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章 卤 代 烃 (8学时) 10.1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法 10.2 卤代烃的制法 10.3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章 卤 代 烃 (8学时) 10.1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法 10.2 卤代烃的制法 10.3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章 卤 代 烃 (8学时) 10.1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法 10.2 卤代烃的制法 10.3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第十章 卤 代 烃 (8学时) 10.1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法 10.2 卤代烃的制法 10.3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10.4 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10.5 亲核取代和消除的反应机理 10.6 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 10.7 重要的卤代烃

2 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法; 掌握卤代烃的制法; 了解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掌握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掌握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掌握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了解一些重要的卤代烃的性质和用途。

3 卤代烃的概念 烃分子中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生成的化合物——卤代烃。 氟代烃难制备,碘太贵,因而工业上常用的、大规模生产的是氯代烃;
由于C-Br键比C-Cl键活性大,在实验室常用溴代烃合成有机化合物。

4 10.1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法 分类 1.按烃基的结构分类 饱和卤代烃 不饱和卤代烃 芳香卤代烃

5 10.1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法 10.1.1 分类 2、按卤原子数目分类 ClCH2CH2Cl 连二卤代烃CH3CHBr2 偕二卤代烃
一卤代烃 RX 二卤代烃

6 10.1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法 10.1.1 分类 3、按卤原子连接的碳原子分类 (CH3)3C-I (CH3)2CHCH2Cl
CH3CH2CHBrCH3 一级卤代烷 (伯卤代烃) 二级卤代烷 (仲卤代烃) 三级卤代烷 (叔卤代烃)

7 10.1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法 10.1.2 命名 1.习惯命名法:简单的卤代烷可根据与卤原子相连的烃基来命名,称为卤代某烃或某基卤。

8 10.1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法 命名 2. 系统命名法: (1) 选择连有卤原子的碳原子在内的最长的碳链作为主链,根据其碳数称“某烷”,卤原子作为取代基。 (2) 给主链编号时,要遵守“最低系列”原则。 (3) 命名时,取代基的排列顺序按“次序规则”,较优基团后列出。

9 10.1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法 例如:

10 10.1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法 例如:

11 10.1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法 10.1.2 命名 3.不饱和卤代烃的系统命名:选择含不饱和键和与卤原子
相连的碳在内的最长碳链作主链,从靠近不饱和键的一端开始 编号,以不饱和烃为母体命名。

12 10.1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法 10.1.2 命名 (1)卤原子直接连在芳环上,以芳烃为母体。卤原子作 为取代基来命名。
4. 卤代芳烃的命名法 (1)卤原子直接连在芳环上,以芳烃为母体。卤原子作 为取代基来命名。 1-甲基-2-氯苯(或邻氯甲苯)

13 3–苯基–1–氯丁烷 10.1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法 10.1.2 命名
4. 卤代芳烃的命名法 (2)卤原子连在芳环侧链上时,以脂肪烃为母体,芳基和卤原子作为取代基来命名。 3–苯基–1–氯丁烷 3–苯基–1–溴–2–丁烯

14 10.1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法 俗名或商品名 氯仿 碘仿 氟利昂 六六六(林丹)

15 练习 P144----习题1命名下列化合物 (1) (CH3)3CCH2Br 2,2-二甲基-1-溴丙烷
(2) CH3CCl2CH2CH2CH3 2,2-二氯戊烷 (3)CH3(CH2)3CHBrCHClCHF2 1,1-二氟-2-氯-3-溴庚烷 (4) CH3CH2C(CH3)2Cl 2-甲基-2-氯丁烷 (5) CH CH2Cl 对甲苯基氯甲烷 1-对氯苯基-1,3-丁二烯 (6) CH2=CH-CH=CH Cl

16 P144----习题1 (7) BrCH2CH2CHClC(CH3)3 4,4-二甲基-3-氯-1-溴戊烷 (8) Br CH3
3-甲基-5-溴环戊烯 Cl (9) 3,5-二氯环己烯

17 (1) 1-间乙苯基-3-溴戊烷 (2) 1-苯基-4-溴-1-丁烯 (3) 1-苯基-1-溴乙烷 (4)
P 习题2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 (1) 1-间乙苯基-3-溴戊烷 (2) 1-苯基-4-溴-1-丁烯 (3) 1-苯基-1-溴乙烷 (4) 1-对甲苯基-2-氯丁烷 CH3-CH2-CH-CH2-CH2 C2H5 Br CH2-CH2-CH=CH Br Br CH3-CH CH3 CH2-CH-CH2-CH3 Cl

