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咨询心理学 卫 博.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咨询心理学 卫 博."—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咨询心理学 卫 博

2 第一节 概述

3 第一单元 咨询心理学的简史与现状 一、心理咨询产生的背景条件 1、学术背景 2、社会需求背景
高尔顿(1882):用测量的方法对心理活动个别差异的研究和“自由联想”方法建立 卡特尔(1890):《心理测验与测量》论文的发表 韦特默(1896):在宾西法尼亚大学开办儿童行为矫正诊所 比内与西蒙(1904):为帮助弱智儿童编制智力测量 大卫(1907年):为防止学生的行为出现问题,进行行为指导 帕森斯(1908):职业指导运动的兴起 2、社会需求背景

4 二、心理咨询专业的发展 1、心理咨询专业的诞生 2、心理咨询专业的发展 据文献记载,心理咨询起源于1896年诞生的《临床心理学》
韦特默不但在19世纪末已经提出“临床心理学”概念,而且以临床心理学家的立场,在解决儿童行为问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07年已经创办了专业刊物,并提出就业之前必须经过心理测量的建议 2、心理咨询专业的发展 促使咨询心理学大踏步前进的外在因素,是社会现实的需要;内部关键因素,是该学科自身方法学的发展 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心理测验和个体差异的研究,是临床心理学发展的主要基础和促进因素,也是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手段,代表人物威尔森 1955年,美国心理学会开始正式颁发心理咨询专家执照

5 二、心理咨询专业的发展 2、心理咨询专业的发展 咨询心理学可以从三个方面做出贡献,并且这三者不可偏废
通过关心人的动机、情绪的调节,进而促进个体内在精神世界的发展 通过发展人们必要的能力、动机,帮助个人与环境协调 正确地利用个体差异、充分考虑所有成员的发展,加深社会对心理咨询的理解 心理咨询的目标:不但要帮助那些连最基本、最低适应状态都已丧失的心理不适应者,而且还应该为促进特定社会集团的每一个人,使其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提供服务

6 第二单元 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 一、心理咨询的职业定义
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心理咨询师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其中既有心理学的一般知识,又有心理咨询临床操作的相关知识 心理咨询师使用的方法只能是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不包括药物的使用 《标准》中所说“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含义: 咨询关系是“求”和“帮”的关系 帮助求助者解决的问题只能是心理问题,或由心理问题引发的行为问题或躯体症状,不帮助求助者解决任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心理咨询"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涵盖了临床干预的各种方法或手段 狭义:主要是指具备心理学理论指导和技术应用的临床干预措施

7 二、"心理咨询"的操作性定义 罗杰斯:通过与个体持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
威尔森等:A、B两个人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受过心理咨询专门训练的A,向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B提供援助的过程,这里的A就是咨询师,B就是求助者 陈仲庚:心理咨询就是帮助人们去探索和研究问题,使他们能决定自己应做些什么。心理咨询应明确三个问题:1、待解决的问题;2、咨询师的技术(人格?);3、所要达到的目标

8 二、"心理咨询"的操作性定义 《心理学大词典》(朱智贤主编):对心理失常的人,通过心理商谈的程序和方法,使其对自己与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改变其态度与行为,并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心理失常,有轻度的有重度的,有属于机能性的,有属于机体性的。心理咨询以轻度的、属于机能性的心理失常为范围。心理咨询的目的,就是要纠正心理上的不平衡,使个人对自己与环境重新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改变态度和行为,以达到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

9 二、"心理咨询"的操作性定义 《心理学百科全书》(李维主编):咨询者就访谈对象提出的心理障碍或要求加以矫正的行为问题,运用相应的心理学原理及其技术,借助一定的符号,与访谈者一起进行分析、研究和讨论,揭示引起心理障碍的原因,找出行为问题的症结,探索解决的可能条件和途径,共同协商出摆脱困境的对策,最后使来访者增强信心,克服障碍,维护心理健康

10 二、"心理咨询"的操作性定义 张人俊等:心理咨询是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过程。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咨询对象的认识、情感和态度有所变化,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疾病和康复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 马建青:心理咨询定义为运用有关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解决咨询对象(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包括发展性心理问题和障碍性心理问题),来维护和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过程

11 二、"心理咨询"的操作性定义 赵耕源:向已经有了心理刺激而尚未发病的人,或已有某些心理疾病(变态心理)或躯体疾病的人,进行心理指导,通过耐心细致的交谈,帮助他避免或消除不利于心身健康的心理社会因素,或认识这些心理社会因素在已发生疾病中的作用,因此能增强对心理刺激与冲突导致疾病的防卫能力,减轻已经发生疾病者的心理负担,树立起对疾病的治疗信心,从而能预防某些精神病、神经症或心身疾病的发生,使工作、学习、生活更美满或促使病者向良好的痊愈方向发展

12 心理咨询是: 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

13 第三单元 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条件 一、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与态度 1、唯物主义观点 2、普遍联系的观点
咨询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在咨询工作中,必须坚持唯物主义观点,反对一切迷信、巫术 2、普遍联系的观点 所谓普遍联系的观点,是一种整体观念 咨询师要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做到全面考察、系统分析;把握各类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即能考虑心理、生理及社会因素的相互制约和影响,又能综合运用各种咨询方法,以使咨询工作准确有效,防止或克服咨询工作中的片面性

14 一、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与态度 2、普遍联系的观点 心理咨询中普遍联系的观点有多重含义: 心身一体的观点
心理和生理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 例:心理问题躯体化倾向(愤怒与高血压、爱抚与皮肤病等);生理状况欠佳或某些不足,引起焦虑不安或自卑等 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观点 横向交叉:分析同一时间内各种因素对心理问题的影响 纵向联系:从历史发展角度分析以往事件对当前心理的影响 事实上每一种心理问题,原因都是立体式的,既有横向也有纵向诸因素的作用,咨询师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把握问题的真实原因 整体性观点 人的任何一种心理和行为,都是和人的整个心理活动联系在一起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 例:中学生表现为学习问题——症状;自卑、情绪问题、人际交往 把咨询方法整合起来运用:整合性心理咨询

15 一、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与态度 3、限制性观点 (1)咨询师的职责限制
咨询师的职业责任不是无限的,来访者心理行为的改变,在于咨询双方的共同努力,而不全是咨询师的责任 举例:求助者带领自己的孩子前来咨询,他表示对自己小孩无法管理,同时认定咨询师应对矫治孩子的不良行为负全部责任时。这就是求助者对咨询师的职责产生了误解 心理咨询的任务在于解决心理问题本身,而不包括引发心理问题的具体事件;例如,可以解决离婚后的心理问题,但不能为其寻找再婚对象

16 一、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与态度 (2)时间上的限制 3、限制性观点 每次咨询的时间:每次50分钟左右(初次咨询可适当延长)
两次咨询之间的间隔:一般是一周一次 咨询关系的终结:咨询结束,咨询关系也就终止,不能再以“朋友”进行往来

