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一般理论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与治理 第三节 通货紧缩的一般理论 第四节 通货紧缩的成因与治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一般理论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与治理 第三节 通货紧缩的一般理论 第四节 通货紧缩的成因与治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一般理论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与治理 第三节 通货紧缩的一般理论 第四节 通货紧缩的成因与治理
回目录 第十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一般理论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与治理 第三节 通货紧缩的一般理论 第四节 通货紧缩的成因与治理 至下章

2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三、通货膨胀的度量 四、通货膨胀的效应
回本章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一般理论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三、通货膨胀的度量 四、通货膨胀的效应 至下节

3 一、通货膨胀的涵义  通常的定义: 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要点:
        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要点:  (1)不能将通货膨胀与货币发行过多划等号。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和商品总量变化也会导致物价水平上升  (2)不能将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划等号。价格管制下的商品短缺也是隐性的通货膨胀  (3)不能将通货膨胀与财政赤字划等号。财政赤字的弥补并非都依靠货币发行,也可以发行政府债券来弥补 通常的定义:

4 比较准确的定义: 因流通中注入货币过多而造成货币贬值,以及总的物价水平采取不同形式(公开的或隐蔽的)持续上升的过程。

5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 1.按发生原因分类(7类) 需求拉动型:总需求(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过度增长引起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型:由于原材料价格上升、工会力量或行业垄断引起工资水平或利润水平的提高而商品价格上升,推动通货膨胀。 结构型:由于部门性经济结构不均衡引起的通货膨胀。 混合型:需求、成本和社会经济结构共同作用引起的通货膨胀。

6  财政赤字型:因财政出现巨额赤字而滥发货币引起的通货膨胀。
信用扩张型:指由于信用扩张,即由于贷款没有相应的经济保证,形成信用过度创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国际传播型:又称输入型,指由于进口商品的物价上升,费用增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7  2.按表现状态划分(2类) 开放型:也称公开的通货膨胀,即物价可随货币供给量的变化而自由浮动。
抑制型:也称隐蔽的通货膨胀,即国家控制物价,主要消费品价格基本保持人为平衡,但表现为市场商品供应紧张、凭证限量供应商品、变相涨价、黑市活跃、商品走后门等的一种隐蔽性的一般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8  3.按通货膨胀程度划分(3类) 爬行式:又称温和的通货膨胀,即允许物价水平每年按一定的比率缓慢而持续上升的一种通货膨胀。
跑马式:又称小跑式通货膨胀,即通货膨胀率达到两位数字,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通货膨胀有明显感觉,不愿保存货币,抢购商品,用以保值。 恶性通货膨胀:又称极度通货膨胀,即货币急剧贬值,物价指数甚至可达到天文数字。 

9 三、通货膨胀的度量  1.消费物价指数 人们一般将物价上涨指数看作是通货膨胀率。测量物价指数的主要指标有:
   人们一般将物价上涨指数看作是通货膨胀率。测量物价指数的主要指标有:   1.消费物价指数 即零售价格指数,它能反映直接影响一般民众生活状况的物价趋势,许多国家通常用它来代表通货膨胀率。但消费物价指数不包括公营部门的消费、生产资料及进出口商品、劳务的价格变化。  

10 2.批发物价指数 指根据制成品和原料的批发价格编制的指数。这一指数对商业循环较为敏感,但由于它不包括各种劳务,所以其变化对一般公众生活的影响也不如消费物价指数那样直接。  

11 3.国民生产总额平减指数(GDP Deflator)
  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额对按固定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额的比率。它既包括私营部门和公营部门的消费,也包括生产资料与进出口商品、劳务的价格,因此比较全面。但对一般家庭来说,投资品和出口商品的价格与他们并无直接关系。 该指数与CPI的对比能够反映出投资价格的变化情况。

12 4.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它是衡量制造商出厂价的平均变化趋势的指数。 (1)如果PPI比预期的值要高,则表明有通胀风险; (2)如果PPI比预期的值要低,则表明有通缩风险。

13 四、通货膨胀的效应  1.经济增长效应 有益论认为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增长:
政府可通过实施通货膨胀政策,增加赤字预算,扩大投资支出来刺激有效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有利于收入再分配向富裕阶层倾斜,会提高储蓄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当物价水平上涨而名义工资未发生变化时,有利于刺激私人投资的积极性,增加总供给,推动经济的增长