18 10.2卤代烃的制法 10.2.1 烃的卤化 1.烷烃的卤化 在光照或加热条件下,烷烃和卤素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烷。 CH4+4Cl2
1.烷烃的卤化 在光照或加热条件下,烷烃和卤素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烷。 CH4+4Cl2 CCl4+4HCl

19 10.2卤代烃的制法 10.2.1烃的卤化 2.烯烃ɑ -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 在高温下,烯烃的α -氢原子可被卤素取代
CH2=CH-CH3+Cl2 CH2=CH-CH2Cl+HCl

20 10.2卤代烃的制法 10.2.1烃的卤化 3.芳烃的卤化 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可在芳烃的芳环或侧链上引入卤原子。 C H Cl F e l
+ 2 F e l

21 10.2卤代烃的制法 10.2.1烃的卤化 3.芳烃的卤化 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可在芳烃的芳环或侧链上引入卤原子。

22 10.2卤代烃的制法 10.2.2不饱和烃与卤素或卤化氢加成 烯烃或炔烃与卤素或卤化氢加成,可以制 得一卤代烃或多卤代烃。

23 烯烃或炔烃与卤素或卤化氢加成,可以制得一卤代烃或多卤代烃。
10.2卤代烃的制法 10.2.2不饱和烃与卤素或卤化氢加成 烯烃或炔烃与卤素或卤化氢加成,可以制得一卤代烃或多卤代烃。 CH2=CH2+Br2 CH2Br-CH2Br CH + HCl CH2=CHCl HgCl2-活性碳

24 10.2卤代烃的制法 10.2.3芳环上的氯甲基化 在无水氯化锌的作用下,芳烃与干燥的甲醛(通常用三聚甲醛代替)和干燥的氯化氢反应,结果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氯甲基取代。 C6H6+1/3(CH2O)3+HCl C6H5CH2Cl+H2O 无水ZnCl2 60℃

25 说明 芳环氯甲基化反应和傅-克烷基化反应相似; 芳环氯甲基化反应也是亲电取代反应; 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等都发生此反应;
苯环带有强钝化苯环的取代基时则不发生此反应; Ar-CH2-Cl容易发生水解、醇解、氰解和氨解等反应,故芳环氯甲基化对于在芳环侧链α-碳原子上引入官能团具有重要的意义。 (Ar-CH2-OH Ar-CH2-OR Ar-CH2-CN Ar-CH2-NH2)

26 10.2卤代烃的制法 10.2.4以醇为原料制备 醇与氢卤酸(HX) ﹑三卤化磷(PX3)﹑亚硫酰氯(SOCl2)反应生成卤代烃。
CH3CH2CH2CH2OH+HCl CH3CH2CH2CH2Cl+H2O 无水ZnCl2 加热 (浓盐酸+无水ZnCl2—卢卡斯试剂,检验醇的一个方法)

27 10.2卤代烃的制法 10.2.4以醇为原料制备 CH3CH2CH2CH2OH+SOCl2 CH3CH2CH2CH2Cl+HCl+SO2
3CH3CH2CH2CH2OH+PBr3 3CH3CH2CH2CH2Br+H3PO3 -10—0℃ CH3CH2CH2CH2OH+SOCl2 CH3CH2CH2CH2Cl+HCl+SO2 加热 实验室制卤代烃常用的一种方法

28 练习 P 习题3 (1)α-氢氯代:加氯 (2)丙烯加HCl;烷基化;芳环侧链α-氢卤代:

29 10.3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10.3.1 物理性质 状态:室温下,少数卤代烃是气体,如:氯甲烷 溴甲烷 氯乙烷 氯乙烯,其它大多是液体。
状态:室温下,少数卤代烃是气体,如:氯甲烷 溴甲烷 氯乙烷 氯乙烯,其它大多是液体。 溶解性:卤代烃不溶于水,彼此互溶,也能溶于有机溶剂,例如:乙醚、苯和烃等。

30 10.3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10.3.1 物理性质 3.沸点: 随C原子数目增加而升高 RI > RBr > RCl
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4.可燃性:随X原子数目增多,可燃性降低 例如:CH3Cl可燃,CH2Cl2不燃,CCl4 为灭火剂

31 练习 P164----习题 19

32 作业 P164----习题 18

33 “好运气”,这是懒汉对劳动者成果的估价

34 复习 卤代烃的制法有哪些? 1.烃的卤化 2.不饱和烃与卤素或卤化氢加成 3.芳环上的氯甲基化(有何意义?) 4.以醇为原料制备

35 10.4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活泼,且主要发生在C—X 键上。有两个原因:
R-CH2-X δ+ δ-

