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囊尾蚴病 主讲人 谢青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瑞金医院感染科.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囊尾蚴病 主讲人 谢青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瑞金医院感染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囊尾蚴病 主讲人 谢青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瑞金医院感染科

2 囊尾蚴病 概述 病原学与发病机制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 治疗 预防

3 概述 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囊虫病、猪囊尾蚴病 猪带绦虫囊尾蚴寄生在人体各组织器官引起的疾病 较常见的人畜共患病
人因吞食猪带绦虫卵而被感染 以脑囊尾蚴病最为严重

4 病原学 (1) 囊尾蚴是指猪带绦虫的幼虫,猪带绦虫卵经口感染后在胃和小肠经消化液作用后,卵胚膜内的六钩蚴脱囊孵出,钻入肠壁,经血液散布于全身,约3周后幼虫在组织内发育至1~6mm大小,并出现头节,9~10周时发育成为感染性幼虫。

5 病原学 (2) 纤维素型 葡萄状型 中间型 囊尾蚴 最常见 位于皮下结缔组织 脑囊尾蚴病者多见 最大 看不见头节 仅见于人的脑部 见于人脑中
体节较大,呈分节状 头节为其特征

6 发病机制 肠壁→血循→肌肉等处 猪、人等食入 囊尾蚴 六钩蚴 孕节(卵) 24~72h 2~4个月 人:小肠 成虫 2~3个月
六钩蚴侵入组织后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初期为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之后以浆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伴有炎症介质的释放,如IL-2、IL-12、IFN等,出现成纤维细胞增生。囊尾蚴在生活过程中不断向宿主排泄代谢产物及释放毒素类物质,使宿主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脑组织是囊尾蚴寄生的常见部位,病变也最为严重。也可寄生于眼部。

7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猪带绦虫病患者 唯一传染源 吞食猪带绦虫卵经消化道传播 自体、异体感染 普遍易感 21~40岁为主

8 临床表现 潜伏期:3个月~数年,5年内居多 视感染囊尾蚴数量、寄生部位及人体反应性而异 临床症状不明显 根据寄生部位不同分为: 脑囊尾蚴病
眼囊尾蚴病 皮肌型囊尾蚴病

9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以癫痫发作最常见,占囊尾蚴病60%~90%,根据寄生部位及病理变化分为4型
临床表现--脑囊尾蚴病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以癫痫发作最常见,占囊尾蚴病60%~90%,根据寄生部位及病理变化分为4型 皮质型 一般无症状,若寄生在运动区,以癫痫为主要症状 占脑囊尾蚴病的84%~100%,最多见 脑室型 第四脑室最多见 颈强直,强迫头位 囊尾蚴阻塞脑室孔-颅内压升高综合症 囊尾蚴悬于室壁,-活瓣综合征 脑囊尾蚴病

10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以癫痫发作最常见,占囊尾蚴病60%~90%,根据寄生部位及病理变化分为4型
临床表现--脑囊尾蚴病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以癫痫发作最常见,占囊尾蚴病60%~90%,根据寄生部位及病理变化分为4型 颅底型 蛛网膜下腔型 主要病变为囊尾蚴性脑膜炎 多局限在颅底颅后窝 预后较差 混合型 各型混合存在 以皮质型和脑室型混合存在的症状最严重 脑囊尾蚴病

11 临床表现—眼囊尾蚴病 占囊尾蚴病的1.8%~15% 寄生在眼内任何部位,常为单侧感染,以玻璃体及视网膜下多见
轻者可有视力下降、视野改变、结膜损害、虹膜炎、角膜炎等,重者可致失明 裂隙灯或B超可见视网膜下或玻璃体内的囊尾蚴蠕动。 囊尾蚴存活时症状轻微,若虫体死亡则产生严重视网膜炎、脉络膜炎、化脓性全眼炎等,发生视网膜脱离、白内障等。

