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Lymphoma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血液科 肖 晖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Lymphoma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血液科 肖 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Lymphoma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血液科 肖 晖
淋巴瘤 Lymphoma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血液科 肖 晖

2 概 念 淋巴瘤(lymphoma)是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分类:霍奇金淋巴瘤(HL)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概 念 淋巴瘤(lymphoma)是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淋巴组织遍布全身且与单核-吞噬系统、血液系统关系密切,故淋巴瘤可发生全身的任何部位,淋巴结、扁桃体、脾及骨髓是最易累及。 分类:霍奇金淋巴瘤(HL)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3 临床特点 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伴发热、消瘦、盗汗及瘙痒,晚期,肝脾肿大,恶病质。 分布:中国 以NHL为主 西方国家 以HL多见
误诊率较高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4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毒:EBV、HTLV-Ⅰ 1)、EB病毒 ①分离出EB病毒 ②有地方流行病规律、80%EB病毒抗体阳性。
③HL患者的淋巴组织连代培养,可见EB病毒颗粒。 ④20%HL的R-S细胞可找到EB病毒。 2)HTLV-I—T细胞淋巴瘤 HTLV-Ⅱ—T细胞皮肤淋巴瘤

5 免疫功能低下 遗传或获得性 器官移植后长期运用免疫抑制剂、干燥综合征 幽门螺杆菌与MALT淋巴瘤 电离辐射 遗传因素

6 (Hodgkin lymphoma,HL)
霍奇金淋巴瘤 (Hodgkin lymphoma,HL)

7 HL 我国HL 8%-11%,欧美25 % 男、女比例1.4:1 发病年龄15-40

8 病 理 Reed-Sternberg 细胞为其特征性 表现

9 病理特点:在多形性、炎症浸润性背景上找到R-S细胞伴着毛细血管增生和不同程度纤维化。
R-S细胞: 为巨大的双核细胞,胞体大,直经30-50um,细胞呈园形,椭园形,肾形或不规则形。胞核较大,直经15-18um、呈园形、分叶状或扭曲状,多为二个,也有单个或多个。呈对称为“镜影核”核膜清晰,核仁1-多个,大而明显,染色质呈颗粒状或网状,胞质较为丰富,染兰色或淡紫色,有不规则的胞质突起,无或有少数天青胺兰颗粒,在诊断上有意义。

10 HL的病理分型 分型 临床特点 淋巴细胞为主型 病变局限,预后较好 结节硬化型 年轻人多见,诊断时多为Ⅰ、 Ⅱ期,预后相对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型 临床特点 ————————————————————————————————————————————————————————————————— 淋巴细胞为主型 病变局限,预后较好 结节硬化型 年轻人多见,诊断时多为Ⅰ、 Ⅱ期,预后相对好 混合细胞型 有播散倾向,预后相对较差 淋巴细胞削减型 老年多见,诊断时多为Ⅲ、Ⅳ 期,预后差 ————————————————————————————————————————————————————————————————————————

11 分类:经典型、结节性淋巴细胞优势型 类型 免疫表型 比例 形态 结节硬化型 CD15+ CD30+ CD20- 67%
 致密纤维组织包绕HL组织结节  混合细胞型 25% 中等数量的R-S细胞浸润为背景 富含淋巴细胞型 3% 少量R-S细胞、大量B细胞和纤细硬化 淋巴细胞消减型 罕见 大量的R-S细胞和广泛纤维化 结节性淋巴细胞优势型 CD15- CD30- CD20+EMA+ CD79a+CD45+ 少量肿瘤细胞、很多小B细胞,表现为结节性

12 注 意 各型之间可以转化 分型与预后相关

13 临床表现 淋巴结肿大:无痛性、进行性、质韧 全身症状:发热(Pel-Ebstein 热)、盗 汗、体重减轻、皮肤瘙痒、 乏力
结外侵犯:肝脾肿大、胃肠道、肺和 胸膜、神经系统、泌尿生殖 系统、骨骼和骨髓、皮肤

14 辅助检查 血液和骨髓检查。 化验检查:血沉、乳酸脱氢酶、肝功、 肾功。 影像学检查:B超、摄片、CT等。
病理学检查:选取合适的淋巴结进行淋巴结 切片、印片、淋巴结细针穿刺 涂片、免疫组化、染色体、 基因检查。 其它:剖腹探查。

