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同学们: 大家好!.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同学们: 大家好!."—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同学们: 大家好!

2 ( E-mail: lishuting@126.com)
《蚕体解剖生理学》 任课教师:李恕廷 电话: 、 (

3 第一章 绪言 问题1 栽桑养蚕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2 蚕(silkworm)与桑(mulberry)有什么用途?
第一章 绪言 问题1 栽桑养蚕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2 蚕(silkworm)与桑(mulberry)有什么用途? 问题3 我国蚕丝(silk)生产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今后发展前途如何? 问题4 学习本课程有何意义?

4 第一节 蚕丝业现状与发展前景 一、世界蚕丝业概况 二、世界蚕丝业科技水平现状 三、我国蚕丝业现状 四、蚕丝业发展前景 五、山东蚕丝业发展优势
第一节 蚕丝业现状与发展前景 一、世界蚕丝业概况 二、世界蚕丝业科技水平现状 三、我国蚕丝业现状 四、蚕丝业发展前景 五、山东蚕丝业发展优势 六、振兴山东蚕丝业的对策

5 一、世界蚕丝业概况 1.我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源地 2.蚕丝业发展简史 3.世界蚕丝生产概况 4.世界丝绸贸易概况

6 1.我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源地 我国是世界四大发明古国之一,蚕丝业被国外誉为我国的“第五大发明”。
据估计:约在距今万年前后,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了栽桑养蚕,缫丝织绸。 据文献和出土文物的考证,我国的蚕丝业有近500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养蚕的国家。

7 证据: (1)半粒人工割裂的蚕茧和石制纺轮。
1926年从山西省夏县西阴村出土的新石器文化中, 有半粒人工割裂的蚕茧和石制纺轮。据日本学者布谷顺次郎研究,该粒茧子缺少17%,大小为15.2×7.1mm,远比现在的茧子为小。经放射性同位素碳测定,该粒茧子是公元前2500±100年的遗物。该粒茧子被视为国宝保存在台湾博物馆内。 (2)丝织品实物。(丝线、丝带、绢片等。) 1958年从浙江省吴兴县钱三漾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迄今最早的丝织品实物,其中包括丝线、丝带、绢片等,经放射性同位素碳测定,断定是公元前2750±100的遗物。 (3)甲骨文中有桑、蚕、丝、帛等象形文字。 (4)文献。 a、诗经305等诗歌中,有27篇与蚕桑有关。 b、自汉至清,专业蚕书有210种。 c、西周开始,即用丝织品书写及绘画。(帛画最早可追溯到战国以前)

8 2.蚕丝业发展简史 独占时期 原始社会—公元前1090年间,即黄帝至成汤末年,是我独占蚕丝业的时期。 传播时期
公元前1090年-公元后900年间,既周至隋末,主要通过“丝绸之路”等向欧亚传播。 鼎立时期 公元后900年至1640年间,即唐至明末是各自发展,互不干扰。 竞争时期 公元1640年至1949年,即清末至解放。 蚕丝业源于我国,有550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植桑养蚕、缫丝织绸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

9

10 西 1600

11 3.世界蚕丝生产概况 现在世界上约有4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蚕丝生产,但在世界蚕茧和生丝产量中占有1%以上的国家不足10个。
随着各蚕丝主产国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所引起的蚕丝业兴衰速度的不同,近50年来世界蚕丝业的产地分布和主产国的相对地位发生了变化。据生产量排序: 50年代,依次是日本、中国、苏联(独联体)、印度、意大利、韩国、保加利亚和巴西; 60年代,依次是日本、中国、苏联(独联体)、印度、韩国、意大利、朝鲜、伊朗、保加利亚和巴西;

12 进入70年代以后,主产国之间的相对地位明显变化,依次是中国、日本、苏联(独联体)、印度、韩国、巴西、泰国、伊朗、保加利亚和土耳其;
80年代,蚕丝业在一些发达或相对发达国家迅速萎缩,如日本、韩国等国,而一些发展中国家迅速发展,如:中国、巴西、印度、泰国、越南等。 据产量排序依次为中国、印度、日本、苏联(独联体)、巴西、韩国、泰国、朝鲜、伊朗、保加利亚、土耳其和越南;

13 90年代前期,世界蚕茧和生丝量的大幅度增加,导致世界丝绸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世界蚕丝业在90年代后期进入了生产规模压缩与调整时期。日本、韩国、土耳其和保加利亚蚕丝业急剧萎缩,蚕丝业作为独立的产业在这些国家已难以存续;而中国、巴西、印度、越南和泰国虽然比历史最高纪录有明显减少,但近年来处于相对稳定。 1998年,依次是中国、印度、乌兹别克、巴西、泰国、越南、朝鲜、伊朗和日本。 2001年中国602358t、印度139744t、独联体24769t、巴西9916t、日本1035t、其它国家22100t。 也就是说,蚕丝生产国主要位于北半球的亚洲境内,占世界蚕丝总产量的九成。所以说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是世界蚕丝业的主要产地。

14 世界桑蚕茧产量 单位:t 年份 世界合计 中国 日本 印度 巴西 独联体 其它 1951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4962 252725 247796 259409 342915 386333 483009 561863 734431 968217 46900 67025 62370 66450 121500 152950 249850 335760 480179 759835 93394 114373 111208 105513 111736 91219 73061 47274 24925 5350 12088 18207 19918 25046 34278 36739 58208 76717 116663 116362 1131 862 1019 932 205 6834 8988 11008 15829 16260 22300 28131 29587 35000 43638 39000 48967 53208 46000 33200 29149 24127 23694 26468 39709 59591 43935 37896 50835 37210 1998 1999 2000 2001 671699 632055 682503 799922 475453 447261 500640 602358 1496 1244 1035 126565 124531 124663 139744 14594 10305 8473 9916 29140 26961 27437 24769 23967 21501 20046 22100

15 世界桑蚕丝生产量 单位:t 1977年,我国生丝产量18000t,超过日本居第一位。 年份 世界合计 中国 日本 印度 巴西 独联体 其它
1951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933 28387 29263 31504 40783 50256 54492 59055 71654 102365 2932 5377 5554 5222 9706 15343 23485 32791 42973 77900 12916 17368 18048 19108 20515 20169 16154 9591 5721 3229 625 1098 1185 1545 2319 2541 4593 7029 11486 12884 96 85 102 135 318 882 1170 1554 1694 2466 1800 2172 2358 2645 3020 3454 3358 3826 4092 1869 2564 2287 2016 2849 4905 7867 5732 4264 5688 4017 1998 1999 2000 2001 78625 75857 72011 84389 57474 55990 51278 62560 1108 650 557 432 14026 13944 14432 15848 1824 1389 1485 1603 1319 1715 1714 2590 2400 2233 2350 1977年,我国生丝产量18000t,超过日本居第一位。