36 10.4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②分子中C—X 键的键能(C—F除外)都比C—H键小。 C—F 439 C—H C—Cl C—Br C—I
键能KJ/mol 故C—X 键比C—H键容易断裂而发生各种化学反应。

37 卤代烷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合成上有重要意义,重要的反应类型有:
10.4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卤代烷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合成上有重要意义,重要的反应类型有: 取代反应(亲核取代)  消除反应(C=C双键)   与金属,特别是镁的反应(格利雅试剂) C-I、C-Br、C-Cl键能依次增大,因此,反应时卤代烷活性次序为: 碘代烷>溴代烷>氯代烷

38 10.4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R C H 2 X d - + 取代反应 消除反应

39 10.4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10.4.1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 水解 醇解 氰解 氨解 与硝酸银-乙醇溶液反应 与碘化钠-丙酮溶液反应

40 10.4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10.4.1取代反应 1.水解 伯卤代烷与强碱的水溶液共热,生成醇。 回流

41 10.4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10.4.1取代反应 1.水解 伯卤代烷与强碱的水溶液共热,生成醇。 1)加NaOH是为了加快反应的进行。
催化剂作用下烯烃水化法 工业上通常用什么方法制醇 1)加NaOH是为了加快反应的进行。 2)此反应是制备醇的一种方法,但工业上多不用此法制醇。仅当一些复杂分子难以引入羟基时,才先引入卤原子,再水解制醇。

42 10.4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10.4.1取代反应 2. 醇解 伯卤代烷与醇钠(RONa)反应,生成醚。
CH3CH2CH2CH2-Br + NaOCH2CH3 CH3CH2CH2CH2-O-CH2CH3 + NaBr CH3CH2OH 回流 用甲醇钠和叔丁基溴反应可以吗?

43 10.4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10.4.1取代反应 2. 醇解 (R-O-R′)的方法。(醚的制法--威廉森合成法) CH Br + (CH )
3 2 Br + (CH ) CHONa OCH(CH + NaBr 乙基异丙基醚   R-X一般为1°RX,与醇钠(醇与金属钠反应制得)的醇溶液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醚——制备混醚 (R-O-R′)的方法。(醚的制法--威廉森合成法)

44 10.4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10.4.1取代反应 3.氰解 伯卤代烷与氰化钠反应生成腈。 回流 ▲ 氰 qíng N≡C-C≡N (乙二腈)
3.氰解 伯卤代烷与氰化钠反应生成腈。 回流 氰 qíng N≡C-C≡N (乙二腈) 1.  碳与氮的化合物,性很毒,燃烧时发红紫色火焰。 2.一种无色可燃的毒性气体(CN) 2 ,有桃叶味,可用多种方法 (如加热氰化汞)制取且易于聚合 。(HCN,KCN,NaCN) 腈 jīng R-C≡N 通常指以氰基为特征的化合物(如乙腈,苯腈),可从羧酸或 它的酰胺得到,完全水解时产生酸 。(腈纶-聚丙烯腈纤维)

45 10.4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10.4.1取代反应 3.氰解 与氰化钠反应

46 10.4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10.4.1取代反应 3.氰解 与氰化钠反应 生成腈后,多了一个碳,是有机合成增长碳链的方法之一。
3.氰解 与氰化钠反应 伯卤代烷与氰化钠取代反应生成腈。 生成腈后,多了一个碳,是有机合成增长碳链的方法之一。 通过氰基可转变为其它官能团(羧基-COOH、氨基、甲酰基、酰胺基[-CONH2]);可用于合成其它有机物羧酸,酰胺;如水解可得比卤代烷多一个碳原子的羧酸,常用于制备脂肪酸。 氰化钠的毒性使应用受限

47 10.4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10.4.1取代反应 4.氨解 伯卤代烷与氨反应,卤原子被氨基取代生成伯胺;伯胺可继续与卤代烷反应,氨基中的氢原子逐步被取代,生成仲胺、叔胺和季铵盐。反应得混合物,氨过量时生成伯胺。

48 10.4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10.4.1取代反应 4.氨解 R-X+2H-NH R-NH2+NH4X

49 10.4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10.4.1取代反应 4.氨解 伯胺 乙胺 仲胺 二乙胺 叔胺 三乙胺 季铵盐 离子型 溴化四乙基铵

50 10.4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10.4.1取代反应 注意 仲卤代烷水解、醇解、氰解和氨解时,产率较低,叔卤代烷主要发生消除反应得到烯烃。
注意 仲卤代烷水解、醇解、氰解和氨解时,产率较低,叔卤代烷主要发生消除反应得到烯烃。 CH3-C-Cl CH3 NaOH 或 RONa 或NaCN 或 NH3 CH3-C=CH2 CH3 HCl 叔丁基氯 异丁烯

