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腸病毒防治宣導 主講者 陳玟吟護理師.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腸病毒防治宣導 主講者 陳玟吟護理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腸病毒防治宣導 主講者 陳玟吟護理師

2 腸病毒特性 屬picornviridae(小RNA病毒) 無外殼、正20面體、直徑30nm、內含一條單股RNA
不耐強鹼、56℃以上高溫會失去活性、紫外線可降低活性,甲醛、含氯漂白水等化學物質可抑制活性

3 流行季節 臺灣地區全年都有感染個案 一般以四月到九月為流行期,病例較多

4 傳染途徑 糞口傳染:糞口、水、手部污染 飛沬傳染:病人的口鼻分泌物、飛抹、咳嗽、打噴嚏 接觸傳染:皮膚水泡潰瘍
潛伏期:2至10天(平均3至5天)

5 傳染力及傳染期間 發病之前幾天,即具有傳染力 在口鼻分泌物中可持續1週以上,在腸道可持續6到8週(病程) 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強
發病二週後,咽喉病毒排出量減少 家庭或人群密集處傳染力高

6 感染過腸病毒之後的免疫力 腸病毒群共有數十種病毒,得到某一種腸病毒感染以後,至少會持續有數十年的免疫力,再接觸同一種病毒時,大多不會再發病。

7 腸病毒感染之致命機率 大多數腸病毒感染者,症狀都很輕微,甚至沒有症狀。 致死率一般推估約十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一。
99.9%以上的患者都會完全恢復。

8 腸病毒防治面臨問題 腸病毒型別眾多,且患者感染後可長期排放病毒 傳染途徑多元-飛抹、糞口、接觸 不顯性感染多,不自覺為病毒散播者
目前除小兒麻痺病毒外,尚無疫苗或特效藥可預防或治療

9 症狀 大多是無症狀感染,或只有發燒等類似一般感冒症狀 三歲以下幼童感染,併發嚴重中樞神經症狀之比率較高

10 疱疹性咽峽炎 特徵為突發性發燒、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疱或潰瘍

11 疱疹性咽峽炎 病程為4到6天。 多數病例輕微,少數併發無菌性腦膜炎。 通常因口腔潰瘍而無法進食,有些需要住院給予點滴。
克沙奇A1-10、A16 、 A22型病毒、 腸病毒71型。

12 疱疹性咽峽炎

13 手足口病 發燒及身體手部、足部及口腔黏膜出現小水泡。 病程為7-10天。 通常因口腔潰瘍而無法進食,有些需要住院給予點滴。
克沙奇A4、A5、A9、A10、A16 B2、B5型病毒、 腸病毒71型。

14

15

16

17 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前兆病徵 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應即早就醫,上述一般神經併發症是在發疹3至4天後出現
肌躍型抽搐(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 持續嘔吐 持續發燒、活動力降低、煩躁不安、意識變化、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全身無力、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

18 腸病毒患者之處理與治療 絕大多數症狀輕微,7到10天自然痊癒。
無特殊之治療方法,醫師大多給予對抗症狀之支持性療法,疑似重症患者給予免疫球蛋白。 小心處理病患之排泄物(糞便、口鼻分泌物),且處理完畢須立即洗手。 多補充水分,多休息,學童儘量請假在家休息,以避免傳染給同學。 對家中之第二個病患要特別小心,其所接受的病毒量往往較高,嚴重程度可能提高。 特別注意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如嗜睡、持續性嘔吐、肌抽躍等。

19 什麼情況下必須立刻就醫? 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等,一般神經併發症是在發病3至4天後出現。 肌躍型抽搐(全身性肌肉收縮)
持續嘔吐 持續發燒、活動力降低、煩躁不安、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痺、呼吸急促、全身無力、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

20 腸病毒重症333口訣 第一危:3歲以下危險族群 第二危:感染後3天內危險期 第三危:3個危險症狀 昏睡 持續嘔吐 肌躍型抽搐

21 患者的飲食 流質、涼軟的食物  -冰淇淋、果凍、布丁、仙草、運動   飲料、果汁、優酪乳、豆花 補充水分 患者食器應分開處理

22 一般民眾如何預防腸病毒? 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 玩具常清洗,不放口裡咬 避免傳染,避免到擁擠的公共場所 生病時儘早就醫,請假在家多休息
注意家裡的清潔與通風 抱小孩之前要洗手 大人小孩都要注意衛生

23 如何預防腸病毒

24 1.注意營養、均衡飲食及 足量運動,以增強免疫 力。 2.保持清潔,常洗手。 3.家人及病童應加強洗手 ,特別在處理糞便後飯 前。 4.避免與病童分享食物或共 用奶嘴、奶瓶及湯匙。

25 5.少去公共場所,避免到人多 的地方,以減少接觸感染。 三歲以下兒童屬高危險群, 感染後合併肺水腫或腦炎的 機率較高。 6.注意居家環境的清潔及室 內的通風流暢,減低濕度。 8.家人養成洗手後再接觸小 朋友的習慣。 7.戴口罩。

26 洗手五步驟 濕、搓、沖、捧、擦

27

28

29

30 洗手五時機 吃飯前 如廁後 遊戲後 回家後 抱(摸)小孩前

31 洗手設備 肥皂或洗手乳。 擦手紙或自備手帕。 洗手臺(適合洗手者的高度)。

32

33 洗手臺(適合洗手者的高度)

34 適合民眾的消毒方法 依據腸病毒的特性  -化學製劑:含氯漂白水  -溫度:煮沸  -紫外線:日曬

35 消毒水泡製方式 市售消毒劑 漂白水(市售漂白水次氯酸鈉濃度5%計算) -200ppm,次氯酸鈉濃度為0.02%
40c.c漂白水+10公升清水中 (免洗湯匙2瓢) (8瓶大瓶寶特瓶)  -500ppm,次氯酸鈉濃度為0.05% 100c.c漂白水+10公升清水中 (免洗湯匙5瓢) (8瓶大瓶寶特瓶) 免洗湯匙一瓢約20c.c 大瓶寶特瓶一罐約1250c.c

36 消毒重點 以重點消毒取代大規模噴藥消毒 善用戶外紫外線

37 這招如何?


Download ppt "腸病毒防治宣導 主講者 陳玟吟護理師."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