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如果我们不了解过去,也就没有多少希望掌握未来。
第一章 两种文化的历史演变 如果我们不了解过去,也就没有多少希望掌握未来。 ——J. 李约瑟
2
§1.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一、五千年光辉历史的回眸——夏商周断代工程
§1.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一、五千年光辉历史的回眸——夏商周断代工程 地球上有史可考的古代文明发源地大体分布在两个区域,一是地中海附近的希腊、埃及和两河流域,一是在东方的中国和印度。 炎帝图片 黄帝内经图片
3
一、工程的起因 中国人都知道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因为古代文献中清楚地记录了夏、商、周三个最早的朝代。但是,就有案可稽的最早的年代来说,司马迁的《史记》也只能追溯到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再往前的西周早、中期和夏、商两代,只有帝王的世系而无年代。这就是说,五千年文明史中仅有三千年“有史可查”。 对国民来说,“这事儿很煞风景”,使人说起五千年文明史来,“理不直,气不壮”;对学者来说,“五千年的文明史一直不能得到中外史学界的公认”,而令人愤愤不平。
4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通过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结合,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解决夏商周年代问题的科研课题。这一工程涉及的学科包括历史学、考古学、古文献学、古文字学、天文学、测年科学等。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具体目标是: 一、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 二、商代后期五帝以下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 三、商代前期,提出比较详细的年代框架; 四、夏代,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
5
二、工程的组织 “夏商周断代工程”于1996年正式设定,成为中国“九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成立了由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为组长、七个部委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李铁映、宋健二人为工程特别顾问。聘任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专家仇士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泽宗为工程“首席科学家”,主持由21位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工作。这个科研项目,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科技测年等学科,分9个课题,44个专题,直接参加的专家学者就有200人。这一高层次的科研工程,连办公室秘书都是博士后。
6
三、工程的成果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对历史文化遗址的发掘,对甲骨文等古文字的鉴定以及对古天文学记录的整理,于2000年11月9日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该年表把中国的历史纪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推定以周武王讨伐商纣王为标识的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并明确了公元前841年以前西周十王的具体在位年代;推定夏商分界年代为公元前1600年,并明确了商武王以下十二王的在位年代,对于商代前期的历史给出基本的年代框架;推定夏代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也相应提出了夏代基本的年代框架。
7
四、工程的评价 “夏商周断代工程”,使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夏商周三代有了年代学标尺,理清了先秦历史的起承转合和发展脉络,填补了我国古代纪年的一段空白,制定了迄今为止最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年代表,为继续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打下了基础。 投入上千万人民币、轰轰烈烈地搞了5年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有的媒体甚至把它称为“中国文化史的最伟大的事件”,超越了明代《永乐大典》和清代《四库全书》的纂修。工程的结论也全部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验收,并且荣获“全国十大科学进步奖”。
8
夏商周断代工程向全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而熠熠生辉的中华文明,也是在中国科学家集体大协作下奏出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一曲凯歌。
夏商周断代-司母戊大鼎
9
二、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做出伟大贡献 造纸:蔡伦总结了当时尚处于雏形的造纸技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原料造纸。 宣纸 竹简
10
印刷: 唐代时传到日本,公元12世纪传到埃及,14世纪传入欧洲,为欧洲科学的兴起及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
印刷术素材
11
火药:顾名思义就是“着火的药”,它的起源与炼丹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古代炼丹士在炼丹时无意中配制出来的,也有人推测,起源于一起炼丹中的意外事故。宋朝时已有火药配制的方法的记载,不久流入欧洲。诺贝尔是造炸药起家的,据说,他参考了中国古代火药的配方。
12
指南针:战国时期出现司南、勺形磁石,后发展为指南针、罗盘,并于12世纪末传入欧洲。罗盘是航海的重要工具。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七次下西洋,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郑和像 司南
13
值得思考:当时中国曾是遥遥领先的航海强国,为什么很快落后与欧洲了呢?为什么现代科学没有发生在中国呢?
“它们改变了世界的整个面貌和事物的状况。可以说,没有哪一个王朝,没有哪一个宗教派别,没有哪一个伟人曾经对人类事务产生过比这些发明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弗·培根 弗·培根 值得思考:当时中国曾是遥遥领先的航海强国,为什么很快落后与欧洲了呢?为什么现代科学没有发生在中国呢?
