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 5 章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 5 章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 5 章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2 区域差距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 各地区之间只要在某一方面,如资源禀赋、人口素质、教育水平、科技水平、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经济效益、市场发育、经济发展水平、收人或消费水平、经济发展速度等,存在着某种差异,都可以认为存在着区域差距。

3 一个国家内部,一些区域比另一些区域有更快的增长速度、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更强的经济实力,致使空间上呈现出发达区域与不发达区域并存的格局,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4 一、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存在的理论 1、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解释 2、发展经济学理论的解释 增长极理论 ;循环累积因果理论 ; 倒“U”型学说

5 区域差异呈现出客观性、长期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由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外部条件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区域差异产生是客观存在的; 由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外部条件等因素对于同一个地区来说,很难在短期内彻底改变,所以区域差异将长期存在; 由于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等因素处于变化之中,而且随着技术进步,区域经济发展对要素的依赖性会发生改变,区域差异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6 尽管区域差异存在客观性和长期性,但是区域差异应在一个适度的区间之内,适度的差异会产生势能,加速要素在不同区域间流动的速度,以实现最优的配置。区域差异一旦超过了临界值,不但会使欠发达区域处于被动和依附状态,很难摆脱落后局面,而且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7 二、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形成的原因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存在的持久性因素 区位因素; 自然资源禀赋; 历史文化传统; 发展机遇;

8 2、内生因素对区域经济差距的不同作用 劳动力迁移; 资本流动; 中央政府政策; 地区之间的联系;

9 三、测度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指标 四种分类方法 : 1.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 2.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
经济指标反映国家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如人均GDP、人均GNP、人均NI(国民可支配收入)等;社会指标主要反映国家各地区社会发展水平,如失业率,人文发展指数(HDI),生活质量指数(POU)等指标。 2.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 静态指标反映一个国家在一个时点或一段时间内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化情况,包括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动态指标反映一个国家区域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即差异性)。

10 3.单一指标和综合指标 4.相对差异指标和绝对差异指标
单一指标通常是采用人均收入、人均GDP、消费支出,以及经济增长率、就业率或失业率等;综合指标则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如人均GDP、人文发展指数(HDI),生活质量指数(POU)、总产出值(GVO)、物质产品(MP)等综合指标。 4.相对差异指标和绝对差异指标 绝对差异是区域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绝对量的非均等化现象,反映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一种量的等级水平差异。相对差异是指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变化速度的非均等化现象,它反映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速度差异,一般用某指标的变动率来衡量区域相对差异。

11 (1)绝对差异指标 (a)极差和极均差 极差是样本中的极大值和极小值之间的差额,极均差则是极大值或极小值偏离平均值的差额。   这两个指标的特点是较适合于分析两个区域之间或某个区域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绝对差异。

12 (b)平均差和标准差 平均差是样本中各变量值与其均值的绝对离差的平均值。 平均差是反应各变量值与算术平均数之间的平均差异。平均差异大,表明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差异程度越大;平均差越小,表明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差异程度越小。   

13 标准差则是样本中的各变量与其均值的离差平方的平均值的算术平方根。
若x1,x2,x xn的平均数为m 标准差s=√1/n[(x1-m)^2+(x2-m)^ (xn-m)^2]

14 例:标准差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平均数相同的,标准差未必相同。   例如,A、B两组各有6位学生参加同一次语文测验,A组的分数为95、85、75、65、55、45,B组的分数为73、72、71、69、68、67。这两组的平均数都是70,但A组的标准差为17.08分,B组的标准差为2.16分,说明A组学生之间的差距要比B组学生之间的差距大得多。

15 这两个指标在计算上稍微复杂些,但它们相对于前一组指标有一个明显的优点,当考察的区域较多时,这两个指标能够全面的反映区域之间的绝对差异。

16 (2)相对差异指标 (a)极值比率和极均值比率
极值比率就是极大值与极小值之比,极均值比率则是极大值或极小值与平均值之比。   极值比率和极均值比率它们的特点是适合比较两个区域之间或某个区域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相对差异。

17 (b)平均差系数和变异系数(CV) 平均差系数是由样本的平均差除以样本的均值所得。变异系数(即标准差系数)是用样本的标准差除以样本的均值来计算的。 它们能够全面的反映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差异程度,同平均差和标准差相比,这两个指标反映的是各区域间经济的相对差异,使得指标更具可比性。学术界用变异系数考察我国各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有助于人们全面、客观地认识我国的区域差异状况。

18 (c)基尼系数(Gini coffieient)
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

19 这是国际上最常用的分析国民收入规模分配格局的指标。各区域间的基尼系数越大,表示各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大,反之,则越小。

20 低于0.2收入绝对平均 收入比较平均 收入相对合理 收入差距较大 0.5以上收入差距悬殊 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根据黄金分割律,其准确值应为0.382。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中国大陆基尼系数2010年超过0.5,已跨入收入差距悬殊行列,财富分配非常不均。

21 四、统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1、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总体特征 (1)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
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的30年间,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平衡发展战略,各种投资政策和财政支付转移明显地向边远和落后地区倾斜,然而效果不佳,付出的代价非常大。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来了一个大转变,从平衡发展战略转向不平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沿海地区,发展和开放的政策明显向沿海地区倾斜,使得沿海地区得以迅速发展起来,也迅速地拉大了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22 (2)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划分主要是按照行政省区,辅之以经济发展水平,大体将中国划分为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这三大地带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由东向西呈递减阶梯状态。

23 (3)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4)南北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改革开放以前,北方地区领先于南方地区;在改革开放前期,北方地区仍然领先于南方地区,而且差距进一步拉开。20世纪90年代以后,南方地区经济迅速崛起,人均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7.2%,北方地区经济的领先地位受到动摇。

24 (5)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城乡二元结构被视为造成中国城乡差别的主要因素。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大大高于大多数国家(1.6:1)的水平,按照国际劳工组织1995年发表的36个国家的相关资料,城乡差距超过2:1的国家只有3个,中国便是其中之一。从绝对差距看,1978年农民年人均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相差209.8元,之后几乎每年都在扩大,1992年差距突破千元大关。

25 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形成的原因 制度因素; 历史和区位因素; 政策因素; 基础设施因素; 市场意识因素;

26 3、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非均衡的影响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将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表现在:工业项目的重复引进、重复建设,使区域之间的产业结构严重趋同化;保护本地工业的发展,限制本区域资源的流出和其他区域商品的进入,地方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其结果必然会加剧本区域产业结构的封闭性和低层次性。

27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将削弱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将可能在区域间形成相互隔绝的需求供给关系,影响区域之间合理分工的实现。如果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拉得过大,东部沿海区域的加工工业与内陆区域的资源性产业的发展将可能出现严重的脱节,二者之间产生明确的断层,区域之间的需求供给关系就会弱化。

28 (3)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将导致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上升。
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区域人均收入增长较快,消费需求扩大较为迅速,不仅带动了本地区的价格水平,而且还通过一系列的传递机制如商品购买,异地消费等,影响其他的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区域的价格水平,可能推动全国价格水平的持续攀升。在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日益提高,大量外地剩余劳动力的涌入,就业形势变得日趋严峻,也存在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29 4、统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建立政府区域管理体制;(主体功能区) 建立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统筹区域产业规划; 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体系;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投资力量;(财政) 改善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政策)

30 阐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形成的原因? 思考题: 试用极化理论和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解释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 关键词:
测度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统计指标有哪些? 阐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累积性因果循环;


Download ppt "第 5 章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