16 印度蚕丝业 印度的蚕丝业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70年代,由于世界丝绸消费的增加,日本蚕丝发展的停滞和中国丝绸出口受冷战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为印度蚕丝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自1981年以来在世界银行和瑞士政府的两次巨额资金的援助下,印度加紧茧丝绸人才的培养、完善茧丝绸技术开发和推广机构、积极培育优质二化性蚕品种和推广蚕病防治等现代蚕丝新技术,印度蚕丝业基础日益得到巩固和提高。每公顷桑园产茧量从1985年的352.2kg,增加到1998年的468.6kg,2001年为 604kg。 印度政府十分重视蚕丝绸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每年拨款2000万美元用于科研单位的科研项目和行政费用,其中科研项目费用占50%以上。自90年代以来,印度政府加强了茧丝绸业科研人员的留学派遣工作,其中来中国进行高级访问研究和攻读学位的人数逐年增多,2001年在浙江大学博士生2名,高级访问学者1名。

17 巴西蚕丝业 巴西是依靠日本的投资和技术转移发展起来的。
近年巴西的以出口创汇为目的的市埸导向型蚕丝业对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已经挤占了我国部分市埸份额。巴西的物质生活水平比中国高,但茧价却只占中国的75~85%,我国的蚕茧成本占丝价的60~70%,而巴西只占到丝价的37%,养蚕业效益比国内低得多,巴西的农户都能接受且稳定发展,原因在于两条,一是丝厂组织养蚕生产,这是体制问题,在此不做探讨,二是养蚕生产规模较大,每户养蚕均在50张蚕种以上,条桑育,达到了规模化,省力化养蚕,每个农产是一个养蚕大车间,向丝厂提供质量一致的原料茧,丝厂则以5A级高品位生丝走向市埸。

18 乌兹别克蚕丝业 乌兹别克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经过地,在公元4世纪栽桑养蚕已经从中国传入费尔干纳盆地,是独联体国家中最早从事蚕丝业的国家。 20世纪70年代由于世界丝绸及苏联国内的丝绸消费的增加,乌兹别克的蚕丝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苏联经济发展的停滞、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1989年苏联的解体,1991乌兹别克独立及随之发生的社会动荡,是乌兹别克的蚕丝业进入停滞期。 目前,乌兹别克斯坦14个行政区中有7个有蚕丝业生产。2000年桑蚕茧产量19206t,生丝生产量1155t。

19 4.世界丝绸贸易概况 3.1 丝绸贸易的商品结构 3.2 主要丝绸商品的供求关系

20 4.1 丝绸贸易的商品结构 参加国际贸易的丝绸及相关商品可分为五大类: 蚕种和桑苗类;
蚕茧类,包括可缫丝蚕茧、次下茧和野蚕(柞蚕、天蚕)茧等; 蚕丝类,包括生丝、捻丝、绢纺丝、废丝及野蚕(柞蚕、天蚕)丝等; 绸缎类,包括坯绸、色织绸、印花绸和交织绸等; 服饰类,包括套装、内衣、附件装饰品(如领带、围巾)等。

21 4.2 主要丝绸商品的供求关系 茧丝、绢丝、坯绸等原料或半成品,大部分由中国出口供应。
染色绸、印花绸、成衣制品等,主要由中国,意大利、印度、日本、韩国等出口供应。

22 世界茧丝绸产销国家和地区可分为生产供应型、加工转口型和进口消费型三种类型。
生产供应型的主要国家在亚洲,有中国、巴西、日本、印度、泰国、朝鲜、韩国等。其中日本、印度、泰国、韩国虽属生产国,但本国茧丝产量不足,仍需部分进口。 加工转口型的国家和地区是指依靠进口茧丝进行加工,在满足本地消费的同时进行转口贸易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法国、意大利、德国、瑞士、香港等。 进口消费型的国家是指既不生产茧丝,也不搞加工转口,而是纯进口消费型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若干欧洲国家、阿拉伯国家等。

23 1990~1999年中国和巴西的桑蚕生丝出口数量和价格的变化 单位: (t)、(万美元)、(美元/kg)
年份 中国 巴西 出口量 创汇额 出口价格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7582.7 7915.0 7671.2 6206.5 9786.0 9694.8 8481.3 7991.4 1458.0 47.73 42.50 33.02 23.94 23.36 23.75 22.03 25.01 23.47 20.32 1387.9 1734.2 2025.7 2220.7 2542.3 2321.0 2174.6 1892.9 1678.2 1742.7 6752.1 7207.3 7337.1 6022.5 7741.3 8179.2 8439.6 7128.7 5194.0 4724.5 48.65 41.56 36.22 27.12 30.45 35.24 38.81 37.66 30.95 27.11

24 二、世界蚕丝业科技水平现状 第一类 以日本为代表的先进国家,包括韩国、巴西以及意大利、法国等纯加工贸易国。创立并推广普及了优质、省力、高效化栽桑养蚕应用技术体系。蚕茧收烘与加工工艺技术先进,蚕业经济指标高。目前,蚕生物技术、计算机在丝织、服装加工中应用以及蚕丝多功能开发利用等高新技术领域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或先进水平。 第二类 以中国为代表的次先进国家。初步建立并试验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栽桑养蚕应用技术体系,但推广面较窄。蚕茧收烘与茧丝后加工工艺技术相对落后,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低,蚕业经济指标偏低。目前,这些国家在蚕业高新技术研究领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有的已居世界领先地位。 第三类 以印度为代表的较落后或落后国家。包括越南、缅甸、泰国以及中亚、非洲等蚕业生产国。这些国家蚕丝业缺乏先进技术支撑,蚕茧生产与茧丝加工以手工操作或传统工艺为主,产品质量较差,劳动生产率低。但像印度这样的国家,受国际组织资助、政府重视,科技投入较足,发展潜力大,有可能成为新世纪我国强劲的竞争对手。