17 一、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与态度 3、限制性观点 (3)感情限制
所谓感情限制,是指咨询师的工作要以有助于求助者的成长为最终目的,不能借机满足自身的欲望或好奇心,不能与求助者建立除咨询关系之外的其他关系 咨询师和求助者心理的沟通和接近,是建立稳固、信任的工作联盟的前提,是咨询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彼此的沟通必须限制在工作范围内,即在咨询室中进行 心理咨询禁止咨询师与求助者在咨询室之外进行任何咨询活动 咨询师不能将个人的情绪带入咨询过程 以求助者最大利益化为咨询的目的和前提

18 一、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与态度 3、限制性观点 (4)咨询目标的限制 心理咨询目标只能锁定求助者的心理问题
如果求助者既有躯体疾病,又有心理问题,咨询目标应如何锁定? 如果求助者同时有几方面的心理问题,我们应设置一个总体目标,下设若干局部目标,在同一时间段里,只能锁定一个(或一种)心理问题作为局部的咨询目标 在心理咨询的各个阶段上以及最后结束咨询时,到底能将心理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这也是有限制的,不能过分保守,也不能冒进,要进行比较恰当的评估

19 一、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与态度 4、历史、逻辑、现实相统一的发展观 个人历史原因(精神分析学派的贡献) 发展的观点
咨询开始,就要考虑他的心理问题有无个人史原因;有个人史根源与现实的症状之间有什么样的逻辑关系 发展的观点 个体从出生到死亡,始终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人的心理问题是变化来的,同样也是在变化中消除 随着咨询深入,求助者在情绪、情感、认知、行为、态度都会发生变化,咨询师就要善于用发展的眼光做动态的观察,积极引导,使来访者脱离心理问题

20 一、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与态度 5、中立性态度
定义:是指咨询师从求助者的角度出发了解求助者的问题,对求助者的困惑与处境表示理解,同时不予评价,不掺杂个人的情绪与观点 不以自己的价值取向或固定的某一价值取向去评论 为保持“非评判性”态度,不要轻易发表自己意见,特别是评论性意见,这是求助者感到轻松的重要因素 体现在言语、表情、行为 问题1:当来访者要求你表明自己的态度时,你怎么办? 问题2:家长、亲友为何不能起到咨询师的作用? 问题3:咨询师固执己见是否违背了中立性态度?随意迎合呢?

21 一、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与态度 5、中立性态度 在没有弄清楚下一步做什么的时候,给与来访者同情和鼓励,其实也是违背了中立价值原则
例如:一个高三学生选择休学觉得对不起父母,选择继续上学,浑身充满了难受、困扰和疼痛,所以才来找咨询师帮忙。此时咨询师肯定来访者说,“你是个好孩子,你这样还替父母着想,看来你很孝顺”

22 二、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条件 1、品格 2、自我修复和觉察的能力 品格的核心是价值观系统,价值观系统的关键是人生价值观
心理咨询师应有的品格:做一个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人,做一个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人 2、自我修复和觉察的能力 心理咨询是一项特殊的工作,而咨询师所能运用的唯一工具恰恰是其自身,因此咨询师的自我成长和完善是至关重要的 在咨询过程中保持相对的心理平衡,自己在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应在咨询室外解决。(见咨询师或督导) 有能力将咨询中由负面信息造成的不良情绪排除 经常处于心理冲突状态而不能自我平衡的人,是不能胜任心理咨询工作的

23 二、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条件 3、善于容纳他人 4、有强烈的责任心 5、自知之明
只有善于容纳他人,才能营造和谐的咨询关系和安全、自由的咨询气氛;才能接纳各种求助者和求助者的各种问题 容器:"垃圾桶"与"垃圾处理器" 4、有强烈的责任心 “庸医杀人不用刀”:无本事、无责任心,治人死亡 要对求助者负责,不能因自己的言行,使求助者“雪上加霜”;不能夸大咨询的作用,欺骗求助者 自己能力有限应向求助者说明,并转诊 5、自知之明 通常被理解为清楚自己的优点、缺点,知道自己的能力限度 深层含义是能对自我生存价值进行评价,这类评价常和自我成就感连在一起

24 第四单元 我国心理咨询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一、我国心理咨询的简史
30年代,丁瓒——中国第一位临床心理学家,北京协和医院,关注青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1937年与丁祖荫一起,翻译出版弗.狄.布鲁克《青年期心理学》 1937年,抗日战争的爆发,使我国刚刚萌芽的临床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咨询工作毁于一旦 20世纪50年代中叶,50年代末,综合快速疗法治疗神经症和身心疾病为我国心理咨询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开端 60年代中至70年代初,销声匿迹 80年代初,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25 二、我国心理咨询业的现状 1、心理咨询已经开始职业化 2、对心理咨询的需求与咨询力量存在差距 社会化水平:社会的需要
社会效益:个人重获健康、家庭恢复和谐——和谐社会 经济效益:直接的经济效益、间接的经济效益 组织的建设和信息的沟通:学术组织与刊物 社会的认可:《心理访谈》等传播手段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已经出台(2001年8月) 2、对心理咨询的需求与咨询力量存在差距 社会的需求远远超过学科自身的发展,学科的发展无论是理论归宿方面,还是在方法学方面都不能适应社会的急切需求 从业者的素质与业务能力尚显不足

26 三、对我国心理咨询的展望 1、借鉴西方文化而产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将会越来越贴近中国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矿石”与“冶炼炉”
2、社会需求的广泛性以及心理咨询的普及化,发展势头将保持强劲 3、完善和职业化的心理咨询,将不断提高自身的价值,并且将与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融为一体,评估该职业社会价值的指标有三: 学科理论和操作程序是否科学 操业人员的能力是否达标 管理、服务体系、业务操作模式是否达到标准化水平

27 第二节 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

28 每一种咨询方法都有其优势所在,不存在哪个理论是“对”还是“错”的问题,因为每个理论在了解人类行为的时候都有独特的贡献,对咨询实践有独特的意义
心理咨询流派的四大思潮: 第一思潮:精神分析疗法 第二思潮:(认知)行为疗法 第三思潮:人本主义疗法 第四思潮:后人本主义疗法(超个人主义疗法) 每一种咨询方法都有其优势所在,不存在哪个理论是“对”还是“错”的问题,因为每个理论在了解人类行为的时候都有独特的贡献,对咨询实践有独特的意义 在一个正在变得多样化的社会里,理论应该是多元的

29 第一单元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观点 弗洛伊德 (S. Freud , 1856—1939) 1856年5月6日出生于奥地利
1873-81维也纳大学医学院 1886年结婚 1939年死于喉和颌癌

30 一般心理学史家把他在1913年以前的观点称为早期理论,代表作有:《梦的解析》(1900)、《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1904)、《性欲三论》(1905)、《精神分析引论》(1910)。
1913年以后的20年,弗洛伊德在修订早期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理论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了一种人生哲学,企图解决社会生活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此时的主要著作有:《超越快乐原则》(1920)、《文明与缺憾》(1920)、《群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1921)、《自我和本我》(1923)、《图腾和禁忌》(1913)、《摩西一神教》(1938)。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意识潜意识理论、梦的解析、性的本能或力比多、心理性欲发展理论等,生本能与死本能、人格论、焦虑与自我防御、社会文化观等

