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 医 内 科 学 第三章 第九节 便秘.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 医 内 科 学 第三章 第九节 便秘."—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 医 内 科 学 第三章 第九节 便秘

2 概述 【定义】 便秘系因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年老体虚、感受外邪,导致大肠传导失常,以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难解,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而便而不畅为主症的病证。

3 【源流】 1.《内经》中称便秘为“后不利”、“大便难”。《伤寒杂病论》称“阴结”、“阳结”、“不更衣”、“脾约”等,后世又因其病因不同有“风秘”、“气秘”、“寒秘”、“热燥”、“风燥”等病名,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大便秘结源流》始称便秘。 2.《伤寒杂病论》:承气汤、大黄附子汤、麻子仁丸、厚朴三物汤、蜜煎导等。 3.清·李用粹《证治汇补·秘结》:“…辛润之;…泄之;…清之;…温之;…疏导之;…滋润之;以养血清热为先,急攻通下为次。”

4 功能性便秘、肠道激惹综合征、肠炎恢复期、直肠及肛门疾病、药物性便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肌力减退。
【范围】 功能性便秘、肠道激惹综合征、肠炎恢复期、直肠及肛门疾病、药物性便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肌力减退。

5 一、病因病机 饮食所伤 胃肠积热 传导失司 便秘 情志失调 腑气郁滞 年老体虚 气血阴阳亏虚 燥热伤津 感受外邪

6 【病机】 1.饮食所伤→肠胃积热,耗伤阴血津液→肠道失于濡润→大便干结,便下难解。 2.情志失调→气机不利→腑气郁滞,传导失职→大便干结而成便秘。 3.年老体虚→气阴阳血亏虚→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血虚则肠道失润,阴虚则大肠失荣,阳虚则肠道失于温煦→大便艰涩难出。 4.感受外邪→燥热下劫大肠津液,肠燥津枯→大便干结难出。

7 基本病机:大肠传导失司 病位:大肠 病机转化: 热邪久延可伤阴—由热秘转为阴虚便秘; 寒积日久可伤阳—由寒实便秘转为阳虚便秘; 气郁日久可化热—导致气滞与热结并存; 阴血不足易化热—形成热秘; 阳气虚阴寒内生—形成冷秘。

8 二、诊断与鉴别 【诊断】 1.主症:排便周期延长,粪质干燥坚硬,排出无力,艰涩难出。
2.兼症:腹胀、腹痛,或纳呆、头晕、口臭,或肛裂、痔疮,或排便带血以及汗出气短、头晕心悸等症。 3.病史:起病缓慢,多表现为慢性病变过程。以中老年多发,女性多见。发病常与饮食、情志、坐卧少动、年老体弱或热病津伤、产后失血等因素有关。 4.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

9 二、诊断与鉴别 【鉴别】 1.积聚:积聚与便秘均可触及腹部包块。但便秘的包块在左下腹,为条索状,与肠形一致,而且排便后即消失或减少。积聚的包块则形状不定,多与肠形不一致,排便后包块不消失。 2.肠结:二者均为大便秘结不通。但肠结多发病急、腹痛拒按、无矢气和肠鸣,大便完全梗阻不通,常伴呕吐,甚者呕出粪质,病机为大肠通降受阻;而便秘多发病缓,或慢性久病,可见腹胀痛,大便干结难行。但有矢气和肠鸣,病机为大肠传导失常。

10 三、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寒热虚实 2.辨排便粪质 3.辨舌质舌苔

11 三、辨证论治 【治疗原则】 通下为本病治疗大法。 实者以驱邪为主:泻热、温散、通导;虚者以养正为先:滋阴养血、益气温阳。
体育疗法、饮食疗法。

12 【分证论治】 实秘 1.热秘 证候:大便干结或兼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或口舌生疮。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方药:麻子仁丸加减。

13 2.气秘 证候: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胸胁满闷,嗳气频作,食少纳呆,舌苔薄腻,脉弦。 治法:顺气导滞。 方药:六磨汤加减。

14 3.冷秘 证候: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痛拒按,喜热恶寒,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紧。 治法: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方药:温脾汤合半硫丸加减。

15 虚秘 1.气虚便秘 证候:粪质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乏力,便难排出,汗出气短,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补气润肠。 方药:黄芪汤加减。

16 2.血虚便秘 证候: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健忘,失眠多梦,头晕目眩,口唇色淡。舌淡苔白,细脉涩。 治法:养血润燥。 方药:润肠丸加减。

17 3.阴虚便秘 证候: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两颧红赤,心烦失眠,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通便。 方药:增液汤加减。

18 4.阳虚便秘 证候:大便干或不干,排出艰涩困难,小便清长,面色淡白或时作眩晕,四肢不温,腹中冷痛,得热则减,腰膝冷痛,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阳通便。 方药:济川煎加减。

19 四、案例分析 患者,男,27岁,以“左上腹疼痛1天”为主诉,患者一天前饮酒后开始出现左上腹疼痛,伴发热,恶心欲呕,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燥,脉滑数。查体:左上腹有压痛腹肌紧张,拒按,肠鸣音正常,双肾区叩击痛(-)。尿常规检查正常,血常规:WBC:12.8×109/L,N:89%。X线腹透及双肾、输尿管B超正常。 问题:1.中医诊断、分型; 2.治则; 3.方药。

20 小结 1.便秘的主要特征:大便周期延长或排出不畅。 2.便秘的主要病机:大肠传导失司。主要病位在肠,与脾胃、肝有关。
3.便秘的诊断要点:依据——主症;排出器质性病变。 4.便秘的辨证要点:以虚实为纲,注意寒热性质。 5.便秘的治疗原则:通下为本病治疗大法。实者以驱邪为主:泻热、温散、通导;虚者以养正为先:滋阴养血、益气温阳。 6.便秘的分证论治。

21 THANKS 谢谢大家!


Download ppt "中 医 内 科 学 第三章 第九节 便秘."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