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财 政 与 金 融 主讲教师:吕晨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财 政 与 金 融 主讲教师:吕晨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财 政 与 金 融 主讲教师:吕晨钟

2 课程简介 这是一门经济学方面的基础理论课程。包括财政学和金融学两个组成部分。这两个部分共同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运行当中资金的运动。不同的是:
财政 —— 研究以政府为中心的资金收支; 金融 —— 研究社会货币资金的相互广泛融通。 本课件结构体系中,第一章到第六章为财政学部分;第七章到第十一章为金融学部分。

3 第一章 财政总论 财政的概念(定义、要点、起源发展) 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稳定和发展职能)

4 第一节 财政的概念 一、财政的定义 财政是国家为满足其实现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地、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所形成的分配关系。简称“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5 二、理解财政定义的要点 (一)财政概念包含的要素: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财政分配的客体是社会产品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职能的需要 (二)财政概念是财政本质和财政现象的统一 财政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财政现象在现代社会表现为以政府为中心的资金收支活动。

6 三、财政的起源与发展 财政作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它与国家有内在关系,因而它的产生发展与国家的产生发展紧密相连。

7 财政的起源 剩余产品 出现 人类社会三次大分工 促进生产力进步 贫富 分化 财政 产生 国家 产生 阶级和阶级 斗争出现

8 财政的发展 收 入 支 出 特 点 奴隶社会 国家财政 王室土地收入 徭役 战争掠夺收入 捐税 战争暴力机构支出 王室开支 祭祀活动开支
收 入 支 出 特 点 奴隶社会 国家财政 王室土地收入 徭役 战争掠夺收入 捐税 战争暴力机构支出 王室开支 祭祀活动开支 直接在生产过程中征收 王室收支与国家收支混在一起 封建社会国家财政 赋税成为主要收入 盐铁酒专卖收入 货币铸造收入 王室支出 公共工程支出 文化支出 在生产过程之外运用权力征收 王室收支与国家收支逐步分离 后期出现国家预算

9 结论: 财政作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它的收支范围和规模与各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并受其制约。
资本主义 国家财政 税收 国债收入 政府行政经费支出 国防费支出 社会福利支出 科学文化支出 收支全部货币化 运用赤字财政政策调节干预经济 结论: 财政作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它的收支范围和规模与各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并受其制约。 财政支出的用途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用途,但其共性都是为了满足国家职能实现的需要。 了解了以上两点,有助于加深对财政本质的认识。

10 第二节 财政的职能 职能是指由事物的本质所决定的其客观具有的功能。它的特点是具备客观性。 财政所具有的三个职能是:
第二节 财政的职能 职能是指由事物的本质所决定的其客观具有的功能。它的特点是具备客观性。 财政所具有的三个职能是: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和发展。

11 一、资源配置职能 (一)资源、资源配置、最优资源配置: 资源——可以被人类开发利用的财富。 资源配置——对资源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加以开发利用。
最优资源配置——通过对资源配置的活动,达到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二)两种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计划经济模式和市场经济模式(见下一张幻灯片)

12 计划经济 主导者——政府 市场经济 主导者——价值规律 特点:政府处于绝对主导地位 指令性计划 直接控制 行政手段 特点:以价格为信号,以市场为导向,引导社会主体的经济行为。 政府地位:指导性计划 间接控制 财政政策 经济手段 货币政策

13 (三)财政的资源配置手段: 1、正确地确定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合理比例,达到高效率地 配置资源的目的。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1、正确地确定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合理比例,达到高效率地 配置资源的目的。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结构,确保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等手段,调节社会投资方向。

14 二、收入分配职能 收入分配的概念和目标 财政分配的过程,事实上是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在市场经济的模式之下,国民收入分配主要是在价值规律的支配之下,通过市场进行的。而这种自发的市场分配必然会出现缺陷,因而,需要财政分配进行弥补和矫正. 财政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

15 三、稳定和发展职能 (一)稳定和发展的概念 基本内容包括 1、充分就业 2、稳定物价 3、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16 (二)实现稳定和发展目标的财政手段 这一部分的内容,请大家参阅教材

17 第二章 财政支出 一是把它看作名词,其含义为由国家掌握集中安排使用的资金。
第二章 财政支出 关于财政支出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 一是把它看作名词,其含义为由国家掌握集中安排使用的资金。 另一种是把它看作动词,其含义为国家安排使用资金,用于满足政府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方方面面的活动过程。

