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泌尿系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泌尿系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泌尿系统

2 (二)肾与输尿管结核 继发性结核多见。初期皮质感染,其后累及髓质,形成干酪性坏死。肾乳头受累发生溃疡,继而形成肾盏、肾盂破坏。先肾后输尿管、膀胱,单侧发病多见 影像学表现 平片:钙化(云絮状、环形、花瓣状)、全肾钙化(肾自截) 肾结核造影表现: ①肾小盏边缘虫蚀状破坏 ②乳头、皮质空洞破入肾盏,显示空洞腔、壁, 肾盏变形 ③肾盏、肾盂广泛破坏、积脓,IVP不显影,逆行 造影肾盂、肾盏扩大共同形成一不规则腔

3 输尿管结核 ①边缘不整 ②串珠状改变 ③僵直 ④钙化

4 右肾结核引起的钙化 右肾散在斑片状高密度钙化灶

5 右肾、右输尿管钙化 右肾大量钙化,右输尿管上段小条状钙化灶

6 左肾钙化 左肾散在斑块状钙化

7 右肾钙化

8 左肾结核 左肾中下盏破坏、扩大

9 左肾、输尿管结核 左侧肾盏破坏、扩大,边缘不整,输尿管呈串珠状改变

10 左肾钙化、膀胱结核 左肾钙化,IVP不显影,膀胱缩小,凹凸不平。右侧双输尿管、双肾盂畸形

11 双肾结核、左肾钙化、不显影,右侧肾盏扩大,边缘不整

12 右肾输尿管结核 右肾盏破坏扩大,右输尿管扩张,腹腔淋巴结钙化

13 右肾、输尿管、膀胱结核

14 左肾结核

15 右肾结核 左侧肾盏破坏、扩大,边缘不整

16 CT检查 早期 肾实质内低密度结核空洞,边缘不整,增强扫描可有造影剂进入 对肾盂、肾盏早期破坏显示不佳 进展期 肾盏、肾盂扩张呈囊状低密度影 肾盂、输尿管壁增厚 肾实质内钙化

17 肾结核 平片左肾上盏变细、充盈不良,CT平扫左肾见钙化灶,增强扫描肾皮质内见一脓腔 平扫 增强

18 右肾输尿管结核并钙化 CT平扫见右肾、右输尿管上段钙化 平扫 平扫 平扫

19 (三)肾癌(renal carcinoma) 男性多见,单侧发病常见,无痛性血尿
影像学表现 平片 价值不大,有时可见肾增大、分叶、隆凸、钙化 IVP ①肿瘤占位效应,肾盏受压、变形、移位 ②肿瘤侵蚀,肾盏破坏 ③输尿管受压、移位 ④肾功能受损

20 选择性肾动脉造影 血管的受压、移位 病理性血管: 网状血管 不规则血管 动静脉瘘 池状充盈区

21 肾癌 左肾影消失,左肾区巨大软组织肿块影,IVP左肾不显影

22 肾癌 左肾下极巨大类圆形肿块影,并见弧形、斑点状钙化,左肾盂、肾盏受压移位

23 肾癌 左肾盏受压分离呈抱球状

24 右肾癌 右肾盂、肾盏受压分离呈抱球状

25 右肾癌 右肾盏受压分离呈抱球状

26 左肾癌 左肾下盏受压拉长、移位,中盏破坏消失

27 右肾癌 右肾上中盏受压分离呈抱球状

28 CT:平扫右肾巨大肿块,密度不均,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
右肾癌 平片:右肾上中盏受压分离呈抱球状 CT:平扫右肾巨大肿块,密度不均,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 增强

29 左肾皮质、肾窦见肿块占据,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并见左肾静脉癌栓(↑)
弥漫性左肾癌并左肾静脉癌栓 左肾皮质、肾窦见肿块占据,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并见左肾静脉癌栓(↑) 平扫 增强

30 左肾癌 左肾上极巨大肿块,不均匀强化,并见坏死区,左肾受压、向下移位

31 (四)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影像学表现 X线平片和造影 CT 是较常见的肾良性肿瘤,一般单发,常见于中年女性
肿瘤小时无异常,大时表现为肾轮廓改变和肾盂、肾盏受压 CT 肾实质内肿块,边界清楚,其内有特征性的脂肪密度区

32 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右肾皮质内见一类圆形肿块,密度与脂肪近似

33 (五)肾盂癌 80% -90%为移行细胞癌,常呈乳头状生长,又称乳头状癌。肿瘤可向下种植至输尿管和膀胱 影像学表现 平片无异常发现 尿路造影
肾盂、肾盏内固定不变充盈缺损,形态不规则 肾盂、肾盏可有不同程度扩大 肾盏移位、变形