15 诊 断 包括临床诊断、分型、分期和分组诊断。 Ann Arbor临床分期方案现主要用于HL,NHL,也参照使用。

16 分 期 Ⅰ期:病变累及一个淋巴结区(Ⅰ)或一个 淋巴系统以外的器官或部位的局部侵 犯( ⅠE)。 Ⅱ期:病变累及横膈同侧两个或更多的淋巴
分 期 Ⅰ期:病变累及一个淋巴结区(Ⅰ)或一个 淋巴系统以外的器官或部位的局部侵 犯( ⅠE)。 Ⅱ期:病变累及横膈同侧两个或更多的淋巴 结区( Ⅱ),或一个以上的淋巴结区 伴一个结外器官或组织的局部侵犯 ( Ⅱ E)。

17 分 期 Ⅲ期:横膈上下均有淋巴结病变( Ⅲ ),可 伴脾累及( Ⅲ S)、结外器官局限受 累( ⅢE ),或脾与局限性结外器官
分 期 Ⅲ期:横膈上下均有淋巴结病变( Ⅲ ),可 伴脾累及( Ⅲ S)、结外器官局限受 累( ⅢE ),或脾与局限性结外器官 受累( Ⅲ S E)。 Ⅳ期:1个或多个结外器官受到广泛性或播散 性侵犯,伴或不伴淋巴结肿大。如骨 髓(M)、肺实质(L)、胸膜(P)、肝脏 (H)、骨骼(O)、皮肤(D)等

18 分 组 A:无全身症状 B:有全身症状 *发热38℃以上,连续3天以 上,且无感染原因。 * 6个月内体重减轻10%以上。 *盗汗。

19 影响预后的因素 年龄:小于45岁者比大于45岁的生存率高。 性别:女性生存率较高。 病理:淋巴细胞为主型预后最好,5年
生存率为94.3%,淋巴细胞削减型 预后最差, 5年生存率仅为27.4%。 分期:Ⅰ期5年生存率为92.5%, Ⅳ期为 31.9%。 分组:有B症状者预后差。

20 治疗原则 ⅠA、ⅡA期:扩大照射,膈上用斗篷式,膈下用倒“Y”式 。 ⅠB、ⅡB、Ⅲ、Ⅳ期:联合化疗+局部照射

21 临床分期Ⅲ -Ⅳ期、巨块型、伴有B症状者提示疾病处于进展期,该期七项预后因素:
男性、 >45y、 Ⅳ期、 Hb<105g/L、 WBC>15G/L、 L<0.6G/L或<8%、 白蛋白 <40g/L

22 分期 预后因素 治疗 ⅠA,ⅡA,无巨块 ≤3 4×ABVD/2×ABVD+放疗 ⅠB,ⅡB, Ⅲ,Ⅳ,无巨块 6-8×ABVD 巨块型 ≥4 Stanford V /BEACOPP

23 化 疗 ABVD方案: 阿霉素 25mg/m2, d1、d15 博莱霉素 10mg/m2, d1、d15
化 疗 ABVD方案: 阿霉素 mg/m2, d1、d15 博莱霉素 mg/m2, d1、d15 长春新碱 mg/m2, d1、d15 甲氮咪胺 mg/m2,d1、d15 疗程间休息2周 ABVD方案缓解后巩固2个疗程(4-6个疗程),即结束治疗。

24 化 疗 MOPP方案: 氮芥 4mg/m2,d1、d8 长春新碱 1~2mg, d1、d8 甲基苄肼 70mg/(m2.d)口服,d1~14
化 疗 MOPP方案: 氮芥 mg/m2,d1、d8 长春新碱 1~2mg, d1、d8 甲基苄肼 70mg/(m2.d)口服,d1~14 强地松 mg/d口服,d1~14 COPP方案: 环磷酰胺:600mg/m2 疗程间休息2周

25 化 疗 不良反应: *MOPP方案:影响生育功能、引起继发 性肿瘤、免疫功能抑制、股骨 头坏死。 *ABVD方案:肺纤维化、心脏损害、脱发。
化 疗 不良反应: *MOPP方案:影响生育功能、引起继发 性肿瘤、免疫功能抑制、股骨 头坏死。 *ABVD方案:肺纤维化、心脏损害、脱发。 用法:完全缓解后巩固2个疗程即结束治疗,但总疗程不少于6个疗程。

26 Stanford V 阿霉素25mg/m2 d1,15 长春花碱6mg/m2d1,15 氮芥6mg/m2d1 博莱霉素10mg/m2 d8,22 长春新碱1.4mg/m2d8,22 VP-16 60mg/m2 d15 ,16 Prednisone 40 mg/m2 PO QOD BEACOPP VP mg/m2 d1-3 博莱霉素10mg/m2 d8 阿霉素35mg/m2 d1 CTX 1250mg/m2 d1 长春新碱1.4mg/m2 d8 Prednisone 40 mg/m2 d1-14 丙卡巴肼100mg/m2 d1-7 难治或复发HL,则可考虑HDC/HSCT。