18 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分类 首先,应该了解对支出进行分类的意义 这种分类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家将财政资金具体用到了哪些方面的用途当中了。
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分类 首先,应该了解对支出进行分类的意义 一、按支出在社会再生产中的用途分类: 这种分类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家将财政资金具体用到了哪些方面的用途当中了。 积累性支出,补偿性支出,消费性支出三类

19 二、按照是否具有直接的补偿性分类: 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大类。 其他的分类内容,同学们自己看看。
购买性支出的定义 :政府以买主的身份在市场上购买为执行国家职能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转移性支出的定义:政府通过一定的渠道和形式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转移给居民企业和其他受领者的支出。 以上这两类支出对经济的影响是不同的。 其他的分类内容,同学们自己看看。

20 第二节 购买性支出 行政管理费、国防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是国家财政购买性支出的基本内容。

21 一、购买性支出的性质: 购买性支出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它具有三个特性。对公共产品的认识,还可以从使用的角度来看,即对它的使用具有这样的特征:公民们都可以以平等的身份、不需要付出代价地享用。 对行政管理费、国防费和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的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是——既保证基本的资金需要,又尽可能地节约使用资金。

22 二、购买性支出的内容: (一)行政管理费支出 (二)国防费支出 (三)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支出 1、教育支出: 2、科学研究支出:
3、卫生保健支出:

23 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主要是政府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 (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
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主要是政府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 (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 一、社会保障支出 (包括用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这两个方面的支出) 二、社会保险: 三、社会福利:

24 第三章 财政收入 第一节 财政收入的形式 一、研究财政收入形式的意义 1要能正确体现财政分配关系 2要实现公平效率的分配
第三章 财政收入 第一节 财政收入的形式 一、研究财政收入形式的意义 1要能正确体现财政分配关系 2要实现公平效率的分配 3保证国家财政能及时稳定均衡的取得财政收入

25 二、财政收入的形式 (一)税收收入——是最主要的收入形式 税收形式的优点表现 (二)国有资产收益收入 (三)专项收入
(四)规费收入等其他收入

26 第二节 财政收入的来源 一、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 1、社会总产品——这是指一个国家全体劳动者在一年里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
第二节 财政收入的来源 一、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 1、社会总产品——这是指一个国家全体劳动者在一年里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 社会总产品从使用价值的角度,可以分类为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两大类。从价值构成的角度,社会总产值 w=c+v+m (有关说明见下一张幻灯片) 2、国民收入——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年里所创造的新价值。从价值构成的角度来说,它是指 v+m 。通常可以用国民生产总值 GNP 来表示。

27 M —— 纯收入,即销售或营业收入高于销售或经营成本的部分。
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说明: C + V + M = W C —— 生产中物质资料耗费 V —— 生产中的人工费用 M —— 纯收入,即销售或营业收入高于销售或经营成本的部分。 例如: = 100 C V M W

28 二、财政收入的来源 C 不是财政收入的来源;
显然,财政收入是来自于社会总产品,它只是社会总产品的一部分。从价值构成的角度来看,在我国目前的制度下: C 不是财政收入的来源; V 的一部分会转化为财政收入,这主要是以个人所得税的形式,将在初次分配中的个人收入所得转化为国家财政收入; M 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除个人所得税之外,各项税收收入几乎都是来源于此。

29 由此可见,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仅是企业的事,也是国家财政部门的事。
既然如此,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 M 的绝对数值,降低成本,提高 M /C+V+M 的相对比重,就成为财政分配的一项重要目标。提高 M 的数值和比重,不能采用降低 C 的标准的方法,也不能采用降低 V 的标准的方法。只能通过改善经营管理的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杜绝材料浪费的办法。 由此可见,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仅是企业的事,也是国家财政部门的事。

30 第三节 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这节同学们自己了解一下即可。

31 第四章 税收理论和税收制度 本章内容提要: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也是财政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本章在介绍税收要素、分类、原则等问题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我国税收制度的特征和现行税制的主要内容。

32 第一节 税收要素与税收分类 一、课税权主体 (一)本国税与外国税 (二)中央税与地方税 二、课税主体
第一节 税收要素与税收分类 一、课税权主体 (一)本国税与外国税 (二)中央税与地方税 二、课税主体 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交纳税款的主体。 三、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的概念:指课税的目的物,是一种税区别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根据课税对象的不同可以将税收分为三大类:

33 税收分类 流转税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财产、 行为税
房产税、契税、车船使用税、证券交易税、屠宰税……

