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認 知 治 療 班級: 幼保三甲 組長:朱雅琦 組員: 洪家臻 梁潔茹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認 知 治 療 班級: 幼保三甲 組長:朱雅琦 組員: 洪家臻 梁潔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認 知 治 療 班級: 幼保三甲 組長:朱雅琦 49910114 組員: 洪家臻 49910102 梁潔茹 49910151
班級: 幼保三甲 組長:朱雅琦 組員: 洪家臻 梁潔茹 陳宜湘 莊瑋齡

2 認知行為治療歷史 1960年代,A.T.Beck在賓西法尼亞州立大學在前人臨床心理實踐的基礎上開始認知行為治療的嘗試。在80年代初期,歐美掀起了認知行為治療的研究及應用的熱潮。在90年代初向他頒發了心理學美國心理學應用傑出貢獻獎,標誌認知行為治療的地位正式確立。

3 認知治療意義 認知治療學者認為若個體採用負面的認知架構來認知外界事情,則他自己容易沮喪、憂鬱。 譬如一個人要求自己必須是能幹的、稱職的,認為「除非我表現得很完美,否則我就是個失敗者」,於是他就必須無時無刻的提醒自己要表現優異,只要稍為表現不如意,他就容易把自己想成是不行的,因而感到沮喪。

4 認知治療的基本理論 一、認知三角(Cognitive triad)
認知治療的基本理論  一、認知三角(Cognitive triad)   即個體與外界互動時對於自我、他人及未來所產生的認知內容,譬如產生個人中心化的想法、極端化的想法、遵循規則的想法,就會產生負向的認知三角,並以此負向的認知來評估自我,週遭世界及未來。憂鬱悲觀的人總是記住及回憶那些負向事件,因此產生情緒上的困擾。

5 一個憂鬱的人可能對自己有這樣的負向想法﹕「我是愚蠢、懦弱、失敗的人」,他可能認為別人對他的看法是﹕「你真是個木頭人、自私鬼 、幼稚」。
並且認為事情一定會越搞越糟。這種負向、自我否定的想法在個體的感受及信念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同時會交互影響到想法。 憂鬱悲觀的人總是記住及回憶那些負向事件,因此產生情緒上的困擾。

6 二、自動化思考(automatic thoughts)
這種思考的出現通常是頗為自動且迅速的,而 且常是模糊、不完整、不請自來的,因此個體 很難加以終止,且會毫不遲疑的全盤接受。

7 三、基模(schema)  由過去經驗的累積與不斷的修正所形成,透過基模的運作,可將新的訊息與過去的資訊相聯結以對外界訊息做出最快的解釋與反應。而處理和自我有關的訊息的基模稱之為「自我基模」。

8 認知治療的代表人物 認知扭曲分為以下七種: 1. 武斷的推論(arbitrary inference)
認知治療(CT) 代表人物:Beck 提出「認知扭曲」概念,認為人的改變要從改變負向的自動化思考開始,對憂鬱症治療成效顯著。 認知扭曲分為以下七種: 1. 武斷的推論(arbitrary inference) 在無任何充分且相關的證據支持下即隨便下結論。 例如一名當事人表示:「他看著我對我皺眉,一定是對我剛才說的話感到不滿。」

9 2. 選擇性摘要(selective abstraction)
僅以整個事件中的小部分事實或細節作 為判斷的基礎來下結論,而忽略其他重 要的事實。 例如一個被女朋友忘記這次生日的當事 人,認定沒有人關心他。

10 3. 過度類推(overgeneralization)
根據一件無關的小事,就對整個事件,甚至無關的事件下結論。 例如一個因男友偷吃而使戀情告吹的當事人,以偏概全地認為:「天底下的男人都是花心大蘿蔔!」

11 4. 誇大與低估 (magnification and minimization) 把一件不重要的事情看的比實際重要, 把重要的事情看成毫無意義可言。 例如一個大學落榜的人認定自己將會一 事無成,而演講比賽已獲得第二名的人 仍覺得自己表現不好,沒有達到自己的 標準。

12 5. 個人化(personalization)
過度把責任都歸到自己身上,常常以 為事情都與自己有關,自己對所有事 情都應該負責。 例如一個當事人說:「小明說他忙得 沒有辦法再參加社團,其實是他根本 不想再見到我。」

13 6. 標籤化和錯誤標籤化 (labeling and mislabeling) 以過去的錯誤或不完美來建立對自我的 認同。 例如因為過去與朋友相處上的挫折,而 認定自己是不受歡迎的人。

14 7. 極端的思考(polarized thinking)
對事情的想法、看法是極端的二分或 絕對,用全有或全無的方式判別事情 不是對就是錯,東西不是黑就是白。 例如:「除非我表現得很完美,否則 我就是個失敗的人。」

15 認知治療特點 1.內在系統 2.時間限制 3.結構明顯 4.取問題向 5.合作關係積極參與 6.教育指導防止複發 7.科學方法 8.家庭作業
9.治療技術 10.開放治療

16 2.時間限制 通常4~14次會談,有些可能需要15~22次,每次持續50分鐘
1.內在系統 讓當事人學會識別與自己煩惱情緒有關的想法,學會評價和制定更多的適合自己想法的措施,不止是消除表面癥狀,而是針對當事人的價值觀和人生信念開展工作 2.時間限制 通常4~14次會談,有些可能需要15~22次,每次持續50分鐘

17 3.結構明顯 每次會談檢查情緒,回顧本周情況,對前次治療進行反饋,共同制訂會談主題,評價自己的想法並對其做出反應,布置新的家庭作業,結束時尋求反饋
4.取問題向 強調現在與當事人一起界定當前問題及解決方向,一般情況下不回顧成長史,但有時會花時間討論當事人的發育史或童年信念,如有人格障礙者

