表现出公民资格所需要的公民品德。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尔森指出,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的过渡,是最为困难的逻辑。这里要解决的,就是把松散的自由个体凝聚成好的社会(团体)这一主题。积极的公民生活,是人类的一种优良生活方式。 01:24

98 自由的时代容易使人成为“原子主义”式的个人;契约的时代也容易使人为了自己的权利(利益)最大化而讨价还价。
私人生活,其实也是在公民社会中的生活,私人生活,并不意味着前社会状态、反社会条件下的孤立和超然。我们鼓励个人自由,这种自由增加了个人联合与合作的可能性,但它不是鼓励冷漠。政治哲学家金里卡认为,公民资格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有公民恰当的社会品德。 这需要公共精神的培育。 01:24

99 品德的构成

100 品德是人类幸福所需要的品性、性情 character trait, disposition
01:24

101 “Excellence” (arete, virtue) is defined with respect to a specific practice
德性就是人们对于人的出色的实践活动的称赞

102 亚里士多德把人类的德性理解为个体的人的幸福所需要的品性特质(character traits required for individual human happiness)。
01:24

103 德性不是天性(by nature) 道德德性不是由自然在我们身上造成的。 “我们称那些值得称赞的品质为德性。”
德性不是天生的,不是一种天性,天性至多是倾向于让我们接受德性。 “我们要研究的显然是人的德性。因为,我们所寻求的是人的善和人的幸福。” 01:24

104 德性与习惯 我们所有的道德德性都不是由自然在我们身上造成的,它是由习惯养成而获得的品性、品质。
“习惯”尽管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德性,但德性却并不是习惯,如果习惯被理解为是与实践智慧毫无关系的一种机械程序的话(如抽烟的习惯,一个人就不用思考地做它)。 01:24

105 品性来自行为内化 发展出一种特质需要做具有这种特质的品性的行为,只有做了公正的行为,人才能把公正感慢慢地灌植入他自身,做公正之事的习惯会帮助我们打造成公正之人,对于内化德性的“目的”是必需的,亦即,德性的要求的确来自习惯。这种实践,是要不断地重复这类的行为而内化,品格、德性人就是这样炼成的:“我们通过做公正的事成为公正的人,通过节制成为节制的人,通过做事勇敢成为勇敢的人” “做”(doing)与“在”(being)并不疏离。 01:24

106 “成就着德性也就是德性的实现活动。” 01:24

107 德性是人类后天获得的性质,拥有和运用它,会使我们能达到内在于实践的那些好处,而若缺少了它,则必定会阻碍我们达到这类好处。
——Alasdair MacIntyre: After Virtue, Notre Dame, 1984. 01:24

108 拥有德性是实现这一活动的内在好处的必要条件。德性是人类幸福和好的生活所必需的品性。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德性就是对好的生活的阐明这个更大工程的一部分
(Julia Driver: Uneasy Virtue, Cambridge,2006, p.2.) 01:24

109 “我们把幸福看作人的目的” (NE1176a31)。 幸福是一种状态,是一个人值得羡慕的、甚至值得嫉妒的、是最好的生活的样本。德性献身于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我们只要在世就无法排遣开的、一生都要追求的目标。 Sarah Broadie: Philosophical Introduction and Commentary, in Aristotle: Nicomachean Eth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p.12. 01:24

110 实践智慧:德性的核心 phronesis, practical wisdom
01:24

111 Character and Excellence (arete)
对于理性的决定论来说,道德好象是“程序” procedural 绝对命令程序Categorical Imperative procedure 功利主义“最大幸福”计算Utilitarian “Greatest Happiness” calculus 契约论社会利益计算Contractual theory social interests calculus 道德难道不是比一组决定程序更多的东西吗? 道德=数学?Mathematics?