51 5.与AgNO3—乙醇溶液反应 卤代烷与硝酸银的乙醇溶液反应,生成硝酸烷基酯和卤化银沉淀。
10.4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10.4.1取代反应 5.与AgNO3—乙醇溶液反应 卤代烷与硝酸银的乙醇溶液反应,生成硝酸烷基酯和卤化银沉淀。 R - X + A g N O 3 2 硝酸烷基酯

52 10.4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10.4.1取代反应 5.与AgNO3—乙醇溶液反应:
此反应可用于鉴别卤化物,因卤原子不同、或烃基不同,其取代反应活性有差异。 叔卤代烷最快,立即沉淀;伯卤代烷最慢,需加热——检验! —不同的烃基(CH2=CH-CH2X相当于叔卤代烷)   叔卤代烷>仲卤代烷>伯卤代烷>卤甲烷 —不同的卤代烷 RI>RBr >RCl

53 10.4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10.4.1取代反应 6.与碘化钠—丙酮溶液反应 氯代烷和溴代 烷可以与碘化钠的丙酮溶液反应,生成碘代烷。
不同于无机化学的置换反应 原因:碘化钠易溶于丙酮,而氯化钠和溴化钠不溶

54 10.4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10.4.1取代反应 6.与碘化钠—丙酮溶液反应 卤代烷的活性 (氯代烷、溴代烷)
卤代烷的活性 (氯代烷、溴代烷)  卤甲烷>伯卤代烷>仲卤代烷>叔卤代烷 与和硝酸银—乙醇溶液反应活性顺序相反! 应用: —实验室制备碘代烷 —有机分析中检验氯代烷和溴代烷

55 10.4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10.4.2消除反应 从分子中脱去卤化氢或水等小分子,同时形成碳碳双键的反应称为消除反应。 1 2 醇
1   2 醇

56 10.4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10.4.2消除反应 卤代烷与碱的醇溶液共热,可脱去卤原子与β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而生成烯烃。

57 10.4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10.4.2消除反应   β﹣氢原子由于卤原子的I效应(拉电子诱导效应) 而有一定的酸性。在强碱的作用下,卤代烷易于消除β﹣氢原子和卤原子。故这种消除反应称为β﹣消除。活性次序是: 叔卤代烷>仲卤代烷>伯卤代烷

58 10.4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10.4.2消除反应 注意大多数情况下,卤代烷的消除与取代反应同时进行,相互竞争,哪一种反应占优势,与分子结构及反应条件有关。例:①同样条件下,叔卤代烷易消除,伯卤代烷易取代;②不同条件下,伯氯代烷与强碱的稀水溶液共热,主要发生取代生成醇;与强碱的浓醇溶液共热,主要消除生成烯烃。

59 10.4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10.4.2消除反应

60 10.4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札依采夫规则(Saytzeff rule) (与伯卤代烷不同,仲、叔卤代烷可能有两种或三种不同的氢原子供消除),当卤代烷有两种或三种不同的β﹣氢原子可供消除,主要消除含氢较少的β﹣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生成双键碳原子上连接较多烃基的烯烃。(经验规则) 原因:消除产物有较多的C-H 键与双键参与超共轭效应,较稳定,且反应活化能较低。

61 10.4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札依采夫规则(Saytzeff rule) (71%) (29%) (80%) (20%)
(71%) (29%) (80%) (20%)

62 10.4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札依采夫规则(Saytzeff rule)

63 10.4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取代反应与消除反应的竞争 影响因素有卤代烷本身的类型、介质碱性强度、溶剂极性、反应温度等。
一般规律是: 伯卤烷 稀碱、强极性溶剂及较低温度有利于取代反应。 叔卤烷 浓的强碱、弱极性溶剂及高温有利于消除反应。

64 练习 P151----习题7 ⑴ CH3-CH-CH=CH2 CH3 ⑵ CH3-CH2-CH=C-CH3 CH3 ⑶

65 10.4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10.4.3与金属镁反应-格利雅试剂的生成
醇钠是金属有机化合物吗 10.4.3与金属镁反应-格利雅试剂的生成 卤代烷与金属(锂、钠、镁)反应,生成金属原子与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化合物,称金属有机化合物,最重要的是有机镁化合物。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类型: C Mδ+ δ- C M C M+ - 离子键 共价键 (M=Na或K) 活泼 (M=Mg或Li) 合成上最重要 (M=Pb,Sn或Hg)稳定