14
§1.2 探讨中国科学在历史上逐 渐落后的原因——“李约瑟难题”
§1.2 探讨中国科学在历史上逐 渐落后的原因——“李约瑟难题”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 中国很早就把包括自然界在内的一切事物之理称之为“物理” 。 从夏代开始,中国就有科学观察和记录。 如西周时期的《周礼》,春秋时期的春《考工记》、《墨经》(全文4篇,计1800余条,5700余字,以逻辑学居多,科学次之,尚有属伦理、心理、政法和经济方面的内容。物理学的有20余条)
15
秦汉三国时期的《淮南子》、《论衡》,两晋时的《博物志》,宋代的《梦溪笔谈》(另有《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涉及17个篇目,物理和工程技术的有200余条)、《武经总要》 ,明朝的《物理小识》、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力学应用较多,如机械、轮轴、杠杆等。 古代名楼、名塔的建筑过程中、诸葛亮造木牛流马等大量运用了机械、轮轴、杠杆原理。 广西容县的真武阁三层结构,但二、三层全部荷重由左右两排各4根从底到顶的立柱支撑。 传说中的曹冲称象就是浮力原理的应用。晋代《苻子》中就记有燕昭王命人用船称猪的重量。
16
冲风磨旧麦,悬碓(dui)杵(chu)新粳。 春月花浑谢,冬天草丹生。 优游聊卒岁,更不望归程。
甚至在一些诗词中也有描述 蒙古汗国时代耶律楚材的《西域河中十咏》之六 寂寞河中府,西流绿水倾。 冲风磨旧麦,悬碓(dui)杵(chu)新粳。 春月花浑谢,冬天草丹生。 优游聊卒岁,更不望归程。 西人以风动机磨麦
17
二、李约瑟难题 著有《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指出: “作为一个整体的现代科学没有发生 在中国,它发生于西方——欧美,即
欧洲文明的广大范围。这有什么原因 呢?我以为必须找出这个原因,因为 如果我们不了解它,我们关于科学技 术史的观点就处于混乱之中。如果我 们不了解过去,也就没有多少希望掌握未来。”
18
三、近代科学没有在我国萌生的原因 从文化视角看:我国传统文化是入世的,不是出世的,讲究“实用”,缺乏科学探索,建立理论思维的动力。
制度问题:科举制度,闭关锁国 观念上认为技术不重要,认为是“奇技淫巧” 从科学方法看:满足表面现象,虽有演绎法的萌芽,但没有严格意义下的实验和归纳法。 有天人合一的观念 你对“李约瑟难题”是怎么看的?
19
爱因斯坦认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成就为基础的,即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
从一般到特殊----演绎法。要有数学形式的逻辑体系 例如,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没有演绎成 ;只有“勾三股四弦五”,却没有 从特殊到一般-----归纳法。要以实验为基础 实验要严格控制条件!
20
§1.3 试论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异同 一、哲学是什么?东西方哲学的不同“开局” Philosophia Philo Love for
思想者 Philo Love for 爱好、喜欢 Sophia Knowledge 知识、智慧 思考一下:各种不同专业的人,为什么当他们读完博士时,得到的头衔叫“哲学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ia)?
