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五上《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教材简介 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 姚继洪 2007.9.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五上《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教材简介 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 姚继洪 2007.9."—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五上《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教材简介 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 姚继洪 2007.9

2 《地球表面以及变化》 单元组成 1.《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4.《土壤中有什么》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3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和课标内容 地球与宇宙 昼夜的变化 天气的变化 地球的概貌 四季的变化 天空中的星体 地表的变化 岩石和矿物 水和空气
地球的物质

4 本单元重点活动的说明和建议 —把握单元编写思路和教学重点
地形 及其变化 地形:平原、盆地、山脉、丘陵…… 。起伏不平 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 地球内部 的运动 板块的拉张和挤压 变化 原因 形成什么样的地形 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 地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岩石破碎、火山岛、火山湖、石林、溶洞、河谷、峡谷、瀑布…… 风化、侵蚀、沉积 形成什么样的地形

5 《地球表面以及变化》 单元结构图 地 球 的 表 面 海洋、陆地--高山、河谷、平原、峡谷、沙漠、冰川…… 地球表面地形多种多样
1、《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4、《土壤中有什么》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海洋、陆地--高山、河谷、平原、峡谷、沙漠、冰川…… 地球表面地形多种多样 地球表面崎岖不平 隆起和沉降 岩浆活动和 板块运动 小石子、 沙、 黏土、 腐殖质、 空气、水 内力 岩石 土壤 地形不 风化 溶洞、石林、海蚀柱;切沟、冲沟、河谷、峡谷等 凸起的地 方被削掉 太阳、水、风、生物、冰川、重力等 外力 侵蚀 低洼的地 方被填平 沉积 平原、沙滩、沙漠等 人类活动 有时会发生 加剧或减轻 自然灾害

6 四、各课活动内容简介

7 1、 《地球表面的地形》 平原、山脉等常见地形及特点。 从地形图上进一步了解地球表面的形态 关于地球表面还知道什么?

8 活动说明和建议 ---《1、地球表面的地形》
以阅读、交流资料和讲解为主要教学方法 要收集能反映比较典型的常见地形地貌的照片。 要描述和归纳平原、山地等常见地形地貌的特点。(地势的高低、不同的组合) 要指导如何看地形图。 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

9 活动说明和建议—收集、阅读、交流资料 了解学生收集的照片是否反映典型的地形地貌,有选择地进行交流。 强调学生描述地形的特点。
教师进行适当地启发,帮助学生较好地描述。

10 活动说明和建议—指导观察地形图 颜色、图例、符号
地形图上常常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高度地形,比如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到5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长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六千米以上。深浅不同的绿色表示海拔不同的平原,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 。

11 活动说明和建议—归纳总结要点 地球表面有平原、山地、丘陵等多种多样的地形。 地表是崎岖是不平的。 我国的地形是西高东低。
平原多在河流的中下游。

12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阅读交流:火山和地震的资料。 了解:地球内部的力量怎样引起地壳运动,并影响着和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的。
归纳:火山和地震怎样改变地表形态

13 活动说明和建议— 2、地球内部的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以阅读、交流资料和讲解为主要教学方法 活动说明和建议— 2、地球内部的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阅读资料的重点放在火山和地震形成了哪些地形地貌,怎样改变地形地貌。 地球内部的运动。讲解—模拟实验—多媒体结合教学。

14 活动说明和建议 -- 板块运动的两种主要形式
板块碰撞挤压: 常形成巨大的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 模拟实验:不同颜色的毛巾叠在一起,用手从两边往中间推。

15 活动说明和建议--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活动说明和建议--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板块张裂: 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比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模拟实验: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叠在一起,从中间往两边拉伸

16 我的发现:地球内部的运动会使地形发生变化如 。
项目 观察表面形状有何变化,用简单的线条图画出来 材料 操作方法 裁成长条形的报纸 把几层报纸(毛巾)叠在一起,用手从两端向中间挤。 毛 巾 不同颜色的橡皮泥 把几层橡皮泥叠在一起,用手从两端向外挤。 …… 我的发现:地球内部的运动会使地形发生变化如 。

17 火山和地震 岩层断裂引发地震 岩浆顺着岩层的裂缝冲出地表形成火山

18 活动说明和建议—地球内部的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形成的一种全球构造理论,普遍为人们所接受。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1)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每个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 (2)这些板块处在不断运动之中。 (3)板块运动的动力源自地球内部的热对流循环。

19 3、 《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从现象中提出问题: 坚硬的岩石为什么会破碎? 模拟实验:探索岩石 破碎的原因 了解风化作用对地表
地貌的影响

20 将几块岩石放入有水的塑料瓶内剧烈晃动植 物在石膏糊中放入几颗种子
我们的猜想 (是什么力量使岩石发生变化) 我们的实验 我们观察到的现象 我们的结论(用“√”表示) 冷 热 将烧热的岩石立即放入冷水中,反复几次。 流 水 将几块岩石放入有水的塑料瓶内剧烈晃动植 物在石膏糊中放入几颗种子 植 物 在石膏糊中放入几颗种子