25 三、我国蚕丝业现状 1.我国在世界蚕丝业的位置 2.蚕区分布 3.蚕丝业生产概况 4.我国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5.山东蚕丝业现状

26 1.我国在世界蚕丝业的位置 丝绸是中国的瑰宝。蚕丝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茧丝绸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垄断国际市场的出口商品之一,茧丝绸业成为我国加入WTO后可主导国际市场的少数几个优势产业之一。 我国的茧丝绸产量居世界第一,是世界最大的茧丝绸生产国和贸易国。目前,我国生丝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坯绸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5%以上,世界第1位,真丝印染绸、丝绸服装和丝针织产品的产量也位居世界前列,生丝出口量占国际市场贸易的80%左右,坯绸出口量占国际市场贸易的60%左右,丝绸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主导优势。 我国是丝绸大国,但不是丝绸强国,尽管出口量大,但多是中低档产品,换汇水平仅为韩国的1/2,日本的1/4,意大利的1/13,远未实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

27 2.蚕区分布 指年产蚕茧在2万吨及以上的省(市、区),有浙江、江苏、四川、山东、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安徽、广东省8个省(市、区)。
除北京、天津、西藏和青海外,共有27个省(市、区)有蚕业生产。 指年产蚕茧在2万吨及以上的省(市、区),有浙江、江苏、四川、山东、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安徽、广东省8个省(市、区)。 次要蚕区:2万吨以下,3000吨及以上的,陕西、湖北、云南、江西、河南、新疆、山西、等7个省(市、区)。 零星蚕区:3000吨以下,贵州、上海、湖南、甘肃、宁夏、辽宁、福建、内蒙、黑龙江、河北、等10个。 主产 蚕区 次要 蚕区 零星 蚕区

28 全国蚕茧产量统计表(单位:吨) 年份 产茧量 1931 1949 1950 1955 1960 1961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220825 30915 33720 67025 62370 37080 66450 78250 84550 104850 112800 121500 123300 136420 145950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63450 152950 162850 167950 173300 213350 249850 251650 270950 267850 306500 335765 336214 345500 394397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434764 480179 550541 659522 - 656365 432821 409021 513900 513874 543731 492361

29 全国桑蚕茧主要产地桑园面积统计 (单位:万亩) 地区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3 浙江
全国合计 浙江 江苏 四川 山东 重庆 安徽 广西 广东 湖北 陕西 1744.7 146.0 330.0 530.0 64.0 142.0 112.0 26.0 25.0 55.0 80.0 1297.3 130.0 170.0 400.0 60.0 94.0 90.0 15.0 42.0 957.7 132.0 150.0 152.0 51.0 113.0 70.0 18.0 16.5 30.0 939.3 122.0 160.0 117.0 65.0 20.0 17.6 40.0 58.0 896.4 116.0 120.0 136.7 107.0 68.0 22.0 17.5 45.0 948.65 52.8 36.0 116.00 135.00 190.00 90.00 150.00 58.41 65.00 29.96 37.00 61.50 1054.2 112 155 160 76.4 150 65 100 30.5 32 66

30 部分省(市、区)蚕茧生产量的变化 (单位:吨)
部分省(市、区)蚕茧生产量的变化 (单位:吨) 地区 1960 1970 1980 1990 1995 1998 2000 2001 2002 2003 全国 浙江 江苏 四川 重庆 山东 62370 213506 9890 13500 - 1450 121500 41250 23800 25750 1650 249850 65000 38200 91750 10500 480179 117975 120021 143448 13725 656365 116700 145500 155850 21887 42677 432821 100429 89000 77500 25000 28618 513900 93500 95600 73012 28270 36458 512708 105000 117757 79703 31088 44748 543731 94000 114500 80000 25806 43019 492361 70722 105784 75000 22433 38500 安徽 湖北 广东 广西 陕西 云南 新疆 山西 江西 1125 1400 665 100 1355 250 1560 975 300 1900 1800 18050 700 1600 450 800 750 150 4800 5700 21650 2850 200 18840 7007 25488 7432 9504 2482 2534 3323 2639 44900 20000 16586 8100 5520 5100 13000 25125 13625 15000 13978 14023 7000 4000 4363 7100 24315 17500 26000 8510 2150 3108 4360 28400 22500 38400 9400 2400 3650 3200 7600 22206 28000 74100 15406 11100 4088 6760 24000 11000 25100 16680 11600 5040

31 3.桑蚕生产概况 目前,我国涉及植桑养蚕的农户近2000万个,丝绸工业年产值近700亿元,年出口创汇为31亿美元。生产保持平稳,丝绸产品产量继续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对2241家丝绸生产企业统计,2003年1~9月丝绸工业总产值829亿元,同比增长18.92%。丝产量为6.8万吨,同比增长15.54%;丝织品产量为45.12亿米,同比增长18.0%;印染丝织品产量为17.8亿米,同比增长2.55%。 经济效益继续回升。据国家统计局对2241家丝绸企业统计,今年1~9月产品销售收入为758亿元,同比增长21.4%;实现利润为25.23亿元,同比增长40.67%。

32 出口增长迅速。据海关统计,2003年1~9月我国丝绸产品(含合纤绸、人丝绸)出口创汇40. 2亿美元,同比增长31
出口增长迅速。据海关统计,2003年1~9月我国丝绸产品(含合纤绸、人丝绸)出口创汇40.2亿美元,同比增长31.5%。其中:丝类产品出口1.96万吨,同比增长11.46%,出口金额3.13亿美元,同比增长9.68%;真丝绸缎出口1.54亿米,同比增长37.54%,出口金额3.57亿美元,同比增长34.72%;真丝服装及制品出口金额11.8亿美元,同比增长9.3%。 2001年我国的蚕丝业有大的发展,由于农业结构产业的调整、种桑养蚕比较效益的提高和人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全国各地栽桑养蚕的积极性普遍提高,桑园面积达到1081.52万亩,发种量为1594.69万张,产茧量为512707.68t,产丝量为71779.07t。

33 4.我国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4.1 原料茧质量差距 4.2 生丝质量差距 4.3 蚕业劳动生产率差距 4.4 差距形成的原因