14  有害论认为,长期的通货膨胀会阻碍经济正常成长: 纸币贬值,妨碍货币职能的正常发挥 降低借款成本,诱发过度的资金需求,导致经济虚假繁荣
各种成本上升,不利于调动生产者和投资者的积极性 破坏正常的信用关系,使流向生产性部门的资金比重下降,流向非生产性部门的资金比重增加,导致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不合理,国民经济畸形发展 阻碍出口,鼓励进口,加剧国内市场竞争压力,影响国内进口替代品生产企业的发展,并导致贸易收支逆差 政府可能采取全面价格管制的办法,会削弱经济的活力 通货膨胀还会打乱正常的商品流通渠道,加深供求矛盾,助长投机活动,引起资本大量外流和国际收支的恶化

15  中性论认为通货膨胀对实际产出和经济增长既无正效应又无负效应 :
其理由是公众会根据对通货膨胀发展的预期,按照物价上涨水平作出合理的行为调整,因此,通货膨胀的各种影响作用会相互抵消。

16  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史实证分析(见表10-1): 对我国经济发展史实证分析(见表 10-2) : 对经济发展史实证分析的结论:
相同的通货膨胀率有完全不同的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呈反方向变化趋势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并非是通货膨胀所致:经济发展主要靠科技发展、经营管理完善和经济基础雄厚 对我国经济发展史实证分析(见表 10-2) : 我国自1979年以来,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性的转变,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也不是正相关。 对经济发展史实证分析的结论: 基本定论是: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是弊多利少。

17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关系(单位:%)

18 我国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979—2007年) 单位:%

19

20 2.强制储蓄效应 定义:所谓强制储蓄是指政府财政出现赤字时向中央银行借债透支,直接或间接增大货币发行,从而引起通货膨胀。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强制性地增加全社会的储蓄总量以满足政府的支出,因此又被称之为通货膨胀税。

21 有害论:强制储蓄→政府投资→物价水平的上涨和实际利率的下降→民间消费和储蓄的实际额减少→民间资本积累速度下降,企业历年所累积的折旧不能满足设备更新需要→减少民间资本存量。
  由于民间资本和投资的减少部分≈政府运用通货膨胀强制储蓄的部分,因此,强制储蓄的结果不会带来社会总投资的扩大(政府投资挤占私人投资)。

22 有益论:虽然一般货币持有者因通货膨胀而失去的货币价值等于政府所获得的通货膨胀税,但如果政府的储蓄倾向高于货币持有者的一般储蓄倾向,整个国家的平均储蓄水平就会提高,从而增加社会投资总额。尤其是在经济尚未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存在大量闲置生产要素的情况下,政府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强制储蓄来增加有效需求,并不会引发持续的物价上涨。

23 中国的实际:对于中国来说,利用通货膨胀的强制储蓄效应却未必能促进经济发展,因为中国是一个资源供给相对短缺和总需求经常过大的国家,如果不适当地运用强制储蓄政策,将会导致投资需求膨胀、物价迅速上涨和其他各种消极经济效应。

24 3.收入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效应 定义:收入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效应是指通货膨胀发生时人们的实际收入和实际占有财富的价值会发生不同变化,有些人的收入与财富会提高和增加,有些人则会下降和减少。

25 固定收入者与变动收入者之间: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固定收入者(因收入调整滞后于通货膨胀)其实际收入会减少;而一些负债经营的企业和非固定收入者(因能够及时调整其收入)可从通货膨胀中获利。
但通货膨胀的持续,会使员工工薪和原材料价格相应上调,企业利润的相对收益会逐渐消失。 政府由于其实行的累进税制度使其成为通货膨胀的最大受惠者。但政府是否真正从通货膨胀中受益还要看政府的名义收入增长是否快于物价上涨(因政府支出增加)。

26 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通货膨胀时期,面值固定的金融资产如债券和票据等,其价值会下跌,而各种变动收益的证券和实物资产如股票和房地产等,其价值会增大。一般而言,债权人是受害者,债务人是受益者。
通货膨胀在减少债务性金融资产实际价值的同时也减轻了政府、金融机构和公司企业的债务负担。 最易受通货膨胀打击的往往是小额存款人和债券持有人。因为大的债权人不仅可以采取更多的措施避免通货膨胀的不利影响,同时他们也是更大的债务人。

27 高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之间: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低收入阶层的边际支出倾向相对大于高收入阶层的边际支出倾向。通货膨胀时期,由于物价上涨和人们名义收入的提高,会使低收入阶层消费支出的增加相对大于高收入阶层消费支出的增加,而低收入(主要是工薪收入)阶层实际收入的增加相对小于高收入(主要是利润收入)阶层实际收入的增加,因此社会财富的积累和再分配会向高收入(利润收入)阶层一方倾斜。