21
中国哲学萌芽于宗教思想,从一开始便有泛神论或无神论的特征。从多神论发展到泛神论,比一神论更接近无神论。在中国,不是神创造人,而是人创作神。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是以无神论为自然观的基础,从文化视角研究宗教。
印度和日本的哲学,与中国有同样特点,都不把神看作凌驾与世界之上的统治者。 我国历史上是“政教分离”。 西方哲学是以神超越人类为特征的。 西方的宗教势力曾一度掌握国家政权。
22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我国最早的哲学书《周易》。 “阴阳对立,物极必反”
二、从《易经》到老庄和元气论 我国哲学萌芽于殷周时代的宗教思想,一开始带有朴素辩证的特点。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我国最早的哲学书《周易》。 “阴阳对立,物极必反” 太极图
23
老子 老子《道德经》,核心是“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4
老子的籍贯是楚国苦县(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厉乡曲仁里,鹿邑县境内仍有“老君台”遗址。
老子(前57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思想家 姓李名耳,字伯阳,有人说又称老聃。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在道教中,老子是一个很主要的神仙,被称为“太上老君”。 老子的籍贯是楚国苦县(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厉乡曲仁里,鹿邑县境内仍有“老君台”遗址。 曾经做周朝的守藏吏,管理周朝的国家藏书。据说孔子曾向他学习礼法。后西出函关,不知所终,幸被关令尹喜叫住,留下千言《道德经》才放行。
25
老子的主要成就及影响 老子思想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例如名句: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虽然他的作品中存在许多时代的局限,但是这部流传两千多年的《道德经》,的确是跨时代的作品。在不同的时代,这部作品会被解释出不同的含义。 有人曾统计,《道德经》是仅次于基督教圣经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一部作品。圣经是传教士主动翻译的,这部作品则是被许多民族欣赏而自行翻译的。
26
道教中的老子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从《列仙传》开始,把老子列为神仙。东汉时期,成都人王阜撰写《老子圣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成为了道教创世说的雏形。而在汉桓帝时,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视为仙道之祖。
27
庄子 继承了老子的观点。庄子的思想,在中国和西方都备受重视和赞赏。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8
庄子名周,是公元前4世纪宋国人,他曾做过宋国的地方小吏。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南游各国,探访古风,一生率性任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楚国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做官,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 《庄子》现存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内篇为庄子所著;外篇、杂篇可能参杂了庄子门人和后学者的作品。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29
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发扬了老子和道家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和独特的学风文风。
他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 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讲天道自然无为。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主张返朴归真。 他把提倡“仁义”和“是非”看作是加在人身上的刑罚,对当时统治者的“仁义”和“法治”进行抨击,他对世俗社会的礼、法、权、势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提出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精辟见解。
30
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他崇尚自然,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并且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自得,是绝对的精神自由,而不是物质享受与虚伪的名誉。庄子这些思想和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人类思想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庄子对后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他独特的哲学思想上,而且表现在文学上。他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不是干巴巴的说教,相反,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通过汪洋恣肆、仪态万方的语言文字,巧妙活泼、引人入胜地表达出来,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具有 石破天惊、振聋发聩的艺术感染力。
31
《庄子》在唐代(618-907)正式成为道家的经典之一。
《庄子》在公元3世纪到5世纪的魏晋时期产生重大影响,它和《周易》《老子》一起并称“三玄”,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庄子》在唐代( )正式成为道家的经典之一。
32
元气论 现在大家学的都是现代科学,也就是走西方人的路线,西方人所奉信的现代科学暂时以原子论为主,是西方人心中的世界观,而在东方,古人们主要奉信的是元气论(是我国真实的文化), 这是一种不同于原子论的独特世界观,它的基本单位是气。 在中国古代,其被认知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本质,其以一种连续性的物质形态而存在,充满了整个自然界,且可以与有形物进行转化,用现代科学来说就是物质转换,而八卦系统则是从阴阳两种抽象的排比中推演出万物的相互关系和作用,阴阳五行系统则表现了阴阳相互消长和系统内在相互生克关系所引起的转化过程,其实他们最终都归结为气这种宇宙本体的结构形态和运动形态。 中国元气论物质观缺乏结构性,因而未能产生形式逻辑学,终于没有能使古哲学变成科学。
33
三、西方哲学对近代科学所起的促进作用 1.古希腊哲学家的贡献
在古希腊出现了许多哲学家及著名学派,他们的哲学思想在哲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欧洲的哲学和科学发展的影响很大。 以泰勒斯和赫拉克利特 为代表的学派。后者在欧洲 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统一 物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 原理。“对立统一”的哲学直接影响黑格尔辩证法的建立,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来源。 古希腊
34
“原子说”学派,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说在哲学史上意义重要。
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三代人为代表的学派,尤以后者著述最丰。他们关于运动、天文学方法论等思想对哲学发展很有影响。 亚里斯多德头像
35
2.近代西方哲学史上也出现不少杰出人物:笛卡儿、培根、卢梭、康德、黑格尔等
康德认为: 必须对客体在两个层次上加以定义:一样东西首先是“自在之物”,或用多数表达为,它自己存在着,我们对它毫无知识。仅当我们感觉到它时,它才转化为现象。更明确地说,现象是“为我之物”,那才是我们已知的东西,它才有了表示,并据此形成了人们的知识。康德的“为我之物”思想十分正确和深刻,与老子的哲学不谋而合。 讨论:你对哲学是怎么认识的?有什么体会?
