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章 传质的理论基础.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章 传质的理论基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传质的理论基础

2 内 容 传质概论 2.1 扩散传质 2.2 对流传质 2.3 相际间的对流传质模型 2.4

3 2.1 传质概论 混合物构成成分的表示方法 质量浓度(kg/m3): 混合理想气体: N种组分的混合物总质量浓度:

4 物质的量浓度(kmol/m3): N种组分的混合物总的物质的量浓度: 质量浓度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 Mi*-组分i的摩尔质量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强度、发光强度、温度、物质的量),它和“长度”,“质量”等概念一样,是一个物理量的整体名词。单位为摩尔(mol)。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N)与阿伏伽德罗常数(NA)之比,即n=N/NA。它是把微观粒子与宏观可称量物质联系起来的一种物理量。 物质的量浓度(kmol/m3): ni 就是物质的量 N种组分的混合物总的物质的量浓度: 质量浓度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 Mi*-组分i的摩尔质量

5 质量分数: N种组分的混合物: 摩尔分数: N种组分的混合物: 当混合物为气液两相时:通常x表示液相的摩尔分数,y表示气相的。

6 某组分1的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的互换关系:

7 uA=u+(uA-u) uB=u+(uB-u)
2.1.2 传质速率的度量 传质的速度 多组分的传质过程中,uA、uB代表组分A、B的实际移动 速度,称为绝对速度。u代表混合物的移动速度,称为主体流 动速度或平均速度(以质量为基准)(若以摩尔为基准,用um表 示);uA-u及uB-u代表相对于主体流动速度的移动速度,称为 扩散速度。 uA u uB uA-u uB-u 混合物 静止平面 uA=u+(uA-u) uB=u+(uB-u) uA=um+(uA-um) uB=um+(uB-um) 绝对速度=平均速度+扩散速度

8 传质的通量 传质通量:某一组分物质在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数量。 传质通量=传质速度×浓度 质量传质通量:m (kg/m2·s); 摩尔传质通量:N (kmol/m2·s)。

9 1)以绝对速度表示的质量通量 (以二元混合物为例) 上式为质量平均速度定义式

10 同理,以绝对速度表示的二元混合物的摩尔通量为:
上式为摩尔平均速度定义式

11 2)以扩散速度表示的通量 (以二元混合物为例) 传质通量=扩散速度×浓度 质量通量: 摩尔通量: 总通量:

12 3)以主体流动速度表示的通量 (以二元混合物为例) 传质通量=主体流动速度×浓度 质量通量: 同理: 摩尔通量: 例题 同理:

13 2.1.3 质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分子(扩散)传质(静止或层流流体、固体中) 对流传质(气、液) 2.1.3.1 分子( 扩散)传质
浓度扩散:在二元或多元体系中,各组分浓度不均匀时,由于分子随机运动,使得物质宏观表现为从高浓度向低浓度区域传递。

14 上述扩散过程将一直进行到整个容器中A、B两种物质的浓度完全均匀为止,此时,通过任一截面物质A、B的净的扩散通量为零,但扩散仍在进行,只是左、右两方向物质的扩散通量相等,系统处于扩散的动态平衡中。
其它: 热扩散 压力扩散等 参考不可逆热力学有关内容

15 由于流体质点的湍流和涡旋传递物质的现 象称为紊流扩散。 湍流流动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分子扩散,只 是紊流扩散起主要作用 。
对流传质 1)对流传质 流动流体与相界面一侧进行的物质传递,称为对流扩散--对流质交换:分子扩散+对流扩散。 2)紊流扩散 由于流体质点的湍流和涡旋传递物质的现 象称为紊流扩散。 湍流流动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分子扩散,只 是紊流扩散起主要作用 。

16 2.2 扩散传质 2.2.1 斐克(Fick)定律 斐克(第一)定律的基本表达式
稳态扩散条件下(浓度场不随时间变化),无整体流动时,二元混合物中组分A在组分B中的扩散通量与组分A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若混合物有整体移动,则Fick定律的坐标取动坐标