28  4.资源配置扭曲效应 通货膨胀使各种生产要素、商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发生很大变化和扭曲,引起资源配置低效和浪费
通货膨胀会助长投机并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通货膨胀使人们增加持有更多的实物资产,在交易、维护、处置和管理上花费更多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因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通货膨胀会造成市场供不应求的环境,导致盲目抢购 会使实际利率下降,打击储蓄,使资本积累的速度降低 在通货膨胀期间,官方利率的调整往往滞后,而民间高利贷则得以盛行,因而会改变正常的利率结构,影响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29  5.经济秩序与社会秩序紊乱效应 加剧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并使政府的政策操作变得无所适从,增大了失误的可能性
大量资金被吸引到流通中从事投机交易,使商品流通秩序发生混乱,加剧了经济的不平衡 劳动者的工资所得赶不上投机活动的利润所得,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助长投机钻营、不劳而获恶习,败坏社会风气,激化贫富不均的社会矛盾 助长贪污腐败,损害政府信誉 至下节

30 回本章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与治理 一、通货膨胀的成因 二、通货膨胀的治理 至下节

31 一、通货膨胀的成因  1.西方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成因的分析
 (1)需求拉动说:通俗的说法就是“太多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使得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超出了在现行条件下可得到的供给,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其理论分析可用下图加以说明。

32 图示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33  (2)成本推进说: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并非由于总需求过度,而是由于总供给方面的生产成本上升所引起。其理论分析可用下图说明。
图示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34 (3)供求混合推进说:认为只有在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共同作用下,才会导致持续性的通货膨胀,见下图。
图示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35  需求转移型:需求在不同部门之间转移,而劳动力和生产要素的转移具有刚性,引起物价水平上升。
 (4)部门结构说:认为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部门结构的某些特点,当一些产业和部门在需求方面或成本方面发生变动时,往往会通过部门之间相互看齐的过程而影响到其他部门,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这种结构型的通货膨胀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需求转移型:需求在不同部门之间转移,而劳动力和生产要素的转移具有刚性,引起物价水平上升。 外部输入型:例如国际石油和粮食价格上涨引起国内物价水平上升。 部门差异型:发展较快的部门工资水平上升,发展较慢的部门要求工资水平看齐导致的物价总水平上升。

36 主要通过对通货膨胀预期心理作用的分析来解释通货膨胀的发生。预期心理引致或加快通货膨胀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主要通过对通货膨胀预期心理作用的分析来解释通货膨胀的发生。预期心理引致或加快通货膨胀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5)预期说: 加快货币流通速度。通胀预期会使人们赶快购买 提高名义利率。名义利率上升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从而推进物价水平上升 提高对货币工资的要求。工资上升进一步推进物价水平上升

37 2.我国理论界对通货膨胀成因的解释 财政赤字说:政府在发生财政赤字时如果增发纸币或发行公债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超过了实际经济增长的需要,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信用扩张说:信用的过度扩张必然导致货币供应量的过度增加,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顺差说:顺差使国内市场上商品可供量减少,而外汇市场则供过于求,国家不得不增加投放本币以收购结余外汇,因此会导致通货膨胀。

38  体制说:在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体制不完善导致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过度积累,推动物价水平的上涨。
摩擦说:由于计划者追求的经济高速度增长及对应的经济结构与劳动者追求的高水平消费及对应的经济结构之间不相适应,从而产生矛盾和摩擦,引起货币超发、消费需求膨胀和消费品价格上涨。 混合说: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可分成体制性因素、政策性因素和一般因素三类。

39 二、通货膨胀的治理  1.宏观紧缩政策 又称为抽紧银根,即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又称为抽紧银根,即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1)紧缩性货币政策: 具体政策工具和措施包括: ① 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 ② 提高贴现率和再贴现率,或政府直接提高利率; ③ 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

40  通过削减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的办法来治理通货膨胀。削减财政支出的内容主要包括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
    通过削减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的办法来治理通货膨胀。削减财政支出的内容主要包括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   (2)紧缩性财政政策: 生产性支出主要是国家基本建设和投资支出 非生产性支出主要是政府各部门的经费支出、国防支出、债息支出和社会福利支出等    增加税收包括提高个人的所得税或增开其他税种,可使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少,降低个人消费水平;而提高企业的所得税和其他税率则可降低企业的投资收益率,抑制投资支出。 