66 格利雅试剂—烷基卤化镁(RMgX) 10.4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10.4.3与金属镁反应-格利雅试剂的生成
制备:卤代烷在绝对乙醚(又称干醚,不含乙醇和水)中,与金属镁反应生成烷基卤化镁。产物溶于乙醚,不需分离即可用于各种有机合成。

67 10.4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10.4.3与金属镁反应-格利雅试剂的生成 卤代烃的活性次序 碘代烷>溴代烷>氯代烷
用活性较小的卤代烃(氯乙烯、氯苯)制备时,用四氢呋喃(THF)作溶剂,四氢呋喃络合作用强,稳定格利雅试剂。

68 10.4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10.4.3与金属镁反应-格利雅试剂的生成 格氏试剂的结构至今仍未完全清楚,一般写成RMgX。 立体阻碍大
CH 3 2 OCH R Mg X . 立体阻碍大 R Mg X . O 立体阻碍小

69 格氏试剂的反应 10.4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10.4.3与金属镁反应-格利雅试剂的生成
—可被空气氧化,产物水解成醇。制备时,需无醇、无水,无氧。最好氮气保护。

70 10.4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10.4.3与金属镁反应-格利雅试剂的生成
—格利雅试剂是一种强极性试剂,能起多种化学反应。与含活泼氢的化合物(酸、水、醇、氨、末端炔烃等)反应生成烷烃。

71 10.4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10.4.3与金属镁反应-格利雅试剂的生成 与含活泼氢的化合物反应生成烷烃

72 格氏试剂应用示例 10.4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10.4.3与金属镁反应-格利雅试剂的生成
—格氏试剂能与二氧化碳、醛、酮、酯等多种化合物反应生成有用的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有广泛应用。 这一节主要讲的是格利雅试剂的生成,以后会讲烃的衍生物与格利雅试剂的反应。 格林尼亚因此而获得191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41岁)。

73 练习 P 习题8

74 作业 P164--习题20

75 “年”教给我们许多“日”不懂的东西

76 复习 卤代烷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哪些? 一、取代反应 水解、醇解、氰解、氨解、与硝酸银—乙醇溶液反应、与碘化钠—丙酮溶液反应 二、消除反应
三、与金属镁反应--格利雅试剂的生成

77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卤代烷的取代反应都是由试剂的负离子部分或未共用电子对去进攻C—X键中电子云密度较小的碳原子而引起的。这些进攻试剂都有较大的电子云密度,能提供一对电子给C—X键中带正电荷的碳,也就是说这些试剂具有亲核性。

78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我们把这种能提供负离子的试剂称为亲核试剂。由亲核试剂的进攻而引起的取代反应称为亲核取代反应。
常用SN来表示(S—取代、N—亲核的) (Substitutional[sʌbstitju:ʃnəl]、 Nucleophilic[nju:kliəufilik])。

79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亲核取代反应通式如下: - L—Leaving group 离去基团

80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10.5.1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亲核取代反应:由亲核试剂进攻而引起的取代反应。 亲核试剂 底物 产物 离去基团
中心碳原子 亲核试剂 底物 产物 离去基团 常见亲核试剂:H2O , NH3 , OH-, RO-, CN-等。 亲核取代反应:由亲核试剂进攻而引起的取代反应。

81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大量实验表明,亲核取代反应(SN)有两种不同的反应机理: 10.5.1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82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10.5.1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1.双分子亲核取代机理(SN2)
HO: 在乙醇(80%)-水(20%)溶液中,溴甲烷与 (NaOH或KOH)的反应是SN2 机理。 + CH3-Br HO-CH3 + 以此反应为例,来说明SN2机理。 (加乙醇的目的是为了让溴甲烷溶解) HO: :Br-

83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SN2机理: sp2 sp3 sp3
一步完成(新键的形成和旧键的断裂同步进行),无中间体生成,经过一个不稳定的“过渡态”。 sp2 sp3 sp3 亲核试剂进攻 σ电子对转移 最后C-O键生成 溴离子离去 C-O开始键合 C-Br键变长变弱 进一步生成、断裂

84 ⑴SN2反应的能量变化: 过渡态(活化络合物) 活化能 反应热 反应物体系 产物体系

85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⑵SN2反应过程中的轨道重叠变化 SP2杂化 SP3杂化 SP3杂化

86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ν ⑶ SN2反应的反应速率 CH Br + OH OH + Br - [OH ] = k2 [CH Br]
3 Br OH - OH Br - [OH ] = k2 [CH 3 Br] ν 水解 因为CH3Br的水解速率与CH3Br和OH -的浓度有关, 所以叫做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反应)。

87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⑷SN2反应的立体化学: 1) 异面进攻反应(Nu-从离去基团L的背面进攻反应中心)