12 临床表现—皮肌型囊尾蚴病 结节特点 约1/2患者有皮下囊尾蚴结节,直径0.5~1.0cm 多位于躯干及大腿上端,手足罕见
数目从几个至几百个不一 表面没有色素沉着和炎症反应,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少数严重感染者可感觉肌肉酸痛、发胀,并引起假性肌肥大。 结节特点

13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血象 脑脊液 病原学 大多正常 少数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脑囊尾蚴病者压力高 蛋白高,淋巴为主, 糖和氯化物正常
粪便找到虫卵或结节 皮下结节活检找猪囊 尾蚴可确诊

14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免疫学 分子生 物学 短程特异性IgG4抗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临床初筛或流调
IHA、ELISA不可作为疗效考核指标 CAg和短程抗体IgG4可作为疗效考核指标 以cCL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

15 X线检查、头颅CT、MRI检查及脑室造影、眼底镜、裂隙灯及B超检查 眼底镜、裂隙灯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头颅CT、MRI检查及脑室造影、眼底镜、裂隙灯及B超检查 眼底镜、裂隙灯 有助于眼囊尾蚴病的诊断 CT是诊断脑囊尾蚴病最好的影像之一,尤其是对钙化的检出优于MRI。CT可确诊大部分脑囊尾蚴病。 头颅MRI检查更易发现脑室及脑室孔处病灶,鉴别死活

16 诊 断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实验室及影像 进食生的或未熟透猪肉 既往有无肠绦虫病史 曾否在粪便中发现带状节片
皮肌型囊尾蚴病及眼囊尾蚴病较易诊断 脑囊尾蚴病表现多样 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应考虑 实验室及影像 粪便中发现节片或虫卵者有诊断价值 结节活组织病理检查可确诊 头颅CT或MRI有助于诊断 免疫学作为参考和疗效考核

17 驱虫治疗有效、眼囊尾蚴病以手术摘除为宜,对囊尾蚴病患者 应常规作头颅CT或MRI检查,患者必须住院在严密
治 疗 驱虫治疗有效、眼囊尾蚴病以手术摘除为宜,对囊尾蚴病患者 应常规作头颅CT或MRI检查,患者必须住院在严密 监测下进行杀虫治疗。 对皮肌型、脑囊尾蚴病疗效 良好,重型脑囊尾蚴病的首选 18 mg/kg/d,2次口服,共10天 脑型者间隔2~3周后重复1个疗程,通常需要2~3个疗程。 阿苯达唑 强烈杀虫,药效快、疗程短,副作用大 皮肌型:成人600mg,tid,10天,1-2个疗程 脑囊尾蚴病:若囊尾蚴数量较少,10 mg/kg,tid,4天,总量120 mg/kg 吡喹酮 驱虫时虫体大量死亡释放异体蛋白,引起强烈变态反应,尤其在脑囊尾蚴病患者中反应更为强烈,甚至发生脑疝,危及生命,必须住院治疗。 颅内压升高者先用地塞米松及甘露醇静脉滴注,降低颅内压!! 注意!

18 治 疗 对症治疗 手术治疗 常规使用降颅压药和地塞米松,必要时行颅脑开窗减压或脑室分流术降低颅内压。 眼囊尾蚴病:手术摘除
过敏性休克用 0.1%肾上腺素1mg皮下注射; 癫痫频繁发作,酌量用地西泮、异戊巴比妥钠等抗癫痫药物 对症治疗 皮肌型:部位表浅且数量不多,可采用手术摘除。 脑囊尾蚴病:囊尾蚴寄生在第三、第四脑室内,多为单个,应采用手术摘除 眼囊尾蚴病:手术摘除 手术治疗

19 预 防 彻底驱虫治疗患病的人和猪,控制本病的传染源,这是消灭和预防囊尾蚴病的最根本措施; 开展宣传教育,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加强卫生检疫工作;

20 谢 谢!


Download ppt "囊尾蚴病 主讲人 谢青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瑞金医院感染科."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