34 4.1 原料茧质量差距 以原料茧上车茧率、解舒率、出丝率三大指标为例,我国与日本、巴西等国的差距仍十分明显。 如:92年~94年日本鲜茧出生率平均19.15%-19.38%, 目前我国12%左右,即日本吨丝耗原料茧5.5 t,我国需要 8-9 t。山东95年6~6.5t. 国家 上车茧率 (%) 解舒率 鲜茧出丝率 中国 日本 巴西 80-85 98以上 约95 50-60 70-75 >65 11-12 18以上 15

35 4.2 生丝质量差距 据资料统计,我国生丝质量亦不理想。生丝平均等级日本为4A级,而我国2001年检验出口厂丝45176批,平均等级2A67。 2001年全国桑蚕厂丝平均等级3A80,其中江苏、山东、浙江、陕西分别为3A93、3A88、3A86、3A77,亦达不到4A级。 国外由于大量普及使用无梭织机,车速高,门幅宽,对生丝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生丝质量不适应国际市场要求。

36 4.3 蚕业劳动生产率差距 人均每一劳动日约生产 中国 我国人均每一劳动日约 鲜茧5kg;自动缫丝机普 及率100%,每人每年生
产生丝2t。 我国人均每一劳动日约 生产鲜茧1.6kg;自动缫 丝机普及率较低(2001 年36.8%,02年全国最大 6家缫丝企业平均45.6%), 每人每年生产生丝0.2t。 中国 日本、韩国、巴西

37 4.4形成差距的原因 客观原因(次要):如蚕桑生态环境差异等。 人为客观因素(主要),概括起来大体为: ①蚕业科研贮备不足,技术创新乏力;
②蚕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技术推广不到位,新技术、新成果转化效能差; ③投入水平过低,技术改造严重滞后,缺乏先进技术与设备,生产条件落后; ④管理体制与行业政策存在僵化现象,缺乏新的机制与活力。

38 5.山东蚕丝业现状 5.1 山东蚕丝业概述 5.2 我省茧丝产量居全国第4位 5.3 我省茧丝质量居全国第1位
5.4 蚕丝产品是我省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

39 5.1 山东蚕丝业概述 山东省是我国蚕桑主产省之一。 山东栽桑养蚕历史悠久,生态条件适宜,种质资源及经验丰富。
在我国蚕业有史可考的5500年里,其中的4000年山东是全国的蚕桑中心,也一直是丝绸之路的主要供货地。 春秋早期政治家、齐国宰相管仲在其著作《管子山权数》中即有“使蚕不疾病者置之黄金一斤”的规定。这不仅是蚕病危害蚕业的世界第一个文字记载,而且真实反映了蚕业生产在公元前7世纪已是齐国的重要产业。所以《汉书.地理志》说齐国丝绸之多“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40 新中国成立后,山东据当时的形势和山东实际,大力发展梯田边栽桑和粮桑间作,曾出现“树上百斤茧,树下千斤粮”的高产典型。
7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低干专用桑园,蚕茧产量迅速增加。 1981年山东省丝绸总公司成立并实行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从此,山东的蚕桑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1995年桑蚕茧产量超过4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鲜茧出丝率16.41%,茧质第一。 近年,创造并推行了“3+1”、“5+1”模式,实行规模省力化养蚕,这对我国蚕业生产和蚕业科技发展具有典型意义。

41 明代黑鲁桑(临胊)

42 渠 边 桑

43 粮桑间作

44 堰边桑

45 高干桑园

46 实生桑苗圃

47 专 用 桑 园

48

49 5.2 我省茧丝产量居全国第4位 近年,我省发挥一体化优势,本着深化改革,巩固提高的精神,加强宏观调控,以提高单产,提高茧质为中心,稳步发展蚕业生产。2001年,全省桑园面积90.12万亩,占全国桑园面积的8.333%,发种量150.7万张,占全国发种量的9.045%,产茧量为44700t,占全国产茧量的8.718%,产丝量为 6705t,占全国产丝量的9.0341%,在江苏、浙江、四川之后,居全国第4位。2001、2002、2003年,我省蚕茧产量为排在第1位的江苏省产量的39%、33%、36.4%。 樊纲蕨根

50 山东省桑园面积与蚕茧产量统计 年份 桑园(hm2) 零星桑(万株) 产茧量 (t) 1949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1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530 - 1000 5300 5000 11100 13000 18800 14200 12667 11667 12200 17600 200 300 940 1500 2000 3000 5231 3657 1226 1364 1399 1391 806 1090 1630 2511 1438 1098 1637 3886 10538 9120 10740 11160 11180 11270 年份 桑园(hm2) 零星桑(万株) 产茧量(t)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17600 31000 34933 37533 46867 58400 40933 31067 35000 44133 51610 60080 58000 50882 1017 1296 1136 473 453 354 171 150 100 - 12430 18752 26236 31822 37541 42677 30045 26605 28723 33156 36500 44700 43019 38500

51 5.3 我省茧丝质量居全国第1位 由于我省特有的优良气候条件和一体化优势,茧丝质量一枝独秀,在全国长期处于领先水平。
目前我省的生丝平均等级达到3A81,2003年上半年生丝等级达到4A04,4A级已接近日本的水平。而浙江生 丝平均等级为2A71,江苏生丝平均等级为2A68,四川生丝平均等级分别为2A38,安徽的生丝平均等级分别为2A76,均未达到3A级。 茧质情况也是如此,我省的干茧茧层率达52.02%,江浙是 49.70%,茧丝长、解舒丝长、解舒率,都居全国首位,尤其是干茧出丝率,我省为 39.95%,比蚕茧产量名列前茅的江苏、浙江两地区出丝率高5.85和6.37个百分点。 我省的茧丝质量虽然位居全国第一,但是近年洁净成绩不高,2001年为92.25分,比江浙地区约低1分。进入20世纪 90年代,由于国际丝绸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亦日益高档化,多样化,对净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20世纪80年代被认为是质量很好的丝绸,现在已经不符合客户的要求。 对于净度问题,山东省丝绸集团公司、科研、教育等部门正在着手解决这一问题。