36
§1.4 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 两种文化的分裂 1.科学与哲学的分裂
§1.4 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 两种文化的分裂 1.科学与哲学的分裂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与当时的科学革命一起冲破了经院哲学的束缚。使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重新活跃起来。科学复兴导致科学逐渐从哲学中分裂出来,这一时期,力学、数学、天文学、化学得到了迅速发展。 蒙娜丽莎
37
随着一门门科学的分出,自然哲学主要地变为对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研究,如由于培根和笛卡儿等哲学家的推动,分析归纳法和演绎法得到推广。哲学自身也以新的面貌对科学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科学与哲学的分离是历史的必然。 2.要全面、辨证地看待科学与哲学分离,它也有消极的一面:离开了哲学的科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离开了科学的哲学,由于缺乏“营养”,对社会和群众的影响日益衰微。
38
“这种分裂和对立,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3.两种文化必须融合 “这种分裂和对立,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消除现代文化中两种文化——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之间的隔阂,而为加强这两方面的交流和联系,没有比大学更合适的场所了。” 梁思成 卢嘉锡 吴健雄
39
4.两种文化分裂导致严重后果 造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严重扭曲和破坏,造成新的矛盾和冲突,严重影响科学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使人迷失价值取向,出现有知识无文化的现象。 科学技术的成果不是造福人类,而是给人类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40
§1.5 可持续发展呼唤东西方文化的融 合,呼唤两种文化的融合
§1.5 可持续发展呼唤东西方文化的融 合,呼唤两种文化的融合 1.东西方文化不同 西方文化首先强在科学文化,西方科学文化不但主导着世界的科学文化,甚至也主导着西方人文文化。 东方文化在科学文化上弱于西方,但是在人文文化方面并不弱于西方。在当今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危机面前,一些西方学者正在把目光逐渐转向东方文化。中国古代哲学所提倡的“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已被作为处理人与人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原则。
41
1988年,在巴黎召开的第一届诺贝尔获奖者大会的闭幕式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内斯•阿尔文(说:“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阿尔文就职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技术研究院,因在磁流体动力学的基础工作和发现,以及在等离子体方面的卓越成就,而荣获197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阿尔文
42
2.把两种文化融合,把人文精神贯穿于科学技术工作中去,对改革教育,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新型人才,都是至关重要的,也可以说是一件决定人类今后命运的大事。
43
§1.6 21世纪的科学需要文理相通 为什么这么说? 1.科学发展需要哲学指导,需要正确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指导。
§ 世纪的科学需要文理相通 为什么这么说? 1.科学发展需要哲学指导,需要正确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指导。 2.现代科学发展要求高素质创新人才,不仅是“专”,还需要“博”。“博”不只是指在“文”和“理”内部,而且要有广阔的视野,还要“文理相通”。
44
3.一些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都有高尚的人格和很高的文化修养(如在文学艺术或音乐上有相当高的造诣),这也是他们走上成功之路的重要条件。
1941年1月24日,为救助流浪儿童举办的慈善募捐义演音乐会上,爱因斯坦与法国钢琴家嘉比•卡萨德修斯在合作演出。地点是美国的今日俱乐部。
45
世界著名学者论科学与艺术: 艺术借助科学的翅膀才能高飞 ——达•芬奇 科学和艺术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或者联系,这一点是无可怀疑的了。科学和艺术的交融是一个事实,是无法否认的了。各种情况不同,交融的情况也不一样。但是,在21世纪,文理交融是学术发展前进的必由之路。这一点我是敢肯定的。 ——季羡林 科学发展越倾向于艺术,艺术发展就越倾向于科学 ——佛罗贝尔(德国教育家)
46
一切科学揭示的存在和生存的最高境域都是诗意的存在。在诗意存在的境域中,一切存在的高级状态又都具有艺术的特征。科学家作为创作者也具有艺术家的诗意气质,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都是表现宇宙真实存在的艺术家,而艺术家则是表现宇宙真实存在的科学家,因为他们按照美的科学规律探索和创造着世界,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存在状态是一种高级行为方式。
47
作为存在者的存在显现,这种高级行为方式本身就构成了宇宙万物神性和诗意的艺术特性。因此,科学家和艺术家作为揭示宇宙和情感奥秘的探索者和创造者,前者的最高境界是以人性之浪漫情怀拥抱宇宙之道,后者的最高境界是以按宇宙之道表达人性的浪漫情怀,他们追寻的终极目标都指向了真、善、美的最高境域。
48
物之道 生之欲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