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2 (一)、明考点、读教材 考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读教材:P62—66页:
1、中华文化古代辉煌的历程表现及原因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3、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3 本课框架

4 (二)考点突破1、古代中华文化辉煌 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敬德保民”思想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秦朝时期: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 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进入了全盛时代 宋元明时期:古代中华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产生了宋明理学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5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6 (三)课堂练习 1、(2011·广东文综)“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7 2.(2009山东卷•20)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 ① 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 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 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④ 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B

8 3.(2009福建卷•32)在《海峡西岸建设》 特种邮票中,有俩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 “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 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 点。“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   ①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鉴   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A

9 4、(2010高考·广东卷32)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A
4、(2010高考·广东卷32)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A. 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A

10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考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读教材P66-70页: 1、博大精深的表现:
2、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3、包容性含义及作用:

11 (二)考点突破 1.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主要体现在 和 上。 文学艺术
(1)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主要体现在 和 上。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 特征。 (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 。 点拨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三个表现分别是从不同的文化形式(独特性)、不同地区(区域性)、不同民族(民族性)角度分析的。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 区域 民族特性

12 共性 民族特性 认同感 归属感 民族凝聚力

13 3、文化包容性 (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文化包容性的意义 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14

15 5.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关系

16 课堂练习

17

18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的原因是 A.中华文化独树一帜,博大精深 B.封建统治者在科技发展上身先士卒 C.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 D.我国劳动人民具有热爱科学的优良传统

19 4.(2009安徽卷•7)京剧是是中华民族的国 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剧、秦腔、汉调 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行成 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D.不同文化都够能实现融会贯通

20 5.(2009天津卷•11) 《格萨尔王传》是 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近 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随着许 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 失传。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 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 版了《格萨尔王传》。上述材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   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21 6、(2010·福建文综)福建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 (  ) 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22 7、木卡姆艺术是新疆维吾尔族人民创造的,是集说、唱、乐、舞为一体的音乐经典套曲,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十二木卡姆,它融合了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古典音乐精华,有着“东方音乐明珠”之称。这一艺术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因为它 (  ) ①薪火相传、博大精深 ②尊重差异、兼收并蓄 ③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④沿袭传统、洋为中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 8、《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在清代顺治年间遭火焚,断为两截,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6月1日,该画首次在台北合璧展出。此次历史性的“山水合璧”,深深激荡起两岸同胞的共同民族情怀。这表明 (  ) ①两岸同胞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  ②民族精神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  ③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④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 9.台湾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员,在宝岛台湾的开发和建设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台湾文化通过中华文化表现出来 B.台湾文化存在于中华文化之中 C.中华文化存在于台湾文化之中 D.中华文化可以分为台湾文化和大陆文化

25

26 11.二百三十多年前,清朝乾隆皇帝依托鼎盛的国力,组织全国数百名优秀学者,用十余年的时间编纂《四库全书》。它涵盖了十八世纪中期以前中国文化基本典籍,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四库全书》证明了 (  )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B.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C.中国古代科技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D.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27 A、B、C、C、D、D A、A、C、C、A、A、
12.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语言文字,其中许多词汇源于少数民族语言。如“胡同”来自于蒙古族,“悖悖”、“萨其马”来自于满语,许多民族乐器在汉语称谓上也多是采用少数民族语音的谐音。这表明 (  ) ①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必然进程 ②汉语言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③推广普通话有助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多样化发展 ④不同民族的语言融合可以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B、C、C、D、D A、A、C、C、A、A、

28 13.2011年2月2日,在最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征的除夕团圆之夜,在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由蒙古族《吉祥颂》、回族《数花》、壮族《美丽的姑娘》、维族《刀郎麦西来甫》和藏族《欢歌起舞》等五个民族歌舞组成的歌舞节目《幸福大家庭》极具特色,向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展现了在祖国大家庭中少数民族昂扬的精神面貌和幸福生活,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假如你是春晚总导演,请从中华文化角度解读安排这个节目的基本考量。

29 (1)通过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2)通过节目来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特有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理解,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增强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归属感和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 (3)通过节目来彰显中华文化的力量,因为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战胜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4)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力量。节目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有利于高擎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30 4.加强与民族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已历时十年。春雨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村村通工程、农(牧)家书屋工程等文化援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如今的伊犁,一项项援疆的安居工程使百姓的心变暖了、一批批援疆支教的老师们使学生的心变亮了、一个个农(牧)家书屋使农民的心变宽了……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文化援疆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1 答案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援疆有利于促进新疆经济发展、维护民族团结,提高我国的民族凝聚力。
(2)文化援疆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增强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3)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

32 14、(2010年高考·安徽卷38)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管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12分)

33 【答案】1、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2、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3、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34 15、(2011·福建文综)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

35 答案 (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


Download ppt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