52 5.4 蚕丝产品是我省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 我省的茧丝绸以其优异的质量享誉海内外,出口至日本、韩国、越南及欧美国家,成为我省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名列前茅。 近年受世界经济疲软的影响,我省的农产品出口持续低迷,但是茧、丝、绸、丝绸服装出口创汇仍保持良好势头,2000年达1.32亿美元,连续三年取得50%左右的增长幅度,增幅列全省外贸公司第1位。自1999年起,成为全国出口200强企业之一。2002年我省出口创汇1.58亿美元,茧丝类商品出口3068t,其中桑蚕丝2028t,分别同比增长11.9%和21.95%。 但从总体来看,我省只是一个丝绸大省,而不是丝绸强省,目前我省蚕茧生产比较分散,抵御自然灾害和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还很脆弱,缺乏知名品牌,尚未达到应有的市场优越地位。

53 四、蚕丝业发展前景 1. 真丝绸的消费潜力 2. 世界经济发展之必然 3. 比较效益高 4. 蚕业资源 综合利用— —新的产业
尽管我国茧丝绸行业在“九五”期间遇到了很大困难,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调整,但展望未来,我国茧丝绸行业依然充满美好前景。 1. 真丝绸的消费潜力 2. 世界经济发展之必然 3. 比较效益高 4. 蚕业资源 综合利用— —新的产业

54 1. 真丝绸的消费潜力 丝绸华丽而飘逸,悬垂而富有光泽,被誉为“纤维皇后”,而且,茧丝纤维主要是由甘氨酸、丙氨酸等18种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构成,与人的肌肤亲和力强,素有“人的第二肌肤”美称,其舒适性和保健功能是任何其他纤维无法比拟、无法代替的;随着人们经济、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消费量将会越来越大。 而且蚕茧的“生产车间”就是桑叶、蚕具,排出物就是蚕沙,“生产工艺”就是喂蚕除沙,不产生任何的“三废”,完全是绿色环保型的,特别是在人类进入 21世纪的今天,人们崇尚回归自然,注重环境保护,茧丝绸作为“绿色产品”、“环保产品”,将成为国际消费的主流之一。

55 目前,世界蚕丝纤维产量仅占世界纤维总量的0
目前,世界蚕丝纤维产量仅占世界纤维总量的0.175%左右,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现在欧美市场需求基本稳定,南美、中东和南非以及原东欧国家成为丝绸新的消费地区,消费总量基本维持在每年5万t左右; 从国内消费市场来看:我国现有蚕丝的80%以上外销,其中多数销往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主要是由于它们经济发达,对生活档次要求较高所致。现在我们虽然总体还不富裕,但亦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他们迫切需要提高生活质量,提升消费层次,这必会使蚕丝需求增加。 同时我国人口众多,目前人均丝绸消费量只有15g,还做不到一件短裤,如果每人能穿上一套蚕丝内衣,则蚕丝产量会比现在增加3~4倍,如果以后象经济发达国家人均消费蚕丝300~400g的话,则蚕丝的产量会大幅增加。到那时,蚕丝不仅出口需要,而且内销更需要,蚕丝不是供大于求,而是供不应求。 以上看出,国内外丝绸市场仍蕴藏着较大的消费潜力。

56 2. 世界经济发展之必然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近年来世界茧丝绸地区结构正在发生较大的变化。一些经济发达或相对发达的国家,如意大利、日本、韩国逐渐萎缩,而中国、巴西、印度、越南、泰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根据本国的气候条件,着力发展丝绸生产,力促本国工业化发展进程,世界丝绸业结构处在不断调整之中。 目前,世界丝绸生产中心已由劳动力成本高的发达国家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已成为主要的集中地。

57 3. 比较效益高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地位。蚕桑生产在农业经济作物中虽占的比重不大,但我国是世界茧丝绸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占有很大优势。在增加农民收入和劳动就业、扩大出口创汇、积累建设资金、丰富国内市场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蚕桑生产在经济作物中具有较好的比较效益。2001年全国粮食每亩主产品出售值为170.30元,每50kg主产品净产值33.12元,减税纯收益8.52元;棉花每亩主产品出售产值为545.65元,每50kg主产品净产值为256.2元,减税纯收益61.99元;桑蚕茧每亩主产品出售产值为 元,每50kg主产品净产值715.35元,减税纯收益228.91元。

58 全国桑蚕茧生产成本和收益调查 项目名称 单位 1990 1995 1999 2000 2001 每 亩 主产品产值 产值合计 副产品产值
其它收入 生产成本 物质费用 用工作价 用工数量 劳动日作价 期间费用 税金 含税成本 净产值 减税纯收益 成本纯收益率 Kg 119.26 56.08 - 597.58 276.09 321.49 110.86 2.90 13.37 812.52 477.66 79.93 100.02 55.86 417.16 627.80 86.00 7.30 39.04 889.49 222.65 21.31 87.30 42.96 1.68 833.87 294.08 539.79 56.80 9.50 34.48 29.54 897.89 815.59 213.46 23.77 93.80 42.22 6.57 938.98 341.98 597.00 59.70 10.00 33.67 38.47 589.73 58.32 111.50 53.78 0.03 368.79 677.04 65.10 10.40 33.68 39.30 586.26 52.40 50 kg 平均出售价格 517.93 284.29 291.00 622.78 498.04 517.48 611.30 162.00 459.37 494.63 449.30 117.63 827.32 177.46 487.27 524.70 649.86 306.12 740.48 160.16 454.19 485.89 580.32 254.60 每一 劳动日 蚕茧产量 1.80 7.33 2.34 10.34 1.50 14.35 1.60 20.98 1.70 20.53 每亩主产品出售数量 200.09 86.50 93.70 110.10 每亩主产品出售产值 每亩成本支出 7.02 16.47 46.68 57.10 44.70 全国桑蚕茧生产成本和收益调查

59 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成本与收益比较 2000、2001年

60 3. 蚕业资源综合利用——新的产业 蚕业资源从广义来说,是指与蚕业有关的直接或间接的物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文化资源。狭义是指与蚕业生产有关的物质资源和生物资源,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蚕业资源进行系统、广泛的研究和开发,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并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1 蚕业资源综合利用概述 3.2 蚕业资源综合利用的资源优势 3.3 蚕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基础 3.4 蚕业资源开发利用新进展

61 3.1 蚕业资源综合利用概述 蚕丝业起源于中国,是有5500年历史的古老产业。蚕桑生产目的产物是生丝,但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到蚕和桑的其他用途,尤其是中医药方面,蚕和桑均可入药治病。 尽管如此,直至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较系统开展蚕业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与开发。引起人们广泛重视蚕业资源综合利用,则是近20年的事。 这一新兴的学科发展迅速,国内外已取得许多新成果,令蚕丝业的研究与发展产生了闪光点,极有可能形成新的产业,带动蚕丝业踏上新的发展台阶。

