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研究好好玩─中介變項與調節變項的天馬行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研究好好玩─中介變項與調節變項的天馬行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研究好好玩─中介變項與調節變項的天馬行空
高師大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 余嬪 高師大成教所教授 余嬪講義

2 研究變項 變項(variable)/變項:
變項是量化研究中的核心概念,一個變項就是一個會有變化(數量、強度、總數)的概念。如:性別是變項,它有兩種可能值(男、女)/屬性,但男性化程度則是變項,定義稍加改變就可將非變項變成變項的概念。 概念是理論的基石,他們將對世界的思考組織起來, 清楚的概念加上謹慎的定義是理論的必備條件。    量化研究主要是使用一種有關變項與變項之間關係的語言。研究者對自己感興趣的概念重新用 「變項的語言」來定義。 高師大成教所教授 余嬪講義

3 Why??? 研究是在找尋原因與關係: 自變項與依變項 變項通常可根據它們在因果關係中的位置被分成三種基本的形式。
1、自/獨立變項(IV):原因變項或是一個可以被辨明作用於其他事物之力量或條件的變項 2、依變項(DV):一個變項是另一個變項的效果或產物。 3、中介(Mediator)或調節(Moderator)變項 高師大成教所教授 余嬪講義

4 決定論 VS. 自由意志 為事物或現象找到解釋? 你的行為是自由意志(個別、無法預測)的產物?還是你無法控制、甚至無法覺察的力量和因素的產物? 自然科學中的因果關係,決定論的解釋模式是顯學。社會科學中尋找原因在本質上也運用同樣的因果關係、決定論模式。 這種因果關係的解釋,是目前所能接受社會學的研究成果。找到原因就可以改變。 高師大成教所教授 余嬪講義

5 為何你這麼強烈想做一件事呢? ──原因背後還有原因
甚至「自由意志」背後還有原因 必須警覺到決定論在社會科學上的地位。很多人反對,但 1、人類並無法照信念來生活, 2、決定論並未假定因果模式是簡單的, 3、此模式提供一個可能的參考,並未說所有人受相同的因素和力量所控制。 留白與拼圖 「你不必相信人類是完全被決定的,也不必過著被決定的生活,不過,在從事社會科學研究時你必須願意使用決定論的邏輯來詮釋問題」 高師大成教所教授 余嬪講義

6 社會科學尋找原因的兩種解釋模式:表意式與律則式
表意式:探索造成某一行為(DV)的背後的多重原因。巨細靡遺的列出(IV),但從未真正完全的列出所有原因。  即便有不同版本說明了戰爭所有的原因也無法解釋或預測戰爭中所有人的行為。曹操──小喬 臨床心理醫生解釋病因、法庭解釋犯罪原因考量裁示量刑輕重…時。 我們多數人平日也用表意式來解釋周遭人的行為。 如列出所有老人不參與/參與學習的原因 高師大成教所教授 余嬪講義

7 社會科學尋找原因的兩種解釋模式:表意式與律則式
律則式的解釋模式:孤立出相當少數幾個可以解釋大多數人行為或現象的原因,而單一原因無法提供完整的解釋,此模式目的就是要以最少的因果模式,提供最大量的解釋,以挖掘整體的原因與效應的模式。 此模式處理因果關係,無可避免牽扯到機率。 「業精於勤、荒於嬉」「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當有限的幾個特定原因存在時,某個行為就有很高或很低的發生率。增加這些原因的量,通常也會增加解釋的完整程度。但必須在解釋的程度和指定的原因數目間取得平衡,這種模式單純的特色才得以發揮。 高師大成教所教授 余嬪講義

8 中介變項(Mediator variable):
貧困──犯罪; 晝寢──朽木 出現在IV與DV之間,出現在比較複雜的因果關係中。Mediator 是IV的DV,而又是DV的IV。 知識的進步不只是在指出因果關係,也要把解釋因果關係的機制加以確定。一個複雜的理論性解釋通常包括多個環環相扣的中介變項。具體說明一連串因果關係可以讓一個理論中的各個環節更清楚並幫助研究者檢驗(假設)與確認,除非有百分百的證據顯示,社會科學很難證實因果這複雜的解釋。 高師大成教所教授 余嬪講義

9 中介變項 中介變項 (Mediator, Intervening variable) 介於自變項(IV)與依變項(DV)之間的變項。
Me扮演IV對DV關係的中繼角色。 解釋IV和DV兩變項之間關係的過程。 有時不易被察覺、測量、操縱,但它的存在與效果可以透過IV對所觀察現象(DV)的影響進行逐步推論而得。 高師大成教所教授 余嬪講義

10 簡單的理論有一個依變項與自變項,而複雜的理論可能包括許多自變項、中介變項與依變項。如一個學生參與學習的行為,持續運動的行為、犯罪的行為、、
(DV) 中介變項 (Mediator) 依變項(IV) 練習 操作效果 教育程度 收入 技術 升等 健康知識 持續規律運動 犯罪行為 高師大成教所教授 余嬪講義

11 中介變項範例 家庭瓦解──小孩低自尊──憂鬱──成績不佳──低工作期望──成年後低收入 健康知識──態度──社會期待──行為動機──健康行為
科學家是持著懷疑論的一群人,一個假設必須多次檢定都能獲得一致且反覆的支持才會受到廣泛的接受。而研究者考驗假設所依據的理論相關因果聯結,可增加信心。每一個現象可能有兩個或更多的替代解釋。最堅強的論點或擁有最多實証支持的假設會被視為是當時「最佳的解釋」。若有更多的方法來考驗一個假設時,我們的信心就會愈大。 高師大成教所教授 余嬪講義