88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⑷ SN2反应的立体化学: 2) 构型翻转(产物的构型与底物的构型相反即瓦尔登Walden转化) 例如:
R型

89 小结 双分子亲核取代(SN2) 分析 反应物(CH3Br)和亲核试剂(OH )两者都参 与了反应速率的控制步骤,这种亲核取代反应

90 小结 双分子亲核取代(SN2) 特点 按SN2机理进行的反应是一步机理,动力学是二级反应;
反应过程没有中间体,但经过了一种能量较高的过渡态; 反应中,伴随着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且同时进行; 中心碳原子轨道变化以反应物的sp3杂化转变为过渡态的sp2杂化,再从过渡态的sp2杂化恢复到产物的sp3杂化。

91 小结 双分子亲核取代(SN2) 特点 背面进攻;构型翻转 在SN2反应过程中,亲核试剂OH沿C—Br键的背面进
想一想 为什么从背面进攻 空间位阻小 特点 背面进攻;构型翻转 在SN2反应过程中,亲核试剂OH沿C—Br键的背面进 攻碳原子。生成产物后,羟基处于溴的对面,甲基 上的三个氢原子也完全转向到溴原子的一边。产物 甲醇与反应物溴甲烷具有相反的构型,称为瓦尔 登(walden)转化或瓦尔登反转。仅当中心碳原子 是手性碳原子时,才能观察出来。

92 小结 双分子亲核取代(SN2)

93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2.单分子亲核取代机理(SN1) 在乙醇水溶液中,叔丁基溴与 的反应是SN1 机理。
+ (CH3)3C-Br HO-C(CH3)3 + 以此反应为例, 说明SN1机理。 HO: :Br-

94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2.单分子亲核取代机理(SN1) 两步反应(SN1反应是分两步完成的)
第一步:反应的第一步是卤代烃电离生成活性中间体碳正离子。 : 离去基 叔丁基碳正离子 活性中间体

95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2.单分子亲核取代机理(SN1) 第二步:碳正离子再与碱进行反应生成产物。
活性中间体 产物 故SN1反应中有活性中间体——碳正离子生成。

96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⑴ SN1反应的能量变化

97 第二步活化能 第一步活化能 活性中间体 反应热 反应物体系 产物体系

98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2.单分子亲核取代机理(SN1)
由此可见,对于SN1机理,(CH3)3C-Br分子中离去基Br-的离去在先,亲核试剂HO-的进入在后,一先一后,不是一步反应,而是分步反应。

99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2.单分子亲核取代机理(SN1) 反应速率方程:

100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SN1反应的立体化学 1)外消旋化 (构型部分翻转 + 构型保持)
1)外消旋化 (构型部分翻转 + 构型保持) 因:SN1反应第一步生成的碳正离子为平面构型(正电荷的碳原子为sp2杂化)。 第二步亲核试剂向平面任何一面进攻的几率相等。

101

102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SN1反应的立体化学 2)部分外消旋化(构型反转 > 构型保持)

103 小结 单分子亲核取代(SN1) 分析 第一步速率慢,故整个反应的速率由第一步决定。而第一步发生共价键变化的只有一种分子,故称之为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用SN1表示。

104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单分子亲核取代(SN1)
反应过程经过T1和T2两种过渡态。中间体碳正离子是sp2杂化的平面构型。亲核试剂(OH )与碳正离子成键时,从平面两边进攻的机会均等(50%)(理论上)

105 小结

106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3.影响SN反应速率的因素
一个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究竟是SN1历程还是SN2历程,受烃基的结构、亲核试剂的性质、离去基团的性质和溶剂的极性等因素的影响。

107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1)烷基构造的影响
3.影响SN反应速率的因素 (1)烷基构造的影响 两个类似的反应,一般来说,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活化能。活化能低,反应快,活性大;活化能高,反应慢,活性小。

108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1)烷基构造的影响 影响情况 —SN1反应时,活性次序 叔卤代烷>仲卤代烷>伯卤代烷>卤甲烷
卤甲烷>伯卤代烷>仲卤代烷>叔卤代烷 请把研究SN2和SN1的两个典型反应记住

109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1)烷基构造的影响 对SN1的影响主要考虑电子效应; 对SN2的影响主要考虑立体效应。

110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1)烷基构造的影响 1)对SN2反应的影响 碱性水解过渡态分别为: (3) (4) δ- δ-
(1)溴甲烷H3C-Br (2)叔丁基溴(CH3)3C-Br 碱性水解过渡态分别为: (3)            (4) HO Br C δ- HO CH3 Br CH3 C δ-