27

28 治疗进展 CD30单克隆抗体 CD25单克隆抗体 CD16和 CD30双特异性单抗

29 肿瘤客观疗效标准 完全缓解(CR):可见的肿瘤完全消失超过 1个月。 部分缓解(PR):病灶的最大直径及其最大垂直直
径的乘积减少50%以上,其他病灶 无增大,持续超过1个月。 稳定(NC):病灶两径乘积缩小不足50%或增大不 超过25%,持续超过1个月。 进展(PD):病灶两径乘积增大25%以上,或出现 新病灶。

30 (non Hodgkin lymphoma,NHL)
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 Hodgkin lymphoma,NHL)

31 NHL 我国NHL 85% - 90% 侵袭性占多数,DLBCL 37%,T细胞26%, FL9%,远低于欧美国家。

32 病 理 诊断依靠病理检查结果的一类肿瘤。 病理界最难诊断、误诊率最高(25%)的一类疾病。 病理学分类最复杂、最混乱的一类疾病。
病 理 诊断依靠病理检查结果的一类肿瘤。 病理界最难诊断、误诊率最高(25%)的一类疾病。 病理学分类最复杂、最混乱的一类疾病。 1966年Rappaport分类 1982年工作分型 2000年WHO分型

33

34 国际工作分类未列入的淋巴瘤类型 (1)边缘带淋巴瘤(marginal zone lymphoma):边缘带系指淋巴滤泡及滤泡外套(mantle)之间的地带,从此部位发生的边缘带淋巴瘤系B细胞来源,CD5+;结外淋巴组织发生的边缘带淋巴瘤,被称为“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 (2)皮肤T细胞淋巴瘤:常见者为蕈样肉芽肿病,侵及末梢血液者称为Sezaary综合征,T细胞,呈CD2+、CD4+、CD8-。 (3)外套细胞淋巴瘤 B细胞:来自于滤泡外套的B细胞(CD5+细胞),常有t(11;4)。

35 (4)周围性T细胞淋巴瘤为CD4+,CD8+。
(6)血管中心性淋巴瘤 (7)小肠T细胞性淋巴瘤 (8)间变性大细胞型淋巴瘤:Ki-l淋巴瘤。细胞呈CD30+,t(2;5)染色体异常,T细胞型或N细胞型。 (9)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36 NHL 分类: B细胞、T细胞和NK细胞肿瘤 B细胞表型: CD10,CD19,CD20,CD22和CD79
T细胞表型: CD45RO, CD43和CD3 NK细胞表型: CD16,CD56, CD57 惰性:小淋巴,浆,边缘区,滤泡; 蕈样肉芽肿 侵袭性:套,DLBCL,Burkitt

37 淋巴瘤类型 CD20 CD30 CD10 CD5 CD23 其他 小淋巴细胞型 + -- 淋巴浆细胞型 CIg+ 结外边缘区MALT 淋巴结边缘区 滤泡型 套细胞型 Cyclin D1+ 弥漫大B细胞型 纵膈大B细胞型 Burkitt TdT- 前体T淋巴母细胞型 +/-- TdT+,CD1a+/-, CD7+ 间变大细胞型 CD30+,CD15-,EMA+,ALK+ 外周T细胞型 其他全T标记

38 NHL亚型 易位 受累及基因 发生率(%) 弥漫大B细胞型 t(3q27) t(14;18)(q32;q21) t(18;14)(q24;q32) BCL6 IgH,BCL2 MYC(c-Myc), IgH 35 15-20 <5 Burkitt t(8;14)(q24;q32) t(8;22)(q24;q11) t(2;8)(p12;q24) MYC, IgH MYC, IgL IgK,MYC 100%伴有其中之一异常,最常见为t(8;14) 滤泡型 --90 套细胞型 t(11;14)(q13;q32) BCL1, IgH >90 间变大细胞型 t(2;5)(p23;q35) ALK,NPM >80%的ALK+间变性大细胞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 t(11;18)(q21;q21) t(14;18)(q21;q32) t(1;14)(p22;q32) API2,MALT1 IgH,MALT1 BCL10, IgH 20 10