31 《精神分析引论》的原版,是他早期三册作品,即《过失心理学》、《梦》、《神经病通论》的演讲录合编而成。由于这三篇作品都是用性本能解释心理现象或神经症症状,所以又称为《性学三论》
阿帕波特将精神分析学说概括为五个观点: 分区观点 结构观点 动力观点 发展观点 适应观点

32 一、分区观点 意识 前意识 潜意识(无意识) 是心理结构的表层,它面向外部世界,是由外在世界中的种种文化内容构成
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负责警戒任务。有用的、意识可以接受的愿望和冲动在这里被选择、加工,然后被释放到意识层面 潜意识(无意识) 是心理活动的深层结构,被认为是原始欲望和冲动的储存仓库

33 潜意识存在的证据 催眠 日常生活中错误的行为 灵感和直觉 某些心身疾病 精神分析治疗效果

34 二、结构观点 本我 代表追求生物本能欲望的人格结构部分,是人格的基本结构,是人格中的一个永存的成分
遵循快乐原则,要求及时满足,否则就会出现烦扰和焦虑 无意识的,无理性的,要求无条件得到满足

35 二、结构观点 自我 遵循现实原则,代表理性和审慎 通过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和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特殊的发展 是本我与外界关系的调节者
调节功能:是一种适应环境、个体保存的本能,对本我发挥指导和管理功能 一部分是无意识的,一部分是意识的 延迟满足,理性的、成人的思考方式 评价事物以现实(客观)为依据或参考

36 二、、结构观点 超我 代表良心或道德力量的人格结构部分,遵循道德原则 从个体发育来看,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的影响
大部分是无意识的,是父母权威的内化,可分为自我理想和良心,主要作用是监督和控制 “良心”是一种道德检查官,是儿童受到惩罚后所内化的经验;是事先禁止和事后内疚等心理特质的动力;不应该做什么 “自我理想”是儿童受到奖赏后所内化的经验,是教育的产物,是早期生活中向父母和其他重要他人认同的结果,是人生目标;应该做什么 超我是真实的心理力量,使人们按照社会接受和认可的方式去行动;超我的这两种成分对人的行为有重大影响;超我的不适当发展会导致的不同的心理病态

37 二、结构观点 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关系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系统中,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不是静止的,而是始终处于冲突——协调的矛盾运动之中,以动态的形式相互结合着 本我在于寻求自身的生存,寻求本能欲望的满足,是必要的原动力;超我在监督、控制自我按社会道德准则行事,以保证正常的人际关系,而自我既要反映本我的欲望,并找到途径满足本我欲望,又要接受超我的监督,还要反映客观现实,分析现实的条件和自我的处境,以促使人格内部协调并保证与外界交往活动顺利进行 如果人格的三个系统保持平衡,人格就得到正常的发展。但是,三者的行动原则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冲突是无法避免的,三个系统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时,个体往往产生焦虑,导致神经症和人格异常

38 本我欲求 自我的决定和行动 超我的限制 食欲 去食品市场 偷吃别人的东西是犯罪 憎恨父亲 离家出走 仇恨父亲是罪过
食欲 去食品市场 偷吃别人的东西是犯罪 憎恨父亲 离家出走 仇恨父亲是罪过 求生欲望 神经症 逃避战场是胆小鬼 性欲 结婚 非婚性行为不道德

39 分区观点与结构观点的关系

40 三、动力学观点 早期 性本能(种族繁衍):也称为利比多(Libido),是指人的行为的内在潜力,促使人通过各种方式得到满足
营养本能(自我保存):是以食欲为基础的自我保存本能,包括害怕危险,保护自我不受伤害等 力比多是人的性本能,但不是心理发展的唯一动力 心理发展动力是性本能和营养本能的复合体

41 三、动力学观点 晚期 生的本能(性本能、自我本能) 死的本能 (攻击、自杀、仇恨、谋杀、死亡)
生的本能是与性本能有关的建设性的驱力,是生存的基本能量 死的本能 (攻击、自杀、仇恨、谋杀、死亡) 死的本能是一些破坏性的驱力,其最重要的衍生物是攻击,另外还包括破坏甚至死亡 当它指向机体内部时,导致个体的自责,甚至自伤自杀,当它转向外部世界时,导致对他人的攻击、仇恨、谋杀等

42 四、发展观点 弗洛伊德认为: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总要通过身体的不同部位或区域得到满足并获取快感,而在不同部位获取快感的过程,就构成了人格发展的不同阶段 口欲期(0~1岁左右):其快乐来源为唇、手指头。在长牙以后,快乐来自咬牙 肛欲期(1~3岁):其快乐来源为忍受和排粪便,肌紧张的控制 生殖器期,又称俄狄浦斯期(3~5岁):其快乐来源为生殖部位的刺激和幻想,恋母或恋父 潜伏期(5~12岁):这时儿童不对性感兴趣,不再通过躯体的某一部位而获得快感,而是将兴趣转向外部,去发展各种知识和技能,以便应付环境的需要 生殖期(12岁以后),性欲逐渐转向异性。这一阶段起于青春期,贯穿于整个成年期

43 成功完成早期阶段的成年人会对他人产生真诚的兴趣并具有成熟的性特征
年龄 性敏感区 (兴奋与满足) 主要发展任务 (潜在冲突来源) 固着后的成人 性格特点 口欲期 oral stage 0-1 口,嘴唇,舌头 断奶 嘴部行为:抽烟、过度饮食;依赖他人 肛欲期 anal stage 1-3 肛门 上厕所的训练 杂乱无章、吝啬、固执、或者相反 俄狄浦斯期 phallic stage 3-6 生殖器 俄狄浦斯情结 伊利克特拉情结 道德约束力弱,难与权威人士相处 潜伏期 latency stage 6-12 无特定区域 防御机制的发展 无(一般在此阶段不会发生固着) 生殖期 genital stage 12-18 以生殖器为主 成熟的性亲密行为 成功完成早期阶段的成年人会对他人产生真诚的兴趣并具有成熟的性特征

44 五、适应观点 焦虑:是弗洛伊德确立适应观点的重要概念 定义:一种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惊恐等感受交织在一起的情绪体验
来源:自我经常处于三种压力之下—来自本我的本能欲望、来自于现实世界的要求和社会伦理规范的压力、来自于超我的监督。这三方面的压力相互作用,使个体产生焦虑 焦虑的分类: 现实性焦虑 神经症性焦虑 道德性焦虑 焦虑是冲突引起的结果,具有特殊的功能,它能唤醒自我警惕,并去发现已经存在的内部或外部的危险