21 4、《土壤中有什么》 推测: 岩石风化后 是如何变成土壤的? 分析:土壤和生命 之间的相互关系 观察和实验: 寻找土壤的成分

22 单元活动说明及建议—《土壤的成分》 活动目的:验证土壤来源于岩石的风化物及土壤对生物的作用。(不同的教学背景有不同的目的)
以观察活动为主的教学活动 活动目的:验证土壤来源于岩石的风化物及土壤对生物的作用。(不同的教学背景有不同的目的) 观察新鲜土壤、干燥粉碎的土壤、沉积实验三个活动的作用各有侧重。 观察新鲜土壤容易发现土壤是湿润的(说明土壤中有水分),还能发现土壤中有植物和动物的残体,以及土壤中有小石子和沙粒; 观察干燥并粉碎的土壤,容易发现土壤的颗粒不一般大,除了有小石子和大小不同的沙粒,还有粉末状的微粒; 通过沉积实验能发现土壤里有空气,还能发现土壤里有少许的小石子,有沙粒,以及很细、粘滑的黏土。它们分层沉积说明这些大小不同的颗粒其轻重也是不一样的。

23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讨论:雨水会不会影响土地 推测:什么因素影响 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了解自然界中雨水对 土地的侵蚀 模拟实验:雨水对
小组活动:选择课题,设计实验方案

24 研究雨水对土地会产生怎样的侵蚀作用。 我的发现: 方法 材料 观察“地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文字或简图记录下来。 塑料瓶做成喷水器
塑料盒中用土做成斜坡地形 用塑料盆积好雨水 (具体方法见课本55页) 我的发现:

25 设计“影响土地侵蚀的因素”实验方案 实验计划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我们的发现:影响土地侵蚀的因素有 。 实验项目 实验条件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土地坡度的大小 (实验组) (对照组) 有无植物覆盖 降雨量的大小 我们的发现:影响土地侵蚀的因素有

26 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交流讨论和修改完善实验方案。 推测:自然界中什么地方的 侵蚀比较严重,了解侵蚀的危害。
实验、观察:探索影响土地侵蚀程度的因素 推测:自然界中什么地方的 侵蚀比较严重,了解侵蚀的危害。

27 交流、修改“影响土地侵蚀的因素”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计划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项目 实验条件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土地坡度的大小 (实验组) (对照组) 有无植物覆盖 降雨量的大小 我们的发现:影响土地侵蚀的因素有

28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推测:河流对土地会 不会有影响 模拟实验:探索河流 对土地的影响。 观察地形图,尝试解释 冲积平原的形成。
总结:自然界中侵蚀和沉积现象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29 研究流水对“河道”的侵蚀 。 装置图 方法 观察记录 实验研究,河流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 我们的发现:河流对土地的影响有
在盒的一端用土堆一个“一边高一边低”的斜坡,并稍稍拍紧。注意空出盒的1/3不要装土,然后在斜坡上用小棍挖凿宽、深都约为1厘米的“河道”。 画出无河水流过的“河道”的形状: 取塑料杯子底部侧面扎一个直径两毫米的小孔,用木块垫在杯子下方,使出水孔对准河道。用大饮料杯装满水慢慢向杯内倒水,保持杯内的水始终是满的。 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标记水流速度快、水流速度慢、被流水“侵蚀”、有土沉积的地方。 我们的发现:河流对土地的影响有

30 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回顾本单元知识,明确 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模拟暴雨,检验家园 反思: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如何改进
设计、建造家园 反思: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如何改进 总结、拓展:人类自身的 活动对地形的影响

31 活动建议— 外力对地表的作用—风化、侵蚀、沉积
以推测、模拟实验验证为主要教学方法。 启发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依据地进行推测。

32 活动建议— 外力对地表的作用—风化、侵蚀、沉积
明确模拟实验的目的、模拟的对象、操作方法、观察项目。

33 活动建议— 外力对地表的作用—风化、侵蚀、沉积
拓展延伸到自然界的地形变化—考察、验证、解释。

34 活动建议— 外力对地表的作用—风化、侵蚀、沉积
关于实验器材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影响侵蚀程度的因素”、”河流的作用“、“设计建造我们的家园” 。四个实验的器材大同小异。 小铲子、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盖的土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大盘子、建造家园房屋的材料。

35 五、单元教学目标

36 活动目标—科学概念 知道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并知道这些地形的大致特点。
认识到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有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有的改变却是一个比较迅猛的过程。 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使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37 活动目标—科学概念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流水、风力、海浪、冰川等都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 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人类活动也会改变地表形态,这种改变有时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影响。

38 活动目标—科学探究 用一定的词汇简单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山脉、高原、平原、盆地、河流、海洋等地形。
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如何引起地形变化,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以及风力、海浪、冰川等对地表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按要求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观察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河流对土地的影响,以及土壤的成分,

39 活动目标—科学探究 对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有较好的把握,能设计模拟实验,探究降雨量的大小、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等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用文字、图画、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描述实验中的现象。 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在小组内交流结果和想法。

40 活动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培养对土壤的感情。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 风化、侵蚀、沉积、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带给人类的不仅仅是灾害,也有有利于人类的一面。 人类活动也会影响地球表面的地形,会加剧或减轻各种自然力带来的自然灾害。


Download ppt "五上《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教材简介 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 姚继洪 2007.9."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