39 临床特点 随年龄增长而发病增多,男性多于女性。 多为侵袭性,除惰性淋巴瘤外,一般发展迅速,易早期发生远处扩散。
常原发累及结外淋巴组织,往往跳跃式播散,越过邻近淋巴结向远处淋巴结转移。 全身症状不及HL多见,且多见于疾病晚期。

40 临床表现 淋巴结肿大:无痛性、进行性、质韧 结外侵犯:咽淋巴环、肝脾肿大、胃肠 道、肺和胸膜、乳腺、神经 系统、骨骼和骨髓、皮肤
全身症状:发热、消瘦、盗汗、贫血、 乏力

41 辅助检查 血液和骨髓检查。 化验检查:血沉、乳酸脱氢酶、肝功、肾功、 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蛋白电泳。 影像学检查:B超、摄片、CT等。
病理学检查:选取合适的淋巴结进行淋巴结 切片、印片、淋巴结细针穿刺 涂片、免疫组化、染色体、 基因检查。 其它:剖腹探查。

42 诊 断 确诊依赖于组织学活检。 分期与分组参照HL的Ann Arbor分期体系。
诊 断 确诊依赖于组织学活检。 诊断:对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全身症状,应结合淋巴结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可确诊。 分期与分组参照HL的Ann Arbor分期体系。 分期诊断:结合X线、B超、CT、MRI及淋巴造影等进行。

43 鉴别诊断 ★NHL是临床误诊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淋巴结肿大的鉴别 淋巴结炎 淋巴结核 坏死性淋巴结炎 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

44 鉴别诊断 结外淋巴瘤的鉴别 消化道及其他腹部肿瘤 肺结节病、肺癌、结核性胸膜炎
其他:乳腺癌、皮肤结节性红斑、皮肤瘙痒症、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衰竭、血液病 发热的鉴别

45 治疗原则 以化疗为主,放疗仅用于残留肿块的消除。 生物治疗 骨髓或造血干细胞移植。 手术治疗:仅适于巨大包块有压迫症状或明显脾功能亢进时。

46 化 疗 惰性淋巴瘤主张姑息性治疗原则 观察、局部放疗、全身化疗 *单药口服: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
化 疗 惰性淋巴瘤主张姑息性治疗原则 观察、局部放疗、全身化疗 *单药口服: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 *氟达拉滨:25mg/(m2.d),每月5d,可连用6~9疗程 *美罗华 *联合化疗:COP、CHOP

47 (1)惰性淋巴瘤: B细胞: 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浆细胞样淋巴细胞淋巴瘤、边缘区淋巴瘤和滤泡细胞淋巴瘤等。
T细胞: 蕈样肉芽肿/Sezary综合征。 单药:苯丁酸氮芥4~12mg/d,po;或CTX100mg/d,po 。 联合化疗:COP/CHOP,FMC ,FMD,FC FMD:Flu25-30 mg/m2,d1~d3, Mit 8-10mg/m2,d1, DXM20mg/m2,d1~d5; FMC:Flu25-30 mg/m2,d1~d3, CTX mg/m2,dl~d3; 强烈化疗效果差,不能改善生存

48 化 疗 CHOP方案 环磷酰胺 750mg/m2 , d1 阿霉素 50mg/m2 , d1 长春新碱 1.4mg/m2 , d1
化 疗 CHOP方案 环磷酰胺 mg/m2 , d1 阿霉素 mg/m2 , d1 长春新碱 mg/m2 , d1 强地松 mg/m2口服 , d1~5 每3周为一周期

49 化 疗 侵袭性淋巴瘤治疗应以化疗为主 * CHOP方案为标准治疗方案。 *第二、第三代治疗方案:m- BACOD、
化 疗 侵袭性淋巴瘤治疗应以化疗为主 * CHOP方案为标准治疗方案。 *第二、第三代治疗方案:m- BACOD、 M-BACOD、ProMACE-MOPP、 MACOP-B、COP-BLAM方案。 *借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化疗方案: VDLP方案

50 (2)侵袭性淋巴瘤: B细胞: 套细胞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Ⅲ级) 和Burkitt淋巴瘤等, T细胞及NK细胞: 外周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瘤、肠道T细胞淋巴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T、浆细胞)、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成人急性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 CHOP为侵袭性NHL的标准治疗方案,CR率约为 45 % - 55%,DFS约为 30% - 35%。 CHOPE方案:CHOP+VP mg/d,d2~4。