45 五、适应观点 自我防御机制 所谓自我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在承受本我的欲望压力时,同时又顾及到现实要求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自我便渐渐形成了的一种功能,这种功能可以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用一定的方式调整自我欲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不论是正常人或神经症病人,都会使用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使用得当,可免除内心痛苦以适应现实;使用不得当,冲突和压抑就会以症状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形成各种障碍 自我防御机制包括压抑、投射、置换、反向、合理化、升华、转移等

46

47

48 “清白无邪的梦……是披着羊皮的狼。当我们对这些梦进行分析时,它们的含义可能是与其表象正相反。”
六、梦的解析 Freud 1900年出版《梦的解析》一书,他在给神经症病人治疗时发现梦的内容与被压抑的无意识幻想有着某种联系,人能讲出来的梦境是梦的显意,其背后都有隐意 “清白无邪的梦……是披着羊皮的狼。当我们对这些梦进行分析时,它们的含义可能是与其表象正相反。” ——弗洛伊德

49 六、梦的解析 梦的内容 梦的解释就是从显性梦境探寻其隐意,也就是剥掉显性梦境的伪装去了解潜性内容的含义
显性梦境或显性内容(manifest content):它是梦者意识到的感觉形象(通常是视觉的) 隐性梦境或隐性内容(latent content):它是梦者没有意识到的、被压抑的愿望和动机 梦的解释就是从显性梦境探寻其隐意,也就是剥掉显性梦境的伪装去了解潜性内容的含义 举例:年轻的少女梦见“自己非常喜爱的外甥死了,僵硬地躺在小棺材里,两手交叉平放着,周围插满了蜡烛,情景就像几年前她的另外一个外甥死的时候一样。”

50 第二单元 行为主义理论观点 概述 各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理论观点
行为主义心理学把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其先驱,当属巴甫洛夫和桑代克 各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理论观点 1、巴甫洛夫 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建立:条件刺激取代无条件刺激,形成特定的刺激-反应关系的获得过程 泛化,人或动物把学习到的经验扩展运用到其他类似的情境中去 消退,条件反射建立后,不再需要无条件刺激,仅条件刺激物就可引起条件反应,但继续给予条件刺激物时,条件反应的强度就逐渐下降,直至不再出现条件反应,这时消退产生

51 各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理论观点 2、桑代克 桑代克使用观察记录老鼠走迷宫的方法,研究行为的学习过程,并提出他的著名的“尝试—错误”定律
这一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通过“尝试”在一定的情景与特定的反应之间建立某种联结。在尝试中,个体会犯很多错误,通过环境给予的反馈,个体放弃错误的尝试而保留正确的尝试,从而建立起正确的联结,这就是学习 开创了使用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和量化手段研究动物行为学习的先河

52 各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理论观点 3、华生 建立了"刺激-反应模式",即R = f (S) 该理论不考虑刺激与反应的中间过程
行为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他不认为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 否认传统心理学以主观体验到的知觉或意识作为研究对象,而代之以行为 将行为归结为肌肉的收缩或腺体的分泌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并在我设置的特定环境中教育他们,那么任意挑选其中的一个婴儿,不管他的才能、嗜好、性格和神经类型等种种因素如何,我都可以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乃至乞丐和小偷

53 各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理论观点 4、托尔曼 新行为主义学家
提出中间变量的概念,即刺激和反应之间存在一个"中介变量",这个中间变量就是有机体的内部因素 B=f(S、P、H、T、A) B是行为 S为环境刺激 P为生物内驱力 H为遗传 T为训练和过去经验 A为年龄

54 各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理论观点 5、斯金纳 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建立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R=f(S、A)
不仅考虑了某一刺激和某一反应之间的关系,而且也考虑了改变刺激与反应关系的其他条件的作用 人的行为大都决定于先前行为的后果,而先前行为的后果起到激励作用,这就是强化作用,后果不同,强化的性质也不同

55 各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理论观点 6、班杜拉 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提出了新的"社会学习理论",也称"模仿学习理论"
此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既不是单纯地取决于内力驱动,也不是单纯地被环境所摆布。人有自己独特的认知过程,它们不但参与行为模式的形成,而且可以参与人格的形成和保持 三种重要概念 “替代学习” 或“观察学习” 自我奖赏或批判,而不必依靠外部强化 人们可以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被外界左右

56 各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理论观点 6、班杜拉 按照学习理论,对行为问题的咨询与治疗的实质:在行为反应过剩的情况下,治疗就是要消退这些反应;而在行为反应不足时,治疗就是要建立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 基本假设:个体既然可以通过社会学习形成那些不良或不适应行为,也可以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这些行为,反之亦然

57 行为治疗 沃尔普对行为治疗的定义:使用实验确立的行为学习原则和方式,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
对待求助者不良行为的态度,应该就事论事,即在行为治疗中,要治疗的东西就是不良行为本身,不假设也不探讨在这些不良行为背后是否存在着什么更深层的东西 认知行为治疗的理论依据:“内隐”、“外显”活动相一致

58 行为治疗 一般包括七个步骤: 主要方法:系统脱敏法、模仿学习、自我管理技术角色扮演、自信心训练、厌恶疗法、强化法、认知-行为疗法等等
对靶行为进行功能性分析:经常和很少发生的情景 对靶行为严重程度的标定 靶行为矫正目标的制定 制定并实施干预计划,增加积极行为,减少消极行为 监测干预计划的实施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结束阶段 检验阶段 主要方法:系统脱敏法、模仿学习、自我管理技术角色扮演、自信心训练、厌恶疗法、强化法、认知-行为疗法等等

59 行为治疗 具有六个特点: 注重形成靶行为的现实的原因、而不是它的历史原因
以可观察的行为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标准,这种行为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内隐的 依据实验研究,从中引伸出假设和治疗技术 用尽客观的、操作的术语描述治疗程序,以便使治疗过程能够被重复 精心发现靶行为,并认真选择测量行为改变的方法 对于每个求助者,咨询师根据其问题和本人的有关情况,采用适当的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模仿学习或其他行为治疗技术

60 第三单元 认知心理学观点 概论 认知心理学观点与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的区别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外部刺激进入大脑以后的内部加工过程不重要,是不可探索的“黑箱” 认知心理学:认为恰恰是“黑箱”中的信息加工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所谓认知,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件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过去事件的评价,对当前事件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生事件的预期 认知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与情感、意志、动机和行为相联系的一种功能 认知作为理性的心理活动,对人的情绪、情感、动机和行为,有较强的调控作用 认知心理学不是一个学派,所以无门派偏见,其最大优点是能够不带成见地吸纳各种理论中的科学见解 举例:《触龙说赵太后》

61 认知心理学原理 认知疗法 人们不是由于某些事件本身,而是由于他们自己对这些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情绪是认知的产物,心理障碍来源于错误的思维方式,即非逻辑的思维 认知疗法 定义: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或重建不良认知为目标的一类心理疗法 基本过程:寻找不良认知、改变不良认知、新的认知模式、情绪和行为的好转、社会适应能力增强 常见的认知疗法:合理情绪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矫正

