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簽ECFA對台灣經濟的影響 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林向愷.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簽ECFA對台灣經濟的影響 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林向愷."—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簽ECFA對台灣經濟的影響 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林向愷

2 一. 中經院評估報告刻意誇大簽ECFA 對創造工作機會的效益

3 聯結多國模型與單國模型估算簽ECFA對就業的效益
利用多國模型(GTAP),在不同情境假設下做出完整而全面的預測,並將其適當的預測結果放入單國模型(TAIGEM),藉由單國模型詳細部門別的架構,完整呈現國際市場與國內市場的互動關係。在動態情境下,多國與單國模型串連(連結)變數為個別產業出口變動、總體消費指數變動、總體投資成長、總體政府支出變動等變數。(取自報告第49頁)

4 三個「東協加一」形成後,簽ECFA對台灣總體經濟的影響

5 簽ECFA後中國工農產品的進口將大幅增加

6 多國模型假設台灣經濟永遠處於「充分就業」狀態
台灣經濟永遠處於「充分就業」狀態,且勞工在不同產業部門間可以完全無障礙且立即的移動。換句話說,台積電工程師可以隨時轉業當農民到苗栗種田,而雲林蒜農也可以馬上到台塑六輕報到參與石化產品的生產與研發。 多國模型所得到結果可視為長期情況下,因簽ECFA所產生的均衡數量變動。

7 串聯變數 將多國模型所算出均衡數量變動(個別產業 出口變動( ),總體政府支出( ),總體 投資變動( ),以及總體消費變動( ))做 為單國模型的外生衝擊項。利用這些串聯 變數皆對促進就業有所助益。 多國模型 (GTAP) 單國模型 (TAIGEN)

8 2. 中經院多國模型亦估出簽ECFA對不同商品 進口數量的影響。這些商品進口增加對台 灣就業會產生負面影響 ,既然串聯變數視 為單國模型的衝擊項,中經院為何未將進 口變量做為串連變數代入單國模型,以利 完整且全面估算出簽ECFA對台灣就業的衝 擊。

9 單國模型估出簽ECFA將增加25.7至26.3萬的就業人數

10 單國模型假設工資率維持固定 對台灣個別產業而言,在勞動工資維持固定的假設下,產業產值的變動完全反映到產業就業人數變動上。勞動工資僵固假設只適用於短期分析。中經院係將多國模型所得到的長期均衡數量變動代入只適用於短期分析的單國模型之中,將原只能在長期情況下,所要顯現的效果完全壓縮到短期內發生。

11 中經院研究小組亦認為工資僵固的假設不合理
單國模型就業人數變動受多國模型所得到各產業產值變動的模擬結果所影響,且在單國模型設定中,此為極短期下,基於勞動工資僵固的假設,各產業因其產值變動導致勞動需求跟著改變,而得到的短期模擬結果,此結果並不代表各產業在長期下的勞動力變動情形。

12 中經院報告刻意忽略進口量增加對就業的衝擊
由GDP定義式, 可知要評估簽ECFA對台灣就業人數的影響,除了將個別產業出口變動(ΔX),總體消費變動(ΔC),總體投資變動(ΔI)以及總體政府支出變動(ΔG)做為多國模型與單國模型串聯變數外,更不能忽略進口量變動(ΔM)的影響。然而,中經院報告卻未將進口變動做為串聯變數,造成進口量(尤其中國商品進口量)增加完全不會對台灣就業的衝擊。

13 中國商品在台灣市場不會替代台灣商品? 若台灣生產的商品在中國市場只能「完全替代」日本、南韓與東協國家所生產的商品並不會替代中國所生產的商品,且中國生產的商品在台灣市場只能「完全替代」日、韓與東協國家所生產商品但不會替代台灣生產的商品,則進口量變動也許無須代入單國模型的模擬過程中。

14 中經院假設中國商品進口台灣對就業無任何衝擊
在「替代彈性」假設方面,GTAP運用Armington假設,假定國產品與進口品為不完全替代,且進口自不同國家的類似商品亦為不完全替代,而後再經由CES函數對進口品與國產品進行加總,最後成為一個最終需求的複合商品。因此,GTAP已將國產品與進口品的替代效果納入考量,台灣產品並非「完全替代」日、韓、東協產品,而台灣與中國產品的替代彈性也並非為零。林向愷教授所言「排除台灣商品在國內市場被大陸產品替代的可能性」與「完全替代」,顯非事實。(取自中經院所發佈新聞稿)

15 二. 簽訂ECFA將讓台灣徹底 邊陲化

16 中經院僅分析區域經濟整合對外資流入的影響
1. 各國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後,除廢除會員國間關稅等貿易障礙外,不僅擴大區域內的貿易與投資活動,亦可提升區域內產業間的分工,加強區域內企業間的策略性合作關係,以及促進區域外投資的流入等。 2. 若自由貿易協定的內容涵蓋服務及投資的自由化,不但可促進會員國在區域市場的投資,亦可降低會員國投資政策變動所產生的不確定風險。 3. 在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後,會員國間的區域內貿易,將取代區域外貿易,而使企業經營、產品及資金流通等風險降低,進一步促使貿易與投資的增加。

17 中經院分析外資流入時,只著重市場擴張效果與轉移/稀釋效果
市場擴張效果:隨著簽署國的加入,必然有效排除區域內的投資障礙,進而擴大區域市場規模,誘發區域外FDI流入。 轉移/稀釋效果:未加入某一個RTA/FTA的國家,其FDI資金流入會因為未加入而流失。