34 四、税率 税额 税率 = ×100%, 税额 = 课税对象×税率 课税对象

35 统一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 产品差别 差别比例税率 行业差别 全额累进 地区差别 税率分类 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 定额税率 比例税率 适用于流转税 累进税率 适用于所得税 定额税率 适用于从量税

36 税率在计算中的运用 比例税率:其特点是税率不随课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提高。例如: 应纳税额=100万元×17% 应纳税额=1000万元×17%
应纳税额=10000万元×17% 其优点是:有利于鼓励生产经营者扩大生产经营的规模,因为生产经营规模扩大了,税率并不因之而提高。所以,在流转税的征收中往往使用比例税率。

37 累进税率:其特点是,税率随着课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逐步提高,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也越高。例如:
需要说明的是,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当中,又分为全额累进和超额累进两种计算方法。其中的全额累进,会导致收入临界点的不公平。 应税收入级距(元) 适用税率 速算扣除 500以下 5% 10% 25 15% 125

38 全额累进税率计算弊端说明 例如:张三月收入2800元,李四月收入2801元,那末,
张三应纳税:(2800 – 800)X10% = 200元 李四应纳税: (2801 – 800)X15% =300.15元 显然,这样计算是极为不合理的。 而如果采用超额累进税率的方法来计算,就可以消除以上的弊端。

39 超额累进税率计算方法说明 超额累进税率:特点是,将收入分为若干个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分别乘以适用税率,最后,将各个等级的应纳税额加总,得出应纳税额数。 如上例: 张三应纳税:500 X 5% X 10% = 175 元 李四应纳税: 500 X 5% X 10% + 1 X 15% = 元 显然,全额累进税率在实际运用中更为合理。因此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采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的方法。

40 但是,超额累进税率在计算时又比较繁琐。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将应纳税收入划为九个级距,假如纳税人的收入数额很大,计算起来就要算好几个乘法和加法。因此,在实际当中,税务部门的做法是,先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然后再减去多算的速算扣除数。 速算扣除数 = 全额累进数 – 超额累进数 应纳税数额 = 全额累进数 – 速算扣除数 例如:2000×10% - 25 = 175元 2001×15% -125 = 元

41 第二节 税收的原则 现代税收要坚持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一)效率原则 (二)公平原则 (三)普遍征税原则:税收管辖权之内的所有法人自然人
第二节 税收的原则 现代税收要坚持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一)效率原则 (二)公平原则 (三)普遍征税原则:税收管辖权之内的所有法人自然人 ( 四 ) 财政原则:满足财政需要为目标 (五)中性原则:不能让纳税人承担额外负担

42 第三节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 一、税收转嫁的含义: 商品交换的过程,纳税人在交纳税款之后,通过种种途径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
第三节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 一、税收转嫁的含义: 商品交换的过程,纳税人在交纳税款之后,通过种种途径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 二、税收转嫁的形式 前转-转给购买者,后转-转给商品供应者,消转-自我消化所纳税款,税收资本化-资本还原

43 三、税收归属的含义 指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归着点或税收转嫁的最后结果,只要税收的转嫁过程结束,税负总要最后落到负税人身上,便找到了税收归宿。

44 第四节 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 一、所得税 (一)个人所得税 (二)企业所得税 二、流转税 (一)增值税 (二)消费税 (三)营业税 (四)关税

45 增值税的概念及计算说明 课税对象: C + ( V + M ) = W 生产厂家 销售额 购进额 增殖额 税率 税额 原材料生产 100
10% 10元 零部件生产 200 20元 自行车组装 300 30元 合 计 60元 全能生产厂

46 由此可见,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可以避免重复征税。因此,上个世纪60年代由法国人创造出来后,世界各国都纷纷仿效。
增值税的计算方法: 加法 增值额 扣额法 减法 扣税法 增值税的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 = 当期销项税额 – 当期进项税额 当期销项税额 = 当期销售额 X 税率 不含税销售额 = 含税销售额 ÷(1+增值税税率)

47 增值税计算题举例 假设,开元商场从长岭电冰箱厂购进冰箱,每台销售价格为1000元,增值税税率为 17% ,
1000元 X 17% = 1170 元 开元商场以每台1500元销售,那末,不含税的销售价格为: 1500元 ÷(1+ 17% )= 1500 ÷ 1.17 =1282元 应纳税额 = 1282元 X 17% - 170 = – 170 =47.94 元