17 uA=u+(uA-u) uB=u+(uB-u)
混合物 静止平面 传质的速度 uA=u+(uA-u) uB=u+(uB-u) 绝对速度=主体速度+扩散速度 同理,质量通量: 组分绝对质量通量(实际通量) =组分主体流动通量+组分扩散通量

18 二元混合物系统 A组分绝对质量通量=A组分主体流动通量+A组分扩散通量 斐克定律的普遍表达形式 同理,绝对摩尔通量为:

19 等质量扩散时,两组分扩散通量相等,方向相反,且主体通量等于0:
而且:

20 2.2.2 气体中的稳态扩散过程 分子扩散形式: 双向扩散(反方向扩散) 单向扩散(一种组分在另一种滞止组分中扩散)
等分子反方向扩散 积分 同理:

21 对于可认为是理想混合气体: 因此:

22 A组分通过停滞组分B的扩散(单向扩散 ) 组分B滞止:NB=0 整理得: 分离变量并积分得:

23 将混合物作理想气体处理: 因: 所以: 于是: 组分B对数平均分压pBM

24 Stefan定律 可用于实验确定D 等分子反方向扩散时: 反映了主体流动对传质速率的影响,称漂流因数。

25 表明:主体流动使传质速率较纯分子扩散大。
若pA<<pB, Stefan定律 Fick定律 此时: 例题

26 2.2.3 液体中的稳态扩散过程 2.2.3.1 液体中的 扩散通量方程 存在主体流动时
液体中的稳态扩散过程 液体中的 扩散通量方程 存在主体流动时 液体中,A的扩散系数随浓度变化,且浓度在液相中不相同,故计算困难。可简化处理:扩散系数与总浓度采用平均值。 其中:

27 分子扩散形式: 双向扩散(反方向扩散) 单向扩散(一种组分在另一种滞止组分中扩散) 等分子反方向扩散 扩散通量方程: 浓度分布方程:

28 组分A通过停滞组分B的扩散 扩散通量方程: 取: 当液体为稀溶液时:

29 浓度分布方程: 或:

30 2.2.4 固体中的稳态扩散过程 2.2.4.1 与固体内部结构无关的稳态扩散
固体中的稳态扩散过程 与固体内部结构无关的稳态扩散 当流体或扩散溶质溶解于固体中,并形成均匀的溶液,此为固体内部结构无关的扩散。 该类扩散方式与流体内扩散方式相似,仍遵循斐克定律。

31 固体扩散中,通常扩散组分浓度较低,CA/C可忽略。
积分得:

32 若通过柱面或球面扩散,则沿径向表面不等,可采用平均截面计算,则通过固体界面的分子传质速率GA:
柱坐标时的平均扩散面积: 球坐标时的平均扩散面积: 溶解度S:单位体积固体、单位溶质分压所溶解的溶质A的体积。 溶解度S与浓度CA的关系:

33 与固体内部结构有关的多孔固体中的扩散 多孔固体中扩散分:斐克型扩散、克努森扩散及过渡区扩散 1)斐克型扩散 固体内部孔径d远大于流体分子自由程λ,一般d>100 λ 。分子间碰撞几率远大于分子与壁面间的碰撞,此时扩散遵循斐克定律。

34 平均自由程: 压力大(密度大),则自由程λ小。则大密度的气体和液体在多孔固体中的扩散时,扩散为斐克型。 其中,Dp是多孔介质有效扩散系数。 思考:为何固体中斐克型扩散没有提供理想气体扩散通量方程?

