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四章 资本积累 第一节 简单再生产 第二节 扩大再生产 第三节 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过剩人口 第四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四章 资本积累 第一节 简单再生产 第二节 扩大再生产 第三节 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过剩人口 第四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资本积累 第一节 简单再生产 第二节 扩大再生产 第三节 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过剩人口 第四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2 背景资料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再生产都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资本价值的再生产和经济关系的再生产三者的统一;认识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以及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因素;理解资本有机构成的内涵与相对人口过剩的成因;了解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不同的历史作用,以及中外反贫困问题。

3 第一节 简单再生产 一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二 资本价值的再生产 三 经济关系的再生产

4 一、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再生产: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分为简单再生 简单再生产:按照原有的生产规模不断重复进行的再生产。
产和扩大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按照原有的生产规模不断重复进行的再生产。 内容包括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资本价值的再 生产和经济关系的再生产三者的统一。 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存在的意义: 1、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是社会再生产的手段。

5 二、资本价值的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是生产出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全部消费掉,不 存在积累。 从简单再生产可以看出社会生产过程的特征:
例如:投资100,剩余价值率为100%。 第一年 C+20V+20M=120 第二年 C+20V+20M=120 第三年 C+20V+20M=120 ………….. 从简单再生产可以看出社会生产过程的特征: 可变资本的价值是由工人创造的。 第一年 C+20V+20M=120 第二年 C+20V+20M=120

6 二、资本价值的再生产 全部资本的价值都是由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来的。 第一年 100 80C+20V+20M=120
资本家消费 100M M的积累 从简单再生产过程看,工人不仅创造了剩余价值,而且创造 了可变资本;不仅创造了可变资本,而且创造了全部资本。

7 三、经济关系的再生产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方式决定社会形态: 资本主义制度体现的经济关系: 社会主义制度体现的经济关系:
资本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与劳动者间接结合 社会主义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劳动者直接结合 资本主义制度体现的经济关系: 生产和再生产资本家 生产和再生产雇佣劳动者 社会主义制度体现的经济关系: 体现劳动者在再生产过程中摆脱剥削和贫困地位,走向共同富裕的经济关系。

8 第二节 扩大再生产 一 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二 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的转变 三 资本积累量的决定因素

9 一、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扩大再生产: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使生产在扩大规模上重复进行。是再生产的主要形式和特征。
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第一年 C + 20V + 20M = 120 第二年 C + 22V + 22M = 132 10 8△C 2△V 11 8.8△C 2.2△V ……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基本特点都是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10 二、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的转变 商品所有权规律:按等价交换原则实行商品交换的商品经济规律。
资本主义占有权规律:即剩余价值规律,资本家无偿占有他人劳动产品的权利。特点是以等价交换的形式掩盖无偿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内容。 关系:所有权规律转变为占有权规律没有破坏等价交换规律。占有权规律是在所有权规律基础上生成,是对所有权规律的应用。 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占有权规律转变为公有制企业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占有的规律。

11 三、资本积累量的决定因素 资本积累的动因:剩余价值规律;竞争规律。 资本积累量的决定因素: 所用资本:投入生产中的全部资本;
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3、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的大小 4、预付资本的多少 5、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或积累率的大小) 所用资本:投入生产中的全部资本; 所费资本:在生产中实际耗费掉的资本; 积累率:积累量与总剩余价值的比率,公式表示为:

12 第三节 资本有机构成与相对过剩人口 一 相对人口过剩的形成 二 资本的积聚和集中及其现代特点

13 一、相对人口的形成 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技术构成: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资本价值构成: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
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 本价值构成。用公式表示为: 讨论:1、单个资本的构成和社会总资本的构成。 2、技术构成与价值构成的关系。

14 一、相对人口的形成 资本构成 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技术构成 资本价值构成 物质形态 价值形态 基础、决定 反映 密切联合、有机结合 决定 表现

15 一、相对人口的形成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1、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前提下,资本积累会导致对劳动力
的需求增加,工资水平会提高。但这一过程存在界限。 2、资本积累将促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改进技术,提高生产 率),进而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降低。 资本积累 有机构成提高 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 3、劳动力的供给在资本积累的进程中将增加。 妇女儿童、破产者、农民成为雇佣劳动者 劳动力供给绝对增加

16 一、相对人口的形成 相对人口过剩 就是指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 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
相对人口过剩是由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带来的, 而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都是工人创造出来的, 也就是说,工人自己创造了相对过剩人口,这就是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

