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社會工作理論的比較 授課老師:林東龍 授課日期:2005/12/28
2
內容大綱 從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看理論定位 從鉅觀、中觀、微觀三層次看理論定位 從角色和功能看理論定位 從處遇主題看理論定位
從社工傳統三大方法看理論連結 從折衷主義觀點看理論連結與整合 結語
3
從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看理論定位 本體論(ontology)—事物存在的本質 (一)唯實論:現象乃獨立於個人之外而存在。如生態觀點。
(二)唯名論:現象乃個人認知或意義之產物。如認知行為理論。 認識論(epistemology)—如何瞭解(認識)世界 (一)經驗論:直接經驗。如危機中心觀點。 (二)理念論:理念對經驗的結構化。如賦權觀點。 方法論(methodology)—如何獲得知識的方法 (一)一元論(科學驗證):客觀測量。如社會網絡理論。 (二)二元論(詮釋):意義探究。如女性主義觀點
4
人性本質—人與環境之關係。 (二)志願論:人有能力創造與改變環境。如基變理論。 (三)決定論:人是社會環境的產物。如系統理論。 社會本質—人際連結的基礎。 (二)管制模式(共識):強調社會整合與團解。如系統理論。 (三)壓迫模式(宰制):強調階級矛盾與解放。如基變理論。
5
從鉅觀、中觀、微觀三層次看理論定位 鉅觀層次 (一)整體社會結構或政治經濟機能的運作 (二)基變觀點、女性主義、增強權能 中觀層次
(一)藉以連結、協調或整合鉅觀微觀兩層面的觀點 (二)系統觀點、生態觀點、社會支持網絡觀點 微觀層次 (一)個人認知行為與人際互動 (二)精神分析、認知行為理論、危機介入取向、任務中心取向、心理暨社會學派
6
從角色和功能看理論定位 理論的抽象性 (一)形式理論:較為抽象且屬於案主問題情境外部導向的基礎理論,較難以直接檢驗其理論觀點,如系統理論、生態、基變、增強權能、女性主義等。 (二)實質理論:較為具體且屬於案主問題個人內部導向的實務理論。 實務運用的角色與功能 (一)評量理論:對案主問題界定或解釋的觀點。如系統、生態、基變、女性、賦權等觀點。 (二)介入理論:處遇的實務操作和具體介入。如精神分析、認知行為、心理暨社會、社會支持網絡等觀點。 (三)轉型理論:調和實務經驗和結合其他理論方法,不斷研發和改進適當處遇策略。如危機干預、任務中心等觀點。
7
價值類型 (一)應然—社會工作應該是什麼 女性主義、基變、增強權能 (二)使然—社會工作可以如何做 系統理論、生態觀點、危機干預、任務中心 (三)實然—案主世界實際是什麼 精神分析、認知行為、心理暨社會學派、社會支持網絡
8
從處遇主題看理論定位 心理動力 (一)問題起因:本能衝突、早期壓抑的衝動和願望不被意識察覺。
(二)處遇目標:解決潛在衝突,釋放潛意識所壓抑的慾望和罪惡感。 行為 (一)問題起因:學習來的習慣,過多被環境增強的偏差行為。 (二)處遇目標:去除不理性的認知行為和消除特定焦慮。
9
體驗 (一)問題起因:對存在感到失望、人生無意義、自我迷失。 (二)處遇目標:潛能開發,增進自我發現,且與外在自然和諧。 超越 (一)問題起因:道德淪喪、現代社會解組、個人迷失等,造成道德遺失與靈性缺口。 (二)處遇目標:透過現象、直覺、超越,尋找道德、宗教或哲學使命的根源,進行靈魂重造。 啟蒙觀點 (一)問題起因:環境壓抑,個人未覺醒、權力未伸張 (二)處遇目標:增強自我權能與社會資源連結
10
從社會工作傳統三大方法看理論連結 個案工作 (一)實然與使然理論之運用:強調問題改善。 (二)應然理論之運用:強調意識覺醒與反思性。
團體工作 (一)傳統治療模式:強調問題改善或解決。可連結精神分析、認知行為、社會支持網絡、危機干預或任務中心等處遇策略。 (二)互動協調模式:協助團體成員檢驗和形塑個人適當角色,工作員非權威的介入。可連結人本主義等觀點。 (三)團體中心模式:反對傳統治療模式,倡導自立自主精神,排斥專業人員主導。可連結增強權能等觀點
11
社區工作 (一)社區資源整合與運用 連結系統理論、生態觀點、社會支持網絡理論。 (二)發展社區具有經濟、政治、教育、控制和支持等功能,和提供照顧能力 連結認知行為、心理暨社會派、社會支持、危機干預、任務中心等觀點 (三)社會改革與運動能力 連結基變、女性主義、增強權能等觀點
12
從折衷主義看理論連結與整合 社會工作處遇模式的轉變 (一)醫療模式:偏差行為是一種疾病的結果
(二)心理動力模式:偏差行為與其人格特質和精神驅力有關。 (三)行為模式:偏差行為是學習經驗的結果 (四)整合模式:將不同理論加以連結或綜合的努力和嘗試。如認知行為理論。
13
案主問題情況的錯綜複雜 案主世界如同萬花筒一樣,均與其環境互動的脈絡背景和歷史過程有關。 社會工作實務績效和責信之要求 找出處理案主問題確實且有效的方法,達成社工實務績效與責信之要求。 社會工作員的自由裁量 依個人人格特質傾向、所處機構的服務理念、理論容易概推或運用狀況、不同個案情況等,選擇不同理論。
14
五種折衷主義模式—整合結構化程度不同 (一)系統整合模式 將不同理論整合於共同抽象概念架構,使其在某些觀點基準上產生連結。 (二)實務建構模式 針對實務需要將相關理論結合且獲得專業同儕或機構認同。
15
(三)處遇系統模式 以某一理論概念架構為基礎,再將其他相關觀點或技巧移植和融合。 (四)非正式權宜模式 未經正式的理論比較與檢討,僅私下以較鬆散和便利方式合併不同理論觀點與技巧。 (五)偶然使用模式 處遇過程中,不經意或隨機(即興)將不同理論觀點運用於案主問題處遇。
16
結語 理論比較的目的在於… (一)瞭解各理論的特點,但非指各理論之間互斥; (二)協助社工員能以多元理論觀點或技巧進行個案處遇。
(三)協助社工員重新覺察且反思原已存在工作中所體驗的觀點、規則或模型。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