48 第五节 国际税收 一、国际税收的含义、产生和发展 国际税收的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对跨国纳税人行使各自的征税权力而形成的征税关系中,所发生的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49 国际税收概念的三层含义(与国家税收的区别、联系)
1联系 都归属税收范畴 国家税收是国际税收的基础 2区别 国家税收只与某一国的政治权力相关,而国际税收涉及多国政治权力 国家税收是独立税种,而国际税收是国家间税收分配关系的总称,不是一个独立的税种。 国家税收依靠法律确定征纳关系,国际税收则通过国家间的协议来解决

50 二、税收管辖权的概念、分类、基本原则 1概念 一国政府在征税方面所拥有和行使的管理权力。具有独立性、排他性两大特征。 2分类和基本原则
按照属地原则确定的税收管辖权称为地域管辖权。 按照属人原则确定的管辖权称为公民或居民管辖权 大多数国家为维护本国权益,一般都同时行使两种税收管辖权

51 三、国际重复征税的含义、特征、原因、减除方法
1含义: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同一时期对同一跨国纳税人的同一征税对象,或对不同跨国纳税人的同一税源,征收同类税收所造成的双重或多重征税 2特征 影响往往是消极的

52 国际重复征税的原因 各国税收管辖权的差别性 所得税制在各国的普及 跨国纳税人的出现和所得的国际化

53 国际重复征税的免除 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地域管辖权为优先征税的权力。其他税收管辖权从属行使,借以减除国际重复征税
常用方法:扣税法和低税法,免税法,抵免法

54 四、国际税收协定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了消除或减轻国际重复征税,协调处理跨国纳税人有关税收分配关系,本着对等原则,经由政府间通过谈判而签订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协议。 主要内容:确定纳税人的范围,明确税种范围,协调缔约国的税收管辖权,确定消除重复征税的方法,规定无差别待遇和情报交换

55 第五章 国债 第一节 国债概述 国债的定义 国债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个是政治条件,第二个是经济条件。

56 一、公债的分类: (一)按债权人分类: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 (二、三、四)按发行性质、按发行主体、按经济用途分类

57 (五)按流通性分类:上市公债和非上市公债
(六)按利率变动情况分类:固定利率公债和浮动利率公债

58 二、国债的职能: (一)弥补财政赤字 (二)筹集建设资金
(三)实施经济政策,灵活调节经济:在现代社会,这一职能是对政府具有更为重要意义的职能。

59 三、国债的管理: 国债管理的原则

60 第二节国债的规模 一、国债的经济影响: (一)国债影响的微观分析 (二)国债影响的宏观分析

61 二、国债的限度: (一)国债规模的限制因素 (二)国债规模指标 1、绝对量指标 国债总额、国债发行额、国债还本付息额 2、相对量指标 国债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国债发行额占财政收支的比重 国债还本付息额占财政收支的比重

62 第六章 国家预算 第一节 国家预算概述 一、国家预算的概念:
第六章 国家预算 第一节 国家预算概述 一、国家预算的概念: 是从宏观上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实现发挥作用,成为财力上保证国家职能实现的重要分配工具和经济杠杆,表现为国家财政年度收支计划,由预算支出和预算收入组成。

63 二、国家预算的分类: 单式预算 复式预算 优点:概括性强 便于分门别类 编制方法简单 有利于平衡管理 缺点:不利于分类管理 编制方法复杂
单式预算 复式预算 优点:概括性强 便于分门别类 编制方法简单 有利于平衡管理 缺点:不利于分类管理 编制方法复杂 概括性不强

64 我国国家预算构成的环节 中央预算 国家总 省、自治区、直辖市 预 算 地方预算 市 区、县

65 三、国家预算的特点 1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有计划组织预算收支 3国家预算的稳定性 4法律性 四、国家预算的编制、执行 (一)国家预算的编制原则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2正确处理国家预算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关系 3坚持预算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

66 (二)国家预算的执行 国家预算执行的调整措施: 1预算科目之间的经费流用 2动用预备费 3预算的追加追减 4预算的划转

67 国家预算的执行机关 预算收入的执行,由财政部门统一负责组织,中央负责管理的收入由国税局征收,地方固定收入与其他资源税由地方税务局征收,预算支出由各个预算支出机关具体负责执行

68 第二节 复式预算 一、复式预算的概念和产生:
第二节 复式预算 一、复式预算的概念和产生: 1指为全面反映国家预算年度内性质不同的预算收支活动,由两个以上的相对独立的预算组成的一种预算形式 2复式预算是在单式预算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经济分析预算 3直到上世纪30年代,才在北欧产生