62 2001年,蚕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已经成为蚕业生产一个新的增长点,为医药、食品、化妆品、轻化工等行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桑叶氨基酸、叶绿素铜钠盐、铁钠盐,桑保健品、化妆品等都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2001年生产糊状叶绿素300t,叶绿素铜钠盐32t;蚕蛹氨基酸320t(主要用作氨基酸口服液和氨基酸胶囊);桑椹原汁350t,桑椹饮料2200多万瓶,桑椹酒180吨,桑椹果酱50t,桑叶茶450万袋;雄蛾酒85t;丝素化妆品销售120万瓶等。

63 3.2 蚕业资源综合利用的资源优势 桑树是适应性非常广的植物,投产快、产量高,而蚕是一种已完全驯化的昆虫,可完全人工养殖,生命周期短,只要开发需要,桑树和家蚕的资源均可循环、快速增长和供应,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按我国目前产茧量推算,仅副产物中每年就有桑叶 1 500万t,桑椹300多万t,桑枝600多万t,干蚕沙70万t,干蚕蛹10万t,蚕蛾600t。 蚕业资源既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64 3.3 蚕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基础 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企业参与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开发,但发展很不稳固,并没有形成有规模的产业区。80年代后,随着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开发的技术和研制产品增长较快,参与这一领域的企业不断增多,有农业、化工业、食品、医药等行业的企业,也有不少科教单位与企业联合开发,或科教单位自主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估计已开发的技术和产品不少于200个(项),生产企业不少于100家,产值超过2亿元。 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产业,是蚕丝业的派生产业,所以蚕丝业是基础之基础,两者加强合作,可相互促进。

65 3.4 蚕业资源开发利用新进展 3.4.1 蚕、桑生物体的直接利用 3.4.2 蚕沙的综合利用 3.4.3 蚕桑生物机能的开发利用
3.4 蚕业资源开发利用新进展 3.4.1 蚕、桑生物体的直接利用 3.4.2 蚕沙的综合利用 3.4.3 蚕桑生物机能的开发利用 3.3.4 蚕丝的综合利用

66 3.4.1 蚕、桑生物体的直接利用 首先是蚕、桑生物体作为食品、医药品的开发利用。利用现代科技对蚕、桑组成成分和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新发现蚕和桑的功效,研制了一系列保健食品和医药品。

67 家蚕幼虫的利用—蚕粉 蚕粉就是蚕体脱水干燥后制成的粉末。
临床研究表明蚕粉具有优良的降低血糖的作用。糖尿病患者,包括顽症病人服用一个月后均出现明显的血糖下降效果。由于蚕粉对于人体内的糖分解酶的活化作用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有效阻碍糖分解为人体易于吸收的单糖,从而降低血糖值,适合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 此外,蚕粉还能降低血脂与胆固醇,对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由于蚕粉是一种纯天然产品,无毒无害,即有营养价值,又能治病保健,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韩国蚕粉与虫草的生产 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蚕茧(T) 210 12 9 7 1 蚕粉(T) 245.3 251 263 201.9 虫草(T) 6 6.155 30

68 蚕蛹培养虫草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所以家蚕蛹为寄主,培养蛹虫草获得成功。
蚕蛹虫草的主要药理成分与冬虫夏草相近,安全无毒,药理作用与冬虫夏草基本一致,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有雄性激素样作用及镇静功效,可作为野生冬虫夏草的替代品。

69 蚕蛾的开发利用 雄蚕蛾含有丰富的生理活性物质,除可开发出健身、醇美,又可用于喜晏餐饮的雄蚕蛾酒外,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用雄蚕蛾提取物与其它中药材制成具有抗疲劳、雄性激素样、降低血清尿素氮等功效的胶囊类产品。 另据研究,雌蚕蛾也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尤其是对内分泌失调引致的妇科病有作用,对妇女更年期疾病有显著疗效。

70 蚕蛾酒

71 桑叶的开发利用 研究发现桑叶除具有传统的药用价值外,还具有抗应激、抗衰老、增强机体耐力、降低血清胆固醇、调节肾上腺功能、降血脂、降血糖等功能,对癌症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桑叶作为调节生理、维护健康、增强体质的食品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目前利用桑叶开发的食品研究很多,包括普通食品、保健食品、饮料、调味品等,主要有桑叶茶、桑叶汁饮料、桑叶挂面、桑冰淇淋,另外有:桑叶酸奶、桑豆腐、桑叶饼干、桑叶豆粉(奶粉)、桑叶火腿肠、桑叶醋、桑叶酱等。

72 桑椹的开发利用 桑椹营养丰富,有独特的保健和治疗效果,常饮有益健康、延年益寿。国内有多个单位开展桑椹汁利用和研究,已有产品投放市场。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攻克大量桑椹鲜榨、保鲜等技术难点,开发出天然、保健、口味好的高浓度饮料(含原汁50%)和桑椹原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产品上市后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已规模化生产。 利用桑椹原汁,还开发出桑椹酒、桑椹膏、桑果酱等系列产品。

73 桑枝的开发利用 利用桑枝木屑栽培木耳、香菇、猴头菇等食用菌已获得成功。
近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用桑枝栽培药用菌灵芝也获得成功。经测试,桑枝灵芝的药用成分与其他灵芝基本一致,灵芝多糖则高出30%以上。 用于作板材、造纸等,可大量减少林木的采伐。

74 蚕、桑生物体作为工业的 原材料开发利用 中国核动力研究院从蚕蛹中提取长丝纤维蛋白获得成功,可使我国年产30万t蚕蛹变成10万t蛋白纤维。这种纤维具有蚕丝的性能,实现了天然纤维化学化、化学纤维的天然化。