34 左肾盂肿瘤 左侧肾盂内充盈缺损,肾盏受压移位

35 左肾盂肿瘤 左侧肾盂内充盈缺损,肾盏受压移位、扩张

36 左肾盂肿瘤 左侧肾盂内充盈缺损,肿瘤向肾盏内生长

37 CT 肾盂内肿块,中等密度 增强扫描肿块不同程度强化 肾实质可受累及 肾盏受压移位 肾盂、肾盏积水

38 肾盂癌 IVP示左肾盂、肾盏显影淡,左肾盂内充盈缺损。CT示左肾盂内小肿块,中等密度,密度均匀,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 平扫 动脉期 静脉期
平衡期

39 (六)肾囊肿(renal cyst)与多囊肾(polycytic renal disease)
影像学表现 1. 单纯肾囊肿 平片无异常,偶见钙化。尿路造影表现为肾盂、肾盏弧形受压、伸长、移位、变形、边缘锐利 2. 多囊肾 双侧发病,平片表现为肾影增大、边缘波浪状。尿路造影见肾盂及众多肾盏受压、移位,拉长、变形和分离,呈“蜘蛛足”样改变,肾盏、肾盂无破坏

40 右肾囊肿 右侧上盏弧形受压,右肾盂、肾盏下移

41 右肾囊肿 右肾上极占位,右肾盂、肾盏受压下移,右上盏扩张

42 右肾囊肿

43 多囊肾 肾影增大,肾盂及肾盏受压、移位,拉长、变形和分离,呈“蜘蛛足”样改变,肾盏、肾盂无破坏

44 多囊肾 肾影增大,肾盂及肾盏受压、移位,拉长、变形和分离,呈“蜘蛛足”样改变,肾盏、肾盂无破坏

45 多囊肾 肾影增大,肾盂及肾盏受压、移位,拉长、变形和分离,呈“蜘蛛足”样改变,肾盏、肾盂无破坏

46 CT表现 肾内单发或多发圆形、类圆形占位 多为水样密度,密度均匀,如合并出血则密度增高 边缘光滑、清楚 增强扫描无强化
肾盂、肾盏受压、变形、移位,无破坏

47 肾囊肿 肾囊肿并囊壁钙化 单纯性肾囊肿

48 双肾多发囊肿 增强扫描,双肾皮质内多发类圆形未强化的水样密度区

49 多囊肾 肾影增大,肾皮质内见多发类圆形水样密度区,无强化,其间肾实质见明显强化

50 多囊肝、多囊肾

51 较常见的类型有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异位肾、孤立肾和马蹄肾等
(七)肾与输尿管先天异常 较常见的类型有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异位肾、孤立肾和马蹄肾等 影像学表现 IVP是发现和诊断肾与输尿管先天异常的主要方法 1. 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double pelvis,double ureter) 一侧或双侧肾各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有肾盂和输尿管,通常上方的肾盂、肾盏较小 2. 异位肾(ectopic kidney) 胚胎期肾上升过程异常所致,多位于盆腔,表现似正常肾

52 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 右侧肾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有肾盂和输尿管,上方的肾盂、肾盏较小

53 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 左侧肾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有肾盂和输尿管,上方的肾盂、肾盏较小

54 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 左侧肾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有肾盂和输尿管,上方的肾盂、肾盏较小

55 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 双侧肾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有肾盂和输尿管,上方的肾盂、肾盏较小

56 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 双侧肾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有肾盂和输尿管,上方的肾盂、肾盏较小

57 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

58 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

59 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

60 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

61 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

62 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

63 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

64 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

65 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

66 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

67 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

68 双侧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 IVP示右侧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左侧所见肾盂、输尿管受压外移。CT见左侧未显影的肾盂囊状扩张(*),相应输尿管亦扩张(↑) *

69 异位肾 右肾位于中线盆腔内,肾盂扩张,轴向异常

70 异位肾 右肾位于右侧髂窝内,肾盂扩张,轴向异常

71 异位肾 右肾位于中腹部,肾盂扩张,轴向异常

72 异位肾 右肾位于右下腹,轴向异常

73 3. 肾缺如(孤立肾) 系肾未发育所致,健侧肾代偿肥大 4. 马蹄肾(horse-shoe kidney) 两肾一极(多位下极)相互融合如马蹄状 肾位置低 下极融合如马蹄状 肾轴自外上斜向内下 肾盂位于前方、肾盏指向后方 可有肾积水和结石