69 二、我国实行复式预算的必要性 有利于国家双重职能的实现 有利于加强对预算收支的约束和预算管理 有利于国债的管理
有利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70 三、我国目前复式预算的基本内容 经常性预算:就收入看指国家以社会管理者身份取得的各项税收和其他一般性收入;就支出看指国家预算中用于维持政府活动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发展各项事业以及用于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 建设性预算:收入包括国家以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取得的收入,各种专项建设基金等;支出指用于各项经济建设活动的支出,国家债务还本付息支出,财政贴息支出等

71 第三节 预算外资金 一、预算外资金的概念、特征和内容
第三节 预算外资金 一、预算外资金的概念、特征和内容 1概念:指不纳入国家预算的财政性资金,是由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国家统一规定,自收自支的资金。 2特征:自主性,专用性,分散性 3内容: 地方财政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行政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预算外资金

72 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原则 1专款专用 2严格划分预算内资金与预算外资金的范围 3坚持对预算外资金的计划管理

73 第四节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1概念:国家为有效处理各级预算的财政分配关系,根据国家的政权结构及各级政府的职责事权,在各级预算之间划分预算管理权限和资金收支范围的重要制度。 2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财权和事权相统一 兼顾地方与中央利益 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

74 分税制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施-分税制
1概念:通过对税收收入的划分来处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财政分配关系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 2实施分税制的意义 加强中央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有利于分级财政的建立 适应市场经济

75 第七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 第一节 货币的定义及计量 一、货币的定义 有关货币的定义,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回答
第七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 第一节 货币的定义及计量 一、货币的定义 有关货币的定义,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回答 (1)从内容出发的定义:表现为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的物质形式 (2)从本质出发的定义: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了我国货币的本质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服务的

76 现代社会人们持有财产的形式 流动资产 实物资产 资产 固定资产 形式 货 币:现金、存款 金融资产 有价证券:股票、债券

77 二、货币的范围: 现金货币与非现金货币。 “货币性”——即“流动性”的概念:资产变为实际的购买能力的大小。
从流动性的角度说,一切资产都有一定程度的货币性。 货币只是一切资产中流动性最大的资产而已。

78 三、货币层次的划分: 划分的标准是流动性的大小 M0=流通中的现金 M1=现金+活期存款(可使用转帐支票的) 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

79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职能的定义:由事物的本质决定其所具有的客观功能。 职能不等于作用 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3、储藏手段 4、支付手段 以上四个职能当中,前两个是最重要的。马克思曾说“价值手段和流通手段的统一就是货币。”

80 有关世界货币的说法 货币突破了国内流通的界限,在国际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货币就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作为世界货币职能的货币必须是贵金属黄金和白银,而不能是没有价值的货币符号

81 一、价值尺度:价值尺度职能的定义 货币是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尺度。 之所以货币能够发挥价值尺度职能,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
是作为观念上的货币来执行的

82 二、流通手段:流通手段的要求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不需要足值的货币,甚至可以用没有内在价值的价值符号代替

83 三、储藏手段:储藏手段的要求 足值货币 现实货币 即能发挥这一职能的只能是金属货币

84 四、支付手段:支付手段的定义 用货币作为清偿债务或支付租税、利息、工资等,货币就执行了支付手段职能 这一职能产生于商品的赊销和预付

85 第三节 货币的发展 (一)商品货币阶段:齿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二)金属货币阶段:布、刀、环钱、秦半两、元宝、称量货币、铸币、银两、银圆
第三节 货币的发展 (一)商品货币阶段:齿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二)金属货币阶段:布、刀、环钱、秦半两、元宝、称量货币、铸币、银两、银圆 (三)纸币阶段——现代社会的“信用货币”制度: 银行券、纸币、存款货币(支票、本票、汇票、信用卡) 关于电子货币

86 第四节 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是一个国家有关货币流通的一切法律、法令和规章制度的总称。 一、货币制度的演变: (一)银本位 (二)金银复本位
第四节 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是一个国家有关货币流通的一切法律、法令和规章制度的总称。 一、货币制度的演变: (一)银本位 (二)金银复本位 (三)金本位 (四)纸币本位——信用货币制度

87 二、新中国的货币制度: 1国家规定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合法货币,行使货币各种职能
2人民币由中央银行统一发行、任何部门任何地区不得发行货币、变相货币或者货币代用品 3未经国家批准,任何地区单位个人无权动用 4国家通过银行的信贷计划和现金计划,对货币流通实行管理 5黄金、外汇储备由中国人民银行集中掌握,统一调度。外汇汇率由国家外汇管理局统一制定,每日发布。