111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1)烷基构造的影响 1)对SN2反应的影响 卤甲烷>伯卤代烷>仲卤代烷>叔卤代烷
SN2反应决定于过渡态形成的难易。当反应中心碳原子(α- C)上连接的烃基多时,空间位阻较大,过渡态难于形成,SN2反应就难于进行。 故卤代烷SN2反应的活性次序: 卤甲烷>伯卤代烷>仲卤代烷>叔卤代烷

112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1)烷基构造的影响 1)对SN2反应的影响
例:在极性较弱的溶剂(丙酮)中,碘化钾与溴甲烷生成碘甲烷的速率是与叔丁基溴反应速率的1.5105倍。(包含溶剂极性的影响因素) 原因:α- C原子上连接的烃基越多或基团越大时,产生的空间阻碍越大,阻碍了亲核试剂从离去基团背面进攻α- C(接近反应中心)。

113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1)烷基构造的影响 2) 对SN1的影响
SN1反应决定于碳正离子的形成及稳定性。能生成稳定碳正离子的卤代烷,进行SN1反应活性高。 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是: SN1反应的速率是:

114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3.影响SN反应速率的因素 (1)烷基构造的影响 2) 对SN1的影响 例:在极性较强的溶剂(甲酸溶液)叔丁基溴按SN1水解的速率是溴甲烷按SN1的108倍。(包含溶剂极性的影响因素)

115 小结 普通卤代烃的SN反应 对SN1反应是: 3°RX > 2°RX > 1°RX > CH3X 对SN2反应是:
CH3X > 1°RX > 2°RX > 3°RX 叔卤代烷主要进行SN1反应,伯卤代烷主要进行SN2反应,仲卤代烷两种历程都可,由反应条件而定。

116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2)离去基的影响 3.影响SN反应速率的因素
无论是SN1还是SN2,慢的一步都包括C-X键的断裂(X是离去基),因此离去基不同, SN1和SN2反应的速率也不同。

117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3.影响SN反应速率的因素 (2)离去基的影响 强酸的负离子例如I-,Br-,Cl-等是好的离去基,较易离去,反应较快;而弱酸的负离子例如HO-,RO-等是坏的离去基,较难离去,反应较慢。也就是说离去基作为碱,如果碱弱就较易离去,如果碱强就较难离去。卤代烷的活性顺序: RI>RBr>RCl

118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2)离去基的影响 Br- + ROH RBr + HO- ROH + H++ Br- RBr + H2O
3.影响SN反应速率的因素 (2)离去基的影响 无论是SN1还是SN2都是:离去基团的碱性越弱,越易离去。碱性很强的基团(如 RO-、HO-等)不能作为离去基团进行亲核取代反应,象R-OH、ROR等,就不能直接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只有在H+ 性条件下形成ROH2+后才能离去。 Br- + ROH RBr + HO- ROH + H++ Br-   RBr + H2O

119 练习 P158----习题10、11 12、13

120

121 复习:SN2反应和SN1反应机理各有哪些特点?

122 10.5.2消除反应机理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消除也分为单分子消除(E1)和双分子消除(E2)两种反应机理.

123 10.5.2消除反应机理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1.双分子消除(E2)机理 以E2机理进行的消除反应,卤代烷和试剂HO-
都参与了反应速率的控制步骤。这种机理称为双分子消除反应机理,通常用E2 表示(E表示消除,2表示双分子)(eliminate、[ilimineit])。

124 ] [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10.5.2消除反应机理 1.双分子消除(E2)机理 HO: H R-CH X CH2 δ- =
过渡态 .. = R-CH2- C H2- X + HO: - X=Cl、Br、I R-CH = C H2 +H2O + X: - E2机理是一步反应机理,β-氢原子和卤原子的离去以及碳碳原子间π键的生成是同时发生的。

125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10.5.2消除反应机理 1.双分子消除(E2)机理 R-CH2-CH2-X+OH - E2
SN2 R-CH CH2+X -+H2O R-CH2-CH2-X+OH - R-CH2-CH2-OH +X - OH-既是碱、又是亲核试剂。如果OH-夺取的是β-H原子,这时OH-即是碱,导致E2反应;如果进攻α-碳原子, OH-是一个亲核试剂,导致SN2反应。

126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10.5.2消除反应机理 2.单分子消除(E1) 机理 在OH-浓度很低时,叔卤代烷消除卤化氢一般是
E1机理,以叔丁基卤为例可以表示如下: (CH3)3C-X [(CH3)C --- :X ] (CH3)3C+ +:X- X=Cl、Br、I 过渡态(1) 碳正离子 δ+ δ- =