41 2.收入紧缩政策    收入紧缩政策的主要内容是采取强制性或非强制性手段,限制工资的提高和垄断利润的获取,抑制成本推进的冲击,从而控制一般物价上升幅度。  (1)工资管制: 政府以法令或政策形式对社会各部门和企业工资的上涨采取强制性的限制措施。 办法包括: ① 道义规劝和指导 ② 协商解决 ③ 冻结工资 ④ 开征工资税

42 (2)利润管制: 政府以强制手段对可获得暴利的企业利润率或利润额实行限制措施,防止大企业或垄断性企业任意抬高产品价格,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办法主要包括: ① 管制利润率 ② 对超额利润征收较高的所得税 ③一些国家还制定反托拉斯法,限制垄断高价,并对公用事业和国营企业的产品和劳务实行直接价格管制。

43 3.收入指数化政策    又称指数连动政策,是指对货币性契约订立物价指数条款,使工资、利息、各种债券收益以及其他货币收入按照物价水平的变动进行调整。其作用主要有四方面: (1)能借此剥夺政府从通货膨胀中获得的收益,杜绝其制造通货膨胀的动机 (2)可以消除物价上涨对个人收入水平的影响 (3)可稳定通货膨胀环境下微观主体的消费行为,避免出现抢购囤积商品、贮物保值等加剧通货膨胀的行为 (4)可割断通货膨胀与实际工资、收入的互动关系,稳定或降低通货膨胀预期,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缺点是实施起来技术难度很大,而且可能造成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

44 4.单一规则──货币主义学派的政策   货币主义认为,政府必须首先停止扩张性的总体经济政策,将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控制在一个最适当的增长率上,即采取所谓的单一规则政策,以避免货币供给的波动对经济和预期的干扰。   货币主义学派强调,在已发生滞胀的情况下,只有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才能使物价稳定,总体经济和社会恢复正常秩序。尽管货币供应量的降低在短期内会引起失业增加、经济衰退加重,但付出这一代价将换来通货膨胀预期的下降和菲利普斯曲线的回落,并最终根除滞胀。

45  5.增加供给──凯恩斯学派和供给学派的政策 凯恩斯学派和供给学派都认为,总供给减少是导致经济滞胀的主要原因。
  凯恩斯学派和供给学派都认为,总供给减少是导致经济滞胀的主要原因。   凯恩斯学派认为,总供给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影响供给的一些重要因素发生了变化,因此,治理经济滞胀必须从增加供给着手,对策主要包括:政府减少失业津贴的支付、改善劳动条件、加强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改进就业信息服务、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税收结构等。   供给学派则认为,政府税率偏高是总供给减少的主要原因。因此,治理滞胀必须首先降低税率。

46     治理通货膨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不仅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其治理的过程也必然会牵涉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到各个产业部门、各个企业、社会各阶层和个人的既得利益,因此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治理对策。各国必须根据本国实际情况,从宏观经济大局出发,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治理,才能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结论: 至下节

47 一、通货紧缩的含义 二、通货紧缩的分类 三、通货紧缩的理论
回本章 第三节 通货紧缩的一般理论 一、通货紧缩的含义 二、通货紧缩的分类 三、通货紧缩的理论 至下节

48 一、通货紧缩的涵义  通常的涵义: 一段时期内“价格总水平的下降”或“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 对通货紧缩定义的三种说法:
        一段时期内“价格总水平的下降”或“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  对通货紧缩定义的三种说法:  (1)单要素说,即价格总体水平下降  (2)两要素说,价格水平下降+货币供应幅度下降  (3)三要素说,前两要素同时伴随经济衰退或增长缓慢 通货存量×货币流通速度   商品价格=─────────── 商品数量 通常的涵义:

49 判断标准: 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率可作为判断和衡量通货紧缩的辅助指标,但不能作为主要标准,主要的判断和衡量标准只有一个,即持续性的商品价格水平下跌,或者说一定时期内通货膨胀率持续为负数。 因为,物价水平下跌可能与货币供应的适度增长并存: 货币流通速度有可能发生变化 商品数量(经济增长)有可能发生变化

50 二、通货紧缩分类

51 三、通货紧缩的理论 1.马克思的论述    马克思在分析流通中货币的膨胀和收缩问题时指出,通货的膨胀和收缩可能由产业周期引起,可能由投入流通中的商品数量、价格变动引起,也可能由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引起,还可能由于技术因素产生。马克思关于通货膨胀和紧缩的论述主要是建立在货币流通规律,尤其是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流通条件下的货币流通规律的基础上。  