75 3.4.2 蚕沙的综合利用 制药枕,具有祛浊、清热、醒脑之功效。
蚕粪提取叶绿素和胡萝卜素,中国和日本均已进行工业化生产。青州蚕种场——叶绿素加工厂效益非常好。 用于食品添加剂或牙膏、肥皂的着色剂和除臭剂,起到护肤、护齿、除臭及抑菌作用。 叶绿素可制成叶绿素铜钠盐、铁钠盐、鈷钠盐等,可治疗肝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胰腺炎,慢性肾炎,以及各种因病因导致的白细胞水平下降,并能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广州新群制药厂——肝宝、广东佛山制药厂——胃肝绿、浙江中医研究所研制的——升血宝都是叶绿素铜钠盐制剂。叶绿素铁、钴钠盐与叶绿素铜钠盐具有类似药用价值,但是,铁钠盐治疗缺铁性贫血,钴钠盐对恶性肿瘤病人因化疗、放疗导致的白血球减少症的疗效更好。 制成外用软膏——治疗烧伤、烫伤、脉管炎、痔疮等皮肤病。 美国药物目录中有30种以上有叶绿素衍生物。

76 叶绿素铜钠盐 油溶性叶绿素铜

77 3.4.3 蚕桑生物机能的开发利用 以蚕为生物反应器的开发利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为载体表达外源基因的研究蓬勃开展,方兴未艾。据统计,国内外有200多家单位开展该项工作,表达基因数超过400余种。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可以利用家蚕生物反应器生产人干扰素、流行性感冒病毒疫苗、乙型肝炎病毒疫苗等人用药物,以及猪生长素、鱼类生长素等畜用物质。

78 3.3.4 蚕丝的综合利用 蚕丝的主要组分丝素蛋白是一种纯蛋白质,含有类同人体的18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丰富。
丝棉衣、被,具有轻、暖、去异味、保健功能。 试验证明,食用具有解酒、保肝,增强肝功能,降低血液胆固醇,提高细胞活力,促进新陈代谢的保健功效,对老年性痴呆症、便秘有显著疗效。 目前,国内外已投放市场的丝素保健品有:丝素饮料、糖果、酱油、丝素面条、丝素粥、酥脆饼干等;

79 丝素用于化妆品:突出优点一是亲和性好,易于皮肤吸收,起到滋养皮肤,消除黑斑的作用;二是保湿性极强,保水力为1:279,为甘油的20倍。目前国内外生产的含有丝素的摩丝、浴液、口红、防晒护肤膏等产品,受到消费者亲睐。 作为膏类药物的保湿粘结剂,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功能。 另根据丝素易成膜的特性和透气性,与皮肤亲和性好的特点,制造人造皮肤。 可制备隐形眼镜。 由此可见,在经济结构由资源浪费型向高技术含量的效益转变的今天,蚕业资源的加工综合利用的前景十分广阔。

80 丝素系列化妆品

81 五、山东蚕丝业发展优势 1. 国家计划发展空间大,为我省茧丝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 我省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
目前,受世界经济衰退、印度对蚕丝需求起伏变幻、价格管理体制变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茧丝价格波动频繁,波幅较大,尽管如此,山东蚕丝业前景仍将是乐观的,这是因为: 目前,我国的蚕桑业正由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内陆转移。通过对蚕业生产与人均GDP、工业化程度及经济发展的相关统计分析认为,今后我国的蚕业生产将在两大区域重点发展,一是地处黄淮流域的山东、河南、山西、安徽等地,该地域气候、土地、劳动力、经济发展水平等适宜蚕业发展蚕业生产,将形成以山东为龙头的蚕桑业基地;二是地处西南的四川、重庆、广西、云南等地,四川将使这一地区蚕桑业的龙头。 1. 国家计划发展空间大,为我省茧丝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 我省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

82 1. 国家计划发展空间大 国家经贸委在茧丝绸行业“十五”规划中,计划到2005年要达到的茧丝绸产量目标为:蚕茧产量为55—60万t,比2001年增长10—20%,丝产量为7.5—8.0万t,绸产量为7—8亿 m,分别比2000年增长14.4—22.3%、39.0—59.0%。也就是说,蚕茧产量、丝产量、绸产量,每年分别要以约4.0%、4.5%、12%的速度递增。 国家计划发展空间大,也就为我省茧丝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83 2. 我省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 我省处于黄河流域,温带气候, 日照充足,非常适合桑树的生长和蚕的发育,为我省蚕丝质量稳居第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经营管理体制方面,我省在贸工农一体化丝绸公司基础上,率先组建了一体化丝绸集团公司,实行“公司十农户”的管理模式,一方面有效组织农民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为稳定蚕茧收购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推动了植桑养蚕的规模化、专业化,促进了贸工农协调发展。

84 在全方位服务方面,一体化的省集团公司形成了由省,到市,到县,到茧站,到农户的网络,进行生产资料供给、养蚕技术指导、蚕茧收购等全方位服务,农民不用为购生产资料到处奔波,不用为不懂技术而发愁,不用为产品自找销路,不用为产品卖不出去而焦头烂额。一切已服务到家,服务到位。这也成为我省茧丝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优势条件之一。 在科技兴蚕方面,我省蚕业研究单位根据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育成了高产优质抗逆桑树、桑蚕新品种,研制了高效低毒新蚕药,开发了人工饲料稚蚕育和规模化省力化大棚养蚕新技术,为我省蚕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85 我省桑蚕生产推广规模经营和省力化饲育技术等,蚕茧成本较前有所下降。据山东省物价局 1999年调查,每公顷桑园蚕茧的纯收益为6390元,高于粮食、花生、烤烟。2000年山东农户种植意向调查表明,油料、烤烟的种植面积略有增加,桑蚕生产呈增长态势。 蚕茧收购价格全国最稳定。 另外,我省的广大蚕民,已经经历、接受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洗礼,成为有头脑懂技术的成熟生产者。 这些都是蚕丝业发展的优越条件,而且这些优越条件将随着改革深入进一步得到强化,保证我省蚕丝业迎来一个持续稳定发展的新局面。

86 桑蚕茧主产地蚕茧实际收购价格 单位:元/50kg
地区 1990 1995 1999 2000 2001 比上年增减% 2002 2003 夏秋 全国平均 浙江 江苏 四川 山东 493 529 531 434 508 596 667 644 445 764 631 698 681 473 730 838.16 935.90 966.00 655.00 826.10 757.44 883.15 827.00 610.00 813.00 -9.25 -5.64 -14.39 -6.87 -1.59 - 623 640 500 724 587.3 613 460 685 993.6 525 819 重庆 安徽 广西 广东 湖北 陕西 443 471 523 520 480 490 618 890 632 584 670 504 642 587 600 649 647.5 943.00 982.00 795.00 860.00 780.00 583.50 792.00 761.00 682.00 714.00 750.00 -9.88 -16.01 -22.51 -14.21 -16.98 -3.85 470 530 492 570 382.5 958 495.5 450 486 800 595.5 690