127 [ ]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10.5.2消除反应机理 2.单分子消除(E1) 机理
CH3 HO: H CH2 C [ ] δ+ 过渡态 = δ- HO:- + CH3 C C = H 2 + O CH3 E1机理是分步反应机理,第一步是控制反应速率的一步,只有叔丁基卤参与了这一步反应,所以是单分子消除-E1机理(E-表示消除,1-表示单分子)。

128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10.5.2消除反应机理 2.单分子消除(E1) 机理 (CH3)3-C + OH - E1
SN1 (CH3)3-C + OH - + (CH3)2C CH2 + H2O (CH3)3C-OH E1和SN1机理相似,第一步都生成碳正离子。在第二步中,如果OH-夺取碳正离子的а-氢原子,导致E1反应;如果OH-与碳正离子结合,导致SN1反应。

129 10.5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10.5.2消除反应机理 反之,则有利于取代。
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一个给定的卤代烷,对比消除与取代,进攻试剂的碱性强、浓度大、溶剂的极性小、反应的温度高,都有利于消除。 反之,则有利于取代。

130 消除反应和取代反应的竞争 消除反应与取代反应都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相互竞争。 取决于烃基结构、进攻试剂、溶剂极性、反应温度等各种因素。
究竟以何者为主? 取决于烃基结构、进攻试剂、溶剂极性、反应温度等各种因素。

131 消除反应和取代反应的竞争 烷基结构的影响 亲核试剂的影响 溶剂的影响 反应温度的影响 3°RX易消除,1°RX易取代!!!
极性大的溶剂有利于SN1和E1(稳定碳正离子); 极性小的溶剂有利于SN2和E2(对亲核试剂影响小)。 反应温度的影响 3°RX易消除,1°RX易取代!!! 亲核性强的试剂有利于取代(进攻α-C); 碱性强的试剂有利于消除(进攻β-H)。 反应温度高更有利于消除(断C-H和C-X), 反应温度低有利于取代(断C-X)。

132 练习 P 习题14 提示:按E1历程考虑,比较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133 10.6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 氯乙烯 溴苯 10.6.1乙烯型和苯基型卤代烃
氯乙烯 溴苯 X原子直接与sp2杂化的C原子相连,活性较小,如:它们不与硝酸银-乙醇溶液反应。卤原子活性顺序: CH3-CH2-Cl>

134 10.6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 10.6.1乙烯型和苯基型卤代烃 乙烯型卤代烃分子中,碳原子和卤原子结合的更加紧密,卤原子很难离去。所以一般条件下难发生取代反应。 .. .. 乙烯型分子p-π共轭体系 卤苯型分子p-π共轭体系 的形成 的形成

135 10.6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 烯丙基溴 苄基氯 10.6.2 烯丙型和苄基型卤代烃
烯丙基溴 苄基氯 卤原子与碳碳双键或苯环相隔一个饱和碳原子。这类卤代烃的特点是卤原子的活性较大,如:它们与硝酸银-乙醇溶液反应时立即生成卤化银沉淀。

136 10.6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 烯丙基溴 苄基氯 10.6.2 烯丙型和苄基型卤代烃 卤原子活性顺序: C l
烯丙基溴 苄基氯 卤原子活性顺序: C l >CH3-CH2-Cl>CH2=CH-Cl,

137 10.6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 10.6.2 烯丙型和苄基型卤代烃 烯丙型卤代烃中易生成稳定的烯丙基正离子。 烯丙基正离子p-π共轭体系的形成

138 小结 可用不同烃基的卤代烃与AgNO3-乙醇溶液反应,根据生成卤化银沉淀的快慢来测得其活性次序。

139 10.6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 卤代芳烃的水解与氨解 见P161

140 练习 P161----习题 15,16,17

141 10.7重要的卤代烃 三氯甲烷 三氯甲烷又称氯仿,是比较重要的多卤代烃,为无色液体,沸点61.2℃,不易燃,不溶于水,能溶于多种有机物。它本身也是良好的溶剂,能溶解油脂、蜡和有机玻璃等。 四氯化碳 四氯化碳,为无色液体,沸点76.5℃, 不溶于水,能溶多种有机物,它本身也是良好的溶剂。而且不燃烧,所以是常用的灭火剂,但金属钠着火时不能用它灭火。用其灭火时要注意通风,因高温下它与水也生成剧毒的光气。

142 作业 P165-习题 25,27,28,29 练习题 21,22,23,24, 26

143 东西越用越少 学问越学越多


Download ppt "第十章 卤 代 烃 (8学时) 10.1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法 10.2 卤代烃的制法 10.3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