52 2.凯恩斯的论述    凯恩斯于1923年在《币值变动的社会后果》一文中联系1914—1923年间英国物价水平的变化与货币政策讨论了通货紧缩问题。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不仅是关于通货膨胀的经典文献,也是治理通货紧缩的经典之作。他针对30年代大危机中存在的大量非自愿性失业和严重通货紧缩提出的“有效需求不足”的论断,确实抓住了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严重失衡和发生通货紧缩的症结所在。

53 3.费雪的论述    欧文•费雪于1933年提出了“债务—通货紧缩”理论。他认为,在经济处于繁荣阶段时,企业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会导致“过度负债”,而当经济不景气时,企业家为了清偿负债又会被迫降价倾销商品因而导致物价水平下跌即通货紧缩。该理论实际上将通货紧缩过程看作是商业信用被破坏的过程和经济危机的过程,并认为在这一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预期资本的边际效率下降促使货币当局采取收缩政策与收缩行为。

54  4.弗里德曼和萨缪尔森等人的论述 弗里德曼和施沃慈(1963年)认为,银行恐慌和信用收缩的产生也许加重了通货紧缩,并引发了信用危机。
   弗里德曼和施沃慈(1963年)认为,银行恐慌和信用收缩的产生也许加重了通货紧缩,并引发了信用危机。    萨缪尔森、布坎南和瓦格纳则认为,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一样,都是政府干预过多、政策失当的产物。萨缪尔森和诺得豪斯在《经济学》一书中明确指出,“货币收缩(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会提高利息率。这将压缩投资支出,并且通过乘数抑制总需求,并以此降低产量和价格。”

55 5.克鲁格曼的论述    克鲁格曼将近年来世界性通货紧缩的原因归结为社会总需求不足,而不是供给过剩,并特别强调,需求不足在不同的国家或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社会制度根源。他证明了在“流动性陷阱”的条件下保持零通货膨胀率的货币政策不再是中性的,因而主张用“有管理的通货膨胀”政策来治理通货紧缩。他还认为,实行联系或固定汇率制的国家在货币汇率发生高估时,易受到其他出口国家货币突然贬值的冲击而导致国内价格突然下降,从而引起通货紧缩。

56 6.格林斯潘的论述    格林斯潘指出,导致通货紧缩的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资产泡沫的破裂对经济产生的致命的消极影响。正是资产泡沫的破灭摧毁了本已问题重重的金融中介,导致了长期性的通货紧缩。他还指出,由技术革命推动导致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反映的世界经济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变化,再加上其他一些结构性因素(例如国际贸易壁垒的不断破除),使价格的抑制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自我加强,这也是促使通货紧缩发生的重要因素。 至下节

57 回本章 第四节 通货紧缩的成因和治理 一、通货紧缩的成因 二、通货紧缩的治理 至下章

58 一、通货紧缩的成因  紧缩性的货币财政政策→政策紧缩型通货紧缩 经济周期的变化→周期型通货紧缩
生产力水平提高和生产成本降低→成本压低型通货紧缩 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 本币汇率高估和其他外部因素的冲击→外部冲击型通货紧缩 体制和制度因素→体制转轨型通货紧缩 供给结构不合理→结构型通货紧缩

59 二、通货紧缩的治理 1.通货紧缩的危害    首先,通货紧缩会加速经济的衰退。其次,物价的下跌还会提高实际利率,加重债务人的负担。银行则出现大量坏账,甚至因“金融恐慌”和存款人挤兑而被迫破产,使金融系统濒临崩溃。个人因担心银行倒闭更倾向于持有现金,从而导致“流动性陷阱”的产生,并因而造成经济持续衰退,失业率进一步提高。由于需求的持续下降使进口萎缩,会造成国际收支逆差和资本外流,使国家外汇储备减少,偿债能力削弱,甚至发生债务危机。

60  2.我国采取的通货紧缩治理措施 (1)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
(2)改进汇率机制,真正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3)加强金融机构的监管,建立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完善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61   (4)调整信贷结构,扩大信贷范围,加大信贷资金的投入
回本章 (4)调整信贷结构,扩大信贷范围,加大信贷资金的投入 (5)定期及时地向社会披露财政、货币政策信息,公布规范的金融统计数据,提高政策透明度,主动引导和影响公众对经济走势的预期   (6)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国企改革与经济体制转轨,大力推进财政、金融等各项改革,为促进需求扩大和改善供给清除制度障碍 至下章


Download ppt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一般理论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与治理 第三节 通货紧缩的一般理论 第四节 通货紧缩的成因与治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