35 多孔介质有效扩散系数: ε:多孔固体孔隙率或自由截面积比; τ:曲折系数。

36 2)克努森(Knudsen)扩散 固体内部孔径d远小于流体分子自由程λ,一般λ>100 d。分子与壁面间碰撞几率远大于分子间的碰撞,此时为克努森扩散。 扩散通量: 分子平均速度: 克努森扩散系数DKA

37 积分得: 或: 克努森数Kn: 当Kn>10时,扩散主要为克努森扩散。

38 3)过渡区扩散 固体内部孔径d与流体分子自由程λ相差不很悬殊,分子与壁面间碰撞几率与分子间的碰撞几率也相差不大,此时为过渡区扩散。 扩散通量: 或: 过渡区扩散系数DNA

39 积分得: 当0.01<Kn<10时,扩散主要为过渡区扩散。 例题

40 扩散系数是沿扩散方向,在单位时间内每 单位浓度降的条件下,垂直通过单位面积所 扩散某物质的质量或摩尔数,即
扩散系数 扩散系数是沿扩散方向,在单位时间内每 单位浓度降的条件下,垂直通过单位面积所 扩散某物质的质量或摩尔数,即 质量扩散系数D、动量扩散系数ν和热量扩散系数α单位均为m2/s。

41 表2-1 气-气质扩散系数和液体中的质扩散系数D (m2/s)
气体在空气中的D,25℃,p=1atm 氨-空气 水蒸气-空气 CO2-空气 O2 -空气 H2-空气 2.81×10-5 2.55×10-5 1.64×10-5 2.05×10-5 4.11×10-5 苯蒸汽-空气 甲苯蒸气-空气 乙醚蒸汽-空气 甲醇蒸汽 -空气 乙醇蒸汽-空气 0.84×10-5 0.88×10-5 0.93×10-5 1.59×10-5 1.19×10-5

42 液相,20℃,稀溶液 氨-水 CO2-水 O2 -水 H2-水 1.75×10-9 1.78×10-9 1.81×10-9
5.19×10-9 氯化氢-水 氯化钠-水 乙烯醇-水 CO2-乙烯醇 2.58×10-9 0.97×10-9 3.42×10-9

43 表2-2气体在空气中的分子扩散系数D0( m2/s)
H2 N2 O2 CO2 0.511 0.132 0.178 0.138 SO2 NH3 H2O HC1 0.103 0.20 0.22 0.13 表2-2列举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强、温度T0=273K时各种气体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D0,在其它p、T状态下的扩散系数可用下式换算

44 气体 摩尔容积 两种气体A与B之间分子扩散系数可用吉利兰(Gilliland) 提出的半经验公式估算 H2 O2 N2 空气
在正常沸点下液态千克摩尔容积(m3/kg·kmol) 气体 摩尔容积 H2 O2 N2 空气 14.3×10-3 25.6×10-3 31.1×10-3 29.9×10-3 CO2 SO2 NH3 H2O 34×10-3 44.8×10-3 25.8×10-3 18.9×10-3 例题

45 2.3 对流传质 2017/9/10

46 2017/9/10

47 2.3.1 对流传质系数 对流传质:流体流动条件下的质量传递过程 对流传质是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的联合作用
对流传质系数 对流传质:流体流动条件下的质量传递过程 对流传质是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的联合作用 类似于对流换热,对流传质中的传质速率为: 对流传质系数

48 CA,s或ρA,s的确定:(热力学平衡) 热平衡(等温) 力平衡(计算对应蒸汽压强) 蒸汽处于饱和状态

49 2.3.2 浓度边界层 浓度边界层的概念 类似于热边界层δt ,浓度边界层δc被定义为: 时的y值

50 y x u∞ 自由流 浓度边界层 CA∞ CA c CA, S 浓度边界层示意图

51 由于y=0处只有扩散传质,因此在离开前缘任意距离处的组分流密度可表示为:
也可以表达为: 例题

52 边界层的重要意义 由于边界层的引入,可以大大简化讨 论问题的难度。我们可以将整个的求解区 域划分为主流区和边界层区。在主流区内, 为等温、等浓度的势流,各种参数视为常 数;在边界层内部具有较大的速度梯度、 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其速度场、温度场 和浓度场需要专门来讨论求解。