112 品德展现特定的情感 01:24

113 emotions are both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states.
For virtue, it matters not only that a person do the right action, but also that she feel the right way. Aristotle has famously argues that virtue is a state of character that not only involves doing the right actions but also involves feeling the right emotions. emotions are both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states. Susan Stark, virtue and Emotion, Noûs. 3, 2001 01:24

114 Aristotle:“道德德性同感情与实践相关”,道德德性与理智德性不能分开。
品性的卓越(excellence of character,伦理德性ethike arete),是通过实践获得的性情(disposition) 01:24

115 由品性而引发行动时会有情感体验,“我们必须把伴随着活动的快乐与痛苦看作是品质的表征。”(Aristotle)
道德德性与快乐和痛苦相关。快乐会使我们去做卑贱的事,痛苦使得我们逃避做高尚的事。 柏拉图:重要的是从小培养起对该快乐的事物的快乐感情和对该痛苦的事物的痛苦感情。 亚里士多德:“德性是与快乐和痛苦相关的、产生最好活动的品质,恶是与此相反的品质。” 01:24

116 德性需要特定的行动与特定的情感反应,这实际上也说明,情感是德性人理解和反应世界的视镜。
德性的人是否幸福?践行德性是否快乐?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对行动感到非常快乐或满意,是德性所必需的。当然,快乐本身,作为一种情感或感情,并不是一种德性。 01:24

117 “践行德性”与“快乐”的结合 德性何以实际地造福于有德之行动者:
人们被恰当地培养,被快乐所驱动,在一定的限度上,做着正确的和适当的事情,快乐就成了德性的副产品。 教育孩子享受好的行为,这样他们就会更倾向于“很好地行动”;在“很好地行动”中,发展出德性的性情。 德性不是审美 01:24

118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德性是道德教育的产物,它涉及到培育出对德性活动的快乐反应。
亚里士多德认识到,把快乐与所有德性联系起来是一种紧张,特别是因为某些德性的行为,如和勇敢联在一起的看起来常常涉及到的是痛苦,而非快乐。但是,快乐是在勇敢的目的上来得到的。 01:24

119 康德同意亚里士多德,德性涉及到对正当事情的欲望、快乐与痛苦
康德认为典型的德性的性情(temperament)有快乐、无惧、不灰心、并非苦行joyous, not fearful, dejected and ascetical。 01:24

120 品德基于理智能力 01:24

121 品质本身最终是在我们的能力之内的、出于我们的意愿的,德性是由性情气质和实践理性固化而来的,也就是与理性密切联结的。
亚里士多德:“德性不仅仅是合乎正确的逻各斯的,而且是与后者一起发挥作用的品质。” 01:24

122 离开了实践智慧就没有严格意义的善,离开了道德德性也不可能有实践智慧。 “德性使我们确定目的,实践智慧使我们选择实现目的的正确手段。”
道德德性,在古代的伦理传统中是一种技艺、技能,一种实践知识。具体的、平凡的技艺是这种统一的实践理智的范例,如果我们要成为有德的,它将基于理智以统一的方式把我们的生活整序。 Julia Annas: The Structure of Virtue, in M. DePaul & L. Zagzebski (Edit.): Intellectual Virtue: Perspective from Ethics and Epistem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Paperback, p.20. 01:24

123 中心问题 什么是“正确的习惯”? (亦即引向人类幸福的习惯)? 它们是如何被培养出来的? 它们可教吗? 还是它们必须历经时间才能获得?

124 苏格拉底:主张德性与知识同一的最强命题之人。人有了适当的知识,就不可能没有德性;有了真正的德性,人也不可能没有适当的知识:简单说来,它们就是同一个东西。
亚里士多德的知识条件没有这么强烈,知识与德性并不同一,毋宁说,正确类型的知识或智慧是德性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没有实践智慧不可能有完满意义上的善,没有道德卓越或德性就不可能是一个实践智慧的人。” “如果没有德性,实践智慧也是不可能的” 01:24

