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孙子兵法》 导读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刘 庆.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孙子兵法》 导读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刘 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孙子兵法》 导读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刘 庆

2 第五讲 《形》篇导读

3 第一节 《形》 篇宗旨及原文 解读

4 一、形篇宗旨 发展军事实力的基本原则及军事实力的战略运用问题。
军事实力的重要性:谋略固然十分重要,但军事实力的强弱,更是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 如何发展军事实力: 最基本原则——“修道而保法” 与之相适应的作战原则——实力居于劣势时,更要在战法上高敌一筹,增强自己的战斗力,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5 二、形篇原文解读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也。

6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7 语词解释 九天:一种解释为“九重天”,其实是形容天极高。 九地:一种解释为“九层地”,其实是形容地深不可测。

8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天下而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9 词语解释 秋毫:鸟兽秋天长出的绒毛,极细小,古人以它用来比喻分量极其轻微。

10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11 名词解释 不忒:没有失误,没有差错。忒,音te,失误、差错。 不失敌之败:不放过敌人可能被我们打败的机会。
修道而保法:修明政治,强化军队组织编制及行政管理。

12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
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13 计算“形”的几方面要素 度:代表长度单位,这里指丈量土地。 量:代表容量单位。这里指称粮食 。 数:代表数目单位。这里指计算兵员多寡。
称:衡量轻重。这里指比较敌我兵力多少。 胜:兵力比较的结果。

14 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15 中国 古代 重量 单位 镒(音Yi)、铢(音Zhu)均为中国古代重量单位。 1镒为20两(一说24两)。 1两为24铢。
以镒称铢形容二者相差悬殊。 中国 古代 重量 单位

16 山西壶口瀑布,虽然称不上千仞之溪,也可想见其奔腾咆哮的滂礡之势

17 第二节 从战例看《形》篇原理

18 一、“先为不可胜”,解放军兵不血刃保卫石家庄

19 石家庄为我华北解放区中心城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距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所在地西北坡仅90公里。

20 双方兵力对比 国民党军快速纵队 我军5个团 增援:1个师 增援:1个兵 团和两个纵队
双方兵力对比 国民党军快速纵队 我军5个团 增援:1个师 增援:1个兵 团和两个纵队

21 采取的措施 1.派冀中军区部队筑壕防守 2.派令华北军区第7纵队、华北 第2兵团、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 等部火速驰援
3.在孟县将山西之敌阎锡山派来 增援的蒋军第49师全歼

22 冀中军区部队大规模构筑工事,摆出一副坚守的架势

23 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人的战略运筹

24 笔扫千军:舆论胜敌

25 华北军区的主要领导人

26 二、“胜兵若以镒称铢“,苏军摧枯拉朽消灭关东军

27 不可一世的关东军

28 在中国东北,苏军与日军兵力对比 总兵力 1.6:1 火炮与迫击炮 5.2:1 坦克和自行火炮 34.4:1 作战飞机 25.3:1
总兵力 :1 火炮与迫击炮 :1 坦克和自行火炮 :1 作战飞机 :1 舰艇 :1

29 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派出174万人的部队,从东、西两个方向对长春、沈阳实施向心攻击。

30 8月18日,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命令东北日军停止作战、投降。

31 2、“动于九天之上,藏于九地之下”是什么意思? 3、怎样理解“胜于易胜者”?
思考题 1、谈谈你对“先为不可胜”的理解? 2、“动于九天之上,藏于九地之下”是什么意思? 3、怎样理解“胜于易胜者”?

32    谢谢!


Download ppt "《孙子兵法》 导读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刘 庆."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