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永續校園規劃與管理 第二講 永續發展理論 授課教師: 彭立沛 2003/03/08.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永續校園規劃與管理 第二講 永續發展理論 授課教師: 彭立沛 2003/03/08."—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永續校園規劃與管理 第二講 永續發展理論 授課教師: 彭立沛 2003/03/08

2 永續發展是世界潮流亦是邁入廿一世紀後國際間主要議題。各國政府或團體莫不積極從事及參與永續發展的相關事務。
建築環境是全球環境發展的基本單元之一,因此欲求全球環境永續發展,則建築環境永續觀乃扮演一重要角色。

3 永續發展的基本觀念 「永續發展」從字面上理解是指促進發展,並保證其成為永續的,它包含了永續和發展二個概念。

4 永續(sustain)一詞,源自拉丁語sustenere,意思是「維持下去」或「保持持續提高」。
從資源與環境觀點,則有延續資源使用及保持環境完整性之意,有使自然資源永遠為人類所利用之意。

5 發展(development)一詞,原是狹義的是指經濟領域的經濟增長,然而追求最大經濟利益,而採取損害環境的經濟增長模式,往往過度佔用地球有限的資源,危害全人類的幸福,甚至使其生存遭受威脅。

6 永續發展的時代價值 (一)古代 1、東方 (1)儒 孔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指的是延續生命是人生最大的使命。
孔子曰:「伐一木、殺一獸,不以其時,非孝也。」

7 孟子梁惠王篇:「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夸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穀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是告訴人們,應適當地從自然中取得食物、資源與能源,使生態系統能維持良好運作,以保育繁衍所必須的生存環境。

8 荀子王制篇說:「所以人類若要順利地生存下去,就不能不結群而居,群居之後,如果不能有妥善地區分、規範,那麼就會導致爭奪,一但發生爭奪就會亂,亂了就會離散,離散之後,人類的力量就會削弱而不敵禽獸,導致人類的滅絕罷了。」(翁惠美,1994: )

9 孔孟荀三人一致認為,人之異於禽獸,在於人自己對於自身、對於父母親人、對於國家與領袖、乃至於對於全體人類與萬物的情義和責任,才能順利的成長、延續。

10 (2)道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二章:「反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盅氣,以為和。」

11 認為「道」是萬物創生的總原理,萬物創生的程序是由道生出一種氣。這種氣又化成為陰陽兩氣。陰陽兩氣相交,而成一種適勻的狀態,於是萬物都在這種狀態中產生了。萬物都背陰而向陽,陰陽兩氣相互激盪,而成新的和諧體。是說「道」創生了萬物,萬物創生以後,還要守住道的精神,依道而行。應該柔弱,應該順應自然,與自然融為一體。

12 莊子則針對自然與獨立自我個體關係,曾說「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
是說「沒有自然的變化,就沒有我。沒有我,也就沒有什麼可體現大自然的變化。可見我與自然最為密切接近。然而不知道是誰主使的。彷彿是有真宰。」,一般狀況下「我」隨自然變化而變化,其中主使我的,就是「真宰」,也就是真實的我。

13 (3)釋 佛法的「世間論」(釋印順,1985:98-99)對於世間,有幾點根本認識: a、世間無數 由近代的科學中發現,宇宙星球非常多,世界是多的難以計算的。 b、世間是不斷成壞的過程 世界不是永久不變的,任何時間,世界都在此成彼壞,不斷地凝成、安住、破壞的過程中,此有彼無中,是無始終的成壞過程。

14 c、世界為有情的世界而又是不一定有的 有無量無數的世界,卻僅有一個世界有生物以及人類,而又洽是我們這個世界。 d、世界的淨穢是業感的 世界的進展到清淨或退墮到穢惡,為有情的共業所造成。是過去的業力所感,也是現生的業行所成。