17 一、相对人口的形成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流动的过剩人口、潜在的过剩人口、 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流动的过剩人口、潜在的过剩人口、 停滞的过剩人口。 产业后备军

18 课堂练习 某企业原预付资本总额为10万美元,有机构成(c : v)为9 : 1。工人平均周工资为50美元,这周按19 : 1追加资本5万元;原来资本进行更新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为19 : 1。 试计算:该企业这周就业人口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就业人口造成工人失业,数量若干?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LOGO设计方案

19 课堂练习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题解: 按原资本有机构成9 : 1, 10万美元可雇佣工人=10000/50=200名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到19 : 1后, 原资本有机构成变为95000 : 5000 追加资本40000美元资本的有机构成为38000 : 2000 因此,本周可变资本= =7000美元 可雇佣的工人数=7000 / 50=140人 本周失业人数为:200人-140人=60人 答:该企业在本周就业人数减少,失业人数为60人。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LOGO设计方案

20 一、相对人口的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失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存在失业) 我国失业的现实原因:人口多、人均生产资料少、二元经济、经济体制转换、资源和技术约束、结构性相对人口过剩。 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结构性失业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导致的失业 企业经营不善导致失业 经济波动导致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等 原因

21 二、资本积聚和集中及其现代特点 资本积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资本积聚:个别资本依靠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总量。
资本积累与积聚的关系:积累是积聚的基础,积聚是积累的直 接结果。 资本积聚的限制:1、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财富的限制 2、社会资本分散程度的限制 资本集中:个别资本通过合并而形成的较大的资本。 途径:兼并和联合。 杠杆:竞争和信用。

22 二、资本积聚和集中及其现代特点 并购:一家企业利用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资产或股份的方式来 资本积累和资本集聚的关系:
实现对另一家企业的控制或两家企业相互联合的行为。 资本积累和资本集聚的关系: 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主要是从价值角度来考 察的资本量的增大;而资本积聚,主要是从生产资料和 劳动力角度来考察的个别资本总量的增大。可见,资本 积累是资本积聚的前提,而资本积聚则是资本积累的结 果。

23 二、资本积聚和集中及其现代特点 资本集聚和资本集中的关系: 二者之间的区别是: (1)资本积聚使社会资本总额增加,而资本集中是现有资本重
新组合,社会资本总额没有增加; (2)资本积聚受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其速度较慢,而资本集 中不受这一限制,其速度很快。 二者之间的联系是: (1)资本积聚使个别资本扩大,从而可促进资本集中; (2)而资本集中同样为加快资本积累和资本积聚创造了有利条 件。

24 第四节 资本积累一般规律与历史趋势 一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及其当代效应 二 中外原始资本的积累 三 资本积累的不同历史作用

25 一、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与当代效应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是指由资本积累引起的资产阶级的财富积累和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的内在必然联系。
资本积累造成社会阶级的两极分化: 一极:资本积累,伴随资本集聚和集中,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 一极: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产业后备军的形成和 扩大,社会财富创造者无产阶级的逐渐贫困化。 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的基本内容: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由于失业和贫困而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

26 一、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与当代效应 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 无产阶级的工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下降,即 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
在无产阶级创造的价值中,无产阶级的工资所占的比重越来 越小。 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 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的经济生活状况的绝对恶化。 表现:1、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实际工资下降 3、大量工人生活在贫困线下

27 二、原始资本积累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大批雇佣劳动者队伍的形成和少数人拥有大量货币财富。
资本的原始积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全确立之前、通过暴力手段迫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把生产资料和财富集中到资本家手里的历史过程。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实质:暴力剥夺 社会主义原始积累三个阶段: 1、消灭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国有和集体所有制; 2、苏联的援助; 3、国家基本建设投资。

28 三、资本积累的不同历史作用 资本积累的作用: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的规模迅速扩大,社 资本主义积累作用:
会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获得广泛发展,社会产品得到成倍增 长。 资本主义积累作用: 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却日益集中 在少数大资本家手中,加深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 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9 三、资本积累的不同历史作用 中国社会主义积累的作用: 实现了“剥夺者被剥夺”,即把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社会主义积累的目的:
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劳动人民的共 同富裕。 社会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30 专题讨论二:资本关系与贫富差距问题 1、中外贫富差距的历史与现实 2、中外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 3、贫富差距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
4、世界贫富差距的发展趋势 5、贫富差距扩大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后果 6、我国缩小贫富差距的途径


Download ppt "第四章 资本积累 第一节 简单再生产 第二节 扩大再生产 第三节 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过剩人口 第四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