62 第四单元 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 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可以挖掘,自我实现是一个人根本性的动机
心理障碍的发生源于自我形象的破裂和行为的外部标准

63 这一理论相信求助者具有自我实现的能力,强调和谐的治疗关系——真实的、真诚的、团结的、正直而诚实、没有保守的偏见
让求助者感受到一种和谐、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共情的氛围,是治疗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 操作过程:求助者和咨询师之间,以存在人本主义的人生哲学为准绳,围绕着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平等、自由地”讨论,通过这种讨论,使求助者接受人本主义哲学理念 创立者坚信:只要相信了这种人生哲学,就能解脱自身的一切苦闷,无限的“潜能”便可迸发出来,推动求助者直逼“自我实现”的顶巅,获得“自我高峰体验”

64 基础: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提倡从人的主观意识经验出发,反对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和精神分析的无意识决定论
时间: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 基础: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提倡从人的主观意识经验出发,反对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和精神分析的无意识决定论 内容: 强调着重从整体上理解人的动机和人格 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尊重每一个体的自由选择,根据自己的意向,确定其自身存在意义 人的意识能超越传统的、现实的、文化的界限,因而具有创造性和无限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65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罗杰斯:有效治疗的四个条件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共情 尊重(真诚)
不要解释,也不要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或建议,重诉来访者的思想和情感

66 罗杰斯求助者中心疗法 人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 自我潜能的发展即自我实现是一种自发过程 尊重全部真实经验是自我实现(成为理想自我)的前提
健康人的自我和经验和谐一致,自我和经验的冲突会导致心理冲突和适应不良 为了获得外部安全,进而满足外界的价值条件会形成一种自我和经验的分离;为了避免内心冲突,会形成自我的防御;防御造成对自我的疏远 心理治疗的目标恰恰在于使一个人更多地尊重自我的真实经验,放弃外界的价值条件 在治疗中,我们应该给予病人一种在缺乏价值条件下的无条件关注,使其在这种无条件的关注中重新体验与评价自我全部的真实经验及其对自我的威胁,接受自己的全部的真实经验,并发展这种经验

67 治疗早期:病人往往体现出一种强烈而混乱的情绪冲动,顽固的病理信念,思维的狭窄、泛化和僵硬;这时要求来访者放弃一种长期的价值条件是有很大威胁的,来访者对于自我改变存在着巨大的抵抗
治疗过程:随着治疗的进行,在治疗者的启发下,来访者会发现尊重自己的真实经验,在这种新的经验中确立不压抑的自我、是一种更好的感受,体会到不服从或者放弃外在的价值条件,并不象原来那么可怕,这时来访者便找到了(体验)他的真实自我,这种对真实自我的体验成为成长的动力和源泉

68 治疗手段:启发式谈话 “穿别人的鞋”与“穿自己的鞋”
和谐与真诚:和谐与真诚是指咨询师在咨询中是真实的,他的内心体验和外在的表达是一致的,他能够表达自己内心世界和感情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咨询师需要体现出对求助者的深切和真实的关切。这种关切必须是无条件的,绝对不能根据对求助者的评价来决定 共情式理解:设身处地的理解求助者在咨询过程中流露出来的经验和感情 “穿别人的鞋”与“穿自己的鞋”

69 理论名称 人本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 认 知 理 论 精神分析理论 代表人物 人 性 观 点 人是什么 治疗方法 心理病理 治疗机理
罗杰斯、马斯洛 华生、斯金纳 贝克、艾理斯 弗洛伊德 人 性 观 点 人性本善 人是一张白纸 人是可以改变的 人性本恶 乐观主义 机械主义 现实主义 悲观主义 人是什么 具有成长动机的人 环境控制的人 可以改变的人 紧张的人 治疗方法 患者中心疗法 行为疗法 认知疗法 精神分析 心理病理 自我实现受阻 习得性无助 思维方式的歪曲 自我压抑 治疗机理 促进成长动机 矫正不良行为 改变不良认知 改变人格 主要技术 真诚、关注 强化、学习 认知、行为 共情、自由联想 医师角色 解释者、反馈者 指导者、示范者 教育者、塑造者 建议者、参与者 治疗效果 慢,长期 快,短期 较快,中期

70 第五单元 人性心理学观点 郭念峰于1986年,将“人类的本质”问题引入“临床心理学”,并使用这类概念解释心理现象,1995年将“人的本质”定义为“人性”,提出一种心理学理论,即“人性心理学”理论 基本概念 1、人性 定义:人,作为一个类,其自身与其它动物相区别的质的规定性 人性是人的三种基本属性的辩证统一体,缺一不可 生物属性:被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制约(人作为生物体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新陈代谢的过程) 精神属性:以生物属性为前提,社会属性为内容(为生存发展而对外界环境进行的探究反射,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 社会属性:以生物属性为基础,以精神属性为表现形式(个体对群体的依附本能,体现为个体与群体间的利益交换——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71 基本概念 2、人性心理学 人性心理学,是从人性出发,在三种基本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人性心理学,不再把心理现象单纯地定义为“脑的功能和客观现实的反映”。而是明确地提出,心理现象是人性的表达,是人的三种本质属性的外在表现形式 人性心理学,是以人性中的精神属性为中心,进而说明心理、脑和社会这三者的关系,依据他们之间的具体关系,讨论心理自身的性质、特点以及变化的规律

72 基本概念 3、心理动力 4、个性心理 心理发展变化的动力,是与生俱来的人性的内在需要 内在需要源于人的三种本能: 心理差异有两大类型:
个体保存、种族延续的本能 为认识世界,向自然界索取生活必需资料和适应环境的探究本能 为生存而组成人类社会的依存本能 4、个性心理 心理差异有两大类型: 彼此有差异的群体心理 彼此有差异的个体心理 理想的个性心理,只在理想的、无矛盾冲突的条件下生成 ,只是一种抽象概念 现实的个性心理,永远是充满矛盾的,只要矛盾不被激化,处在相对稳定状态,就可以说是健康的个性心理

73 基本概念 对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认识 5、情绪与健康
人有三种发自人性的需求,需求获得满足,产生正向的、有利于健康的情绪,否则,产生负向的、不利于健康的情绪 对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认识 各种性质和严重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的内在原因:是人性的某种属性出现了问题,或者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失去了平衡。这种失衡,导致了不同性质的人性偏离、扭曲和异化 对心理问题的诊断:应当全面收集与三种基本属性相关的资料,经过对比、综合,最后在症状的背后,从人性的内涵中找到造成症状的主、次原因 咨询、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触及人性中的各类失衡状态,使它们重新恢复相对平衡的状态

74 第三节 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分类和一般程序
第三节 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分类和一般程序

75 第一单元 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 (一)心理咨询的对象 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
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水平出现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 特殊对象,即临床治愈或潜伏期的精神病患者 注意:心理咨询的对象包括精神病人吗?