53 任意表面的速度边界层,热边界层和浓度边界层的发展
三种边界层的机理。表现形式:表面摩擦、对流换热及对流传质,及其3个重要系数。 任意表面的速度边界层,热边界层和浓度边界层的发展

54 紊流传质的机理 C CAS CA∞ CAf Z

55 对流传质的数学描述 任意表面的速度边界层,热边界层和浓度边界层的发展

56 对组分A而言,单位时间内,通过对流、扩散及化学反应进入控制体内的质量等于控制体内质量的增加量。
质量守恒: 对组分A而言,单位时间内,通过对流、扩散及化学反应进入控制体内的质量等于控制体内质量的增加量。 m A,g A,st V A A,dif A,conv 边界层中组分守恒的微元控制体及质量交换示意图

57 图中控制体的传质情况 对流 扩散 化学反应 控制体质量变化 组分的连续性方程 对流 扩散 化学反应 控制体质量变化

58 其它方程建立 总的连续性方程 单位时间内流入微元体的净质量 = 单位时间内微元体内流体质量的变化

59 动量方程 作用力 = 质量  加速度(F=ma)

60 能量方程 导入与导出的净热量 + 热对流传递的净热量 +内热源发热量 = 总能量的增量

61 边界层厚度一般是很小的,通常下列条件成立:
对流传质方程的边界层近似 本专业涉及的问题通常可简化为二维、稳态、常物性、不可压缩、无化学反应、无内热源。 边界层厚度一般是很小的,通常下列条件成立: 速度边界层 温度边界层 浓度边界层

62 经简化和近似,总的连续性方程及x方向动量 方程可简化为:
根据量级分析,y方向动量方程可简化为: 能量方程可简化为:

63 注意(讨论组分传递对速度边界层的影响时):
组分A的对流传质方程变成: 注意(讨论组分传递对速度边界层的影响时): 与壁面处无 质量交换时,当y=0时有u=0,v=0。 边界处有质量交换时: 1. 交换对速度边界层影响很小,y=0时有u=0,v=0; 2. 交换对浓度边界层影响很大,y=0时有u=0。 我们讨论的二元混合物通常CA<<CB,混合物的物性近似取组分B的物性值。

64 (1)施密特准则数(Sc)对应于对流传热中的普朗特 准则数(Pr)
2.3.5 对流传质过程的相关准则数 (1)施密特准则数(Sc)对应于对流传热中的普朗特 准则数(Pr) ( 2 ) 宣乌特准则数(Sh)对应于对流传热中的努谢 尔特准则数( Nu )

65 ( 3 ) 传质的斯坦顿准则数(Stm)对应于 对流传热中的斯坦顿准则数St

66 由于y=0处只有扩散传质,因此在离开前缘任意距离处的组分流密度可表示为:
2.3.6 对流传质问题的分析求解 平板壁面上层流传质精确解 由于y=0处只有扩散传质,因此在离开前缘任意距离处的组分流密度可表示为:

67 求解需要浓度分布、动量方程、连续性方程 (过程略)
平板层流传热 平板层流传质 例题

68 2.3.6.2 管内稳态层流对流传质 依然类比于管内层流传热----
1)流体一进入便立即进行传质,在管进口段距离内,速度分布和浓度分布(左下图);复杂 2)流体进管后,待速度分布充分发展后,才进行传质。 (右下图)较简单 δD δ δ=δD=ri δD δ 依然类比于管内层流传热----

69 当速度分布与浓度分布均已充分发展且 传质速率较低,宣乌特数为
1)组分A在管壁处的浓度维持恒定: 2)组分A在管壁处的传质通量维持恒定: 工程上考虑入口段对传质的影响,采用下列公式:

70 定性温度和定性浓度(采用进出口算术平均值):
事先需估算流动进口段长度Lc和传质进口段长度LD 定性温度和定性浓度(采用进出口算术平均值): 例题2-8—自学 作业:教材中的思考题与习题