88 第五节 货币流通 一、货币流通规律 1不管社会形态如何,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存在着货币和货币流通,货币流通规律必然发生作用。
第五节 货币流通 一、货币流通规律 1不管社会形态如何,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存在着货币和货币流通,货币流通规律必然发生作用。 2规律——事物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事物发展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结果。 商品价格总额 3 现金货币需要量 = 货币流通的速度

89 二、货币流通的渠道: (一)现金流通渠道——以中央银行为源头,以商业银行为中心,现金货币往复运动。
(二)非现金流通渠道——自始至终存款货币的收付都不离开银行,始终在银行内部转辗运动。

90 三、纸币和纸币流通规律: 纸币也是货币,所以,纸币流通规律也是货币流通规律。不同的是,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货币流通规律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

91 第八章 信用和利息 第一节 信用的本质和作用 一、信用的概念: 信用从道德的角度,是指信任;
第八章 信用和利息 第一节 信用的本质和作用 一、信用的概念: 信用从道德的角度,是指信任; 信用从经济的角度,是指借贷,它包括债权人和债务人两方面,特点是价值物(货币或实物)的运动分为借出和偿还两个阶段,中间有一段时间间隔。 事实上,经济的信用是以道德的信任为前提的。

92 二、信用的功能 现代经济=信用经济 马克思说“信用是实现资本积累的强有力杠杆”。

93 第二节 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 二、银行信用 以上二种信用是现代社会信用的基本形式;二者之间相互渗透,紧密联系。 三、国家信用 四、消费信用
第二节 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 二、银行信用 以上二种信用是现代社会信用的基本形式;二者之间相互渗透,紧密联系。 三、国家信用 四、消费信用 五、国际信用

94 各种信用形式的主要特征 商业信用: 债权人债务人双方都是企业 银行信用: 债权人债务人必有一方是银行 国家信用: 债权人债务人必有一方是国家
商业信用: 债权人债务人双方都是企业 银行信用: 债权人债务人必有一方是银行 国家信用: 债权人债务人必有一方是国家 消费信用: 消费者是债务人 国际信用: 债权人债务人有一方是非居民

95 第三节 信用工具 一、短期信用工具 票据 (一)票据的特点和种类: 票据的定义:证明短期债权债务的合法凭证。 票据的特征: (1)抽象性
第三节 信用工具 一、短期信用工具 票据 (一)票据的特点和种类: 票据的定义:证明短期债权债务的合法凭证。 票据的特征: (1)抽象性 (2)无条件支付性 (3)流通性

96 支票:由存款人签发的指定银行支付 给收款人的凭证。 商业汇票:由债权人签发的指定债 票 汇票 务人到期付款的命令式的凭证。
票 汇票 务人到期付款的命令式的凭证。 银行汇票:是银行为客户办理异地 据 汇款的凭证。 商业本票:由债务人签发的承诺到 本票 期付款的承诺式的凭证。 银行本票:由银行签发的承诺支付 款项的承诺式的凭证。

97 (二)商业票据: 是为商业信用服务的信用工具(证明债权债务的凭证)。 商业票据包括商业汇票和商业本票。其中商业汇票的票据行为内容多样。 承兑:这是汇票必须具备的法律行为。是指由付款人在汇票上签字盖章承认到期付款的手续。 背书:票据持有人在转让票据时在票据背面签字并承担连带清偿的责任。 贴现:由银行购买未到期的票据。

98 二、长期信用工具:股票与债券 股票与债券的共同点——有价证券 股票、股份公司、股票市场为股份制的三个构成要素。

99 第四节 利息与利息率 一、利息和利息率的概念 利息指货币所有者因贷出货币或货币资本,从借款人手中取得的报酬。
第四节 利息与利息率 一、利息和利息率的概念 利息指货币所有者因贷出货币或货币资本,从借款人手中取得的报酬。 利息率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和贷出的货币资金额的比率

100 二、利率的本质 社会主义经济中,利率是凭货币资金借出的所有权参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可以说社会主义利息是按资分配的一种形式,基本不具有剥削性质。

101 三、利率的种类 统一利率,我国各银行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实行统一利率 差别利率,贯彻国家区别对待政策,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的重要经济杠杆
市场利率,指在国家统一规定的利率外,借贷双方根据资金的供求状况,相互协商自行确定的利率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实际利率就是在名义利率基础上根据物价做的调整。