76 (二)心理咨询的任务 从总体上来说,心理咨询的任务是帮助正常人群在生活中化解各类心理问题,克服轻度心理障碍,纠正不合理的认知模式和非逻辑思维,学会调整人际关系,构建健康的生活方式,强化适应能力等等 具体内涵有如下几点:

77 1、认识自己的内、外世界 每个人都生存在身外的客观世界中,但却有各自的内部世界;这两个世界,被人的认知和实践活动连接在一起,所以,两者总是处在既一致又矛盾的状态中 内部世界基本是由以往积累的经验构成,可以按照我们的意志来编排 外部世界是由活生生的、不断变化的现实构成,不随意志改变,自然而然的运行着 咨询时应多地侧重对内部世界的认识与评估,特别是那些缺少自知之明的来访者,帮他们认识到自己上未解决的内心冲突 心理现实大于客观现实

78 2、了解和改变不合理的观念 求助者经常确信自己的动机和需要是正确的、合理的,认为自己十分清楚需要什么,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有些人以为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是正确的,从不怀疑自己的思想观念和理解的准确性,如对同性恋的观念 帮助他们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学会评估自己的思维、观念是否合理,这不仅能够解决他们当前的心理问题,而且能够使他们看清未来的方向,加速他们自我成长

79 3、学会面对现实和应对现实 面对现实 应对现实 我们很多的苦恼,往往源于不能面对和接受现实
心理咨询应当帮助求助者学会勇敢、真诚地面对现实,帮助他们提高应对现实问题的能力 心理咨询师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帮助求助者,回到现实中来 应对现实 人对现实的反应,大致有三类: 感性反应:是对外部事物的情绪化应对,如孩子未被满足时的哭闹 理性反应:是用概念和事物之间的客观逻辑去反应外部事物,这是一个人心理发展成熟的表现? 悟性反应:是在人的理性高度发展后表现出的一种超越感性和理性反应的形式 三种反应方式,各有用途,所以,三者必备,但各有轻重。可以说:人的一生应该屁股坐在理性上,左手握住感性,右手握住些悟性

80 4、使求助者学会理解他人 任何个体,都有发自人性的依附本能,彼此理解是满足此类本能的必要条件
咨询师帮助求助者唤起依附本能,他们就能自觉地理解他人以及理解群体对自己的重要性 一个人一旦把自己溶解于群体之中,一旦理解到自己与他人的这层关系,那么这种理解,就可以成为缓解、甚至平复人际冲突、恢复人性平静的关键

81 5、使求助者正确认识自我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人贵有自知之明
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不良的人际关系和物质需求的不满,都可以产生片面的自我认知,使个人自觉、不自觉地对自己做出错误评估——“自知不明” 最大的局限是把“自我的需求”作为“自我认知”的参照系,而不是站在自我之外,使用客观标准衡量自己

82 6、协助求助者建构不合理的行为模式 受不合理行为模式困扰的求助者,若想改变自己的现状,必须在心理咨询师的协助下,建立一种新的、合理有效的行为模式 何谓"新的"? 何谓"合理有效的"? 解除心理问题的要害,不在于求助者能否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欲望,而在于求助者能否将合理的思想和欲望付诸行动

83 第二单元 心理咨询的分类和一般程序 心理咨询的分类 按性质分类:发展心理咨询;健康心理咨询 按规模分类:个体咨询;团体咨询
按时程分类:短程;中程;长期 短程:1-3周;资料收集和分析集中在心理问题的关键点上,就事论事地解决求助者的一般心理问题;追求近期疗效,对中、远期疗效不做严格规定;要求咨询师思维敏捷、果断,语言要准确、明快,有长期的临床经验? 中程:1-3个月;可涉及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有完整的咨询计划 长程:3个月以上;严重或神经症性心理问题;要求制定详细咨询计划,并要求疗效巩固措施

84 心理咨询的分类 按形式分类:门诊;电话;互联网
门诊:面对面;心理咨询中最主要而且最有效的;能及时对求助者进行各类检查、诊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出妥善处理(如转诊、会诊等) 电话:早期用于处理危机防止心理危机导致的恶性事件,如自杀、暴力行为等(危机干预);涵盖面广、方便、快捷,但也有其局限性 互联网:突破地域限制;可通过软件对心理问题进行评估与测量

85 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 A、资料的搜集 1、搜集资料的途径 (1)摄入性会谈与记录 (2)观察与记录 (3)访谈与记录 (4)心理测量、问卷调查
(5)实验室记录(心理、生理)

86 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 A、资料的搜集 2、资料的内容 (1)人口学资料 (2)个人成长史 (3)个人健康(含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史
(1)人口学资料 (2)个人成长史 (3)个人健康(含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史 (4)家族健康(含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史 (5)个人生活方式、个人受教育情况 (6)对自己家庭及成员的看法 (7)社会交往状况(与亲戚、朋友、同学、同事、邻里的关系) (8)目前生活、学习、工作状况 (9)自我心理评估(优缺点、习惯、爱好,对社会、家庭、婚姻以及对目前所从事工作的看法。对个人能力和生存价值的评估) (10)近期生活中的遭遇 (11)求助目的与愿望 (12)求助者的言谈、举止、情绪状态、理解能力等 (13)有无精神症状、自知力如何 (14)自身心理问题发生的时间、痛苦程度以及对工作与生活的影响 (15)心理冲突的性质和强烈程度 (16)与心理问题相应的测量、实验结果

87 心理咨询一般程序 B、资料的分析 C、综合评估 1、排序:按出现时间,将所有资料排序
2、筛选:按可能的因果关系,将那些与症状无关的资料剔除(注意:不可犯“以前后为因果” 的错误) 3、比较:将所有症状,按时间排序,再按因果关系确定主症状和派生症状 4、分析:将与症状有关的资料进行分析,找出造成问题的主因和诱因 C、综合评估 将主诉、临床直接、间接所获资料(含心理测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将主因、诱因与临床症状的因果关系进行解释 确定心理问题的由来、性质、严重程度 确定其在症状分类中的位置

88 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 D、诊断 E、鉴别诊断(防止误诊的措施) F、咨询方案的制定 依据综合评估结果,形成诊断
症状定性:按症状的表现确定其性质 症状区分:将已经定性的症状和在现象上与其相近、性质相类似的其他症状做细致的区分,并做出明确判断 症状确定:确定鉴别诊断的关键症状和特征(如,有无自知力) 症状诊断:按现行的症状诊断标准,进行鉴别诊断 F、咨询方案的制定 咨询方案是心理咨询实施的完整计划,它是心理咨询进入实施阶段时必备的文件 方案的制定,必须按着心理问题的性质、采用的治疗方法、咨询的期限、咨询的步骤、计划中要达到的目的,等具体情况来制定