74 独肾 左肾缺如,左肾窝由小肠充填,右肾代偿性肥大,皮质增厚

75 马蹄肾 两肾下极相互融合如马蹄状,肾位置低,肾轴自外上斜向内下,肾盂位于前方、肾盏指向后方

76 马蹄肾 两肾下极相互融合如马蹄状,肾位置低,肾轴自外上斜向内下,肾盂位于前方、肾盏指向后方

77 马蹄肾 两肾下极相互融合如马蹄状,肾轴向异常,肾盂位于前方、肾盏指向后方

78 膀胱 一. 检查技术 (一)X线检查 X线平片 盆腔前后位和侧位、斜位 膀胱造影 (1)顺行性膀胱造影 为IVP的组成部分
一. 检查技术 (一)X线检查 X线平片 盆腔前后位和侧位、斜位 膀胱造影 (1)顺行性膀胱造影 为IVP的组成部分 (2)逆行性膀胱造影

79 顺行性膀胱造影

80 逆行膀胱输尿管造影

81 逆行膀胱造影

82 (二)CT检查 平扫 检查前3小时内分次口服1%-2%泛影葡胺1000ml。检查在膀胱充盈状态下进行 增强扫描 动脉期 延迟期

83 动脉期 延时期 平扫

84 二. 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X线 X线平片 显示膀胱结石 膀胱造影 显示膀胱内腔情况 异常表现 充盈缺损 内壁改变 形态改变 膀胱输尿管返流

85 充盈缺损 *

86 膀胱形态改变

87 三. 疾病诊断 (一)膀胱结石(urinary bladder stone) 主要见于男性,多为10岁以下儿童和老年人。可原发或继发
三. 疾病诊断 (一)膀胱结石(urinary bladder stone) 主要见于男性,多为10岁以下儿童和老年人。可原发或继发 影像学表现 X线平片 可发现阳性结石,随体位变化,位于耻骨联合上,憩室结石固定 造影 进一步确定憩室结石,并可显示阴性结石 CT 可显示阳性和阴性结石

88 膀胱结石 于椭圆形膀胱影内见一长形致密影

89 膀胱结石

90 膀胱结石

91 左肾结石、膀胱结石

92 左肾结石、膀胱结石

93 膀胱结石

94 膀胱结石

95 膀胱结石

96 膀胱结石

97 膀胱结石

98 (二)膀胱炎 结核性 早期 粘膜面形成不规则溃疡和(或)肉芽肿 进展期 病变累及肌层,膀胱壁增厚、痉挛 细菌性
早期 粘膜面形成不规则溃疡和(或)肉芽肿 进展期 病变累及肌层,膀胱壁增厚、痉挛 细菌性 典型 粘膜表浅溃疡,膀胱壁增厚(肌层水肿) 晚期 纤维化,膀胱变形、假憩室形成 影像学表现 与病期有关

99 左肾萎缩、钙化,未见显影,膀胱缩小,边缘波浪状
左肾、膀胱结核

100 膀胱炎并壁增厚及憩室

101 (三)膀胱肿瘤 大多为乳头状瘤和乳头状癌,尤以后者多见,可单发或多发,恶性肿瘤可在膀胱壁内造成广泛浸润。临床以血尿为主,可伴有尿痛、尿急及膀胱区疼痛,肿瘤靠近膀胱颈部可引起排尿困难 影像学表现 造影检查 结节状、菜花状或不规则的充盈缺损 乳头状瘤一般较小,有蒂,表面光滑 局部膀胱壁僵硬

102 膀胱肿瘤 IVP显示膀胱内充盈缺损,边缘分叶状

103 膀胱肿瘤 膀胱内左侧不规则充盈缺损

104 膀胱肿瘤

105 膀胱肿瘤 膀胱内左侧不规则充盈缺损,边缘不整

106 膀胱肿瘤

107 膀胱肿瘤 膀胱内多发不规则充盈缺损,边缘分叶状,左侧输尿管明显扩张

108 膀胱肿瘤 膀胱内右侧不规则充盈缺损,边缘分叶状

109 膀胱癌 壁不规则增厚,并形成肿块突入腔内,肿块内可见高密度钙化,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

110 膀胱癌 CT延迟扫描,膀胱右后壁肿块形成充盈缺损

111 肾上腺 CT是肾上腺的最佳检查技术 一、 CT检查技术 二、 影像观察与分析 快速、高分辨力CT机薄层扫描 平扫 增强扫描
二、 影像观察与分析 正常表现 右侧肾上腺呈斜线状、倒“V”或倒“Y”形,左侧多为倒“V”、倒“Y”形或三角形 异常表现 肿块、肾上腺增大、缩小等