102 第九章 金融市场 第一节 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分类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 它是市场经济中一个统一、完整的市场体系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九章 金融市场 第一节 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分类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 它是市场经济中一个统一、完整的市场体系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金融市场的四大构成要素: 金融市场的参加者,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金融市场工具和金融市场的组织方式

103 三、金融市场的分类 按融资期限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按交易对象分,资金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按金融交易的性质分,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按金融交易的时间分,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104 四、金融市场的功能 资金融通 资金积累 优化配置资源 分散和转移风险 信号系统功能

105 第二节 货币市场 一、货币市场的特点 交易期限短 融资工具安全性高 融资工具流动性强

106 二、货币市场的作用 融通短期资金,促进资金流动 协调银行资金,联结银行体系 显示资金形势,便于国家调节货币供应量

107 三、货币市场的构成 一、票据市场 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和商业票据市场 二、拆放市场
指在银行及金融机构同业之间进行的短期的临时性拆借资金的市场。包括头寸拆借和同业借贷。 头寸——银行的可用资金。

108 同业拆借市场存在的原因 解决资金不足的困难 使得各商业银行不必经常保留大量超额准备金 为社会资金合理配置提供有利条件

109 三、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 存单是定期的,短则14天,长则一年, 存单面额大,收益较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在偿还期大体相同情况下,大额存单和利率比国库券的利率高些

110 四、贴现市场 指金融工具的贴现和再贴现所构成的市场 主要交易工具有商业汇票、国库券、短期政府债券等 票据贴现可视为商业银行的一种放款业务

111 第三节 资本市场 一、证券的发行市场,是一种无形市场,没有固定场所。 按有无中介人介入,分为直接发行和间接发行
第三节 资本市场 一、证券的发行市场,是一种无形市场,没有固定场所。 按有无中介人介入,分为直接发行和间接发行 二、证券的交易市场:包括场内交易、场外交易 证券交易的交易方式有四种:现货交易、期货交易、信用交易、期权交易

112 三、股票价格指数: 指金融服务机构编制的,通过对股市上一些有代表性的公司发行的股票价格进行平均计算和动态对比后得出的数值。
它是对股市动态的综合反映,表示众多股票价格的一般波动趋势

113 第四节 外汇黄金市场 一、外汇市场的含义 指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所组成的在国际间从事外汇买卖的交易场所或交易网络。 二、外汇市场的参加者
第四节 外汇黄金市场 一、外汇市场的含义 指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所组成的在国际间从事外汇买卖的交易场所或交易网络。 二、外汇市场的参加者 经营外汇业务的指定银行、外汇经纪人、进出口商、外汇投机者、其他外汇供求者

114 三、外汇市场的业务 现汇交易 期汇交易 掉期外汇交易:交易的结果是交易者所持有的货币期限发生变化 套汇交易 期权交易

115 四、黄金市场 黄金市场是构成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集中进行黄金交易的场所,是专门经营黄金买卖的市场
黄金市场的交易有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两种

116 第十章 金融机构 第一节 金融机构概述 一、金融机构的分类
第十章 金融机构 第一节 金融机构概述 一、金融机构的分类 银行,特别是商业银行是金融机构的主体。但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种类、数量以及其业务范围是一个社会金融水平的标志。

117 二、我国的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
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 信用合作组织 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118 第二节商业银行 重点是了解商业银行的两大类型和发展趋势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是由国家专业银行演变而来的,传统分工已经淡化。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批准建立了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

119 商业银行的业务 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三大主要业务。 负债业务——组织资金来源的业务。
资产业务——进行资金运用并以此获利的业务。 中间业务——不提供资金而是通过提供服务而收取费用的业务。 此外,还有一种叫作表外业务,它与中间业务的基本特征类似,所不同的是它有可能转化为表内业务,并且存在一定的风险。

120 第四节 中央银行 一、概念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在我国社会主义金融体系中居于领导地位,在国务院领导下依法独立履行职责,不受地方政府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干预

121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货币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 三、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

122 第十一章货币需求 一、货币的需求动机: (1)交易动机 (2)预防动机 (3)投机动机

123 二、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一)利率水平和融资条件 (二)市场规模及交易方式 (三)资产收益率和投资环境 (四)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预期
(五)收入水平和理财技术 (六)个人取得收入的形式和时间间隔 (七)金融市场效率与交易成本