15 印度自然觀則認為梵我合一,主張自然本原的地水火風四元素,本身不具有意識,超越了時間、空間和因果的絕對存在,也就是梵。
「中國哲學不論儒、道、釋哪一家,均肯定自然萬物皆能旁通統貫,而且彼是相因,交攝互映,形成圓融無礙的大生命體,進而共同邁向無限光明的終極目的」(馮滬祥,1991:550),這種機體主義就永續發展而言,可說是中國哲學異於西方理性文明而高明之處。

16 2、西方 古代埃及人奇怪的堅信,若沒有在今世作為其居所的軀體,任何靈魂都不能進入冥國,換言之,埃及人把人生僅僅看作是來世的短暫準備階段,並且把富饒的尼羅河谷變成了奉獻給死者的葬身之所。因此,一個人剛死,它的親屬便抬出它的屍體,請人用藥物進行防腐處理製成木乃伊,一但靈魂回到肉體,人便會復活。(張光熙等,2002:16)這種認為世界是活的有機體,它不斷地新生和死亡,生長和衰老的觀念,初步具備時間循環的概念。

17 然而影響西方的最巨的,莫過於從古希臘蘇格拉底開始的哲學觀。蘇格拉底認為「很抱歉,我是一個追求智慧的人,森林與曠野都不能增進我任何智慧」,柏拉圖理想國的「洞穴說」異看到類似的想法,亞里斯多德「政治篇」中則認為「自然係為了人類才生有一切動物」(馮滬祥,1991: );這些哲學觀念主張一切萬物均是謂人類而存在,因而認為人類天生可以宰制自然,役使自然,於是,不能尊重自然、愛護自然的結果,是當今世界不能永續發展的理論根源。

18 中世紀宗教思想壓抑科學的發展,聖經中「創世紀」所談論的,神仍然是為了賜與和生養人而創造萬物,一就是以人類自我為中心,凌駕於萬物之上。

19 文藝復興之後,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的哲學觀,亦不符合永續發展。笛卡爾、培根等人關心的重點,仍然不在現實的自然世界,而是在理性、抽象的實體界,進而以人為本、控制自然、征服自然的唯物困境。
整體而言,西方自古代、中世紀乃至十七、十八世紀的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皆忽視自然萬物,而以追求理性、抽象的實體世界為主,這種以人為本的觀念根深蒂固,基本上是違反永續發展的觀念。

20 (二)近代 近代愛因斯坦層明白指出「人類是宇宙的一部份。然而,他卻將其思想與感受,自外於其他部分,形成其意識上的一種妄想……」 愛因斯坦明白反對以封閉系統畫地自限,而強調人類「應突破這種拘禁,擴大悲憫胸襟,以擁抱一切自然萬物。」。

21 西方「生態保育之父」李奧波特(Aldo Leopold, 1887〜1943)提出「大地倫理」(The Land Ethic, 1948 )的「生態良知」
「我們從前虐待大地,是因為將其視為屬於我們的一項商品。當我們認清大地是我們屬於他的一種社區,我們才可以對其開始尊重與愛護。」

22 西方環保先驅卡森女士(Rachel Carson, 1907-1964)出版「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 1962),
「我們正站在十字路口上,一條路很容易走,卻導向災難。另一條路看似生疏,卻是唯一的生路,那就是盡快保護地球」,深具啟發意義。史懷哲的名言「人類已失去能力,既不能前瞻未來,也不能防患未然。他將在毀滅地球中同時滅亡。」

23 環保學者布郎里(Lesten Brown)
「我們並非從父執輩繼承地球,我們是從子女們借用地球。」

24 1972年6月羅馬俱樂部聯合國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人類環境會議」(The human Environment)中發表「人類環境宣言」,並由「羅馬俱樂部」提出「成長的極限」報告書(The Limit to growth--A Report of club of Rome) 環境保育與經濟發展的永續性。

25 1980年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三大組織提出「世界自然保育方略」(World Conservation Strategy, IUCN, UNEP and WWF,1980) 發展與保育的整合,並將保育觀念融入開發行為中。