112 正常肾上腺 平扫、增强; 5mm 放大 欠正常表现

113 三. 疾病诊断 (一)肾上腺功能亢进性病变 主要有Cushing综合征、Conn综合(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嗜铬细胞瘤
三. 疾病诊断 根据病变是否影响肾上腺功能而分为三种类型,即肾上腺功能亢进性病变、肾上腺功能低下性病变和肾上腺非功能性病变 (一)肾上腺功能亢进性病变 主要有Cushing综合征、Conn综合(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嗜铬细胞瘤 1. Cushing综合征 (1)肾上腺增生 双侧肾上腺弥漫性增大,侧支厚度大于10mm和 (或)面积大于150mm2,形态保持正常

114 肾上腺增生 双侧肾上腺弥漫性增大,侧支厚度大于10mm,形态保持正常 平扫 增强

115 肾上腺增生 左侧肾上腺弥漫性增大,侧支厚度大于10mm,形态保持正常 增强 增强

116 (2)Cushing腺瘤 (3)肾上腺皮质癌 功能性和非功能性肾上腺皮质癌表现类似 密度均一,类似肾脏密度 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
大小多为2cm-3cm 增强扫描呈中等以下强化 非病变处肾上腺萎缩 (3)肾上腺皮质癌 功能性和非功能性肾上腺皮质癌表现类似 较大肿块,直径常超过7cm 呈分叶、卵圆形或不规则形 可因坏死出血而密度不均 增强扫描不规则强化 可有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

117 Cushing腺瘤 左侧肾上腺圆形肿块,边界清楚,密度均一,增强扫描呈中等强化,对侧肾上腺萎缩 增强 平扫 增强

118 肾上腺皮质癌 右侧肾上腺区巨大肿块,呈类圆形,肿块内坏死而密度不均,增强扫描不规则强化 动脉期 平扫 静脉期

119 2. Conn综合征 即原发醛固酮增多症,65%-95%由肾上腺瘤即 Conn瘤引起,5%-35%由肾上腺皮质增生所致 影像学表现
以CT检查为主 类圆形、椭圆形小肿块,直径在2cm以下 边界清楚,与肾上腺侧支相连 呈均一水样密度 增强扫描轻度强化

120 与左侧肾上腺内侧支相连的类圆形小肿块,边界清楚,呈均一水样密度,增强扫描轻度强化
Conn综合征 原发醛固酮增多症 与左侧肾上腺内侧支相连的类圆形小肿块,边界清楚,呈均一水样密度,增强扫描轻度强化 增强扫描 平扫

121 2.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
90%发生于肾上腺。又称为“10%”肿瘤,即10%发生于肾上腺外、 10%为多发肿瘤、 10%为恶性。肿瘤发生于髓质,一般较大,有完整包膜,易发生坏死、出血和囊变 影像学表现 圆形、椭圆形肿块,直径在3cm-5cm 单侧多见,边界清楚,回声、密度和信号不均 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122 左侧肾上腺区类圆形肿块,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中间为坏死
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左侧肾上腺区类圆形肿块,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中间为坏死 动脉期 平扫 动脉期

123 (二)肾上腺功能低下性病变(adrenal insufficiency disease)
结核所致的Addison病较具代表性。结核病史较长,可达数年,常双侧发病。形成肉芽肿和干酪样坏死,后期可发生钙化 影像学表现 以CT检查为主,表现依病期而不同 双侧肾上腺增大,形成不规则肿块 肿块内多发低密度区 小点状钙化或几近完全钙化 增强扫描不均一强化

124 右肾上腺结核 5月前平扫 5月前增强 5月后平扫出现钙化

125 (二)肾上腺非功能性病变(nonfunctioning adrenal disease)
常见的有肾上腺非功能性腺瘤和肾上腺转移瘤 肾上腺非功能性腺瘤 肿瘤有完整包膜,细胞分化良好 影像学表现 圆形、椭圆形肿块,边缘光滑 密度类似于功能性腺瘤 直径多在5cm以下 增强扫描轻至中度强化

126 2. 肾上腺转移瘤 多为肺癌转移,开始部位为髓质 影像学表现 双侧圆形、椭圆形和分叶状肿块 回声、密度、信号可均匀或不均 大小2cm-5cm 增强扫描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127 肾上腺转移瘤 双侧肾上腺圆形肿块,密度均匀,边缘光滑,边界清楚

128 谢 谢


Download ppt "泌尿系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