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舌咽神经痛 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舌咽神经痛 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舌咽神经痛 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

2 概念: 局限于舌咽神经或者迷走神经的耳咽支分布区的发作性剧烈疼痛。

3 病因: 1、病因不完全明确; 2、微血管压迫舌咽神经可能是主要原因。 常见的压迫血管:小脑后下动脉、椎动 脉等。

4 发病机理: 小脑后下动脉等小血管压迫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造成舌咽及迷走神经的脱髓鞘改变,引起舌咽神经的传入冲动与迷走神经之间发生“短路”。

5 临床表现: 1、性别:男性好发;年龄:35岁以后;
2、疼痛范围:局限于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耳支、咽支支配区,即咽后壁、扁桃体窝、舌根和外耳道深部等,可向耳朵、下颌和齿龈放射。多为单侧,双侧少见。

6 3、疼痛性质:如刀割、针刺、触电样,骤发,程度剧烈,历时数秒至一分钟不等,每天发作从几次至几十次;大多数病例有明显的发作期和静止期,静止期有时长达1年,但不会自愈。

7 4、诱发因素:吞咽、咳嗽、咀嚼及喷嚏等诱发。
5、10%病例发展为迷走舌咽性晕厥,即发作时出现心动过缓、心律紊乱、低血压、晕厥、抽搐甚至心脏停搏。 6、10%合并三叉神经痛。

8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可明确诊断; CT和MRI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诊断性检查:丁卡因溶液喷涂咽喉部可缓解疼痛。

9 鉴别诊断: 1、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少见,舌咽神经痛发病率与三叉神经痛之比为1:100,舌咽神经痛不伴有多发性硬化。
2、口咽部或桥小脑角肿瘤引起的疼痛:肿瘤引起的疼痛一般呈持续性,同时伴有神经系统体征,如后组颅神经或上颈部神经根的损害。 3、其他疾病,如:动脉瘤、蛛网膜炎、茎突过长、椎动脉粥样硬化、扁桃体炎等;详细的病史和体检,结合CT或MRI检查可鉴别。

10 治疗: 治疗原则:首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无效或伴有严重的并发症时,考虑手术治疗。

11 一、药物治疗: 1、卡马西平: A、首先药物; B、用法:初服200mg,每天1-2次,症状不能控制,每天增 加100mg,直至疼痛缓解或出现不良反应。每天最大剂量 mg。

12 C、不良反应:见于30%的病例,分剂量依赖性和非剂量依赖性。剂量依赖性:头晕、嗜睡、眼球震颤等;非剂量依赖性:药物性肝炎、骨髓移植、低钠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皮疹等。
D、孕妇忌用。

13 E、周期性监测血象非常必要,开始2个月每周1次,以后每年4次。
F、剂量调整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的缓解程度和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血药浓度测定无帮助。

14 2、苯妥英钠: A、适应症:用于复发或不能耐受卡马西平的病例; B、用法:每天 mg。 C、不良反应:皮疹、肝脏损害、骨髓抑制等。

15 3、七叶莲: 止痛疗效达60%; 用法:每次0.4g,每天3次。 不良反应:无严重不良反应,少数有口干,中上腹不适、食欲减退、轻微头痛等,停药后可恢复。 与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合用可提高疗效。

16 4、巴氯芬: γ-氨基丁酸的衍生物。 一次5mg,每天3次。 不良反应:恶心、皮疹、头昏、嗜睡、肝功能影响、诱发癫痫等。

17 二、手术治疗: 1、微血管减压手术: (1)、适应症: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例,排除继发于肿瘤的舌咽神经痛的病例。 (2)、手术方法:暴露舌咽神经,舌咽神经减压。

18 (3)手术疗效:绝大部分术后疼痛立即消失,极少数病例有复发。
(4)、并发症:并发症:常见并发症: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损伤导致吞咽困难和呛咳,声音嘶哑,少数病人为永久性的。少见并发症:伤口感染、脑脊液漏等。

19 2、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第一支切断: 适应症:用于找不到压迫血管或微血管减压无效者; 并发症:切断舌咽神经后少数患者出现血压升高;切断迷走神经分支后引起心脏期外收缩和血压下降。

20 3、经皮穿刺颈静脉孔射频治疗: 适应症:年龄较大不适宜开颅手术的患者。 并发症:常见并发症:嘶哑、一侧声带麻痹和言语困难等。术中如刺激或损失迷走神经,会产生严重并发症的,如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缓、晕厥,甚至心脏停搏。

21 4、舌咽神经中枢神经根或周围支的切断手术。手术复发率高,并发症多。


Download ppt "舌咽神经痛 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