125 “象德性的人那样行为!”就成为一个道德“标准”,这在Hursthouse那里表现得最为突出。
既然德性是要用来做出选择的性情,对行动者来说,要从德性出发来行动的话,他就必须知道他正在做的事情在道德上是正确的行动。德性的行动的观念,是衍生于、或依赖于德性的行动者的观念。 “象德性的人那样行为!”就成为一个道德“标准”,这在Hursthouse那里表现得最为突出。 01:24

126 构成行为者完整德性的条件有三个,德性的人必须以这样的方式行动:
1,他必须知道(他在做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理性和知识 2,他必须亲自做决定;----选择与意志 3,他必须是在稳定的、不变的状态下做这件事。 1,2,都是通过第三点所说的“稳定的、不变的品格”特质(the “firm and unchangeable character” trait),亦即德性而起作用。 01:24

127 实践智慧,以及在具体情境中要做什么的知识,对于德性的履行是必需的。否则,行动者将会只有目的而无实现目的的可靠途径。故而德性要有知识条件。
01:24

128 礼记·学记第十八 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 无用之用,众用所祭
大的才德不仅能专治一种官务,大的道理不仅能涵盖一种事物,大的信用不须体现在文约上,大的天时,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并不整齐一样。这里说明,德性不是一种外在的规诫,而是源自内心的品性生发。 01:24

129 《衛風·淇奧》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01:24

130 德性与规范如何发挥作用、各自遵从了什么样的逻辑呢?
01:24

131 道德生活的两种探讨方式 –儿童的道德概念: • 来自外界Comes from outside (usually parents).
• 否定的Is negative (“don’t touch that stove burner!”). • 以规则和形成习惯为中心 – 成人的道德概念: • 来自内心(自我指引). • 肯定的Is positive (“this is the kind of person I want to be.”). • 德性为中心的,常有理想形态. 这两种概念适应人生中不同的时段 Lawrence M. Hinman 01:24

132 人类的幸福来自恰当德性的养育Human happiness, flourishing, stem from cultivation of proper virtues
这是一个不断进展的、终生的任务This is an ongoing, life-long task

133 Virtuous acts like wind, which common man’s follow afterwards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01:24

134 Confucius: 成人—成为人, 不是自然生就的,而是自我塑造的 To become a human person, is not only a natural process, but he/she him/herself to be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The teaching of the Great Learning is: to enlighten one’s illustrious virtue, to renew the people, to reach and rest in the supreme good.

135 美国 US 新加坡 香港地区 台湾地区 日本 英国 尊重 尊重、信赖 亲切待人尊重人格、宽容谦虚 个人自由 责任 责任感
谨记责任、加入集体劳动奉献 正直诚实 诚实 诚实正直 关爱 关怀、同情、感恩、孝顺 温暖之爱、友谊 勇敢 达观 承担精神 勇气 自律 和谐[多元社会同一与多样性] 国民身份认同 自律、自省 养成习惯、法则纪律、自律节制 宽容 坚毅 容忍 顽强 公正 公平、正义 公平对待任何人 公平 法治 家庭 超越 [欣赏追求美和卓越,敬畏,好奇,感恩,希望,幽默,精神追求: 信仰,目的性] 感动于美好事物的丰富心灵,,珍惜环境 感激美好与高贵 目标、希望

136

137 01:24

138 美国 “立国价值”(regime value,政体价值),这是指一个国家的建立、运行所需要的基本价值观。

139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 Oxford 2004
Strengths of WISDOM AND KNOWLEDGE Creativity [Originality, Ingenuity] Curiosity [Interest, Novelty-Seeking,Openness to Experience] Open-Mindedness [Judgment, Critical Thinking] Love of Learning Perspective [Wisdom] Strengths of COURAGE Bravery [Valor] Persistence [Perseverance, Industriousness] Integrity [Authenticity, Honesty] Vitality [Zest, Enthusiasm, Vigor, Energy] Strengths of HUMANITY Love Kindness [Generosity, Nurturance, Care, Compassion, Altruistic Love ] Social Intelligence [Emotional Intelligence, Personal Intelligence]