124 财政与金融复习思考题

125 一.名词解释 财政资金:财政资金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势力及财产所分配的社会产品的货币表现,也就是国家依靠政治权力及财产权力所筹集,配合和使用的资金。 生财之道: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中,按照财政分配局规率,科学合理的组织财政收支分配活动,培养与开辟财源,增加财政收入。

126 聚财之道:社会主义财政在实现其职能,为国家筹集财政资金中,通过正确的财政政策,正常的渠道,恰当的形式,合理的数量来正确处理国家与生产单位,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达到聚财有方,数量有度,方法多样,以聚财促生财。 税收负担:简称税负,它是指由于国家证税而给纳税人带来的利益损失或经济利益转移。

127 税负转嫁:它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在缴纳税款之后,通过种种途径而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
国际重复征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同一时期对同一跨国纳税人的同一征税对象,或对不同跨国纳税人的同一税源征收同类税收造成的重复征税. 税收抵免:即税收抵免法.是指居住国在本国税法规定的限度内,允许本国居民(或公民)用在国外已交纳的所得税税额,来冲抵应缴本国所得税税额的一种免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

128 转移支出:指政府以买主的身份在市场上购买为执行各种国家职能所需要的商品与劳务的支出。
财政分配结构:指以国家为主体,为实现职能的需要,以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形式构成的在财政收支体系。

129 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投资:指以新的设备,厂房建筑物或其他设施替换原来的部分,或以新技术对原的技术装备进行改造的资金安排。
定员定额管理:指国家根据事业单位的工作任务实现的需要,规定的人员编制标准及经费开支额度。

130 财政贴息:是国家代替企业支付部分或全部银行贷款的利息,其实质是对企业生产成本价格提供的补贴。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金融市场上买进和买出有价证券,借以调节货币供应量,控制信用规模的货币政策.

131 原始货款:原始货款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包括中央银行的支票)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
银行汇票:是汇款人将汇项交存当地银行,再由银行签发给汇款持住异地办理转账结算或支付现金的票据.

132 二、简答题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 答:1。社会主义财政是与国家有着本质的联系;2。财政的基本特征是财政本质的反映,但不是决定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所在。

133 财政收入战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为什么是财政收入分配的重要数量界限?
财政收入战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是反映国家财力的集中程度和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职能范围的重要指标,它从分配上制约着财政收入的数量界限。

134 试分析增值税的优点。 增值税是对生产,销售产品者就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额为征收对象。尽管,增值税是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现道道征税,但实际的计税只对销售额中属于本企业创造或实现而尚未证过税的那部分销售额征税,对与上一环节已经争过税的转移价值不在重复证税。

135 外国税收,涉外税收是否国际税收? 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的联系(1)国际税收和国家税收都归属于税收范畴。(2)国家税收是国际税收的基础。
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的区别(1)国家税收只与莫一国的政治权力相关,国际税收则涉及到多国的政治权力。(2)国家税收是某一国家与其管辖下的纳税人之间发生的政税关系。(3)国家税收依靠某一主权国家制定的法律来确定该国与纳税人之间的征税关系,国际税收中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只能通过国家之间的协议来解决.不能简单的把外国征收,涉外税收视同为国际税收

136 试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国有经济为主导,全民所有权统一的原则。2。坚持全面效益的原则。3。坚持“三权”分离,相互制约的。

137 为什么说“合理配置资源”是财政支出的一项重要原则
1。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是财政宏观控制的重要目标之一。2。财政通过财政支出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要着重解决三个问题:(1)资源配置的规模(2)如何配置资源(3)生产资料公有制使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具有更广阔的领域。

138 .我国为什么必须进行外汇管理? :1,实行外汇管理有利于维护我国国家权益和经济的独立自主.2,实行外汇管理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协调发展,3,实行管理有利于我国外汇收支平衡和提高外汇支出的效益.4.实行外汇管理能巩固人民币统一市场和稳定国内金融.

139 分析阐述保险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保险可以分安危险,保障社会生产的正常进行.2.保险可以为人民生活安定提供重要保障.3.保险能为社会主义建设积累资金.4.通过保险参与防灾防损减少灾害损失.5.保险能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140 为什么说金融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现:1,证券市场能灵敏快捷地反映国家宏观经济面的基本情况和企业的经营情况,业绩和效益.2,金融市场交易直接和间接的反映一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3.反映企业发展动向.4.金融市场集收集信息与传递信息为一体.


Download ppt "财 政 与 金 融 主讲教师:吕晨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