51 挽救性治疗: ESHAP, DICE, MINE,EPOCH,GDP ESHAP 依托泊苷10mg/m2,静脉滴注2小时, d1-d4
DXM 20mg/m2 ,d1-d4; 异环磷酰胺1-1.2g/m2,d1-d4;(Mesna解救:400 mg,0,4,8h) 顺铂(DDP) 25 mg/m2,d1-d4; 依托泊苷(Vp-16)60-75mg/m2 ,d1-d4。

52 MINE: IFO1.5 g/m2, d1~3 ;(Mesna解救:400 mg,0,4,8h) Mit 8 -10mg/m2 dl, Vp mg/m2, d1~3 EPOCH: Vp-16 50mg/m2 ,d1-4 ADM10mg/ m2 ,d1-4 VCR 0.4mg/m2,d1-4; CTX 750mg/m2, d5; PDN 60mg/m2, d1- 5 : GDP 吉西他滨1000 mg/m2,dl、8 DDP 25 mg/m2,d1-3, DXM 30~40 mg, d1-4

53 Hyper-CVAD 由A、B方案组成。 A方案: CTX 300 mg/m2,2 h静脉滴注,每12 h 1次,共6次,d1-3; (美司钠600 mg /m2 ·d,持续静脉滴注,在CTX开始前的1 h,直到CTX结束后的12 h, d1-3) 长春新碱2 mg,静脉推注,d4,11; 多柔比星50mg/m2,24 h持续静脉滴注,d4; 地塞米松40 mg/d,po,d1-4,11-14; B方案: 甲氨蝶呤(MTX)200mg/m2,2 h静脉滴注,然后800mg/m2,22 h静脉滴注,d1; 阿糖胞苷(Ara-C)3000 mg/m2(如患者超过60岁,用1000 mg/m2),2 h静脉滴注,每12 h 1次,共4次,d2-3; 亚叶酸钙50 mg/m2,静脉推注,MTX结束后12 h开始,每6 h 1次,共8次。 预防性鞘注 (MTX10mg,Ara-c 50mg,地塞米松5mg)于每个疗程的第2,8天。 A、B方案交替进行,1个A或B方案为1个疗程,每28 d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至少接受4个疗程,中位疗程6(4—8)个疗程。

54 生物治疗 单克隆抗体:CD20单抗 干扰素α:可延长患者的无病存活期 胃MALT淋巴瘤: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基因治疗:Bcl-2反义寡核苷酸治疗

55 生物治疗 CD20单抗(Rituximab,美罗华)
*作用机制:人鼠嵌合型单抗,可与B淋巴细胞上的CD20结合并引发B细胞溶解的免疫反应,包括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和抗体依赖性细胞的细胞毒性。 *用法用量:375mg/m2/次,缓慢静滴,qw×4次;滴注前30分钟给与抗过敏药。 不良反应:过敏反应

56 NHL国际预后指标(IPI) 结外病变数 >1处 体能状态(PS) ≥2级(ECOG) 血清LDH水平 升高 预后因素 不良因素指标
—————————————————————————————————————————————————————————————————————————————————— 预后因素 不良因素指标 年龄 >60岁 分期 Ⅲ、Ⅳ 期 结外病变数 >1处 体能状态(PS) ≥2级(ECOG) 血清LDH水平 升高

57 NHL国际预后分级 高中危 3 55 43 高危 4,5 44 26 预后分级 不良因素数 CR率(%) 5年存活(%)
—————————————————————————————————————————————————————————————————————————————————— 预后分级 不良因素数 CR率(%) 年存活(%) 低危 , 低中危 高中危 高危 ,

58 骨髓或造血干细胞移植 按照IPI指标,凡属低危及中低危者,以CHOP方案化疗为主,CR后复发者,可在首次复发时或再次化疗取得CR后,对符合移植条件者试用自身干细胞支持下的超大剂量化疗。若一开始就不能取得CR,也可考虑超大剂量化疗及自身干细胞移植。 若一开始IPI指标提示为高危或中危者,通常CHOP方案不能治愈,可考虑一开始就采用超大剂量化疗及自身干细胞移植。

59 肿瘤溶解综合征 (tumor lysis syndrome)
病因:肿瘤负荷较高或病人对化疗敏感,大量肿瘤细胞崩解而导致机体损伤。 表现:高钾血症、急性肾衰竭 预防及处理:充分水化、碱化尿液、严密监测、口服别嘌呤醇、先使用较轻化疗,待肿块有所缩小后再加大剂量强度。

60 疗效标准 参照HL疗效标准。 对伴有白血病血象/骨髓象的病例,应同时采用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标准。

61


Download ppt "Lymphoma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血液科 肖 晖"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