140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 Oxford 2004
Strengths of JUSTICE Citizenship [Social Responsibility, Loyalty, Teamwork] Fairness Leadership Strengths of TEMPERANCE Forgiveness and Mercy Humility and Modesty Prudence Self-Regulation [Self-Control] Strengths of TRANSCENDENCE Appreciation of Beauty and Excellence[Awe, Wonder, Elevation] Gratitude Hope [Optimism, Future-Mindedness, Future Orientation] Humor [Playfulness] Spirituality [Religiousness, Faith, Purpose]

141

142 德育目标 理想信念belief 生活理想ideal of good life
职业理想 ideal of good career/calling 社会理想 ideal of good society 国家意识 Consciousness of nation 国情意识Knowing the country 国家利益 National Benefits 国家安全security of the nation 文化认同 cultural identity National language History World perspective 法治意识 legal consciousness Right, responsibility Democracy, legal system Equality Justice 道德品质moral character Super-personal Friendship thanksgiving Civility, honesty Credit 生命意识 Life awareness Respect life Love life Self perfect Respect others, human, nature 健康身心 healthy body-soul Self-respect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Enjoy self and community Courage Excellent and transcendent

143 Let the buyer beware. 购物要当心!
01:24

144 30年前的香港 30多年前,在香港,腐败已被市民接受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打击腐败,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救护车送病人前往医院,要向病人索取“茶钱”。病人犒赏医院护工,才能得到开水和便盆。消防队员灭火前,要收“开喉费”。申请住房、开店、入学及各种公共服务,必要携红包过五关斩六将。街上跑着贴着特殊标识的黑社会汽车,那是车主贿赂九龙交通部的标志,如果违法,警察见了标识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30多年前,在香港,腐败已被市民接受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打击腐败,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01:24

145 《全球化与道德重建》 施密特 01:24

146 要想长期维护国民的尊严、自由和其他基本权利,所有的国民需要拥有一种共同的秩序。
这种秩序不能单靠宪法和法律来确立,它也需要每个人负责任地行事。 忽略了义务,我们的权利将无法长期得到保证; 没有美德,任何一种自由公民的社会都无法长期维持下去; 而如果缺乏教育的现象长期持续下去,就不会再有美德。

147 秉承“位高责重”(Noblesse Oblige,贵人品高)的理念,提出“德性的公民,高尚的官员”
(the virtuous citizen, the honorable bureaucrat)。 习近平:责任 01:24

148 某地在公务员选拔录用的方法中规定,忤逆不孝者将被一票否决。这其实根本无需专门作出规定。作为普通公民都应该孝敬父母,何况作为公务员呢?做出这样的规定,其实是将对公职人员的道德底线降到比普通公民还低。
01:24

149 比如同样是说谎,在美国,曾有数位总统因此受到弹劾,但在著名的辛普森杀人案中,辛普森的说辞到处充斥着谎言。但是没有办法。
作为国家重要公职人员,哪怕是私生活问题,你都不应该说谎。一旦说谎,就会影响到公职身份的公信力。但作为普通公民,他没有义务向公共权力提供不利于自己证据,所以他可以保持沉默,可以不提供对自己不利的证词。这就是对公民个人利益的保护,我国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中也规定“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而对公共权力包括其执行者对的苛求甚至刁难。 01:24

150 很早以前,美国联邦法院确立了这样一个原则:当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与公众监督发生冲突时,限制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以保护公众和媒体的监督权。
01:24

151 O. Finer 認為,從事公職的人,沒有比一般人在德行上好到哪裡去,因此,各類正式外控機制的建立是必要的;
但是,Friedrich 卻認為,外在控制有其一定的限制,無法真正規範公職人員,因此,包括倫理準則的內控機制才是最主要的工具。 01:24

152 01:24


Download ppt "现代性的 道德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国希 各位老师:课件仅供老师个人讲课使用, 因为里面凝聚了自己的心血,"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