87 六、振兴山东蚕丝业的对策 1. 加强蚕丝业的科学研究开发,以科技促发展 2.以提高蚕茧、生丝质量为主攻目标
3.推行高效省力的蚕桑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4.继续加强基地建设,推动蚕桑向产业化迈进 5.强化管理创新,增强抗风险能力

88 1. 加强蚕丝业的科学研究开发 以科技促发展 迅速加强蚕业科技进步及新产品开发,选育、推广优质高产的蚕桑新品种:更新改良养蚕技术:开发蚕丝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及丝绸新产品加工制作、染色工艺(去皱、不褪色)及与化纤交织、保健医药、食品等方面新用途(如在蚕卵上打孔,转入蜘蛛基因,韧度比钢丝大)。

89 2. 以提高蚕茧、生丝质量 为主攻目标 选用适于本地优良蚕桑新品种; 改进饲养技术; 改善上蔟条件与环境; 改进收烘工艺与设备;
引进更新缫丝设备及工艺技术; 迅速提高蚕业生产产值及行业经济效益。

90 3. 推行高效省力的蚕桑新技术 提高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力低下与滞后发展是引发日本养蚕业衰退的根本原因。近半个世纪以来,日本在发展蚕业科技,提高蚕业劳动生产力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但仍然遏制不住日本蚕业经济的继续衰退。目前,我国蚕业劳动力总体水平仅相当于日本20世纪50年代水平,我国面临着大幅度提高蚕业劳动生产力的艰巨任务。 这是目前蚕改的主要方向。我国养蚕业沿用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一家一户1张至几张蚕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养蚕业正由发达地区向非发达地区转移,“蚕桑是致富的拐棍,致富后拐棍就扔掉了”的比喻是十分恰当的,传统的养蚕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要求,要建立高效、省力的蚕桑生产技术的配套体系:推广省力化蚕桑机具;条桑育生产技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91 4. 继续加强基地建设, 推动蚕桑向产业化迈进 农产品产业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蚕桑作为我国的传统农业项目之一,推进其产业化,必须走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的路子。要树立长期的投资理念,建立优质桑蚕茧示范园区、生产基地。使基地县(市)、乡(镇)、村、户各个层次都达到适度规模,做到生产经营规模化。使生产、加工、服务与市场各环节成为紧密联结的利益共同体。形成“公司(工厂)+农户”的产业化格局。

92 5. 强化管理创新,增强抗风险能力 完善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营运行机制,大力推行公司+农户、专业市场+农户的经营模式,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整个茧丝绸行业形成同呼吸、共命运的相互依存系统,改革原有体制束缚,政企分开,以贸易为龙头,推进经营管理一体化改革。 另外,建立以生丝市场价格为基准的价格联动体制,贯彻优质优价收购政策,推动和完善厂丝储备制度,有效地发挥风险发展基金,在价格调控、调节生丝供求关系方面作用,不断提高整个行业生产力水平、科技含量,打造国内外市场名牌,通过技术、管理、经营上的共同努力,力争赶超世界水平,使这一古老传统文明产业重振雄风,再放异彩,一个真正的丝绸大国、强国昂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93 第二节桑蚕的起源 及其在分类学上的位置 一、桑蚕的起源 桑蚕是由原始野蚕进化而来的一种以桑叶为饲料的泌丝昆虫。
原始野蚕是一种栖息在原始森林中的泌丝昆虫。我们的祖先发现了其泌丝机能可以被利用以后,就逐步人工饲养,并进一步移入室内饲养,经无数代的选择留种,使之变成了今天的桑蚕。其原因及过程如下: 因为任何生物都有发生变异的特性,变异的基本原因是生活条件的改变,变异是可以通过遗传加以积累的。当我们的祖先将原始野蚕移入室内饲养后,由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从而使之发生变异的机会增多,同时由于我们养蚕的目的是生产蚕茧,故人们在留种时必然选择大茧作种,并也注意体质选择。千百年来,随着人们的选择,使蚕的茧越来越大,其野生习性越来越少,以后成为今天的桑蚕。故桑蚕是由原始野蚕经人工选择、驯化而成的,生活在室内,故习惯上称家蚕。即原始野蚕经人工选择后变成了桑蚕。 现在危害桑园的野蚕也是由原始野蚕进化而来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即“适者生存”。因为任何生物都是依存于周围环境而生存的。当自然条件发生变更时,生物体也随着发生变异,不能适应新条件的个体被淘汰,而变得适应新条件的个体能够生存下来,这就是所说的“自然选择”。

94 那么,通过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证明桑蚕和野蚕是同一祖先呢?
1、桑蚕和野蚕在外部形态、生活习性、内部器官的构造等方面,极其相似。 2、二者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特征极其相似。 3、它们之间杂交能产生正常子代。 4、它们血液凝聚反应的强度相同。 5、它们染色体的数目相等。 6、它们丝素的氨基酸组成相似 7、消化液淀粉酶、血液的磷酸酯酶等受同一基因支配

95 二、桑蚕在动物分类学上的位置 (一)、位置: 动物界、节肢动物们、昆虫纲、鳞翅目、蚕蛾科、桑蚕种。 (二)、分类:
1、按化性分类:可分为一化、二化、多化。 化性:是昆虫在自然条件下,一年中所发生的世代数。 世代:是指昆虫经过各发育阶段,而完成个体发育一生的过程。 2、以眠性分类:可分为三眠、四眠、五眠。 桑蚕幼虫期,就眠蜕皮的特性称眠性。 3、以产地分类: 系统。(常提的是:中系、日系、欧系) 4、茧色分类:各色均有,如白茧系统,黄茧系统。 5、以选种号分类: 苏5·苏6 ;苏16·苏17 ; 春3·春4;9201·9202,9405·9406;871·872。 生产用种均为一代杂交种。

96 第三节 蚕体解剖生理学的内容及其在发展蚕丝生产中的意义
见教材!

97 一、作业: 说明桑蚕的起源及在分类学上的位置。 为什么说桑蚕与野蚕的起源相同? 二、讨论、思考题: 分析本地区栽桑养蚕的效益及发展前景如何?

98 再见! 谢谢大家!


Download ppt "同学们: 大家好!."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