18 5.合作關係積極參與 治療師與當事人是合作關係,讓他決定要談哪個話題,識別其想法的曲解之處
6.教育指導防止複發 當事人要去掉歪曲的認知,要幫助他們科學地進行邏輯思維與分析, 治療師指導當事人確認、評估及回應他們不良功能的思想與信念,促使問題的解決,目的在於教會當事人成為自己的治療師,防止復發。

19 8.家庭作業 根據治療進程,給當事人留家庭作業,一般包括個人資料的收集,驗證假設以及認知治療技術的練習等。
7.科學方法 採取實驗的方法,包括資料收集(問題、想法、態度),形成假設,實驗和評估。 8.家庭作業 根據治療進程,給當事人留家庭作業,一般包括個人資料的收集,驗證假設以及認知治療技術的練習等。

20 9.治療技術 治療師用不同的方法來改變想法、情緒和行為,常用於認知治療,目的在於讓當事人認知其內在想法,覺察不同的解決方法或修正其意見。
10.開放治療 治療的歷程是明確、清楚、開放的治療師和當事人能對治療的進展彼此分享。

21 治療目標與歷程 人的情緒和行為大部分是由其想法所中決 定,因此認知治療的中心議題在理解當事 人扭曲的信念,修正適應不良的思考,重 組自動化思考或那些維持不適應行為及情 緒的假設,使其能較有效的於生活中運作 。

22 過程中除了不斷檢驗及討論當事人的認知扭 曲,而且會更深一層的討論認知架構,即核 心的信念,它們通常與客觀現實不相吻合, 例如憂鬱症個案的其中一項核心信念為:「 我一無是處,我永遠是個失敗者。」

23 認知治療的過程從治療一開始,諮商師與當事人要建立一個協同合作的關係,這種關係仰賴溫暖、關懷、開放的方式形成,治療關係的品質是認知治療的基礎,因為諮商詢師必須透過不斷地詢問來理解個案的扭曲信念,因此諮商師在過程中要表現溫暖、和善且同理,避免令當事人感到被質疑惑批判。雙方占有相對等的地位,以互助合作的方式解決當事人的問題。

24 諮商師會要求當事人積極地參與其中,努 力對自己的想法提出疑問及挑戰,同時進 行自我監控,因為治療的目標之一即是教 導當事人成為自己的治療者。同時諮商師 會鼓勵當事人自己找到替代性的健康認知 ,而非靠諮商師直接建議,如此改變才會 比較持久。

25 在蒐集個案資訊時,諮商師為獲得正確的資訊,在整個過程中會不斷評估,並要求當事人的敘述必須清楚、具體而非漫談,強調對事件做詳盡的陳述,鼓勵當事人做正確的回憶,而不是對過去事件的推測。然後會發展對當事人及其問題的認知概念圖,找到當事人在任一情境的自動化想法及深層的「核心信念」,進而幫助他們改變深層理念。

26 認知治療案例 賴特醫生為治療吉娜,一名焦慮症中年婦女患者,規 劃的個案解析 患者姓名:吉娜
診斷/症狀:廣場恐懼症、電梯恐懼症。主要症狀為 恐懼症、緊張、過度換氣以及迴避行為。 其他影響:七歲時,祖母病逝;姊姊患有先天性心臟 疾病,須遠離壓力;母親時常緊張,認為世界很危險。

27 治療目標 (1) 減少恐懼發生頻率 (一個禮拜一次或以下) (2) 能去人多的地方(像自助餐廳) (3) 能搭乘電梯
(4)「想去哪」就開車去哪

28 治療計畫 (1)認知重塑(測試證據、發先認知謬誤 、 使 用想法記錄表)教導吉娜,她害怕 的事物不實際而且她可以學著因應她的 焦慮症。
(1)認知重塑(測試證據、發先認知謬誤 、 使 用想法記錄表)教導吉娜,她害怕 的事物不實際而且她可以學著因應她的 焦慮症。 (2)透過呼吸練習與意象讓她控制焦慮。 (3)評定害怕刺激物(像是人群、開車)。

29 (4)活體測試電梯恐懼症。 (5)示範與教導管理焦慮的方式。 (6)之後治療,著重於改善不適應基模 。

30 理情治療REBT (艾理斯 Ellis,Albert)
A — B — C人格理論是理情行為治療法的理論與實務之核心。 A緣起事件→B信念 → C情緒與行為的結果 D駁斥干預 → E效果 → F 新的感覺

31 A是既存的事實、事件 B是一個人對A的信念,想法 C是情緒與行為的結果、或一個人反應﹔此等反應可能適當或不適當。
A(緣起事件)並不能導致C(情緒的結果)而是B,它是一個人對A的信念,是B導致了情緒反應C。

32 可每天做紀錄,觀察自己的情緒反應 例如:影片中的其中一段提到 A事件:王子躍上班遲到,被老闆罵。
B信念:認為是妻子、小孩還有交通問題 所造成的。 C情緒:憤怒、責備、不滿,認為都是別人 的錯,不是自己的錯。。

33 D治療:幫助他把他遲到的原因找出來,讓他自己理解為何會遲到,例如:時間上的分配。
E效果:調整自己的時間分配,和老婆協調孩子的接送問題。 F新的感覺:遇到同樣問題,就不會想到都是別人的錯了,自己也負一部分的責任。

34 影片欣賞

35 感謝大家的聆聽 The End


Download ppt "認 知 治 療 班級: 幼保三甲 組長:朱雅琦 組員: 洪家臻 梁潔茹"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