71 2.4 相际间的对流传质模型

72 2.4 相际间的对流传质模型 2.4.1 薄膜理论 C CAf d CAw

73 根据膜理论按斐克定律所确定的稳 态扩散传质通量为:

74 2.4.2 渗透理论 X C +ΔC CAf CAw 一维斐克第二定律(非稳态): 定解条件: 结果:

75 引入有效暴露时间tc 而由膜理论得到的为: 实验表明多数情况下: 表明多数情况介于膜理论和渗透理论的范围之间

76 2.4.3 表面更新理论(渗透-表面更新理论) (对渗透理论的修正) 有效暴露时间tc不易确定,引入表面更新率s s可由实验测定

77 (1)固-液相变; (2)液-汽相变; (3)固-汽相变; (4)固-固相变。 2.4.4 一维固液相变问题
利用相变材料储能在建筑节能和暖通空 调领域有重要 应用,蓄热采暖也正收到重 视。 固液相变简介 物质的存在通常分为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到另一种状态称为相变。相变形式有以下几种: (1)固-液相变; (2)液-汽相变; (3)固-汽相变; (4)固-固相变。

78 相变过程是一伴有较大能量吸收或释放的 等温或近似等温的过程,这个特点是其能 够广泛应用的原因和基础。
相变贮能在建筑节能和暖通空调领域中有 一些重要应用,它是缓解能量供求双方在 时间、强度和地点上不匹配的有效方式, 是合理利用能源以及减小环境污染的有效 途径,是热能系统(广义)优化运行的重 要手段。

79 一维凝固和融解问题 一些相变潜热贮能系统中的传热问题在周边热 损和液相自然对流可忽略的情况下可作简化处理, 即可视为一维相变传热问题。 (1)一维半无限大物体的相变传热问题 一半无限大相变材料PCM(phase change material)液体初始处于均匀温度Ti,时间t>0时, 边界x=0处被突然冷却并一直保持一低于PCM熔 点Tm的温度Tw。假定凝固过程中固相与液相的 物性与温度无关,两相密度相同,相界面位置为s (t)。我们可以根据能量守恒原理求出两相区内 温度分布和 S(t)的变化规律。如图2-20所示。

80 图2-20 半无限大平板凝固过程示意图

81 (2)考虑在轴对称无限大区域内由一线热汇所引起的凝固过程
一条强度为Q的线热汇置于均匀温度Ti(Ti﹥Tm)的液体之 中,于t=0开始作用。液体出现凝固,固-液界面向r正方向移动, 为简化起见,忽略相变前后的密度差,可求温度分布和相变边 界移动规律。 轴对称情况下相变发生在一个温度区间示意图

82 (3)有限大平板的凝固问题 温度为Ti的液体被限制在一定宽度的 空间内(0≤x≤b),Ti>Tm。当时间t>0时, 边界x=0施加并维持一恒定温度Tw,Tw<Tm, x=b的边界维持绝热。凝固过程从x=0的面开 始,固-液界面向的正方向移动。

83 (4)圆柱体内的凝固问题 半径为R的无穷长圆管内充满凝固点温 度为Tm的液体,当T>0时,圆管被突然置于 温度T<Tm的环境中,因对流冷却而凝固, 表面换热系数h为常数。求相变材料内逐时 温度分布和圆管的逐时传热速率。

84 (5)圆球内的凝固问题 半径为R的圆球内充满凝固点温度为Tm的液体, 当t>0时,圆球被突然置于温度Ta<Tm的环境中, 因对流冷却而凝固,表面换热系数为常数。求球 内逐时温度分布和圆球的逐时传热速率。 这些问题一般可采用分析求解和数值方法。 精确分析以纽曼方法为主,近似分析方法很多, 主要有积分法、准稳态发、热阻法、摄动法和逐 次逼近法等等。当分析解法遇到困难或者根本无 法求解时,可考虑采用数值解法,如有限单元法 和有限差分法等,适合于解决更实际的问题。

85 The End


Download ppt "第二章 传质的理论基础."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