12 中介變項圖示 Y X Me a Y X C b C ‘ 自變項(預測) 依變項(結果) 中介變項 自變項(預測) 依變項(結果)
高師大成教所教授 余嬪講義

13 中介效果圖示 無中介效果:僅 部份中介效果: 完全中介效果: 一般常畫的中介效果之驗證圖: 高師大成教所教授 余嬪講義

14 因果步驟分析(Baron & Kenny, 1986) c 1、IV預測DV 2、IV預測MV 3、 IV與MV預測DV a b C‘ X
高師大成教所教授 余嬪講義

15 中介效果檢驗方法 Judd & Kenny (1981)的係數相差法 間接效果=C - C‘ Sobel (1982)的係數相乘法
間接效果= a × b 總效果 高師大成教所教授 余嬪講義

16 解釋、預測與分析的層次 一個複雜的理論性解釋通常包含多個環環相扣的中介變項。
一個複雜的理論性解釋通常包含多個環環相扣的中介變項。 在同樣的議題的兩個理論可能有不同的自變項,或對重要自變項的預測有所不同。也可能在自變項與依變項的看法一致,但在中介變項或因果機制卻不同。一個簡單的研究計畫通常只檢定因果鏈中的一小部分。 回顧與整理過去的研究結果或以一個強而有力的因果聯結理論為基礎──聚焦研究問題與最佳因果假設。 科學家是懷疑論者強調可複製性原則:一個假設必須反覆考驗才會受到廣泛的接受。 高師大成教所教授 余嬪講義

17 調節變項(moderator variable)
在社會科學的研究中,自變項(IV)與依變項(DV)的影響關係經常會受到第三變項的混淆(obscured)與干擾(confounded)。 忽視一個重要的第三變項,不僅會造成迴歸係數估計的偏誤,也可能因為忽略第三變數與IV之間的交互作用(interaction effect),而無法正確的解釋IV對DV的條件化關係(單純主要效果simple effect)。 高師大成教所教授 余嬪講義

18 調節變項(Mo) 調節變項(Moderator, Confounder) 又稱干擾變項
可以讓IVDV的效果有系統的產生(強度或形式)上的變化。 由於IV與Mo會對DV產生交互作用,使得在Mo的不同水準之下, IVDV的效果有條件的產生變化。 高師大成教所教授 余嬪講義

19 調節變項圖示 Mo X Y 高師大成教所教授 余嬪講義

20 調節變項範例圖示 X1 X2 Y X3 高師大成教所教授 余嬪講義

21 交互作用與主要效果檢驗 二因子、三因子….交互作用(強化、、緩衝、干擾/對抗) 單純主要效果 調節效果:t考驗、ANOVA、
高師大成教所教授 余嬪講義

22 高師大成教所教授 余嬪講義

23 高師大成教所教授 余嬪講義

24 中介變項與調節變項的混搭 計划行為理論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自我效能───行為意圖───行為
HAPA的幾個圖 高師大成教所教授 余嬪講義

25 理性行為(TRA)與計划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http://wiki. mbalib
Ajzen和Fishbein(1975,1980)共同提出的理性行為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 計划行為理論是由Icek Ajzen(1988,1991)之後提出。Ajzen研究發現,人的行為並不是百分百地出於自願,而是處在控制之下, 因此,他將TRA予以擴充,增加了一項對「自我行為控制」(認知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的新概念, 從而發展成為新的行為理論研究模式——計划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 高師大成教所教授 余嬪講義

26 Ajzen的計划行為理論的五要素圖示 http://wiki. mbalib
高師大成教所教授 余嬪講義

27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Source: Ajzen, I. (1991).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50, p 高師大成教所教授 余嬪講義

28 計畫行為理論與自我效能 知覺行為控制常反映個人過去的經驗或二手信息或預期的阻礙。Ajzen和Madden的知覺行為控制(1986)與Bandura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和Triandis的促進條件(facilitating conditions)概念類似。基本上,知覺行為控制(PBC〉是包括了內在控制因素,如個人的缺點、技術、能力或情緒等,以及外在控制因素,如信息、機會、對他人的依賴性或障礙等(Notani,1998)。 高師大成教所教授 余嬪講義

29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2013/11/24於http://userpage. fu-berlin
高師大成教所教授 余嬪講義

30 2013/11/24於 高師大成教所教授 余嬪講義

31 2013/11/24於 高師大成教所教授 余嬪講義

32 高師大成教所教授 余嬪講義

33 2013/11/24於 高師大成教所教授 余嬪講義

34 2013/11/24於 高師大成教所教授 余嬪講義

35 2013/11/24於 高師大成教所教授 余嬪講義

36 計划行為理論的測量方法 http://wiki. mbalib
計划行為理論的測量方法 Aizen建議研究測量時必須遵守 1、一致性原則(The Principle of Compatibility)  一致性原則指所有研究變數的測量必須包含相 同的行為元素,計划行為理論要求研究者在測量前對所研究的行為進行嚴格定義。 2、引出突顯信念(Eliciting Salient Bliefs) 3、編製正式測量問卷 高師大成教所教授 余嬪講義

37 為什麼後座乘客不用安全帶? 高師大成教所教授 余嬪講義

38 參考書目 Baron, R. M. & Kenny, D. A. (1986).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1(6), 2013/11/23被引用 次 全部共 67 個版本 引用 Neuman, W.L.(2000).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4th ed.).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王佳煌、潘中道譯(2002)。當代社會科學研究法。台北:學富文化。教科書) Babbie, E. (2004).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9th ed.) Belmont, California: Wadsworth Publishing. (李美華等譯(2005),社會科學研究法,上下兩冊,台北:時英) 高師大成教所教授 余嬪講義

39 高師大成教所教授 余嬪講義


Download ppt "研究好好玩─中介變項與調節變項的天馬行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