89 第四节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咨询

90 第一单元 幼儿、儿童、少年期的心理咨询 幼儿、儿童期的心理咨询 少年期的心理咨询
对3岁以前的婴幼儿来说,心理发展的最大威胁时安全感得不到满足,这时遭受惊吓,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儿童的情绪结构比较简单,情绪的内容多与个体保存本能、安全感和其他生物需要有关 儿童心理障碍的内容与形式:心理障碍更多以行为障碍为主,如多动、缄默、多余动作、攻击或退缩行为等等 少年期的心理咨询 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 他人、特别是成人对他们的态度,对其心理与个性顺利发展至关重要 心理障碍的原因:学前期不良教养的影响;入学后成人的错误对待(家长和老师),不恰当的对待,将给少年造成不良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伴随他们一生

91 第二单元 青年时期的心理咨询 需要面对的问题:升学、就业、恋爱、社会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迅速扩充知识的需要、实现理想的决心等等
如果早年养成的个性和锻炼出的能力能对付眼下社会提出的要求,那么青年期就可以顺利渡过,如若不然,由适应不良和超负荷的压力所造成的心理问题就会接踵而来 社会需要是变成压力还是动力的问题,是造成青年心理问题的关键 青年时期个性稳定性较差,往往是他们产生心理障碍的内在根源

92 第三单元 中年人的心理咨询 中年人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承受着社会、家庭的重负和压力
必须不断战胜自己,去实现青年时代的理想,并承前启后地为人类的各项事业拼搏 在社会、家庭和自我的需求的重压下产生心理问题,是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

93 第四单元 老年人的心理咨询 老年人主要的心理需求 健康和依存的需求 工作的需求 安静的需求 尊敬的需求

94 第五节 婚恋、家庭心理咨询

95 第一单元 恋爱问题的心理咨询 什么是爱情? 爱情困惑与障碍的心理咨询
爱情除了满足生物本能(性爱)和心理需求(情爱)之外,还要满足依附本能(恋爱),即社会本能的需要 爱情是同时满足人类三种基本需求并得到体验的过程 爱情是男女双方相互依存和性、情互相给予并彼此理解和接纳的过程 爱情困惑与障碍的心理咨询 “爱情”二字,无论是“爱”还是“情”,都是对人类非理性体验的描述 爱情自身是不遵守理性逻辑的 两性之间的性吸引,是爱情的基本动力 恋爱不仅要靠感性的认识,更需要理性的思维

96 男女青年择偶心理健康标准: 两性不同的基本爱情需求: 看对方有没有自信,它包括对自我的肯定态度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看对方情绪是否稳定,即面对困难与挫折,是否都能保持正常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 看对方的生活态度,对生活是否热爱,充满了向往,觉得生活充满了乐趣,对社会对他人有爱心和责任感 符合上述标准,证明他(她)心理健康,那么你们将来的家庭生活将会是幸福和美满的 两性不同的基本爱情需求: 男性:信任、接受、感激、赞美、认可、鼓励 女性:关心、理解、尊重、忠诚、体贴、安慰

97 第二单元 婚姻问题的心理咨询 苦涩婚姻的缘由
在婚姻中除了男女之间的浪漫爱情和道德规范之外,还加进了法律责任、经济关系、家族社会关系等一系列因素 在咨询中,最好的办法就是抛开无关的细节,直接锁定情爱、理解和相互依附这三个要点收集相关资料,揭开婚姻问题的谜底 对婚恋咨询的一般原则: 必须遵守与婚恋相关的法律和道德规范,但不做道德评判 首先判断感情的性质和程度,然后再开展工作 如果求助者处在非理性的恋爱生活中,应当帮助他们分析、梳理心理因素 改变求助者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98 影响婚后夫妻关系的因素 结婚动机 恋爱过度情绪化 角色适应不良 性格相容问题

99 第三单元 家庭问题的心理咨询 什么叫家庭? 家庭心理咨询的主要原则
是指在现代社会里,家庭是个体合情、合理、合法地满足三种基本需求的特殊社会功能组织 家庭心理咨询的主要原则 将问题具体化、客观化,如"家庭关系复杂"之类的信息 不要以自己的价值观来揣摩求助者的看法,必须以求助者的看法为核心展开讨论 不要替求助者进行选择,只与他讨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 必须为求助者保密 尽量坚持夫妻双方同时参加咨询

100 亲子关系心理咨询 亲子关系的概念,其内涵有: 亲子关系问题的心理咨询 自然的血缘关系 人伦道德关系 法定的养育、监护关系和法定的赡养关系
亲子关系的本质属性,乃是亲情、道德和法理浑然一体的关系 孩子处在婴幼儿期,便会以亲情为主;在孩提时,便会训导德行;再往后,便会教以法理 构建良好亲子关系,应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 亲、子双方对亲子关系有全面、正确理解 对人伦道德有端正的态度 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对方,对亲子关系的年龄阶段性有正确认识 有人把亲子关系分为:权威型、专制型、宽容型和放任型

101 第六节 性心理咨询

102 第一单元 人类性科学概述 (一)人类性科学概念的外延和内涵 1、人类性科学的外延 性行为是本能 需从三维角度来理解人类的性:生物、心理、社会
人类性科学五涉及与四不涉及 五涉及:性道德、性法律、性生理、性医学和性心理学 四不涉及:性文学、性艺术、性技巧、性工具 性教育或性咨询需以人类性科学为基础 在教育和咨询工作中,首先必须强调的是性道德操行和法律知识

103 (一)人类性科学概念的外延和内涵 2、人类性科学的内涵 性的生物因素 性的心理因素 性的社会因素 生物因素是人类性活动的基础
人类性行为是个体的性需求、性动机、性态度、性情绪、性经验以及人格特征在性活动中的综合体现;性活动很大程度由心理因素决定 性的社会因素 指的是家庭、宗教、人际关系、道德与法律等 只有符合性道德和遵守性法律的性行为,才能被社会主流文化认可

104 (二)人类的性特征 1、普遍性 2、功能多样性 3、选择性和排他性 4、责任性 5、文化-社会制约性 表现在两个方面:
性与人类共存同在,是每个正常人都有的 人类性行为中,只有性交能导致怀孕,每个人都是性交的产物 2、功能多样性 生殖需要、维系夫妻关系、维持心理健康、性以外的目的 3、选择性和排他性 4、责任性 夫妻间的性交是人类性生活的主要形式 5、文化-社会制约性

105 (三)性道德与性态度 1、性道德 性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是对性行为的规范 性道德的功能:
控制功能:是对社会的“软”控制。所谓“软”是相对与法律而言,即非强制性实施;所谓“控制”,是通过社会舆论形成社会压力,以达到约束、制止不良行为的目的 调节功能:是通过性道德的文明规范,引导社会人群在性行为方面,更加人性化、文明化,调整和引导人们的性行为,提高社会人群性关系的文明水平 性文明是整个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

106 (三)性道德与性态度 2、性道德的特点 多样性 一致性 继承性 双重性
不同地区文化、民族、社会、宗教,甚至同一社会的不同阶层,道德评价可以相去甚远 性文化分为三大类:反性欲文化、亲性欲文化、中间性文化 一致性 大多数群体,把性行为限制在婚姻范围内,这在全人类具有共同性 继承性 人类将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风俗(性道德)代代相传 双重性 理想期待与现实行为的脱节 对男女的性行为道德评判的不一致