18 實證結果 前一期市場擴張效果(FTAGDP)在5%水準下顯著,係數估計值為0.046。
轉移/稀釋效果(INTEGRATION)在10%水準下顯著,係數估計值為-1.391。 地主國經濟成長率在1%水準下顯著,係數估計值為0.153 全球化指數(FDI WORLD)在5%水準下顯著,係數估計值為0.380。

19 中經院分析簽ECFA的外資流入效果有兩大假設
除各國GDP成長率與FTAGDP增加的影響外,假設其他狀況維持不變。具體而言,未考量各國其餘狀態演變、全球投資趨勢轉變等影響,僅以2006年的狀態進行模擬預測。 中經院研究設定RTA/FTA一旦簽署,會員國間無任何妨礙貿易、資金與人員流動的各種障礙。

20 簽ECFA將導致大多數廠商選擇投資中國 中經院報告並未如相關實證研究考慮各國經濟發展階段、市場規模、總體經濟環境以及政經體制的差異。更嚴重的是,無論勞委會委託致理技術學院或經濟部委託中經院所做的研究報告皆著重貿易效果的估計,對與中國簽訂ECFA後,廠商投資區位選擇對國內投資的衝擊,則未予以評估。

21 先簽ECFA將產生第二波產業外移 在中國阻撓台灣與東協簽署FTA情形下,先與中國簽定ECFA,台灣廠商若選擇留在台灣投資生產,所生產的商品輸往中國雖可享受ECFA關稅優惠,但輸往東協國家時,由於雙方並未簽署FTA,無法享受關稅優惠。

22 先簽ECFA將產生第二波產業外移 若廠商改到中國投資生產,則在中國生產的商品輸往台灣與東協國家皆可享受關稅優惠,再加上中國市場規模大於台灣,中國勞動成本又低於台灣。簽ECFA後,台灣廠商勢必大規模西進以享受「中國軸心」的優勢。同時,外國企業亦會基於相同考量不會選擇來台投資。

23 投資中國將取代投資台灣 多數廠商選擇投資中國後,受限於個別企業人力、資金、技術以及管理能力,勢必削減這些廠商投資台灣的規模,所以,投資中國會出現著名經濟學者費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所說的「對外投資將一對一取代國內投資」現象。民間投資不足、除資本累積變慢外,亦會減緩新技術引進的速度,使得新工作機會增加速度不夠,受薪階層的薪資所得將難以增加。

24 投資中國取代投資台灣

25 投資中國導致失業率居高不下

26 投資中國導致薪資所得成長停滯

27 投資中國導致台灣家庭所得差距擴大

28 簽ECFA將產生「核心-邊陲」效應 經濟整合後,區域間貿易成本下降,廠商到市場規模較大的區域投資與生產相對更為有利,導致市場規模愈大的區域所享受的經濟整合利益愈大,最後成為經濟整合區域內投資與生產的核心,而市場規模居於劣勢的區域,則因產業外移成為邊陲,投資與生產活動不增反減,整體犧牲最大。

29 三. 不簽ECFA對台灣經濟的影響

30 「東協加一」形成後對台灣總體經濟的影響

31 「東協加一」形成後對台灣個別產業的影響

32 東協加一形成後,不簽ECFA對台灣總體經濟的影響不大
「雖然東協加一對台灣總體經濟的影響程度不如想像中來得大,但其對個別產業的影響卻不容忽視,尤其是對某些重要產業的衝擊極大,值得注意。」(報告第32頁)

33 「東協加三」形成後對台灣總體經濟影響

34 「東協加三」形成遙遙無期 日、韓對中國大陸在加入WTO之後積極與東協締結自由貿易協定,又積極與日、韓洽談自由貿易協定,保持戒慎的態度。同時中、日、韓三國的立場及意圖並不一致,因此未來東協加三的發展會是如何,尚難判斷。(報告第29頁)

35 中經院:不簽ECFA對台灣經濟影響不大 雖然由模擬結果顯示,東協加一及東協加三對台灣實質GDP的影響並不算太大,但是我們必須體認台灣若是長期無法參與區域經濟整合而被排除在外,這些區域貿易協定對台灣所產生的總和負面效果不容小覷。特別是無論是在東協加一及東協加三下,模擬結果顯示都會對台灣製造業項下主力產業產值及出口造成不小衝擊,對於台灣非常不利。(報告第45頁)

36 四. 為何現階段無須簽定ECFA?

37 為擺脫磁吸效應,台灣必須與先進國家發展更緊密的經貿關係
克魯曼教授在早1996年就指出如果參與經濟整 合國家間的生產要素(資金、技術與具有跨國移 動能力的人員)完全自由移動,市場規模較小的 國家必須設法降低與經濟整合區域以外其他國家 的貿易成本,才能減輕其國內產業外移到經濟 整合區域內市場規模較大國家所產生的衝擊。

38 維持經貿自主才有國家主權 政治經濟學者Hirshmann教授指出:現代民主國家領導人除了要熟讀馬基維利的《君主論》外,更要知道沒有經貿自主就沒有國家主權,所以,提升「經貿自主」最佳的策略應為現階段不與中國簽訂ECFA以避免貿易成本持續下降,讓台灣對中國經貿依存度進步提升,中國經濟的磁吸效應擴大。

39 結論 若公投結果顯示多數台灣人民同意與中國簽ECFA,由於中國一再阻撓我國與先進國家簽訂FTA,所以,我們應以我國與歐美日先進國家簽定FTA做為簽ECFA的前提條件,以確保台灣未來生存與發展的自由選擇權。

40


Download ppt "簽ECFA對台灣經濟的影響 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林向愷."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