26 1980年3月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向全球發出呼籲,以自然、社會、生態及經濟方面的角度,確保全球永續發展。
「必須研究自然的、社會的、生態的、經濟的以及利用自然資源體系中的基本關係,確保全球的永續發展」

27 1987年4月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提出「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 )報告書,宣導永續發展的思想及實施程序,認為永續發展應具備兩個基本觀念:
1、「需要」(needs)特別是貧窮國家的必要需求。 2、「限制」(limitations)在目前技術狀況與社會組織下,自然環境對人類滿足需要的能力限制。 「人類有能力使開發持續下去,也能保證使之滿足當前的需要,又不致危及到下一代滿足其需求能力」

28 1990年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CE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CED,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1990)
都市達成永續性的兩個基本原則包括:「自我調節成長原則及最少廢棄物」原則。

29 1991年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
「永續發展是生存不超過維生生態系統容受力的情況下,來改善人類的生活品質」

30 1996年6月聯合國在召開「城市高峰會議」土耳其伊斯坦堡人居宣言(UNCSD, 1996, The Istanbul Declaration on Human Settlement)
「全球思考、地區行動」 (Think globally,Act Locally)

31 2001年12月Ervin Laszlo 「全球思維,道德作為」 (Think globally, act morally.)

32 東西方科學自然觀之比較分析表 未開化前 古代與中世紀 科學革命 科學快速膨脹 東方 西方 評析 階段 科學中的 自然觀 對自然的態度
對自然之對策 人與自然關係 未開化前 自然乃天命 順應自然 依賴自然 模仿自然 順天論人<自然 取用來自於自然 生產經驗與自然知識的累積。 古代與中世紀 自然有其規律 道法自然 陰陽調和 梵我合一 與自然為調和 泛二元論 物理學 改造自然 與自然為伍 和天論人=自然 科學革命 元氣論 有機論 機械決定論 自然還原論 牛頓力學可逆性 征服自然 控制自然 勝天論人>自然 科學快速膨脹 環境倫理 四生環境共生論 善待自然 與自然融合 共生論人+自然 熱力學熱寂說 生態學 複雜理論 永續發展理念

33 東西方科學自然觀之演變與永續發展脈絡關係示意圖
東方永續發展脈絡 西方永續發展脈絡 未開化階段 古代及中世紀階段 科學革命階段 科學快速膨脹階段 永續發展成就水平線

34 建築環境不永續的問題 1.今日建築環境比五十年前的建築環境更具有資源效率(Resource-efficient),但其對地球資源卻存在著過度的需求,能源的過度浪費,空氣、水、土地,環境嚴重污染,建築物的規劃配置與自然環境配合不佳,皆造成建築環境的不永續。

35 2.今日建築環境不單是在規劃設計對未來將地球環境傷害問題納入考慮,並且亦忽略對使用者-健康問題的考量。
3.不永續建築環境的傷害,不但會傷害到別人、地區,甚至於擴大及全球,而造成全球環境的問題。

36 建築環境永續觀的價值 1.建築環境永續觀的整體目標是在創造:「能取用最少量地球資源,而給予人類最大的福祉」
2.建築環境永續觀是表達在建築環境開發時,如何從「建築生命週期」(生產興造、規劃設計、營造施工、使用管理、拆除再生)中建立起永續發展。

37 建築環境永續觀應用原則 (一)適宜的土地使用。 (二)有效率使用環境資源與地球能源。 (三)增進人類健康。 (四)強化地區經濟與社區結構。

38 (五)保育動植物、瀕臨絕種的生物,和 他們的自然棲地。 (六)保護農業的、文化的與考古學的資 源。 (七)建立愉悅的建築環境。 (八)經濟的建造與管理維護。


Download ppt "永續校園規劃與管理 第二講 永續發展理論 授課教師: 彭立沛 2003/03/08."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