107 (三)性道德与性态度 3、现代性道德的特点 严肃性 平等性 科学性 性行为应在婚姻内进行 性行为应该是双方爱情的表达 性交过程双方自愿
性交过程双方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科学性 性医学原则,不的将疾病传染给对方 性生理学原则,对方生理不允许的时候不应要求性交 性心理学原则,性交时不带有性心理虐待倾向

108 (三)性道德与性态度 4、性态度 定义:是人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它由三种因素构成:性认知、性情感、性行为倾向,三种因素彼此交错,形成稳定持久系统 性认知是最重要的,其内涵有: 对性规范(性法律、性道德等)的认识 对性知识的理解 性情感 人对性行为的体验 性情感成分是人对性行为的情绪体验,即对性生理反应的主观感受 性行为倾向 人对性行为的期待、要求和意向,它不是性行为本身 具有较强的情景性特点,易受环境等因素干扰,也受个体心境的制约 性态度的个体差异性明显

109 第二单元 性心理咨询的内容与方法 (一)性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要求 基本宗旨: 基本原则:
依据科学的原则,对人类性行为做出的本质的说明,以便帮助求助者将自己的性行为由‘自为’转向‘自觉’、从愚昧转向文明 借助于对性行为的科学认识,排除自己的种种性心理障碍,澄清种种性道德的混乱,从而使自己从苦闷、冲突与迷惑中解放出来 基本原则: 在性心理咨询中坚持性道德、性法律、性心理、性生理、性医学五位一体的结合

110 (二)儿童期的性心理咨询 按咨询对象可以分为两类 包括三个方面: 对于有性心理问题的儿童进行咨询 对问题儿童的家长进行咨询 性别认同 性冲动
把自己在生物、心理和社会学方面的“性”协调一致,把自己看成男人或是女人;否则,便是性别认同偏离 性别认同教育不仅是要给孩子讲男女性别方面的道理,而且是通过成人对孩子的日常态度来进行 性冲动 儿童也会有某种性的冲动,成人对此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要严加斥责和恐吓,否则孩子会对性产生厌恶或恐惧 性好奇 坦诚;科学性;有问必答,但不必过分主动

111 (三)少年期的性心理咨询 由于对性知识的缺乏,尽早对少年进行必须的性科学教育和辅导,对防止少年的性过失,具有重要意义
当出现与异性发生性行为的情况时,要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切不可盲目地进行惩罚,否则会对以后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在外貌、性格和举止方面与社会文化的期望不符,会引发焦虑 改进成人的性教育状况,增强成人的性知识,是搞好少年期性心理咨询和性心理卫生工作的重要环节

112 (四)青年期、成年期的性心理咨询 这一时期的性心理咨询,集中在婚恋和夫妻性生活方面 关于恋爱 关于性生活的咨询
心理咨询中要引导青年人懂得爱情的真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端正择偶的动机 不但要关注他们的恋爱方式、恋爱动机,还要对如何应对失恋问题给予咨询指导 关于性生活的咨询 准备结婚和已婚的青年夫妇,应接受系统的性功能及性行为方面的咨询,这样可以使他们的性生活变得合乎科学 许多性功能障碍、不和谐的夫妻性生活,大多数是缺乏相关方面的知识

113 (五)老年期的性心理咨询 老年的性行为应量力而行,方式多样 老年人性生活的活跃程度,与他们青年、中年时期的性活动有密切关系
影响老年性生活的心理因素: 认知偏差 兴趣下降 性态度老化 对衰老的恐惧 人际关系问题

114 第三单元 性行为问题 (一)性行为问题的原因 在现实生活中,造成性行为问题的原因可分为三大类: 生理因素,如先天、遗传缺陷或后天疾病等
心理因素,如对性的错误认识或不良性经验 社会因素,如人际关系不良、生活事件的刺激、风俗习惯的制约等等

115 (二)咨询心理学中对性行为问题的分类 人类的性行为包括八个阶段:性角色认知、性欲望产生、性动机形成、性对象选择、性能力发挥、性交操作过程、性交体验、性后果的责任 性心理问题分为八类:性角色问题、性欲望问题、性动机问题、性对象选择问题、性能力问题、性交操作问题、性交体验问题、性后果的责任问题

116 (二)咨询心理学中对性行为问题的分类 对每一类性行为问题的严重程度,依据自我体验、行为表现、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和对社会功能的影响程度,可分为三种: 性行为失调(轻微的性心理问题): 它是偶发的、偏离正常的性情绪体验、持续时间很短 个人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功能基本是正常的 性行为障碍 性行为持续性偏离或失常,并且能影响到其他阶段性的行为 长期不能自行缓解而使患者处于焦急状态中,甚至对性行为怀有恐惧 性行为变态 这是一组以人格变态为基础的性行为紊乱 紊乱的环节往往代替了整个性行为过程

117 性行为问题的严重程度 性行为过程的各种阶段 阶段 失调 障碍 变态 性角色 儿童期性角色定向偏差 性心理身份障碍 易性癖 性欲望 性兴奋不足
性兴奋过强 性压抑 纵欲倾向 性冷淡 性欲亢进 禁欲 性放纵 性厌恶 色情狂 性动机 性动机不纯 性动机离、卖淫、嫖娼 性诈骗 性对象 偶然对同性有性兴奋。 偶然对异性的物品有性兴奋。 时常对同性有性冲动但无性行为。 时常对恋异性物品有性冲动 同性恋 双性恋 恋物癖 性能力 功能性勃起不足、早泻(偶发)、冷阴(偶发) 长期阳萎、早泻、射精不能,功能性性性交疼痛、痉挛 性操作和手段 通过听、说秽语或着异性服饰激发性欲。 手淫 口淫 意淫 性想象、性梦频繁 性心理投射(绘画、音乐) 秽语偏好 视秽偏好 异装偏好 频繁手淫 频繁口淫 施虐、 受虐倾向 秽语癖 窥淫癖 异装癖 手淫癖、摩擦癖 口淫癖 施虐、受虐淫 露阴癖 性体验 性高潮不足 性消退期过长 性满足感减弱 性高潮缺乏 性交厌恶 性满足缺乏 异性厌恶症

118 (三)几种常见的性心理问题 1、性角色问题 2、性动机偏离 3、性对象偏离 4、性能力问题
在女同性恋中,往往主动的一方是性角色障碍,被动的一方是性对象选择障碍;在男同性恋中,往往被动的一方是性角色障碍,主动的一方是性对象选择障碍 2、性动机偏离 泄欲动机、奉献动机、生育动机、交易性动机、享乐动机、性别自我肯定动机、认知动机(性好奇) 3、性对象偏离 同性恋倾向、恋物倾向、自恋倾向、幻想与梦恋 4、性能力问题 阳痿、冷阴(性冷谈)、早泄、女性交媾疼痛、射精不能


Download ppt "咨询心理学 卫 博."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